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可以說,呂不韋混的真不賴,從當時的趙國“賤商”混成了當時國力最強的秦國的“相邦”。
呂不韋原本是一個商人。大家都知道,古代是重農抑商的,商人在當時的歷史社會中地位特別低,當時的人稱商人為“賤商”,也就是經商在當時是屬於最下賤的行業。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羞恥心和上進心的,也許呂不韋也不例外,在承受著這麼不好聽的一個名聲,他是怎麼也不會甘心,總想改變自己的身份和社會地位。
呂不韋雖是一個商人,但卻不是那種普通的小商小販,而是當時的大富商,富可敵國。按現在的話說,他可不是個擺地攤的,而是當時七國中知名的大企業家。呂不韋在當時的時候起點並不低,已經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他囤積居奇,低價買去,高價賣出。積累了萬金的財富,這為他以後搭橋鋪路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可以說,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大多都是上不了檯面的,呂不韋也不例外,他在當時哄抬物價,牟取暴利。
呂不韋的成功之路充滿了傳奇色彩,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疑惑。他為什麼會從當時不受官方所待見的“賤商”一躍成為七國矚目的“秦國相邦”,直至到最後竟飲鴆自殺,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起走進呂不韋,一起去看一看他那傳奇的一生。
呂不韋爬的有多高,到最後摔得就有多慘。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曾經也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權利可與六國的王比肩,甚至就連當時的秦始皇也得喊他一聲“仲父”。做人能做到他這個份上,也算是非常成功的。但商人終究是商人,逐利是商人的天性。最重要的是呂不韋所做的一切,都是精打細算的買賣,他可以算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如果要論“政治家”的話,他還欠點火候。
人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商人做買賣更是如此。由於資本雄厚,現金流充足,呂不韋的生意做的是順風順水,由於七國之間連年征戰不休,對於糧食和軍用物資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恰好呂不韋抓住這一點,從中倒賣,收益頗豐。在常人看來,生意能做到這個程度,這利潤和利潤率也是挺高的。但他卻不同於常人,他對十倍百倍的利潤看不在眼裡,一心想做最大的買賣。
商人如果能夠擁有權利,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商人的天性就是逐利,有權利的保駕護航,生意就可以要多大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呂不韋也確實敢想,這一次,他要買賣秦國的“儲君”。
要說是儲君,其實也不完全算是。其實,呂不韋不愧是久經商場的老江湖,他一打眼就看出在趙國為質子的秦國王孫“嬴異人”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如果換成是普通人,肯定會對“嬴異人”敬而遠之,這不是在秦國,這是在趙國,說白了,異人就是個人質,落魄的不能在落魄了。“嬴異人”是當時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名副其實的秦國王孫。眾所周知,戰國時期是大爭之時,多事之秋。當時各諸侯國三年一大仗,一年一小仗,連年征伐不止。於是各諸侯國為了以示兩國和好,都有交換質子的習慣。兩國不打仗還好,一打仗,質子就遭了殃。當時秦國正是老秦王“秦昭襄王執政”,昭襄王可是個狠角色,打的六國毫無招架還手之力。
呂不韋說幹就幹,他找到“嬴異人”就遊說他。“公子想不想發達呀,想的話我能讓你發達”。“嬴異人”卻不屑道:你還是讓你自己先發達吧。呂不韋卻說,公子如果發達了我呂不韋又何愁沒有富貴呀!異人想想也是,無奈現在為人質,什麼時候才能發達先不說,性命也不知道能不能保的住。
呂不韋也確實敢賭,他願意拿出全部家資以及性命來護異人周全。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為了各自的目標和共同的理想合作了起來。計劃已經展開了,不過這才是第一步,呂不韋緊接著開始盤算下一步。
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之中,呂不韋竟把自己最心愛的女人趙姬送給了嬴異人。
