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愚蠢的畢言言

    論趣味性和可讀性,推薦生死疲勞。六道輪迴轉世,每一次轉世成為一種代表其時代特徵的動物。以動物的口吻去從側面反映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躍進,WG,改革開放等這些歷史事件。最重要的是表現了人在特定環境下的沉浮和悽楚迷茫。也不乏有些令人捧腹不已的段落,比如西門鬧第三次投胎成豬,與刁小三鬥智鬥勇的情節,荒誕又滑稽,哭笑不得。莫言寫起魔幻風格的作品還是很有一套,不管別人怎麼說他虎頭蛇尾,我看到這種結構的作品時,還是感到挺驚豔的。

    再推薦一個豐乳肥臀吧。裡面震撼人心又值得反思的情節太多太多,我至今都忘不了七姐為了填飽肚子被人猥褻最後反倒被吃下去的豆餅脹死的那一段,忘不了四姐當了多年妓女準備回鄉看望魯氏坐在船頭彈著她的破琵琶時的悽美和麵對眾人責難時大義凜然地脫光衣服嘲諷他們的決絕。

    莫言是一位我很喜歡,也很會說故事的作家,他很少穿插說教式的字句,看他的書一氣呵成特別痛快同時也有種讓人以史為鑑的味道,是個好作家。

  • 2 # 唏噓lony

    1.作品推薦:《蛙》

    《蛙》接近歷史現實的書寫,主要講述的是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姑姑”繼承衣缽,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孃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姑姑”接生的嬰兒遍佈高密東北鄉,可喪生於“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佈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紮,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

    小說透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鉅而複雜的歷史過程。

    2.作品推薦:《檀香刑》

    《檀香刑》是作家莫言瀝膽苦心磨礪出的長篇小說。在這部結構精巧、語色濃郁的作品中,真實地再現了清末山東半島發生的一起民間反殖民的鬥爭事件。帶頭領導這起反殖民鬥爭的民間藝人孫丙最終被施以“檀香刑”。

    作品以“施刑”為主線,展示了中國王朝政治沒落中的諸多驚心動魄的事件,包括戊戌變法、義和團、外國殖民者的強取豪奪等等。小說圍繞著檀香刑的實施,將封建王權和權力鬥爭的殘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凸顯了專制權力作用於個體上的歷史機制,成功地折射出專制權力賴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陰暗法則。

    小說刻畫了一大批鮮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氣質的戲班班主孫丙、具有正義感的高密知縣錢丁、從京城刑部大堂告老還鄉的劊子手趙甲以及他們的女兒、乾女兒、兒媳婦孫眉娘、殘酷而狡猾的政客袁世凱等等。

    3.作品推薦:《豐乳肥臀》

    《豐乳肥臀》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性”大書,是莫言進行民間史詩性書寫的試驗。作家傾情把母親描繪成一位承載苦難的民間女神,或者就是聖母瑪利亞的化身。

    但命運多舛,她生養的眾多女兒構成的龐大家族與20世紀中國的各種社會政治勢力和民間組織以及癲狂歲月下的官方權力話語發生了枝枝蔓蔓、藕斷絲連的聯絡,並不可抗拒的被裹挾捲入20世紀中國的政治歷史舞臺,而這些形態各異的力量之間的角逐、爭奪和廝殺是在自己的家庭展開的,造成了母親獨自承受和消解苦難的現實:兵匪、戰亂、流離顛簸、親人死亡以及對單傳的廢人式兒子的擔心、焦慮,而她在癲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為更是鳥兒吐晡的深情......

    母親是一種意象符號,是對他作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同時也涵蓋了“作為老百姓的寫作”的莫言對民間苦難及其承受者的愛戴、同情和關懷。

    4.作品推薦:《生死疲勞》

    《生死疲勞》是莫言2005年以噴湧般的氣勢創作的一部重構宏大敘事藝術的長篇鉅著。在小說中,一個被冤殺的地主經歷了六道輪迴,變成驢、牛、豬、狗、猴,最後終於又轉生為一個帶著先天性不可治癒疾病的大頭嬰兒;這個大頭嬰兒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他身為畜牲時的種種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半個多世紀生死疲勞的悲歡故事。小說透過各種動物的眼睛,觀照並體味了五十多年來中國鄉村社會的龐雜喧譁、充滿苦難的蛻變歷史。

