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子木家
-
2 # 歷史知道點
寬甸六堡地處邊關,是明軍和外族對峙的地區。即便是做遷移也不可能馬上就完全遷走的,至少當地還是要留有一定的支援。而且據說有六萬戶人家,數量不少,遷移也是需要準備的,其它還需綜合考慮國家形勢
-
3 # 啊普流浪日記
萬曆四年(1576年),由名將李成梁發起並主導的寬甸六堡的移建正式完成,整個移建過程耗時兩年。
但是,根據《皇明經世文編》中的記載,寬甸六堡的移建並不是一個規模太大的工程,因為兩年時間裡一共只消耗了白銀8766兩和米糧26100石。
那麼,問題來了——李成梁不是名將嗎,為何耗費兩年時間才完成了寬甸六堡的移建?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來了解一下李成梁為何會提出寬甸六堡的移建計劃。
大明建立之初,位於遼東東部的女真諸部勢力分散、羸弱不堪,一度還曾向北韓稱臣納貢,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只在遼陽以東約二百里的地方設定了一座孤山堡,作為面向女真諸部的警戒哨。
永樂時期,宦官侯顯陸續招降了女真諸部,明成祖朱棣乘機設立了建州等衛管理女真諸部。
仁宣之後,大明由戰略擴張期進入戰略收縮期,女真諸部由此開始逐漸走向強大,並不斷寇犯遼東。
成化年間,為了打擊女真諸部對遼東的寇犯,明憲宗派遣將軍趙輔率領五萬大軍出擊,史稱“成化犁庭”。此後,女真諸部一蹶不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難以對遼東形成威脅。
嘉靖年間,緩過氣的女真諸部再次走向強大,並形成了王杲部、王兀堂部、阿臺部等幾股強大的勢力,對遼東地區形成了嚴重威脅。有鑑於此,明世宗朱厚熜接受了遼東巡按御史張鋒的建議,增設險山五堡,從而使其能與明初設立的孤山堡構成一條完整的防線。
然而,一個尷尬的現實是這條防線存在著先天不足:由於險山五堡與孤山堡防線西距重鎮遼陽約二百里、東距女真諸部約一百八十里,導致了在女真諸部寇犯時,這條防線既不能提前做出預警、又不能及時得到增援,況且險山五堡與孤山堡地處不毛,守備和糧餉等物資的供應上都很困難,所以這條防線的作用也就是聊勝於無而已。
其實,關於這條防線存在的先天不足,早就有人發現了。這個人是嘉靖中後期出任遼東巡撫的右僉都御史王之誥,而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正是將險山五堡與孤山堡移建至寬甸地區。但是由於當時正是徐階與嚴嵩鬥爭激烈的時期,誰也承擔不起移建失敗的責任,並且遼東也缺乏名將坐鎮,所以最後的妥協方案就是設定一個險山參將一體節制六堡(險山五堡和孤山堡)了事。
萬曆初年,隨著名將李成梁出任遼東總兵,險山五堡與孤山堡防線存在的先天不足終於迎來了解決的契機。
李成梁依據自己多年在遼東多年征戰的經驗,提出了寬甸六堡的移建計劃:將險山五堡移建至寬甸地區的寬甸、大甸、永甸、新甸、長甸,將孤山堡移建至寬甸地區的張其哈喇甸。
由於寬甸地區地處女真諸部腹地,尤其是寬甸附近的十岔口為女真諸部的出入之路,所以,一旦寬甸六堡的移建完成,李成梁既能在女真諸部的腹部頂上一把“尖刀”,又能鎖住女真諸部的出入之路,可謂是一舉兩得。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一舉兩得,導致了寬甸六堡的移建過程充滿了坎坷。
移建伊始(萬曆二年),整個遼東便謠言四起,或曰“虜聚將攻靉陽”、又曰“虜謀入犯遼陽”。其目的就是想透過輿論壓力逼迫李成梁停止寬甸六堡的移建。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寬甸六堡深入女真諸部腹地、距離最近的遼東重鎮遼陽約四百里,導致“邊人苦遠役、出怨言(《明史·張學顏傳》)”。
幸好此時的李成梁剛接任遼東總兵,有膽識、有魄力、有謀略、有進取心,所以為了平息謠言,他一面以“奪虎穴以為內地之藩籬,據羊腸以塞東胡之孔道(《皇明經世文編》)”為由,強硬的表示寬甸六堡的移建不得延後;一面透過大力宣揚寬甸六堡附近“四山環抱,土地肥美”等好處來拉攏眾人。這樣,寬甸六堡的移建才得以正常進行。
移建進行到一半,不能容忍李成梁移建寬甸六堡的強敵王杲突然率兵壓境,妄圖將移建寬甸六堡的明軍與工匠趕走。雖然李成梁增援及時,打敗了王杲,但此事還是令寬甸六堡的移建受到了嚴重影響,由於遊擊將軍裴承祖被王杲執殺、尚未完工的長甸堡和永甸堡被毀,導致築堡明軍和工匠人心惶惶。
