-
1 # 鳩曦
-
2 # 苦茶庵
戰國初期,隨著土地私有化的加快,階級關係的變動,加之各大國兼併戰爭的加快,各國都力圖富國強兵,先後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社會改革,掀起了變法運動。
最先實行變法的是魏國。魏國國君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實行變法。李悝,也稱李克、裡克。他的變法施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改變舊的世卿世祿制,提出了“選賢任能,賞罰分明”的國策。對那些沒給國家做出貢獻完全依靠父祖輩的爵祿享有特權的人,剝奪其官職和特權,把官職授予那些對國家做出貢獻的人。因此改善了吏治,以用人唯賢的官僚制度代了任人唯親的世卿世祿制度。
第二,編制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經》,分為《盜》《賊》《囚》《捕》《雜》《具》六篇,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但在維護社會秩序、穩定政局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法經》是一部比較系統的法典,不僅對戰國時期各國變法運動影響很大,而且在中國法制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此後各朝的法典大都是以《法經》為基礎而編制的,因此其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第三,提出了“盡地力”的重農政策,廢除舊有的阡陌封疆,鼓勵自由開墾土地。提倡在一塊土地上雜種各種糧食作物,要求農戶在住宅周圍栽樹種桑,充分利用空閒地擴大農戶農副業生產。提出增產者賞,減產者罰的政策,以促進糧食產量的提高,擴大收入,從而達到使國家富強的目的。
第四,實行“平糴法”,維持經濟秩序。在中國古代經常出現穀賤傷農、谷貴傷民的社會現象,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李悝提出採用平糴的辦法。在年成好的時候,政府以平收購餘糧作為儲備,使糧食價格不至於暴跌;在荒年時再以平價出售,保證糧價不至於暴漲。用這種方法既限制商人的投機活動,又保護農民利益,從而維持了國家的正常經濟秩序。李悝提出的平糴法對後世影響很大,以後各朝所設定常平倉和平糴糧食的辦法均源於此。
第五,在軍事方面,他任用吳起改革軍制。吳起精選武士,進行嚴格的訓練,再免除其一定的賦稅,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武卒”,使魏國在戰國初年成為了一個經濟發達、軍事強大的國家。李悝變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力地打擊了舊制度,使魏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國力日益強大,成為戰初期的頭號強國。李悝變法還開啟了戰國大變法運動的序幕,各國紛紛變法強國,最終匯成了一股變法的潮流。
接著戰國初期疆土面積最大的楚國也進行了變法。楚悼王即位後,任用吳起,大張旗鼓地進行了變法。吳起是衛國左氏人,曾求學於曾申。吳起為人不拘禮儀其母死不赴喪,殺妻以求將,頗遭時人非議。正因為如此,他在魯國始終不受信任,於是只好來到魏國,曾率軍隊大敗秦軍,後任西河守,抵禦秦、韓,甚為得力。《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說他“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魏文侯死後,國內局勢不穩,吳起又到楚國,受到楚悼王的重用,被任命為令尹,並開始變法。變法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廢除貴族特權,均爵平祿。楚國爵祿是世襲的,先輩如有功受爵祿,後代子孫雖無功,亦可承襲享有爵祿,而後來戰爭中立功者卻無爵祿,極大地傷害了將士的積極性。吳起廢除了貴族的這些特權,將爵祿授予立有功勞者,所謂“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極大地打擊了舊貴族的勢力。
二、整頓吏治,革新政治。他裁汰了楚國無關緊要的冗官,剝奪了王室貴族的特權,使他們不能徇私情,因私廢公,所謂“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禁遊客之民,精耕戰之士”。削減無用的開支,以獎勵真正為國出力的戰鬥之士。
三、春秋至戰國時期,楚國用武力滅掉許多國家,得到了廣大的領土,但都未及開發。吳起把楚國一些與王室關係疏遠的貴族遷到僻遠的地方去,一是可以起到打擊舊族勢力的作用,二是可以對這些地區進行開發。吳起對楚悼王說:“荊所有餘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以所不足,益所有餘。”
經過吳起變法,楚國初步改變了落後的面貌,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在對外戰爭中屢屢獲勝。但是變法也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他們對吳起恨之入骨。楚悼王死,舊貴族便舉兵攻擊吳起,吳起伏在悼王屍體上,被舊貴族亂箭射死。按照國法律,射王屍者,滅其三族,事後又殺掉了70家舊貴族,使舊貴族的勢力遭到了很大的削弱。
戰國時期的齊國有招賢養士的傳統,因此齊國具有自由講學、自由討論的風氣,使齊國發展成為戰國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並對齊國的政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齊國的變法與改革主要是在齊威王時進行的,當時威王任用鄒忌主持國政,進行改革。鄒忌,又稱騶忌子,齊華人。他的改革並沒有系統的思想指導,主要做了這幾個方面的事:頒佈法律,打擊不法官吏;倡導廣開言路,鼓勵臣民書諫謗議,得到了威王的支援;整頓吏治,大力任用賢人、能人。經過鄒忌與齊威王的改革,齊國的面貌煥然一新,政治開明,經濟發展,國力有所增強,《戰國策·齊策一》說:“諸侯聞之,莫敢致兵於齊二十餘年。”
