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雨風
-
2 # 風吹下的洛夜
魏延,字文長,蜀漢名將,智勇雙全,勇冠三軍,深得劉備信任,劉備取得漢中,稱漢中王后,封漢中太守。
魏延為人孤高,深明大義,多立戰功,為蜀漢後期諸葛所倚重的大將。後官至:徵西大將軍,南鄭侯,涼州刺史,前軍師,假節。
魏延過於自信,認為所有事情都可以自己處理,經常愛發牢騷,不懂的官場上的為人處世,與同僚關係處的很差,其中與楊儀更是有點水火不容。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結果不幸病逝,生前留下遺命,由楊儀、姜維等人領軍撤退,讓魏延負責斷後。
魏延因與楊儀不和,所以自行領兵先行撤退,並燒燬棧道。楊儀與魏延同時上表後主,互稱對方謀反,後主問董允、蔣琬,二人均擔保楊儀不會謀反。楊儀派遣王平及馬岱追殺魏延,魏延軍士都知道錯在魏延,所以軍士皆四散逃落,馬岱率部隊追上魏延後將其斬殺。
魏延是能力出眾,但過於自負,有點目中無人,在劉備與諸葛亮在世時,能聽命而行,二人去世後,整個蜀漢再無駕馭魏延之人。
且魏延與眾人關係皆不睦,在他違抗軍令時候,無人替他說話。同時群臣為了防止出現,魏延傭兵自重的情況,所以都站到楊儀一邊。
羅貫中是基於真實歷史,而進行藝術加工的。《三國演義》主要傳遞的思想是忠君愛國,而不是朝堂上的勾心鬥角,所以才有了對魏延的黑化。
-
3 # 樹望春
我說一說吧,其實羅貫中小的時候跟一個姓魏的很好,在上學的時候姓魏的這個小孩就說魏延是他們的祖先,說魏延刀法嫻熟,講道到羅成的槍法是學到姜維的槍法,魏家的小孩說魏延的刀法比姜維槍法好,從此兩個人結下了仇,所以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把魏延讓馬岱殺死了,為此他兩個人的仇就解不開了,至今太原西郊魏羅兩家不結親。
-
4 # 715457390177張建軍
在三國史上,真的歷史上沒有五虎將,趙雲生前就是個雜牌將軍,而魏延的軍銜要比趙雲高,而羅貫中卻一直寫諸葛亮說魏延有反骨,一,要說兩人在軍事戰略上有分歧,是的,魏延主張出奇兵,子午谷奇謀,可是諸葛一生為謹慎,不同意,二,個人關係上,沒有衝突,彈劾李嚴時,諸葛和魏延統一戰線的。要說真正有反骨的人有。張松,出賣主子,作為外交官,直接到各地出賣主子,按說劉璋對他不錯,他卻到處出賣主子,開始想把益州出賣給曹操,結果可能是曹操手下能人太多,他不可能得到太多好處,結果失敗了,第二次又想出賣給孫權,結果,途中被劉備截胡,順手就出賣給劉備,可能是劉備勢力小,人才少,分的羹多吧,最後和劉備的書信被他哥哥揭發了,想想連他哥哥都接受不了,這種人。所以該死。然後下一個就是法正了,他的官職沒有張松高,但是拿的薪俸也不少,結果他和張松一樣出賣主子,之後受到劉備的重視,當劉備取得西川后,張松的好處是大大的,這裡註明,趙雲是君子,劉備平定益州時,欲大賞封地,諸將默然,只有趙雲諫曰:“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劉備只得大喜從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漢的滿朝文武得罪盡了。馬超按說也是降將,而且就是因為馬超的叛亂害死了馬騰,馬騰父子和韓遂就是經常一會兒投降,一會兒叛反,可說是小人中小人,可是羅貫中就沒有對他醜化。所以要說講究忠心,魏延要比張松法正之流強多了,要說勇武魏延不比張飛差,這是劉備說的。我不明白為什麼羅貫中歧視魏延,難道他的周圍有姓魏的仇人,或者該人家姓魏債。不明白。
