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各表其花

    1、我們自己要做到,從此以後不能浪費一粒糧食;

    2、我們要教育我們的子女做到,從此以後不能浪費糧食;

    3、熱愛自然,博愛眾生;

    4、以袁老為榜樣,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極致!

  • 2 # 和平媽媽講故事

    人人都會的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天天教小孩讀的詩。大人卻很多時候坐不到愛惜糧食。要紀念袁隆平院士這一位給我們吃上大米,吃飽飯的為人,首先就做到不浪費。

    學習袁老不重名利,不為錢財,熱愛祖國,一心為民。解決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卻把專利無私的獻給了國家,也沒有出國去,而是在崗位上堅守到91歲(據說這次去世的起因也是在基地摔了一跤。)他長說:“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

    袁老生活簡樸,淡泊名利,博覽群書,還擅長小提琴。奉獻一生。一生都在大自然中尋找啟發,尋找機會,再反饋給大自然!品德高尚,精神可貴,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值得我們永遠尊重和懷念!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 3 # 小六說科普

    袁老是真正的耕耘者,也曾是一名人民教師,一生甘於奉獻,苦苦追求,不懈探索,只為運用科學的手段戰勝飢餓,為人民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穫。

    希望你我,以及更多的青年人接過這一接力棒,繼承發揚袁老的精神,肩負起責任和擔當!

  • 4 # 臭臭和豬豬

    別哭了,上吧。

    我們不可能總躲在老一輩身後仰望他們的背影。

    不論我們願不願意,老一輩終將老去,直到我們自己。

    我們也總有一天不可避免站到前排。

    於個人而言,當發揚“種子精神”,傳承偉業。

    於宏觀而言,要建立和發揮“農田效應”,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條件和機制,培養更多的袁隆平。

    生根發芽,桃李滿天下。

  • 5 # 明月照霜天

    下午,突然看到袁隆平先生去世的訊息。當時發出這一則新聞的是CGTN,既中國國際電視臺。新聞短訊的內容如下——“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臺北時間5月22日上午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當時看到這則訊息,鼻子陡然發酸,驀然覺得一陣蒼涼和悲哀。而隨後的訊息反轉,特別是中國國際電視臺鄭重其事的道歉,還使得我和身邊人泛出一絲希望。我想幸好是假新聞,為千方百計拯救好老先生的生命留下了可能性。

    但是,死神真是無情。最新訊息顯示,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這則訊息的釋出,意味著袁隆平先生確實走了。

    隨著老先生的去世,現在擺在面前很現實的問題,應該怎樣辦理好老先生的喪事問題。鑑於袁隆平先生做出的卓越貢獻,我們覺得可以考慮為先生降半旗致哀,並且舉行國葬的儀式。為什麼這麼講呢?

    首先,“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三項稱呼裡面,“雜交水稻之父”的榮譽,值得全世界對他的逝世表示哀悼,聯合國為此降半旗都是應該的。除此之外,“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殊榮,本身就是他一生貢獻的寫照。在中華民族共和國曆史上,能夠獲得這樣殊榮的人,鳳毛麟角、屈指可數,為先生舉辦這樣高規格的紀念,一點都不顯得高調。

    其次,袁隆平先生的貢獻是為全人類做出的貢獻,是世界性的貢獻。是世界上第一位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幾十年來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中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巨大貢獻。1976年,袁隆平育成的三系雜交稻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稻平均增產20%,為解決中國糧食問題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隨著中國水稻研究連續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的植物生物學研究已經確立了在全球的卓越地位,特別是水稻生物學、遺傳學和群體基因組學研究已經引領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學研究,更是被譽為“中國的復興”。我們高規格的紀念老先生,是對實幹、苦幹、拼命幹來振興中華的感激和鼓舞。

    第三,袁隆平老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追夢人,他的偉大夢想一一成真,成為全世界激動人心的故事。袁隆平曾有三個與水稻相關的夢想:1.水稻畝產超過1000公斤,保障中國糧食安全;2.讓雜交水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解決人類饑荒做出貢獻;3.希望在中國的鹽鹼地上種出高產水稻。事實上,這些夢想都逐一實現——2021年5月9日,三亞早造水稻測產取得畝產1004.83公斤的成績,第一個夢想實現;目前,亞洲、非洲、“一帶一路”沿線,雜交水稻已在40多個國家成功示範,並在10多個國家大面積推廣,第二個夢想實現;2020年,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實測,“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第三個夢想實現。當前,國家正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迫切需要這種對夢想的畢生追求,迫切需要這種卓越的付出。我們高規格的紀念老先生,是對無數追夢人的鼓舞和激勵。

