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人浩哥

    很高興為你解答,相信現在大家都看到了,隨著現在社會的進展,生活的水平也是在逐漸的提升,從前的生活是多麼的艱苦,直到現在的生活,家家戶戶德生活都得到了改善,還有我們的領導人也是做出了偉大的貢獻,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實質上的提升,讓老百姓的生活不在那麼的艱苦,最為重要的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了保障,今天我就來說一下老百姓之前收割莊稼和現在收割莊稼的區別,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一、科技落後

    在之前科技不是很發達的時候,那時候還是很落後的,小麥成熟之後都是要農民朋友親自去收割麥子,首先就要拉上人拉車,拿上割麥子的必備裝備鐮刀,在抵達自家的地之後拿起鐮刀就要去地裡收割麥子,割麥子可是一個技術活,割麥子要在麥子的最底部開始割起,因為土地是要翻新的,剩下的麥根多的話就不容易再次種植食物了,所以要在麥子的底部開始割,然後一點一點的把整個地割掉,最後是要把麥子捆紮的一捆一捆的,好容易裝車,這些事情說起來,我還是記憶猶新,我都是經歷過的。

    二、小麥裝車

    在裝車的時候也是要按照排隊的方式裝麥子,還要有人在車子上面擺弄,不然就會很亂,還是就是麥子太多不容易一次就全部拉走,所以一般都是分成兩份,拉兩次,在裝完車之後,要用繩子仔細的綁好,防止在半路上就掉落,然後就要小心翼翼的把麥子運到固定的地方,然後一一卸下後,用人工去使麥子和麥莖分離,以前都是打場,那時候沒有水泥路面,都是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場,用小四輪,那時候,誰家要是有個這樣的拖拉機,那就是村裡的有錢人了,一般人都買不起的,打好場以後,還要再去拉另外一份麥子,同樣,還是要用人工分離兩者,最後還要用袋子裝起來,等待著時機成熟了最後賣掉小麥。

    三、科技發展

    到後來,隨著現在的科技發展,現在已經再也沒有了以前的忙碌景象,因為要收割小麥是非常方便的,只需要這塊地的主人在場,然後準備好袋子,等待著機器慢慢的收割完麥子後,機器來到已經準備好的大布袋面前,等著機器把已經收好的麥子放到已經鋪好的大布袋上,等著機器開走之後,就可以開始裝進袋子裡然後裝車,拉回家了。也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在機器割完麥子之後,直接倒在已經等待著的車上,然後直接拉回家就可以了,這麼一看是不起就比之前的那種方式簡單多了,是不是也更加的方便了。

  • 2 # 鄉村黑嫂

    這對農民很重要,關係到農民一年的收入和口糧。關於那時候的記憶,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應該都有印象。那麼,以前的夏收和現在有什麼不同了呢?我們就分別說一下。

    一、以前的夏收

    以前,有大場時,大家收工收割小麥,然後拉到大場裡,或用牛或用拖拉機把小麥脫粒,然後就是揚和曬,最後拉回家,整個過程大約需要半個月到二十天。

    後來農村的大場變成了地,人們就需要在自己家田地裡做個場出來,這樣就增加了一些工序,大熱的天,空氣中都是熱浪,人們在田地裡勞作,收割,而且還怕下雨,直到麥子拉回家後才能放心。

    整整二十多天,有時候是一個月,大家的心都緊繃著,而且身體還非常累。後來就有了脫粒機,人們把小麥堆在場裡,找幾個人一起脫粒,我小時候幹過這種活,扎得能扎哭,全身都癢,那時候的夏收真不是鬧著玩的。

    二、現在的夏收

    到了現在,到了麥子熟了。我們是空著兩手去了農田,到了後有大型收割機,路上有收小麥的車。

    收割機在農田裡連收割帶脫粒,收割完後,直接放在了路邊停著的收小麥車上,自己跟著這些車去地磅處過一下磅,他們給錢,自己回家。

    就是這麼簡單,整個過程大約會持續半小時。

    從前的二十天到一個月,現在的半小時,時間就是差了這麼多。

    這是什麼?這就是發展,這就是進步。

    而以前那種熱得發懵,癢得抓狂的記憶也永遠成為了記憶,現在再不用受那樣的罪了。

    總結:中國的發展速度讓世界驚歎,這得益於中國長期的穩定。而現在的農民和過去的農民也已經截然不同。以前的農民種田是第一要務,什麼事也沒有種田事大。現在的農民則更多有別的事業,農田到了收割時間直接叫車去,一上午時間收完後該忙啥就忙啥去了。這就是分別。