-
5 # 牛仔的牛奶
何止醜化了魏延啊,魏吳陣營99%的人都被醜化了好不!周瑜成了小心眼,魯肅成了和事佬,單刀赴會那集甘寧成了膽小鬼。曹魏方面曹仁變的沒腦子,曹真成了蠢貨。。。正史記載南郡會戰曹仁頂著周瑜數倍的兵力,死守,周瑜負傷,然後活活拖死了周瑜。樊城會戰,曹仁又頂著數倍的關羽軍隊,死戰不退,把關羽拖在前線!才有了呂蒙的白衣渡江!曹真也阻擋諸葛亮北伐的腳步好不!!再說甘寧,那可是東吳版的張飛啊,甘寧百騎就敢劫曹營。
-
6 # 胡瑞嵐298
魏延死在楊儀之手,而姜維、馬岱是推手!魏延與關羽一樣,善待士卒而蔑視同僚,從而被同僚攻擊為叛敵導致誅滅三族
-
7 # 西木青良
魏延也不算冤死,但在羅貫中筆下,諸葛村夫為魏延的死背了鍋。演義中,把殺魏延的計劃寫成是諸葛臨終秘密定下的。
至於說魏延為什麼不算冤死,是緣於他的孤傲狂放的性格與同僚很難相處。自視甚高看誰都不順眼,看同僚全是一副你們都是臭弟弟的眼神。但如果同樣性格的同僚再來一位的話,就是火星撞地球。不巧的是,文官裡面長史楊儀恰好就是,楊儀與魏延互相看不順眼,見面就吵。楊儀辦事麻利且做的得當,不需要葛相多說就辦得妥妥的,魏延驍勇善戰帶兵有一手,諸葛丞相為重用好兩也為平衡兩人間的關係費了不少腦力。但兩人關係實在差,有次在席間,魏延當著諸葛亮的面拔劍要殺楊儀,後來被眾人勸阻。
費褘出使東吳,吳主孫權問費褘,諸葛亮帳前任用何人,費褘回答楊儀和魏延。孫權說這兩人是豎牧小人,雖然有些才幹,如果諸葛亮不在了,就沒有人能制這兩個了。費褘回答不上來,隨行的官員就說,葛相只是用其才。
五丈原將星隕落,漢丞相歸天。作為葛相平時的左右手,楊儀與魏延矛盾爆發,兩人開始爭權。不出意外,楊儀取得大軍指揮權。兩人都派人陳表上奏稱對方謀反,可朝中大臣此時寧願站隊楊儀也不願保魏延,可見平時他把能得罪的人者得罪完了。當然,楊儀的結局也不好,楊儀在誅滅政敵魏延後,認為自己是葛相的心腹辦事人,一定會接班的。但葛相何等樣人,考慮問題是從全域性的,肯定不會考慮楊儀。結果蔣琬上接了葛相的班,楊儀心懷不滿,口出怨言被告發下入大牢,於牢中自盡。
陳壽在三國志裡評魏延,劉封等人用的評語: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言下之意就是平時太囂張,最後的結局完全是自找的。所以,魏延死得不冤。即使不死,以他的性格也不會被附於兵權。可以說,沒有諸葛亮的話,他可能就被楊儀和其他得罪的同僚給想辦法整死了。
-
8 # 蕭子北反彈琵琶
正史形象: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深受劉備的器重。
魏延在跟隨劉備入川是立下很多戰功,當時跟隨劉備入川的是黃忠和魏延兩員大將,還有軍師龐統和一些小將,比如關平。魏延一路攻伐,非常勇猛,都被劉備看在眼裡,認為魏延非常厲害。
所以劉備攻下漢中後,許多人都認為漢中作為四川的北大門,應該是劉備的三弟張飛來守衛,因為東大門荊州是二弟關羽鎮守,劉備自己鎮守益州成都,北大門就該交給三弟嘛。而張飛也認為非自己莫屬,結果出乎大家意料,劉備任命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鎮守四川的北大門。
劉備曾問魏延:“我把漢中交給你,你打算怎麼辦呀?”