不僅如此,害怕承擔移建失敗責任的遼東巡按御史劉臺也出來要求停止移建。但是總兵李成梁和巡撫張學顏都認為不可“示弱外夷,自取其辱”,並且為了穩定人心,李成梁又採取了三種措施:
1、六堡堡城周圍均用木板建起木城,防止女真諸部前來侵擾;
2、對周邊的女真百姓施以好處,曉以利害;
3、發動古勒寨之戰,將強敵王杲部連根拔起。
這些措施實施以後,寬甸六堡的移建才得以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順利進行。至萬曆四年,寬甸六堡的移建正式完成。
看完了充滿坎坷的寬甸六堡的移建過程,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名將李成梁為何耗費兩年時間才完成了寬甸六堡的移建。
-
4 # 閒人閒得慌
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梁。
李成梁,鎮守遼東近三十年,力壓北方部落,抵禦土蠻,遏制女真,鎮守遼東,堪稱名將(只看其鎮守遼東的軍事來看可以稱的上是名將,其後來奢靡無度的情況暫且不提。)。包括後來清朝所作的《明史》也對其:“邊帥武功之勝,二百年來未有也。”
大明建立以來,遼東地區主要外敵便是土蠻與女真部落,當時明太祖只在遼東設立了遼東衛所,在遼陽以東約二百里處設立孤山堡。永樂時期,明成祖朱棣設立建州衛管理女真。成化年間,女真部落侵犯遼東,為此發生了"成化犁庭",女真部落衰落。直到嘉靖年間,女真部落諸部休養生息,產生了王杲,等人的崛起,給遼東帶來了很大威脅。為應對女真部所隨後明世宗增設了險山五堡,這就是早期的六堡。到了嘉靖後期,遼東地區局勢惡化,蒙古的崛起,並控制了當時的兀良哈三衛。女真部所經過長時間的修養,海西,建州等部落的強大.。並不斷侵犯遼東。遼東地區到了危急時刻。
張居正為內閣首輔,"李成梁鎮遼,戚繼光鎮薊門",捍衛了大明的領土。
針對當時遼東所面臨的情況。戚繼光前去守衛薊州鎮,訓練精兵,用以防衛與支援遼東。李成梁鎮守遼東,抵禦蒙古與女真諸部。由於當時遼東地廣人稀,守備各個分散,孤山堡與險山五堡之間距離過長,這條防線提供不了任何幫助,如果一方受襲不能有效地做出預警和支援,只要策應不及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一點被其被蠶食,到時候不管李成梁多莫厲害都將無濟於事。隨後李成梁便根據自己多年遼東征戰的經驗,提出了將"險山五堡移建到寬甸地區,即為張其哈喇甸移建孤山堡於其地,險山五堡安於寬甸子、長甸子、雙塔兒、長嶺、散等五區。“萬曆元年,張居正採用李成梁的建議,並派出了張學顏出任遼東巡撫,支援移建。隨後六堡的移建便開始了。
寬甸地區位處女真腹地,寬甸又是遏制女真擴充套件的出入口,是諸家的必爭之地,所以移建寬甸六堡後,李成梁可以有效的遏制女真的發展,並掌握抵禦土蠻與女真的主動權。
隨著六堡的移建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於移建的位置深入女真的腹地,危險係數大,距離當時的城鎮遠,吃苦累,導致當時的進度緩慢,李成梁作為主帥,為了應對此情況便以強硬的態度表示不修不行,並以利誘之,隨後移建工作才正常進行。
新六堡的移建便是在女真的腹部之地差了一把刀子,作為當時李成梁的強王杲便率兵發動了襲擊,雖然擊退了王杲的進攻,但是王杲也殺害了遊擊將軍裴承租,導致工匠們人心惶惶。隨後來自自己人的問題顯現了出來。巡按御史請求罷除勞役,巡撫張學顏拒絕,安撫人心。並在當天巡視塞上,安撫王兀堂等其他女真部落,並任其在當地貿易。隨後寬甸六堡才得以順利修建完成。"明年東,發兵誅王杲,大破之,追奔至紅力寨。"第二年,發兵討伐王杲,打敗王杲,追殺至紅力寨。
寬甸六堡於萬曆四年修建完成。
由此可知李成梁移建緩慢的原因便有以下幾點。
距離城鎮較遠,深入女真腹地。
女真部落的不安分。
部分朝廷官員的不作為。
移建地區太大,工程量大。
-
5 # 最後的騎兵09
寬甸六堡是明朝統治東北的據點,也是東北地區各部落向中原進貢的連線點,六堡地位如同燕雲十六州對宋朝的重要性。
李成梁雖然是名將,也不是萬能的,六堡移建工程雖然不大,因為威脅到當地部族利益可受到當地部族的阻礙。
一、什麼是寬甸六堡
寬甸六堡即長甸、永甸、新甸、寬甸、蘇甸、大甸六地。明初只有一個孤山堡,朱棣將遷來的通古斯人安排和女真人雜居,這支通古斯人也以女真人自稱。
女真部族中的王元堂、阿臺等部落逐漸強大,明世宗嘉靖時又陸續修建險山五堡構築一條完整的防線,
二、為什麼要遷移?