  • 3 # 若飛305

    現在的夏收與二十年前的夏收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和不一樣的地方。

    先說不一樣的地方。

    二十年前,聯合收割機還不太普遍,只有十二馬力拖拉機帶動的單純收割機,就是類似於理髮工具那麼個原理,將小麥一排排的割到放在地裡,然後人工一捆一捆綁起來,用獨輪小車推到集體打麥場上,再由柴油機帶動的脫穀機脫出麥粒來。那時候一畝地小麥的收割費用是十元錢,每家每戶的收割費用也就是二十元到三十元。

    現在都是用聯合收割機了,農民們只需要開著農用車在地頭上等著裝麥粒就可以了。可是每畝地的收割費漲到了一百二十元。

    再看一樣的地方。

    過去和現在都需要人工揚場,就是藉助風力淸除麥粒中的雜質,再在水泥地面上晾曬,直到放在嘴裡用牙一咬,麥粒發出“喀嘣”的清翠響聲,就可以收起來入庫了。

  • 4 # 微家

    農村這些年的變化,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業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業的種植與收割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五黃六月,正是農村夏收大忙季節;作為農村人,夏收看到了豐收,但也體驗了辛苦。

    二十年前的夏收,農村一家人拿著鐮刀、挑著扁擔、推著拖車下地幹活,炎熱的太陽汗流不止,“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才感嘆“粒粒皆辛苦”。收割後要拉到穀場打穀,用打穀機把稻子脫粒,然後揚場,暴曬後裝袋,最後拉去買,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二十天左右,十分辛苦。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技術深入農村,大型收割機到田地後,農民只要準備好袋子裝谷,之後便可以收割了,穀子裝袋後便裝車拉回家,暴曬後售賣。收割過程大約1小時,十分便捷。

  • 5 # Power泡兒

    我僅結合我們丘陵地區的實際情況與大家分析,現在農村收割基本已經實現了半自動化,不過這種所謂的半自動化,僅僅侷限於水稻收割方面,夏(秋)收中,除了收割水稻,還有玉米、油菜等,而這些作物目前基本還是以人工為主,尤其是我們這地勢起伏大,土地不連片的區域,想要推廣機械確實很難。

    多年前,水稻收割主要還是這樣的工序:人工收割起垛、透過人工在半桶上反覆擊打脫粒、捆紮秸稈,這樣一畝地,往往得耗費多個人工;隨著農業機械的進步,出現了適合丘陵地區的小型水稻脫粒機,其不再需要人工進行擊打脫粒;繼續往後發展,水稻脫粒機上開發除了秸稈換田功能,不僅可以很好的脫粒,還可以直接將水稻秸稈粉碎換田;另外在部分地區也出現了小型聯合收割機,更是大大增加了效率,不過這種收割機也受到了地形的限制,難以大面積推廣。

    在油菜收割和玉米收割等方面,目前還是沿用的老辦法,並沒有適合的農業機械,這兩種作物夏收唯一的區別就是收割者開始趨向於老齡化,以前的話,主要還是以青壯年為主,而現在青壯年人口都外出務工了,農村只剩下了老年人。

    以上僅僅是我所在的農村地區,而在許多地勢平坦或者土地成片的區域,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收割,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 6 # 泰山農家人

    如果說農民種地收穫的糧食,比喻是用血汗換來的,那麼,說二十年前是用心血換來的一點也不為過,二十年後的今天是用汗水換來的恰如其分。為什麼這樣說呢?

    二十年前收割小麥的時候,一是為了搶收,二是為了趁早有露水,麥子上潮不掉麥粒,早晨都要在三、四點鐘起床。因此,那時候割麥子的前一天晚上,臨睡覺前都要磨好鐮刀。割至7、8點鐘,回頭看看割好的一大片麥子,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而此時的臉上,脖子上,是一條一條的汗道子,麥子上的灰塵灑滿了臉堂。汗水浸透了後背,用手提一下,又涼涼的貼在了身上。用麥芒扎過的地方用手一撓,又痛又癢,那滋味就是兩個字一一難受。簡單地吃過早飯捆麥子,推麥子。捆麥子是技術活,捆不好,一提就散,沒法裝車也不容易鍘斷(脫粒按時間,鍘去麥稭的下半部分可省一半脫粒費用)。把捆好的麥子裝在手推車上也是技術活,裝不好不但裝的少,走在路上還容易掉。運到場院鍘好後,就要忙著找脫粒機排隊,這算是‘’幸福‘’的。