魏延回答說:“如果曹操親自領兵前來,我為大王(劉備)拒之,如果偏將領兵十萬而來,我為大王吞之”。就是說,如果曹操親自領兵來攻漢中,我幫你擋住他,如果曹操派手下的將領來漢中,我會殲滅他們。口氣非常豪邁,也不是吹牛,因為後來魏延鎮守漢中十年,確實是固若金湯的。這樣證明了魏延作為獨當一方的大將,確實是有才能的。
劉備死後,魏延跟隨諸葛亮北伐,官拜涼州刺殺,都亭侯,曾經在陽溪大破魏國的費瑤和郭淮。諸葛亮北伐時,魏延獻“子午谷奇謀”,打算親率5000精兵,由子午道襲取長安,仿照當年韓信“明修找道,暗度陳倉”的故事,諸葛亮走大路,魏延走小路,一正一奇,會師關中,恢復中原。但是遭到謹慎的諸葛亮反對,而不了了之。
魏延作戰非常勇猛,而且武藝精湛,是蜀漢五虎將逝去後,最厲害的將軍。但是情商低,性格不好,比關羽還不合群,因此與朝裡的人都不和,特別是跟長史楊儀的矛盾最為激烈。諸葛亮死後,把兵權交給楊儀,楊儀帶領大家依照諸葛亮的計策退兵,魏延不服,說丞相死了,我就是老大了,我可以繼續帶領大家繼續北伐。
但是諸葛遺策是不用管魏延所部,魏延退就退,不退我們先退,讓他自己孤零零的在後面吧。這個時候如果魏延真的是謀反有異心的話,可以投奔魏國的。但是魏延沒有投奔魏國,而是上書劉禪說楊儀謀反,而楊儀也上書劉禪了,說魏延謀反。這樣就變成兩人互相投訴對方謀反,在朝廷裡面打官司。這個時候魏延的低情商,沒朋友的壞處就顯示出來了,朝廷的大員都跟楊儀關係好,都支援楊儀,沒有一個支援魏延的。
最後魏延爭鬥失敗,為馬岱所追斬,頭顱被砍下來給楊儀當球踢,夷滅三族,下場非常悽慘。這就是正史中魏延的經歷。
《三國演義》的演繹:羅貫中對魏延的偏見頗為明顯,魏延一見到劉備和諸葛亮,諸葛亮就說要斬了魏延,掐指一算,說這個人腦後有反骨,就是香港電影中俗稱的“反骨崽”,必須殺了,免留後患。還是劉備惜才,留下了魏延。
而且《三國演義》還處處編排魏延,說諸葛亮死前,想透過七星燈來延長壽命,結果被衝進大帳稟報軍情的魏延踢翻了,諸葛延壽失敗。諸葛還可以做法術延長壽命,這已經是神話傳說了。
最後《三國演義》編排魏延狂喊三聲“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被依照諸葛亮計策埋伏在魏延身邊的間諜馬岱一刀給砍了,還按上了魏延謀反的罪名。
總之,民間小說《三國演義》醜化魏延,給魏延按上謀反的罪名後,讓更多的歷史學者依照正史反覆給魏延正名。但是,群眾的力量大,人們相信《三國演義》裡面的魏延是反賊,也不肯相信魏延是冤死的。惹來更多後人的爭論不休。就像《隋唐》小說故事裡面把大唐開疆拓土的大英雄蘇定方定為反派,再也難洗白一樣。
-
9 # 讀史觀察局
魏延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比較悲催的一個人,魏延在正史中是一個蜀漢內部黨政的犧牲品,為了讓《三國演義》能夠進行的下去,所以作者刻意醜化了魏延,也就是成為了犧牲品。
正史中的魏延魏延,字文長,是蜀國大將,軍事才能僅次於諸葛亮,但是風格完全與諸葛亮不同,魏延善於驍勇作戰,屢次為蜀國建立不世功勳,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劉備即位後,拜鎮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
諸葛亮後,魏延就成為了蜀國執掌一國軍權的將領。古語有云:“功高震主”就是說,皇帝手下的那些將領太有才能反而會體現皇帝的無能。魏延在劉禪繼位後憑藉著自己的功勞,屢次在劉禪面前大放厥詞。加之自己與楊儀不和,導致諸葛亮安排他要聽從楊儀後,心裡賭氣。
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
可見魏延已經不知道自己是一個做臣子的,說話很放肆,沒有謹言慎行,導致後來和楊儀開戰,最後被被馬岱所斬殺夷滅三族。
《三國演義》中的魏延履歷和正史中沒有太多出入,但是,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以蜀漢為正線,諸葛亮為正線。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說魏延有反骨,但真的是魏延要反嗎?要知道三分天下,曹操可比劉備強多了,為啥魏延沒有直接反出蜀國投降魏了?羅貫中為了迎合劇情的發展將魏延這種孤傲的人寫成了叛徒,不然自己整整寫了一生的《三國演義》就被自己自我否定了。陳壽在《三國志》中寫道;"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也非常正確的寫道魏延其實是死在自己的手裡,或者說自己孤傲的性格。自古以來,死在自己的性格手裡的人很多,身為臣子就懂得,謹慎謙虛,不然,就會死在自己的手裡。
回覆列表
羅貫中是崇拜諸葛而不惜傷了劉備。魏延荊州破時就投奔劉備,忠勇雙全,是劉備第六大將,委以重任。
諸葛時代,大力培養姜維接班,甚至拒絕魏延奇計,一舉奇襲魏都。而且不放心,特關照馬岱隨時執行"2號"方案。魏延是描寫了頭有反骨,劉表敗了投劉備,諸葛走了投曹操,這是羅貫中對魏延的誤判,卻連累了諸葛。諸葛如此傻氣,去管身後事?都是殺了魏延之人打著丞相之名,名正言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