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長嘯

    觀點,第一,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象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繪畫藝術門類、派別、形式和方法多樣,古代、近代、當代,抽象、寫實、工筆、寫意、潑墨、油畫、水彩…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意境和效果不同。西方餐具刀叉好,還是中國筷子好?西方雕塑和中國書法那個藝術價值更高?不同的類別不可在形式上做對比。第二,從古至今,中國的繪畫藝術早已高超,顧愷之的《洛神賦》、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步輦圖》、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揚州八怪”鄭燮、當代畫家齊白石、傅抱石、謝稚柳、吳昌碩、劉海粟…太多了,但未能如畢加索般享譽世界,欣賞、理解、重視藝術、宣傳不夠,與全社會經濟狀況有著直接關係。

  • 2 # 周先生89218

    冷軍的畫老畢不一定能畫出來,畢加索的畫冷軍也看不明白,但照著畫是沒有問題的,冷軍的畫是供人欣嘗的,老畢的畫是叫人猜想的,你喜歡就行。

  • 3 # 隱匿的天神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把畢加索和冷軍對此,很有衝撞性,涉及到理性與感性,專業審美與大眾審美的對抗。首先給出結論,拋開國別,年代,名氣,地位,單就藝術而言(且冷軍僅限於目前的藝術成就,不排除以後他又取得更大成就),畢加索的成就高於冷軍。

    創作難度不好比較,但是冷軍的那些超寫實繪畫花的時間技巧耐心肯定大於畢加索。但是,不能因此就說畢加索的難度小。冷軍的畫想一個主題和內容可能只需要一小時或者十分鐘,但是畫完需要半年之久;畢加索的畫思考需要很久,完成的話一天甚至一個小時就畫完了(畢加索從看到塞尚的畫,到畫出立體主義第一幅畫,亞威儂少女,思索了兩年)。如果題主問題的創作難度不包括腦力部分,僅限於製作難度,那麼,冷軍顯然難於畢加索,且如今任何一個畫超寫實的畫家,難度都大過畢加索。但是,如果創作包含突破慣性思維,甚至想從本質上撼動藝術的觀看方式,那麼,畢加索的面臨的難度遠遠大於冷軍。因為這除了要付出勇氣、智慧、辛勞;還要有承受非議和誤解的決心。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不具備美術史知識的文盲群眾,逮到機會便埋汰一下畢加索,娛樂一下大家和自己,便是明證。

    說到這,很多人肯定覺得我偏愛畢加索,或者人云亦云,甚至崇洋媚外。恰恰相反,從情感上講,我更愛冷軍,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我一直喜歡冷軍,甘心受他影響,雖然現在我超出這個階段,但我仍心懷感情。對比畢加索,我從來沒喜歡過他的畫,但是當我看的越來越多,懂的越來越多,便越覺得畢加索偉大,也越來越敬重他。

    那麼,畢加索偉大體現在哪裡?畢加索提供給人的是一種表現和觀看繪畫的方式,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哲學見解。所以畢加索可以超越繪畫存在,可以為其他藝術領域和行業提供營養。這種貢獻可以算作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看到冷軍的畫,會覺得,臥槽,真牛逼,這特麼的是人畫的嗎?震撼鼓掌之外,除了個別也想畫超寫實的畫家,回家模仿下。基本上就完了!

    所以畢加索的成就在於為整個西方藝術領域提供一種新的觀看方式,最後這影響甚至改變了西方的藝術走向,從畢加索開始,西方的藝術流派、理念層出不窮。冷軍向別人展示了人作為人可以把油畫畫的多麼寫實,捍衛了人的寫實功能在相機面前的那一部分尊嚴。冷軍的眼睛幾乎類似一部客觀的相機,又擁有相機沒有的主觀,他的場景繪畫的造化能力可以達到中國傳統繪畫上認為的欺鬼神。美國大克羅斯的相機繪畫,和冷軍差著好幾個日韓超寫實繪畫。因此有日本學者給冷軍的畫起了個獨特的名字“超限繪畫”,就是超越人類極限的繪畫。

    在人類歷史上擁有這種能力的人並不多,東方的不好類比,西方的是佐恩和薩金特。其中,冷軍和佐恩最像,都是那種能力出眾,只把眼見的世界搬到畫上,便足以讓人服氣。

    下面我們從幾個角度比較下冷軍和畢加索。

    一,繪畫天賦

    畢加索的繪畫天賦是人所眾知的,8歲時用線畫的一隻羊已經非常精彩,9歲的素描已經很深入,14歲的油畫創作已經可以超越中國大多數油畫研究生,甚至達到有些畫家一輩子的天花板,15歲的素描已經算得上大師之作。20歲開始,畢加索開始思考何為藝術的本質?他不滿足於眼見的寫實繪畫,開始尋求繪畫本質的真實。