    這部小說是莫言在藝術上向中國古典章回體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鉅製,關於生命的六道輪迴想象撐起了這座氣勢宏大的文學建築,寫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5.作品推薦:《紅高粱家族》

    《紅高粱家族》是莫言1986年向漢語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奉獻的一部影響巨大的作品。

    小說透過“我”的敘述,展現了抗日戰爭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上演的一幕幕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故事。爺爺、奶奶、父親、姑姑等先輩,一方面奮起抗擊殘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進發著讓子孫後代相形見絀的傳奇愛情。小說洋溢著豐富飽滿的想象,以汪洋恣肆之筆全力張揚著中華民族的旺盛生命力。透過這部作品,作者把他的“高密東北鄉”安放在了世界文學的版圖上。

    6.作品推薦:《天堂蒜薹之歌》

    天堂縣蒜薹全部滯銷,數幹蒜農憂心如焚,縣府官員不聞不問,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數千蒜農衝擊縣府,釀成嚴重“蒜薹事件”。

    莫言長篇小說力作《天堂蒜薹之歌》以“蒜薹事件”為經,以高羊、高馬、金菊、方四叔、方四嬸的生活經歷為緯,深刻地、多角度多側面地描寫了農民當時當下的生存狀態,以及由此引發的悲劇故事。並剖析了農村文化的落後、思想的貧乏、生存的窘迫,以及導致“方四叔車輪下慘死”、“金菊上吊自殺”種種悲劇發生的原因。

    小說的景物描寫優美絢爛,散發著新鮮的泥土氣息。在一種逼真的然而卻是荒誕迷離的景物描寫中,一個個悲劇性的人物鮮活躍動起來,使讀者在為小說人物命運扼腕的同時,又不禁為其優美動人的景物描寫所感染。

  • 3 # Tang糖生活日常

    莫言是一位我很喜歡,也很會說故事的作家,他很少穿插說教式的字句,看他的書一氣呵成特別痛快同時也有種讓人以史為鑑的味道,是個好作家。

    第一本:《豐乳肥臀》歷盡磨難的母親的一生。至今我還記得當初我看的時候,看到從嗓子裡摳出豆子搗碎給孩子吃時,哭的不行。看過一書彷彿過了一個世紀。

    第二本:《生死疲勞》真實的世界。那麼魔幻的題材,你卻覺得每一句話都是真實的,看書的你就像換了一個視角看世界。

    第三本:《檀香刑》小說結構的教科書。看的大呼過癮拍案叫絕。

    這三本是我比較喜歡的,莫言還有很多非常好的書,其實有時間都可以去看看。

  • 4 # 雨文昀

    莫言的作品,目前我只拜讀過《紅高粱》和《蛙》這兩部,讀完真是頗有收穫,所以也推薦給你們讀一下。

    《紅高粱》

    這部小說講的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以“我”的爺爺餘佔鰲和“我”的奶奶戴鳳蓮對抗日本戰爭為主線,他們的愛情為輔線而展開的故事。整個小說宣揚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獲得個性解放的精神,同時也歌頌了英勇抗日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這裡面,我看到了人性,看到了自由,看到了愛恨,也看到了迷茫,看到了無措。我彷彿透過這本書,我滲透了那些屬於內心的疑惑。

    《蛙》

    這部小說是以新中國近60年來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鄉村女醫生姑姑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人生經歷,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所走過的艱鉅而複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也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的農村婦科醫生形象。計劃生育從來都是國之要事,《蛙》這部小說,相信在你讀完之後,一定可以帶給你無盡的思索。

  • 5 # 付伯平V滿江紅

    莫言先生作為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影響深遠,其居影響力的作品很多,我最欣賞的當為《紅高粱》這部。

    記得早在八十年末,當時身在軍營的我,雖然經歷著血與火的考驗,雖然在摸爬滾打中錘鍊著筋骨,但《紅高梁》電影的播出,不經意間卻點燃了我們激情燃燒的歲月;雖然當時還處在改革開放的初級階段,人們的為感情交流尚處在半封閉狀態,可《紅高粱》的播出,卻恰到好處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抓住了讀者和觀眾的心理,給人一種萌動、積極進取的心態,呼之欲出,卻呼之深遠,《紅高粱》不失力一部經典力作。