根據史記記載,呂不韋曾和趙國一個能歌善舞的女子同居,與她同居的這個趙國女子最後被他送給了異人為妻。歷史上這個趙國女子被稱為“趙姬”,也就是後來秦始皇的母親。以至於歷史上一直有一個爭論,秦始皇是呂不韋和趙姬所生。根據就是史記呂不韋列傳裡明確記載,趙姬在被呂不韋送給嬴異人之前就與趙姬同居並懷有身孕。可惜古代不能驗證DNA,如果能驗的話,立馬就能驗出秦始皇的生身父親是誰?但當時確實是沒查出來真相,要是真查出秦始皇是呂不韋和趙姬所生,也許呂不韋早就“領盒飯”了。
史記中說:“呂不韋請嬴異人來家中吃飯,吃飯時讓趙姬給異人倒酒,異人一眼就相中了趙姬,呂不韋忍痛割愛把趙姬送給了異人。”
根據史記的記載,我們可以推斷,這完全是一出“美人計”。呂不韋和趙姬一個敢舍,一個敢棄。呂不韋為了自己“奇貨可居”把女人都送給了嬴異人投其所好,以便能更好的收買人心。趙姬也為了有朝一日能當上王后,一轉身投靠了異人。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他們各取所需。
計劃實施了一大半,到了最關鍵的一部步。那就是找機會把異人“扶正”。
呂不韋訊息靈通,他打聽到。安國君最寵愛華陽夫人,可華陽夫人卻偏偏沒有子嗣。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女人總有年老色衰的一天,以色事人終不長遠。沒有兒子是不會永遠拴住安國君的心的。
呂不韋就是掌握了華陽夫人的這個心理,大做文章,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來由說華陽夫人。順手帶著幾大車的金銀財Bora賄賂華陽夫人身邊的人,以便能替他多吹吹枕邊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經過軟磨硬泡,華陽夫人動搖了,決定接受呂不韋的建議,把異人過繼到自己的跟前,日後扶持異人為太子。
呂不韋的計劃一步一步的順利實施,現在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只等異人平安回秦國。按照呂不韋設想的,時間長了,只要趙國能放鬆警惕,他就能想出辦法把異人送回秦國。
可天有不測風雲,“戰神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降將40餘萬。趙國元氣大傷,在秦昭襄王看來,邯鄲此時就是一個熟透了的果子,此時不摘更待何時。一舉拿下邯鄲,滅趙指日可待。於是,昭襄王率先發起了“邯鄲之戰”。“邯鄲之戰”一打打了三年,把趙國逼的是苦不堪言,惱羞成怒的趙王起了殺心。欲除了異人而後快。
無奈,呂不韋只好提前行動。他散盡巨資,買通邯鄲守城計程車兵,逃出了邯鄲城。面對趙國的窮追不捨,也許命不該絕,呂不韋和嬴異人狼狽的逃回了秦國。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回到秦國以後,由於路都被呂不韋散盡全部身家鋪平了,順理成章的異人過繼給了華陽夫人被立為儲君。安國君繼位以後,早早的便夭亡了。異人提前登了基,面對曾經對自己有過救命之恩的呂不韋,異人封呂不韋為秦國丞相。
此時的呂不韋,可謂是登上了人生的巔峰。出將入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樹高則風勁,潭深則水寒。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做任何事都是有因果的。呂不韋對秦國是有大功的。他為以後秦始皇能滅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他對秦國的付出,秦始皇是看見眼裡的。按理說,他的結局應該是比較圓滿的。往往事與願為,秦始皇最後非逼呂不韋自殺可以說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是個人都會犯錯,呂不韋也不例外,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犯了個最致命的錯誤,以至於最後不得不以死謝罪才能收場。
也許秦昭襄王替安國君和嬴異人把壽命活完了。嬴異人繼位以後沒有幾年,也撒手而去了。此時嬴政年齡尚小,呂不韋變成了託孤重臣,嬴政也得稱呂不韋一聲“仲父”。呂不韋成為了此時秦國實際上的話事人,任何事都由相邦決定。
成也相邦,敗也相邦。呂不韋的所有政治抱負在成為相邦時得以一一實現,他立功立言,編寫呂氏春秋。但是說到底,呂不韋始終是一個臣,他的權利和一切都是王給的。
無上的權利令呂不韋逐漸迷失了,他甚至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呂不韋曾在咸陽城外把編纂好的呂氏春秋放在人來人往的路邊,揚言,誰能改動一字便賞千金。一連擺了很長時間,竟無一人能夠改動一字。嬴政看在眼裡,心裡清清楚楚,不是當真一字改不了,是所有人都不敢挑戰相邦的權威。此時的呂不韋,已經引火燒身了,他相邦的存在已經威脅到了王權。隨著嬴政親政,念著呂不韋勞苦功高,便讓他去河南封地養老。其實這樣一來也算是善終。
