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海夜航
-
2 # 漢字思維
首先我們先看下米芾此人的的歷史簡介。
米芾(1051-1108),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祖籍山西,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史傳說他個性怪異,喜穿唐服,嗜潔成癖,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 顛”。他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確實是個早熟的怪才。在書法上,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 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蘇東坡盛讚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獨創山水畫中的“米家雲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筆 墨作雲霧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錯落的濃墨、焦墨、橫點、點簇來再現層層山頭,世稱“米點”。為後世許多畫家所傾慕,爭相仿效。他的兒子米友仁,留世作品 較多,使這種畫風得以延續,致使“文人畫”風上一新臺階,為畫史所稱道。米芾究竟以書為尚,還是以畫為尚,史家各有側重。
從時間上看,米芾書法師從前朝唐朝,唐朝的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同時書法成就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我們來看米芾的作品。
米芾以行楷著稱,但米芾書法受五位唐人的影響最深: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 根據前人評論,大致有如下特點: 1、用筆迅疾而勁健,盡心盡勢盡力,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米芾自稱自己是書法為“刷”。 2、 結字自由放達,傾側之中含穩重,端莊之中婀娜多姿。現代書法家啟功先生詩讚米芾:“羨煞襄陽一枝筆...”
這與米芾書法的通俗性和具有書法的形質美有關,符合現代審美情趣,其特殊的筆法和筆勢造就了他獨特的書風魅力。而這都與他的”怪癖“、“孤傲”的性格是分不開。
有許多史書記載他的怪特行徑,例如,蓄石、拜石、乎石為兄、給石頭洗澡、奇裝異服、不與人同器等等,因此人稱為“米顛”。
其實,米芾一點都不顛,聰明瞭得,按現代人論智商,他應該在“宋四家”之首,何以見得?
論書品氣格,他不及蘇軾;論創新、筆力不如黃庭堅。而他的精明,對書法的執著、專一,充滿他的書論,盡顯於書法的靈氣和妍美中。
其書法品格可以從一下四點深入分析,至於其行書和哪位的行楷結合我們分析完後自由定論。
一、“二王”論
米芾好批評,歷代書家,無一不評,其中不乏經典,但也有失偏頗,因為,他始終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批評他人。比如,他雖然對王羲之評價甚高,但在論及王獻之的法書時,卻雲:“子敬天真超越,豈父可比也”,認為獻之變右軍法為今體,字畫秀美,妙絕時倫。”其實是他的性情筆法,與王獻之更相投。
他還在題贊《中秋帖》謂:“藐百川,會北海。人那知,冠千載。”認為王獻之書法有“天真超逸”的意趣。稱大令十二月帖,運筆如火箸畫灰,連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他還有一句狂言:“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 這句話,出自《志林》:徽宗命元章書《周官》篇於御屏,書畢鄭筆於地,大言曰。有人認為,這是米芾知道徽宗藏於屏風,於是,故意大聲說給皇帝聽的,有拍馬屁之嫌。這個說法有些牽強,也不符合米芾之性格。
清王文治也對此有過一說,他在《論書絕句》中說:“天姿淩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一掃二王非妄語,祗應釀蜜不留花。”認為米芾的書法集古終成大家,自創一體,超越“二王”。這個評價,似乎更加離譜。
此話真正是何用意,眾說不一,按字面理解,是不把“二王”放在眼裡,但這與他始終視“二王”為宗的思想不一致,實難分辨。有一點可以肯定,在皇帝面前,表現出自信滿滿。
二、“八面”論
“八面出鋒”並非米芾所創,他在《海岳名言》中說:“字之八面---已少鍾法。”這段話裡,他認為,到了智永雖八面具備,但已少古法了,唐以後,古法亡矣。米芾這裡所指的古法,就是指鍾繇、王羲之書法。可見他對唐楷,過於規整,定式不變之風持有偏見。於是,他自言:“自任腕有羲之鬼。“他自譽:“隨意落筆,皆備自然,”意足我自足”。主張筆力透過手臂達到毫端,故須懸手提筆。他說,以此筆法,八面出鋒,才能達到,“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亦即“骨勁、皮肉、脂澤、風神皆全”。可見,他的王羲之筆法是敬畏的,而貶唐楷為“一筆書”。
三、“大字”論
“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張旭教顏真卿筆法,意為字形要力求勻稱、大小均等,所以遭到米芾批評。張旭作為書法大家,不至於這樣說吧,這顯然不符合古法呀!還有一種說法,米芾主張,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這顯然是筆法和結體論。
無論是哪一種理解,說明米芾是極力反對將字寫成狀如珠子,主張結體要隨字形變化,有意趣,這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得到驗證;主張大字的用筆結體要如小字結密,而小字的用筆結體要如大字一樣舒展。這也是符合米芾書法審美觀的。
四、“石刻”論
米芾還有一個觀點:“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認為刻石,即使最精之刻工,也會致使原跡走形,無法與真跡相比,況且許多碑刻,刻工粗糙,故他不主張學石刻。這雖然遭許多人非議,並非絕對,認為即使墨跡也不一定是真跡。但此話出自米芾之口,你就會自然明白,米芾的書法鋒芒畢露,豈是石刻能予以完全表現呢?