    第四,袁隆平先生是卓越的人才,是人才強國之中的領軍人物。而今,我們在他去世之後,進行高規格的紀念,表明我們國家既對人才生前無微不至的支援,死後也是備極哀榮的緬懷。一旦這種風尚形成,對全社會都是鮮明的風向標和強有力的導向,切實能夠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我真切的記得,2004年《感動中國》給袁隆平的頒獎詞曾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

    對這樣傑出的人,對這樣的科學家,對我們這一代代的恩人,我們應該給他降半旗、行國葬。

    願袁老先生千古流芳,名垂萬世,永垂不朽!

  • 6 # 鄉村的歲月

    雖然如今的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在很長的時間裡難以擺脫農業大國的特質;所以,農業依然是大多數老百姓的衣食父母,振興鄉村、搞好農業依然是祖國繁榮富強最基本、最關鍵的國策。

    所以,老科學家已逝世,我們應發揚光大他的科學技術、精神,繼承他的遺志;最好設立一個每年一次的袁隆平科學獎,獎勵那些在農業科技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再設立一個國家級袁隆平科學園最好,比全國各地搞那些高大威猛的塑像、千篇一律記念館強多了。

  • 7 # 熱血蘭博

    袁隆平院士仙逝,我們應該怎樣去紀念他老人家?

    我個人認為“不浪費糧食,珍惜每一粒糧食”,就是對他老人家最大的尊敬與懷念。

    袁隆平院士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怹的“雜交水稻”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科研成果,說他老人家是“人類救世主”也不為過。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雜家水稻”的誕生,解決了糧食產能低、百姓吃不飽的燃眉之急,他的偉大發明讓糧食高產,讓全華人都能吃飽飯,從此不再餓肚子。

    老爺子一生的功德永遠流傳在世,他曾經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真的做到了。袁隆平院士的仙逝,是我們整個國家的損失,乃至是整個世界的損失,他的貢獻與成績得到了全華人民、全世界人民的肯定,配得上“新時代偉人”的稱號。

    但生死輪迴、世事無常,偉人也是人,終究也無法擺脫生死,這位國士無雙的大救星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全國上下悲痛萬分。老爺子已離去,我們後人應繼承他的意志,更加努力工作、珍惜當下生活,“飲水思源,不浪費糧食,珍惜每一粒糧食”,這就是對老爺子工作成果最大的尊重與紀念!

  • 8 # 疏桐4e2d

    ①全國下半旗至哀

    ②將他的逝世日定為糧食日(?),以紀念他為全國乃至世界所做出的貢獻

    ④告訴下一代,學習袁隆平,做事一定要做好,做到極致。熱愛自然,胸懷寬廣。

    ⑤成立一個袁隆平自然基金獎,以發揚並扶持熱愛科學,真心致力於科學的人。並讓人能永遠記住這位為全國乃至世界的人不餓肚子所做出的貢獻。

  • 9 # 農民老伯伯

    在民國時期中國一個偉人,他用一支筆鼓舞喚醒丞救了億萬箇中國同袍,獨立起來,反對剝削和壓迫,追求文明自由。他為中華兒女播下了鏗鏘有力的精神種子,哺育了無數視死如歸同仇敵愾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大文豪魯迅。一個世紀過去了,他的精確,他的事蹟,他的成果依然不斷的改造教育著我們,他就是我們不朽功勳,永垂的青史。

    今天袁老駕去,是我們國家的遺憾,更是國際人民的損失,明星隕落天日月昏昏,千草萬物垂首哀泣。為民族功臣立碑篆字誦歌道文,讓他的精神發揚光大,讓他的團隊走向世界。中國要因他而強大,中國要為他更強大。

    華人民記得你,世界人民記得你。袁老一路走好。

  • 10 # 喬紅佔愛手機攝影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向袁老致敬!默哀!感謝袁老為中國糧食安全保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袁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衣食父母,偉大的國之棟樑,載入人類歷史史冊的當代神農,祝袁老一路走好!

    袁老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以袁老為榜樣,熱愛祖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粒粒皆辛苦,不浪費一粒糧食,將光碟行動落實到底。教育子女愛惜糧食,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KID被IG飯圈粉列舉出“十宗罪”,德雲色笑笑回懟:9條都是錯的,如何評價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