    《紅高粱》是莫言早期的一部作品,大家很早就知道這個故事,但在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很多人應該不知道還有這麼個人。大家熟知《紅高粱》的故事,張藝謀導演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上世紀80年代,張藝謀導演拍攝了《紅高粱》這部電影,對這部作品起到了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雖然電影作品與原著已經相去甚遠,但是電影將故事濃縮表達,抓住了這部書的靈魂。張藝謀導演是一個認真負責的人,他開始拍攝《紅高粱》時,在全國沒有找到一塊像莫言筆下描寫的那一片一片無邊無際的高粱地,所以他就在高密讓群眾種高粱,與農戶當場簽下合同,回收高粱,這是一點,為了藝術能下血本;其次,在藝術處理上,刪減了大部分內容,某些小地方卻大肆渲染,贏得了觀眾的認同,例如,在九兒嫁給三十里鋪的單家時,餘佔鰲的顛轎部分,莫言書中只是寥寥數筆,但是張藝謀導演確實把這段足足拍了有五分鐘的鏡頭,同時也得到了觀眾的肯定和喜愛。

    《紅高粱》是一部有濃濃的高密傳統文化氣息,歌頌了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勇於戰勝一切侵略者的大無畏精神,體現了高密人勇敢、淳樸、善良的傳統美德。改革開放初期搬上熒屏,意在喚醒炎黃子孫奮發圖強、戰勝艱難險阻,進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決心、信心和毅力!

    其次,是莫言先生的醒世力作《娃》。《蛙》是莫言醞釀十餘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一部觸及華人靈魂最痛處的長篇力作。 小說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講述了姑姑——一個鄉村婦產科醫生的人生經歷,在用生動感人的細節展示鄉土中國六十年波瀾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時,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當代知識分子卑微的靈魂。 本書獻給:經歷過計劃生育年代和在計劃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萬萬讀者。

    《蛙》的主題意象毫無疑問是“蛙”。主題意象是指作為一種中心象徵能與作品的主題發生緊密聯絡的意象。作家把自己意欲表達的寓意寄予在主題意象中,讓它透射出作品的基本意旨。在《蛙》中,“蛙”意象是文字意義的聚焦點。它有時是作為一種描述而存在,有時是作為一種隱喻而存在,有時又是作為文字重要的意義網路而“代表”“象徵”“體現”全篇的精華和精神所在。

    從意象設定方式上,“蛙”意象的設定方式有三:

    一是在題目中設定“蛙”意象。這是一種文字佈局設定意象的技巧。題目的特殊地位和在文字中的關鍵作用,使它常常被作者用來強化作品的象徵性。莫言在進入創作狀態時總是有高度自覺的修辭目的,他在題目中安設了“蛙”這一主題意象。這個意象不是它本身那樣一個具體的個別的事物,它暗示著某些普遍性的意義。

    二是透過對“蛙”意象的反覆性強調讓其轉化為包蘊著作者意念的象徵性意象,從而引起讀者的注意和追索性思考。小說家只有透過強調才能使其形象轉化為包含著作者的情思與意念的意象。“蛙”就是這樣一個意象。在《蛙》中,“蛙”一詞出現了大約202次。對“蛙”意象反覆描寫強化了“蛙”意象與文字蘊涵的聯絡,從而賦予它以豐富的象徵內涵,也包孕了作者的複雜態度。

    三是將意象以轉換方式出現。在《蛙》中,與“蛙”同音的“娃”字出現了大約239次,“媧”字出現了約6次;劇作家“我”———萬足(萬小跑)———的筆名是“蝌蚪”,男人的精子被稱為“小蝌蚪”,“蝌蚪”一詞出現了約160次;與娃相關的“娘娘廟”一詞出現了約19次。“蛙”、“娃”、“媧”、“蝌蚪”、“娘娘廟”等均為“蛙”意象的變體。在作者的心目中,這些具象的含義已從現實的層面上得以騰飛,它們連線著生育、生命、人性、社會等重大問題,隱喻或象徵著作者的多種意念與情思。這樣,“蛙”意象與其意象的變體或轉換體一起反映了文字的多個主題。

    《娃》這部書,構思奇巧新穎,作者巧妙地把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女媧摶土造人”與近代“達爾文進化論”聯姻,從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闡釋了生育、生命、人性、社會等重大問題,不失為一部將意念與現實、微觀與宏觀、客觀與主觀、平面與立體巧妙構架起來醒世力作,為莫言先生點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什麼醜化魏延,在正史中魏延可是冤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