如果問其和哪位的行書結合更好,只能說書法藝術有有章可尋,但後期展現的是書寫者自我的人生內涵,而像米芾這樣能說出:“自任腕有羲之鬼。“自譽:“隨意落筆,皆備自然,”意足我自足”,的書法大家,可想其已自成一派,但師從古唐書,所以練習者可以遵循其學習路徑,於唐書相結合,互補性格。
-
3 # 葉維榮
米芾和王羲之都是古代歷史上的瑰寶,書法造詣更是登峰造極,如果將米芾和王羲之兩位頂級大師的書法藝術學深學透,融匯貫通,你就有了很好的書法基礎,寫出自己的風格。那麼我們先來說說他們二位都有哪些成就和特點。
米芾和王羲之誰的書法成就高。米芾生於公元1051年,卒於公元1107年,字元章,號襄陽居士,火正後人等,是北宋著名的大書法家,書畫家,當時和蔡襄、蘇軾、黃庭堅並稱“宋四家”,書法成就在四人中算是最高的,篆、楷、行、草等字型都頗為精通,猶善狂草,也因個性怪異,舉止癲狂,而被後世稱為“米顛”。
米芾和王羲之,兩人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大書法家,只是王羲之生活在魏晉時代,而米芾生活在北宋年間,兩人的書法風格也大不相同,在米芾年少時,剛開始學習書法時,曾模仿過王羲之的書法風格,並研究過王羲之的運筆習慣,字型結構等技巧,加之自己的理解實踐,吸取各家之長,揚長避短,經過長年的筆耕不輟,勤奮研習,才在中年時期自立風格,開創米氏書風,世人都知王羲之的行書最為精妙,《蘭亭集序》是其代表作,是“書聖”最廣為人知的精品著作,被喻為“天下第一行書”,只可惜真跡也不存世,現在收藏的都是後世的臨摹本,米芾和王羲之在這點不同,米芾有些許真跡存世,在書法界的影響也和王羲之稍遜,兩人都是各顯風流。米芾雖然以模仿前朝魏晉名家作品起家,但是後來在年歲漸長,技藝精益的程度下,已是自成一派,雖是超越不了“書聖”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但也是一代名家。米芾和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在後世的書法界,都擁有眾多忠心擁躉。
米芾的書法自成一體,造詣是非常深厚的,對於篆書、隸、楷等許多書體都十分的擅長,在模仿先人筆記的時候甚至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境地,所以米芾書法特點也與許多人不同,他的特點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來分析,首先他在平時書法方面十分的用功,在所有的書體中行書的成就是最大的,他自己曾經說自己的書法是集古字,雖然有些人並不以為然,但是也有人真稱讚,因為他個性十分的不羈,所以他的書法也十分的好勢,這個勢雖然可以看成是優點,但是有時候就成了缺點。至於米芾所書寫的篆隸,有些並不是十分的工整。
另外,米芾書法特點還在於體勢十分的俊邁,而且還有許多比較特殊的筆法,都是來自於對不同人士的模仿。除此之外米芾在書法方面的佈局。結構以及用筆方面都有著不同於常人的體會,在章法方面又十分的注重全文整體的氣質,並且也顧全了細節方面的完美,在創作的過程中他總是表現的隨遇而安,但是卻又十分的機巧,總之是非常具有獨特的韻味的。
王羲之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浮雲,矯如驚龍”,王羲之的書法精緻,美侖美奐,是極富有美的觀賞的。總之,他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開創了妍美流暢的行、草書法先河。特別是行書《蘭亭序》有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美。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蘭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態殊異,圓轉自如。王羲之出神入化。
王羲之是東晉偉大書法家,他一變漢魏樸質書風,開晉後妍美勁健之體,創楷、行、草之典範,後世莫不宗法。他行書字帖《蘭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傾倒了無數習書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後人尊稱為“書聖”。唐太宗李世民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他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蒐集、臨摹、欣賞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摹制多本,賜給群臣。在中國書法史上,帝王以九五萬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書者,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爰《蘭亭序》,日日研習,常將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雲:“廿餘年習《蘭亭序》皆無入處,今夕燈下觀之,頗有所悟。”歷時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門,可見釋讀之難:一千六百多年來無數書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釋讀過,何嘗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奧,但最終只能得其一體而已。因此,《蘭亭序》可以說是由傑出的書法智慧所營造成的迷宮。
-
4 # 蒼山書童
隨著你對書法研習的深入,能解析出各代及其代表書家之風貌,也逐漸形成了你對某種或幾種體式和用筆方法的偏好,這同時決定了形成你自己風格的取向。換而言之,不是米字結合誰誰的字形成你自己的風格,而是誰誰的字結合你心中最理想的書法面貌構建出自己的風貌!
-
5 # 海德堡的夜晚
個人覺得這方面範笑歌老師最有發言權,範笑歌不會把米芾書法當成個人書法,他會把米芾當成二王體系中的一種。
米芾將二王書法又一次衍生變化,其中只要掌握了他的規律,與什麼體融合都可以。如果沒掌握規律就被米芾難住了。
範笑歌行楷被譽為“一瘦二米七子昂”,其實範笑歌別的書法都可借鑑米芾,主要看怎樣借鑑。
回覆列表
苦臨米芾行書,還未形成自己的風格,如何突破?這個問題可以從米芾自己學書的經歷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米芾平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
1.學習晉書以前
米芾習書,自稱“集古字”,雖有人以為笑柄,也有讚美說“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王文治)。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氏書法成功的來由。根據米芾自述,在聽從蘇東坡學習晉書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響最深: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
2.學習晉書
元豐五年(1082年)以後,他開始尋訪晉人法帖,得到了王獻之的《中秋帖》。這先人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博採眾家之長
但生性不羈的米芾並不滿足於王獻之的字,早在紹聖年間就喊出了“老厭奴書不換鵝”,“一洗二王惡札”。儘管如此,此時的米芾書法並沒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書寫的《苕溪帖》《殷令名頭陀寺碑跋》《蜀素帖》,雖然寫於一個半月之內,風格卻有較大的差異,還沒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門檻。
米芾習書經歷啟示我們,先要熟習自己鍾愛的書法,得其精髓,再兼收幷蓄,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