    有的村民捨不得僱脫粒機,乾脆用碌碡自己碾軋。軋一遍翻一遍,不知過了多少遍,才算達到自己滿意。然後把麥穰挑走打垛,剩餘的起堆揚場。揚場更是技術活,有風借風,無風用揚場的衝力造風,把麥糠和麥粒分得清清楚楚的。如果老天眷顧,晴上幾天,小麥就收了。但趕上連陰天,可就慘了。所以說收穫的小麥是用心血換來的。

    而今天收割小麥,可就舒服多了。中午到麥地轉一圈,認為應該收割了,晚上打個電話,第二天脫粒機如約而至,只等著在地頭裝袋子。用車運到水泥地上,只是出點汗翻曬一下。比二十年前不知輕鬆多少倍。

    總之,這都取決於國家繁榮富強的結果。要說現在跟二十年前的差別,二十年前種的小麥用來食用,今天收穫的小麥作為商品來交換。最大的提升是機械化的普及,解放了生產力。

  • 7 # 南方阿偉

    我記得20多年前的夏收,那時候我只是個小孩,每年到了那時候正放暑假。回家幫家裡幹農活,我們家鄉是種水稻的,收稻穀的時候都要請男女老少一大幫人。那時候是不用收工錢的,今天你幫我家收,明天我幫你家收稻穀還 (huan)人情。女人們把一棵棵苗割下來放成一小把一小把。男人們踩打穀機,還有挑稻穀的都是男人們的活。(全靠體力)!小孩們把一小把小把割下來的稻苗抱到踩打穀機人的手裡,他們用腳蹬的方式把打穀機的滾輪帶動,再把稻穀從禾苗上打下來。禾苗像蘆葦一樣帶刺,把我們的手臂刺得一個個的小皰,非常的癢。那時雖然非常的累,但很熱鬧。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如今的農村,再也沒有了以前夏收的景象,在農田裡只能看到熙熙攘攘的幾個人,熱鬧的場景早已被機器的轟鳴所取代!兒時的打穀機已成了古董!產量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農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 8 # 小鳳帶你看農村

    以前的夏收和現在的夏收有什麼不同呢!我來說說,以前的夏收――二十多年前中國農村還十分落後,農村收莊稼的農活全部依靠人力畜力。一到夏芒所見的,羊肚子毛巾,草編帽子,毛驢黃牛拉小車,有些年齡大點的爺爺嘴裡叼著一杆大煙。紛紛橡麥田走去。

    用鐮刀收割小麥,幾個人分工明確,用手抓一把,用鐮刀割一把,割幾把放一堆,用麥稈打捆,把打捆的麥子用小拉車運回場院,我們這都說場院,一家一塊地熱熱鬧鬧打麥子,有毛驢的農戶拉個石碾子,把割來的麥子反覆碾壓,沒有毛驢的農戶就用人力,把打捆的麥子反覆敲打,用到的主要工具,叉子,耙子,掃把,用叉子把打過的麥子挑一堆,把麥粒堆一堆。再打才會打幹淨。

    接下來揚場,幾千斤麥子一鍁一鍁揚起來,揚場還必須趁有風的時候,用木鍁往空中一扔,借用風力吹去,麥糠,塵土,趁著有風一起揚,整個天空橡沙塵暴一樣。

    曬麥子。用耙子把麥堆攤開,薄薄一層,隔一會,耙一次才容易曬乾,捏幾個麥粒用牙一咬,一響這就是曬乾了。裝袋子,把裝好的麥子用小拉車,運回家,連拉帶推的。

    垛麥秸垛。好的麥秸垛必須有模有樣,有邊有沿的,自家畜口吃,或著做飯點火用。

    現在的夏收――隨著現代的科技發展,現在再也沒有以前的忙碌景象,現在的收割小麥非常方便,如果誰家收小麥鄰居都會過去幫忙,只要這塊地的主人在場,準備好拖拉機就行,等待機器慢慢收割完麥子後,機器到在準備好的拖拉機上就行,直接拉回家,曬上幾天,就可以去賣了。機器收割小麥時自動把麥稈打碎,有了科技以後也使的農民收割有了很大的效果,種地收割一個機器全部解決麥芒,秋芒。農村這些年的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以後,之前那種自己動手年代已經過去,現在收割小麥和以前有很大的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曹髦起兵,司馬昭怎樣才能既不留下罵名,也不會束手待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