    冷軍起步晚,上的只是一個專科,主要靠自學,能成為一個超寫實畫家,有著自身獨特的天賦,但是,他的努力和熱愛也同樣重要,三十多歲,冷軍形成了他的超寫實繪畫風格,畫出了他拿全國美展金獎的《五角星》等作品。但是,即便往後幾年,也就是二十一世紀初幾年,此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他的風景寫生依舊畫的一般,只相當於一個美院普通本科生的水平,期間有一個有朱小果畫畫的風景寫生,人物比例明顯偏長,但是,往後十年,他在畫竹子和國外古董店那一批作品時,恐怖的相機般的記錄還原能力和繪畫能力便噴湧而出。冷軍的這種能力,活著的,就我所見國內外畫者,絕無二人。這當然與他勤勉動筆有關,但是他能不斷的畫,不斷的進步,恐怕天分才是本質的原因。很有意思的一件事,郭潤文一直和冷軍一起寫生,郭起點很高,可是十年前後的畫,如果不是畫上的時間,我們幾乎無法辨別前後。

    綜上,畢加索是天才兒童天才少年,冷軍早年平平,中年功成。設想,如果畢加索一直沿著寫實之路走下去,他對於物件的客觀呈現能力這一點肯定遜於冷軍,其他方面:線,色彩,素描能力,構圖能力遠勝冷軍。還有一點,冷軍的客觀還原的天賦需要持續的培養,才能顯現。因此,畢加索綜合天賦能力勝於冷軍。

    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會發現,冷軍才是天賦型畫家。冷軍最大的價值在於他的超寫實能力,即客觀還原能力,如果拋開這項天賦,他只是一個路人,他二零零幾年畫的那些風景之所以不出眾,便是這個原因。我們常常看重畢加索兒童少年時期的畫,並當作他天賦的表現,也僅僅是和同年齡段的人比,如果這些畫是一個成年的畫家畫的,我們也許並不覺得太驚訝。且被我們認為是天賦的東西,恰恰是畢加索革命的物件。而冷軍的畫放在任何時代,都有自己的價值,站在這個角度,冷軍才是天賦型畫家,靠自己的那一種獨特能力安身立命的畫家。

    因此,藝術天賦上,也算各有所長。

    二,藝術理念和思想

    從莫奈的《日出.印象》開始,西方藝術開始視覺革命。到富二代塞尚時,他在整天窩在畫室裡,鼓搗他的瓶罐水果,不經意間,發現了一種觀看方式,即把不同角度看見的瓶罐水果放在同一幅畫中。這有沒什麼?我們人看東西不就是東看看,西瞧瞧嗎?的確。可是西方從文藝復興開始,幾百年都是在不停的完善一點透視,即從一個角度看物件,人們以前爭論的僅僅是,從這個角度看見的東西怎樣看才好看。可是塞尚說,我們為什麼要那樣看?我們現實中可不是那樣看東西的,因為散點透視才是符合人的觀看方式的,才是真實的。

    剛剛弱冠的畢加索正處於探索苦悶期,一聽,頓時興奮了。由此發散思維,我們在觀看一個物件,例如一個女人時,我們不斷可以看她的正臉,也能轉頭看見她的側臉,因此,只有正臉和側臉同時存在才是真實的,才是物件的本質。同時,囿於生理限制,當我們看見正臉便無法看見側臉,看見側臉又無法看見正臉,因此我們看見的物件總是片面的,而透過繪畫我們可以把我們看不見的另一部分同時呈現在一個畫面當中。這樣,我們看見的便是完整的,真實的,立體的。好了,立體畫派誕生了。畢加索開啟了一扇門,啟發著其他來人。那些讓普通觀眾困惑的作品蹦出了,一幅畫中的小提琴有正面、側面、裡面。一個女人正臉側臉同時安放在一幅畫面當中。所有的物件都這樣呈現,對於不懂繪畫的人,或者沒聽過這種觀念的繪畫人,天呢!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其實,立體畫派更注重的是思維方式,而不是畫面本身。

    立體畫派是畢加索的標誌,但畢加索還有很多探索,畢加索早年說過一句話,如果有一天我的素描畫的像拉斐爾一樣時,我就可以自由繪畫了。後來又說了一句話,我希望我可以像兒童一樣畫畫。前者是追求理性,後者是追求感性和無意識。看見的世界越大,便知未見的世界更大。畢加索曾經站在理性的頂端,深知理性的侷限和孱弱,因此,當他的繪畫到達一定的境界,他自然更注重感性,無意識,和潛意識。