險山五堡同孤山堡的建立使明朝強化了東北的統治權。其中五堡與孤山堡、遼陽距離太遠,卻離女真族聚居地很近。
五堡所處位置荒涼,糧草難以供應,也很容易受到攻擊,一旦被包圍無法及時支援。
對於六堡移建工程,直到李成梁就任遼東總兵才得以實施。
三、為什麼耗費兩年?
李成梁移建六堡具體為:險山五堡移至寬甸、長甸等地,孤山堡移至張其哈喇甸。
這幾個地方深入女真族聚集地腹地,是女真各部之間聯絡必經之地,一旦完成移建計劃,相當於懸在女真各部頭上一把利劍,本就不安分的女真各部當然不願意。
所以移建計劃的執行,受到女真各部的阻礙,四處煽風點火,製造謠言甚至不惜偷襲工程所在地,目的就是要把李成梁趕出遼東。
移建工程並不順利,因為誰也不想在背後突然出現女真人的利劍,為此,李成梁採取三個措施使工程順利進行並完工。
①在六堡周邊地區用木板搭建簡易防禦工事,派人來回巡查,防止女真各部偷襲。
②拉隴女真中友好部落,施以恩惠,曉以利害,讓女真各部無力顧及。
經過兩年的努力,寬甸六堡移建完成,女真各部也安分不少,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明軍鎮壓。
寬甸六堡後來又被李成梁放棄,當地百姓遷移內地,因為女真各部由努爾哈赤這個李成梁的養子基本統一,六堡又是女真必須奪取的。
李成梁恐怕也沒想到收養努爾哈赤間接為明朝遺留勁敵,東北地區最終被女真強佔。
回覆列表
六堡又被稱為六奠萬曆元年,明朝邊將李成梁築寬甸六堡(今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經略遼東的熊廷弼稱之為“八百里新疆”。一堡經管一段遼東長城,迫近女真根據地,扼守了女真拓展的出口。
中文名
寬甸六堡
別稱
六奠萬曆元年
朝代
明朝
建築人
李成梁
地理位置
遼寧省丹東市
寬甸六堡
寬奠堡
即今寬甸縣城,始建於明萬曆元年。城堡修築之前,這裡稱寬佃子。城堡建成後,險山堡駐軍移於此地,並開為瓦市。明萬曆三十六年,明政府為加強邊備,重修城堡,補加磚牆。城堡周長約4公里,城高8米多,北寬南窄,呈梯子形,城北依山無門,城內建鐘鼓樓一座。
長奠堡
即今長甸。城堡早已毀壞。
永奠堡
現名永甸。城堡建於萬曆初年,總面積9萬平方米,城牆為塊石砌成,高3.5米,只有南門。現已不復辨認。
大奠堡
今名坦甸。城堡建於萬曆三年,總面積6760平方米,高3.3米,東北南三角各築一角樓,西牆北端開有城門。現城牆遺蹟尚存。
新奠堡
今名赫甸。城堡建於萬曆初年,城牆周長287米,最高處9.6米,為磚石結構,磚砌部分高2.4米。城堡只有南門,並有四個角樓。現為赫甸村駐地。
蘇奠堡
今名蘇甸。城堡建於萬曆四年,次年與長甸.永甸同時築成。
強爭寬甸六堡
明萬曆八年三月(1580),明將李成梁討伐建州女真首領王兀堂。三月十三日李成梁與王兀堂戰於永甸,王兀堂戰敗,王兀堂退守鴨兒匱老寨。李成梁攻破營寨,殺死754人,俘獲160人,繳獲戰馬361匹,奪得盔甲.器械無數。明軍死傷190人,李成梁獲勝。同年十月,王兀堂率兵復仇,所部千餘騎由林崗谷進入寬甸。明政府遣總兵姚大節督軍迎敵,大戰寬甸。王兀堂戰敗,姚大節率軍追至葛綠寨,不久攻克該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