本來去河南封地養老,嬴政待他算是不薄了。可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沒能完全打消嬴政的疑心。呂不韋的存在對於嬴政來說始終是個威脅,可呂不韋畢竟是對秦國有大功,對自己也是有大恩的,嬴政沒辦法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隱藏著的火藥桶遲早要炸,只不過是早晚的事。六國的人得知呂不韋被罷了相,紛紛去河南封地請他出山,這一下子,呂不韋再也兜不住了。嬴政得知後一封信把呂不韋全家遷到了蜀地。最後的一點體面也蕩然無存了。
呂不韋在把趙姬送給嬴異人之前,便與趙姬進行了同居。嬴異人早早的就離世了,趙姬年紀輕輕就守活寡,這對一個正值壯年的女人來說,心理和生理都是無法承受的。飽暖思淫慾,此時的趙姬身為太后擁有著無上的權利,她便想和呂不韋再續前緣繼續和好如初。而呂不韋已經貴為相邦,正是施展自己滿腔政治報復的大好時候,他又怎能因為一個女人耽誤自己大好的事業。於是,他便找了個叫“嫪毐”的人為趙姬排除空虛寂寞。
根據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嫪毐的陰莖巨大無比,能轉動車輪。而趙姬正值性慾旺盛。於是他倆便糾纏在了一起,呂不韋也得已從中脫身。
誰知嫪毐竟慢慢做大,以至於最後呂不韋也控制不了。嫪毐驕橫跋扈,最致命的是他竟和趙姬兩人生了兩個孩子,淫亂宮廷其罪當誅。嫪毐為避免東窗事發,先下手為強,提前發動了叛亂。不過最後沒有成功,嫪毐被車裂,趙姬被囚禁在了雍地。
可以說,一切的一切呂不韋都是始作俑者。呂不韋瞞天過海,把“嫪毐”一個正常人當做寺人送進太后的宮中。嬴政對此事是一清二楚,面對呂不韋的所做所為,在嬴政看來,終究是功不抵過,其罪當誅。
由於以上的各種原因,呂不韋深知自己只有一死才能解脫。自己知道的太多了,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是絕不允許後院起火的,自己不死,一切都不會結束的。
呂不韋死之前,秦始皇曾給他寫了一封信。說他何德何能竟敢自稱“仲父”,說他有何功竟受封河南食邑萬戶。可以說,把呂不韋說的是一文不值。他所做的貢獻和所立的功被秦始皇全部否認。
事到如今,呂不韋所犯的其罪當誅,只能以死謝罪。而飲鴆自殺也算是不體面中的體面吧!好歹沒被秦始皇動刑,以至於避免了身首異處!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可以說,呂不韋混的真不賴,從當時的趙國“賤商”混成了當時國力最強的秦國的“相邦”。
呂不韋原本是一個商人。大家都知道,古代是重農抑商的,商人在當時的歷史社會中地位特別低,當時的人稱商人為“賤商”,也就是經商在當時是屬於最下賤的行業。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羞恥心和上進心的,也許呂不韋也不例外,在承受著這麼不好聽的一個名聲,他是怎麼也不會甘心,總想改變自己的身份和社會地位。
呂不韋雖是一個商人,但卻不是那種普通的小商小販,而是當時的大富商,富可敵國。按現在的話說,他可不是個擺地攤的,而是當時七國中知名的大企業家。呂不韋在當時的時候起點並不低,已經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他囤積居奇,低價買去,高價賣出。積累了萬金的財富,這為他以後搭橋鋪路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可以說,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大多都是上不了檯面的,呂不韋也不例外,他在當時哄抬物價,牟取暴利。
呂不韋的成功之路充滿了傳奇色彩,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疑惑。他為什麼會從當時不受官方所待見的“賤商”一躍成為七國矚目的“秦國相邦”,直至到最後竟飲鴆自殺,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起走進呂不韋,一起去看一看他那傳奇的一生。
他是怎麼走向人生巔峰的呂不韋爬的有多高,到最後摔得就有多慘。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曾經也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權利可與六國的王比肩,甚至就連當時的秦始皇也得喊他一聲“仲父”。做人能做到他這個份上,也算是非常成功的。但商人終究是商人,逐利是商人的天性。最重要的是呂不韋所做的一切,都是精打細算的買賣,他可以算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如果要論“政治家”的話,他還欠點火候。
藝高人膽大,買賣落魄公子哥人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商人做買賣更是如此。由於資本雄厚,現金流充足,呂不韋的生意做的是順風順水,由於七國之間連年征戰不休,對於糧食和軍用物資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恰好呂不韋抓住這一點,從中倒賣,收益頗豐。在常人看來,生意能做到這個程度,這利潤和利潤率也是挺高的。但他卻不同於常人,他對十倍百倍的利潤看不在眼裡,一心想做最大的買賣。