    另外說一點,畢加索的畫從來都不是抽象的,他的畫都是有明確的主題和內容的。

    至於冷軍,他早年也有過一段的觀念時期,甚至嘗試用超寫實去表現觀念和想法,作品是《世紀風景系列》等,但冷軍馬上發現觀念與寫實其實是相互衝突相互制約的。比如,一幅畫中,如果太寫實,會削弱甚至限制觀念;觀念獨特,寫實繪畫又無法完整呈現。後來,冷軍便放棄觀念,心無旁騖的呈現寫實的視覺極限。在中國,帶著觀念去畫超寫實,還有一個足可媲美冷軍的畫家,清華的石衝。

    冷軍這類的畫家的理念就是盡己所能,拼盡全力,不擇手段讓畫面寫實再寫實,深入再深入。關起門來折磨自己,開啟門來嚇唬別人。至於想法,不停的畫,就是他的想法。別的,留給別人去說吧!

    畢加索如果是扇動鬧事的知識型革命分子,冷軍便是專注且擅長於自己一畝二分地的畫農。

    三,藝術成就

    對比兩人的藝術成就其實很簡單,把畢加索從西方藝術史中拿掉,那麼他的身後便是一大片空白,很多東西就消失斷代了。拿掉冷軍,油畫史上只是少了一個能力出眾的畫家。

    許多西方的畫家至今對畢加索都是無比敬重的,比如大衛.霍克尼。在我的觀看之道中,霍克尼喋喋不休的推崇著畢加索。

    一個畫家如果後面擁有一大推擁泵,那不可能只單純是名氣的因素,是因為他具有自動吸引力,才讓他有了那麼大的名氣。畢加索為什麼幾乎可以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是因為他的成就超越了繪畫,給其他行業和人也提供了一種思路。因此他對西方藝術史,甚至人類的文明都有些許貢獻。

    反觀冷軍的藝術成就,僅限於繪畫,且僅限於寫實油畫這一塊。並且在世界和中國的範圍內都能找到同類人。

    西方的藝術排前十位,畢加索肯定能進。中國的油畫從清末到現在,一百多年,排個名,冷軍能不能進前十還是個疑問?這差距有多大!

    現在之所以有很多非藝術人覺得冷軍厲害,恰恰反應認知的偏差。即,不是畫家怎麼畫,而是觀眾怎麼看?

    冷軍近幾年之所以火了,和抖音之類的短影片傳播有很大關係。之前有很多畫畫的內行人,即便喜歡冷軍,也不會拿來和畢加索比較,因為大家知道畢加索對藝術史意味著什麼,且兩人無可比性。

    但是,普通的人是不會顧忌藝術史是怎樣寫的?或者畢加索在想什麼?對藝術史甚至人類文明的貢獻在哪裡?反正都是畫畫的,有啥不能比?而且大部分人會從自身僅有的知識經驗,和感性出發,只看的懂冷軍,看不懂畢加索。潛意識覺得冷軍的技巧厲害,畫的超級寫實,那麼冷軍便是最厲害的。

    反觀畢加索,畫的不明所以,粗糙簡單,一頭霧水,無法產生共鳴。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家的判斷和結論沒有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的無知就去否定畢加索,甚至還沾沾自喜。

    冷軍的火,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群眾的勝利。對於此,我內心是萬分支援的。所有的藝術,無論各種材料,理念,表現方式,畫的好的,都該被認可和欣賞。

    藝術標準的多重化,是時代的幸運,也是從藝人的幸運。這個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藝術更是如此。如果我們看的懂冷軍,也欣賞得了畢加索,那是一種莫大幸福。如果我們只欣賞得了冷軍,而不非議畢加索,這是一種涵養和自知。如果我們只欣賞畢加索,而不否定冷軍和欣賞冷軍的人,這是一種寬容和博愛。

    我是大溫,一個專注於文藝的人。感謝你的耐心閱讀!

    下面奉上文中談到的畢加索和冷軍的畫:

  • 4 # 風趣思索者

    畢加索是外國的曾翔,他畫不出巴洛克等寫實作品,覺的此路不通,才反其道而行之。便胡寫亂畫了起來。同時資本也看準了他,隨即被炒成了大師。後人為尊其為先輩也稱他為大師。他怎麼能與冷軍比呢?當然畢大師儘管胡寫亂畫,但也表達了一些內容。即資本主義的錯亂,無序,混雜,傾軋,殘酷,血淋,的現實,這是應肯定的。但肯定的是他的揭露思想,尊的是它的批判精神,而不是它的藝術成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利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