關於鄒忌改革有許多故事,頗能發人深思。鄒忌是齊國有名的一美男子。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問他的妻子:“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更漂亮?”其妻說:“當然是您漂亮了,徐公哪裡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又問其妾曰:“我同徐公比,誰更漂亮?”妾曰:“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又問他:“我同徐公比,誰更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事後他仔細回想了這件事,然後上朝拜見了齊威王,對威王說:“我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於我,他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地方圓千里,有120餘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範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矇蔽一定很深!”於是齊威王下:“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出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書面諫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的耳朵裡的,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偶然有人前來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鄒忌經常向齊威王推薦人才,威王將他們視為“寶”,使這些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任用。有一年,齊威王與魏惠王一起在郊外打獵時,魏惠王誇耀自己有直徑達1寸的寶珠10枚,其光芒可以照到我乘坐的車前後各12乘(一乘指一輛車)的距離,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寶”。然而,齊威王則說他的“寶”與魏惠王的寶不同,是幾個得力的大臣,他們是“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的檀子,“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的盼子,“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的黔夫,“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的種首,他們的光芒可以照耀千里,豈是12乘車可以相比!這些都是受鄒忌改革思想影響的結果。
在這一時期韓、趙、燕、秦等國,都進行了程度不同的變法改革,也都取得了一些成就。其中南韓是在韓昭侯時,任用申不害為相,進行了改革。申不害是京人,屬於法家人物。申不害的改革主要是加強了中央集權,強化了國君的權威,抑制了官場的腐敗,但是對社會沒有多少觸動,因此改革效果不如魏、秦等國。
趙國是在趙烈侯時,任用公仲連為相,主持了趙國的改革。根據文獻記載,公仲連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用儒家學說教化人民,建立選官制度,改善國家財政等三方面。在後兩方面堅持了法家學說,出現了儒法並重的現象。趙國經過改革,任用了一些賢人,政治比較清明,財政狀況有所改善。
燕國的改革是在燕王噲時,這一時期各國的變法改革多已完成,而燕國卻國弱民貧,處境險惡。燕王噲憂心如焚,急於求強,他任用子之為相,輕信鹿毛壽的進言,仿效堯舜搞了禪讓活動,把國君之位讓給了子之,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子之在位三年,太子平與將軍市被髮動政變,聚眾攻伐子之,導致燕國大亂。齊國乘機出兵,殺燕王噲,擒子之,幾乎使燕國亡國。燕昭王即位後,大力地招納賢人,聚集了一批人才,如樂毅、鄒衍、劇辛等。經過燕昭王的勵精圖治,燕國才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在這一時期各國所進行的變法改革運動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秦國的商鞅變法。商鞅,衛華人,故稱衛鞅,因衛鞅本為衛國公族之後,故又稱公孫鞅。後被秦孝公封於商,後人稱之為商鞅。
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了變法,前後共兩次。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56年,主要內容是:
(一)頒佈法律,實行什伍之法。這就是在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的戶籍編制的基礎上,建立一種相告發和同罪連坐的制度。
(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三)獎勵軍功,禁止私鬥。
(四)焚燒《詩》《書》,申明法令。
商鞅的第一次變法,主要是為了加強對人民的統治,發展農業生產,削弱貴族特權,實行國君集權。這就引起了舊貴族的不滿,一時間國內反對之聲四起。當時的太子也違反了法令,商鞅便嚴懲了太子的師傅,以做效尤,從此再也無人敢公開商鞅第二次變法是在公元前350年,其主要內容是:
(一)改革田畝制度,實行土地私有制。
(二)普遍推行縣制。
(三)遷都咸陽。遷都的原因是因咸陽臨近渭水,交通便利,目的是為了向東發展。
(四)統一度量衡。
(五)改革賦稅制度。
(六)革除殘留的戎狄舊習。《史記·商君列傳》說:“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為其男女之別。”即用華夏風尚教化秦人,提高秦人的素質。
秦國在當時的諸大國中發展最為緩慢,社會形態落後,舊貴族勢力很大。經過商鞅變法的推動,秦國面貌生了很大的變化,《史記·商君列傳》說: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但是變法卻觸動了舊貴族的既得利益,引起了他們的極大憤恨,秦孝公死後,太子即位,舊貴族誣陷商鞅謀反,商鞅被車裂示眾。
商鞅雖然被殺,但是他的變法成果卻因為行之已久,並沒有被廢除,因此對日後秦國走上日益強大的道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比如秦律就是在這個變法基礎上修訂補充而成的;商鞅統一度量衡時定下的標準,直到120多年後的秦始皇時還在沿用著。所謂“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即奠定了其後秦統一六國的基礎。戰國時期各國所進行的這一系列變法改革運動,促進了社會的變革,使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其中以魏、楚、秦三國的變法最為典型,在這三國中又以秦國的變法最為徹底,力度最大,實施的時間最久,所以秦國後來也最為強大。其他諸國雖然也進行了變法改革,但由於變法不徹底,涉及的社會領域不廣泛故雖然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作用有限,最終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
回覆列表
重要的是
魏國:魏文侯時期的李悝變法
秦國: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
楚國:楚悼王時期的吳起變法
其餘的還有:
趙國:趙武靈王改革(胡服騎射)
燕國:燕昭王時期,任用樂毅等進行改革
南韓:韓昭侯時期,任用申不害變法
齊國:齊威王時期,任用鄒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