商人如果能夠擁有權利,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商人的天性就是逐利,有權利的保駕護航,生意就可以要多大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呂不韋也確實敢想,這一次,他要買賣秦國的“儲君”。
要說是儲君,其實也不完全算是。其實,呂不韋不愧是久經商場的老江湖,他一打眼就看出在趙國為質子的秦國王孫“嬴異人”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如果換成是普通人,肯定會對“嬴異人”敬而遠之,這不是在秦國,這是在趙國,說白了,異人就是個人質,落魄的不能在落魄了。“嬴異人”是當時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名副其實的秦國王孫。眾所周知,戰國時期是大爭之時,多事之秋。當時各諸侯國三年一大仗,一年一小仗,連年征伐不止。於是各諸侯國為了以示兩國和好,都有交換質子的習慣。兩國不打仗還好,一打仗,質子就遭了殃。當時秦國正是老秦王“秦昭襄王執政”,昭襄王可是個狠角色,打的六國毫無招架還手之力。
呂不韋說幹就幹,他找到“嬴異人”就遊說他。“公子想不想發達呀,想的話我能讓你發達”。“嬴異人”卻不屑道:你還是讓你自己先發達吧。呂不韋卻說,公子如果發達了我呂不韋又何愁沒有富貴呀!異人想想也是,無奈現在為人質,什麼時候才能發達先不說,性命也不知道能不能保的住。
呂不韋也確實敢賭,他願意拿出全部家資以及性命來護異人周全。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為了各自的目標和共同的理想合作了起來。計劃已經展開了,不過這才是第一步,呂不韋緊接著開始盤算下一步。
投其所好,收買人心,緊緊抓住嬴異人的心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之中,呂不韋竟把自己最心愛的女人趙姬送給了嬴異人。
根據史記記載,呂不韋曾和趙國一個能歌善舞的女子同居,與她同居的這個趙國女子最後被他送給了異人為妻。歷史上這個趙國女子被稱為“趙姬”,也就是後來秦始皇的母親。以至於歷史上一直有一個爭論,秦始皇是呂不韋和趙姬所生。根據就是史記呂不韋列傳裡明確記載,趙姬在被呂不韋送給嬴異人之前就與趙姬同居並懷有身孕。可惜古代不能驗證DNA,如果能驗的話,立馬就能驗出秦始皇的生身父親是誰?但當時確實是沒查出來真相,要是真查出秦始皇是呂不韋和趙姬所生,也許呂不韋早就“領盒飯”了。
史記中說:“呂不韋請嬴異人來家中吃飯,吃飯時讓趙姬給異人倒酒,異人一眼就相中了趙姬,呂不韋忍痛割愛把趙姬送給了異人。”
根據史記的記載,我們可以推斷,這完全是一出“美人計”。呂不韋和趙姬一個敢舍,一個敢棄。呂不韋為了自己“奇貨可居”把女人都送給了嬴異人投其所好,以便能更好的收買人心。趙姬也為了有朝一日能當上王后,一轉身投靠了異人。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他們各取所需。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為了扶異人上位,傾盡家資計劃實施了一大半,到了最關鍵的一部步。那就是找機會把異人“扶正”。
呂不韋訊息靈通,他打聽到。安國君最寵愛華陽夫人,可華陽夫人卻偏偏沒有子嗣。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女人總有年老色衰的一天,以色事人終不長遠。沒有兒子是不會永遠拴住安國君的心的。
呂不韋就是掌握了華陽夫人的這個心理,大做文章,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來由說華陽夫人。順手帶著幾大車的金銀財Bora賄賂華陽夫人身邊的人,以便能替他多吹吹枕邊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經過軟磨硬泡,華陽夫人動搖了,決定接受呂不韋的建議,把異人過繼到自己的跟前,日後扶持異人為太子。
呂不韋的計劃一步一步的順利實施,現在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只等異人平安回秦國。按照呂不韋設想的,時間長了,只要趙國能放鬆警惕,他就能想出辦法把異人送回秦國。
可天有不測風雲,“戰神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降將40餘萬。趙國元氣大傷,在秦昭襄王看來,邯鄲此時就是一個熟透了的果子,此時不摘更待何時。一舉拿下邯鄲,滅趙指日可待。於是,昭襄王率先發起了“邯鄲之戰”。“邯鄲之戰”一打打了三年,把趙國逼的是苦不堪言,惱羞成怒的趙王起了殺心。欲除了異人而後快。
無奈,呂不韋只好提前行動。他散盡巨資,買通邯鄲守城計程車兵,逃出了邯鄲城。面對趙國的窮追不捨,也許命不該絕,呂不韋和嬴異人狼狽的逃回了秦國。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回到秦國以後,由於路都被呂不韋散盡全部身家鋪平了,順理成章的異人過繼給了華陽夫人被立為儲君。安國君繼位以後,早早的便夭亡了。異人提前登了基,面對曾經對自己有過救命之恩的呂不韋,異人封呂不韋為秦國丞相。
此時的呂不韋,可謂是登上了人生的巔峰。出將入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樹高則風勁,潭深則水寒。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善始不善終,最後落得飲鴆自殺的下場做任何事都是有因果的。呂不韋對秦國是有大功的。他為以後秦始皇能滅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他對秦國的付出,秦始皇是看見眼裡的。按理說,他的結局應該是比較圓滿的。往往事與願為,秦始皇最後非逼呂不韋自殺可以說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是個人都會犯錯,呂不韋也不例外,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犯了個最致命的錯誤,以至於最後不得不以死謝罪才能收場。
客觀原因:王權和相權有著激烈的矛盾衝突也許秦昭襄王替安國君和嬴異人把壽命活完了。嬴異人繼位以後沒有幾年,也撒手而去了。此時嬴政年齡尚小,呂不韋變成了託孤重臣,嬴政也得稱呂不韋一聲“仲父”。呂不韋成為了此時秦國實際上的話事人,任何事都由相邦決定。
成也相邦,敗也相邦。呂不韋的所有政治抱負在成為相邦時得以一一實現,他立功立言,編寫呂氏春秋。但是說到底,呂不韋始終是一個臣,他的權利和一切都是王給的。
無上的權利令呂不韋逐漸迷失了,他甚至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呂不韋曾在咸陽城外把編纂好的呂氏春秋放在人來人往的路邊,揚言,誰能改動一字便賞千金。一連擺了很長時間,竟無一人能夠改動一字。嬴政看在眼裡,心裡清清楚楚,不是當真一字改不了,是所有人都不敢挑戰相邦的權威。此時的呂不韋,已經引火燒身了,他相邦的存在已經威脅到了王權。隨著嬴政親政,念著呂不韋勞苦功高,便讓他去河南封地養老。其實這樣一來也算是善終。
客觀原因:沒有自減羽翼,被秦始皇深深忌憚懷疑本來去河南封地養老,嬴政待他算是不薄了。可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沒能完全打消嬴政的疑心。呂不韋的存在對於嬴政來說始終是個威脅,可呂不韋畢竟是對秦國有大功,對自己也是有大恩的,嬴政沒辦法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隱藏著的火藥桶遲早要炸,只不過是早晚的事。六國的人得知呂不韋被罷了相,紛紛去河南封地請他出山,這一下子,呂不韋再也兜不住了。嬴政得知後一封信把呂不韋全家遷到了蜀地。最後的一點體面也蕩然無存了。
主觀原因:犯了個最低階的但卻非常致命的錯誤呂不韋在把趙姬送給嬴異人之前,便與趙姬進行了同居。嬴異人早早的就離世了,趙姬年紀輕輕就守活寡,這對一個正值壯年的女人來說,心理和生理都是無法承受的。飽暖思淫慾,此時的趙姬身為太后擁有著無上的權利,她便想和呂不韋再續前緣繼續和好如初。而呂不韋已經貴為相邦,正是施展自己滿腔政治報復的大好時候,他又怎能因為一個女人耽誤自己大好的事業。於是,他便找了個叫“嫪毐”的人為趙姬排除空虛寂寞。
根據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嫪毐的陰莖巨大無比,能轉動車輪。而趙姬正值性慾旺盛。於是他倆便糾纏在了一起,呂不韋也得已從中脫身。
誰知嫪毐竟慢慢做大,以至於最後呂不韋也控制不了。嫪毐驕橫跋扈,最致命的是他竟和趙姬兩人生了兩個孩子,淫亂宮廷其罪當誅。嫪毐為避免東窗事發,先下手為強,提前發動了叛亂。不過最後沒有成功,嫪毐被車裂,趙姬被囚禁在了雍地。
可以說,一切的一切呂不韋都是始作俑者。呂不韋瞞天過海,把“嫪毐”一個正常人當做寺人送進太后的宮中。嬴政對此事是一清二楚,面對呂不韋的所做所為,在嬴政看來,終究是功不抵過,其罪當誅。
總結由於以上的各種原因,呂不韋深知自己只有一死才能解脫。自己知道的太多了,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是絕不允許後院起火的,自己不死,一切都不會結束的。
呂不韋死之前,秦始皇曾給他寫了一封信。說他何德何能竟敢自稱“仲父”,說他有何功竟受封河南食邑萬戶。可以說,把呂不韋說的是一文不值。他所做的貢獻和所立的功被秦始皇全部否認。
事到如今,呂不韋所犯的其罪當誅,只能以死謝罪。而飲鴆自殺也算是不體面中的體面吧!好歹沒被秦始皇動刑,以至於避免了身首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