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道德經》是道家文化的根本經典,傳承幾千年來,不斷有人批註註釋。那麼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究竟是啥?
9
回覆列表
  • 1 # 國粹壹閣

    《道德經》又稱《五千言》分兩篇,上篇《道經》下篇《德經》。其核心思想講述了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玄機,揭示了陰陽變化的微妙,講述了處世方略,道出了人事進退之術,同時包含了長生久世之道。

    《道德經》是東方智慧的代表,是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文化思想,精神觀念的總體,是作者老子道德文化融匯貫通和諧包容的實體。

    對《道德經》的評價,最具有代表的是德國哲學家尼采的一段話,他形容《道德經》是“永不枯竭且滿載寶藏的井泉。”認為“放下水桶便唾手可得。”

    《道德經》中最大的核心秘密是:真,善,美。作者認為人類應敬畏和信仰這個美德,“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一切美寓於愛,寓於德行,寓於良知。美德使人有敬畏,讓人有所節制,理性面對人生,美德讓人有信仰,能讓人真正健康幸福,和諧共存,能使人人都有一顆美好的心靈,讓美好常存,讓人變得偉大,光榮,幸福。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簡單地說,是“道”。“道”這個一概念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出現過七十多次,這足以說明“道”在《道德經》中所處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說“道”是《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具體理由如下:

    一、從“道”的基本含義來看。大體來說,“道”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作為宇宙本體的“道”,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就是說,“道”是產生萬物的母體,是一種“先天地生”,“獨立不改”的東西,是“惟恍惟惚”、不可言說的東西,是天地萬物的主宰。沒有“道”,一切都無從談起,《道德經》中的“德”也不能例外;另一層含義是作為自然規律的“道”,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雖然是產生萬物的母體和萬物的主宰,但是,“道”與自然是同一的,“道”不是離開自然的“道”,而是與自然混於一體的“道”。

    二、從莊子對“道”的闡釋來看。莊子在《莊子·大宗師》裡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地,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意思是說,“道”是普遍的,是不帶具體規定的“道”。“道”無形無象,看不見,摸不著,是與具體事物不同的東西。具體事物有醜有美,有長有短……,是相互對立的,而“道”是無對立的,它“混而為一”。萬物有生有滅,因而是“不常”,而“道”無生無滅,是“常”,是永恆存在的。

    三、從“道”的主張來看。老子認為,人類社會的初始階段是由“道”統治的,一切純任自然,是徹頭徹尾、完完全全的“無為”。“無為”就是“道”的主張。由於人們的慾望越來越多、越大,逐漸離開了“道”,離“道”和“道”所主張的“無為”越遠,真、善、美的東西就會越少,假、醜、惡的東西就會越多。因此,“道”要求人們應該修道德,謙讓隱忍,使“人”——恢復到象嬰兒一樣“不言”、“不為”。使社會——恢復到初始的“小國寡民”的狀態,不爭不鬥。

    從以上幾點來看,《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是這個“道”。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圍繞“道”這個核心思想展開的。背離“道”,一切都會變壞,遵從“道”,一切都會變好。

  • 2 # 老衲侃春秋

    我對道,不敢說深有研究,但是也略知一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一句揭示了《道德經》最核心的思想。

    什麼是道,道就是規律,但是規律還要遵循什麼,那就是自然。所以最後合稱“自然規律”。也就是說,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則,違背這個,就要受到自然的懲罰。

    現在我們回想一下,是不是這個道理?這幾十年經濟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例子比比皆是。後來國家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提出“科學發展觀”,實際上就是彌補以前的錯誤。不能寫了,打字太累。但是主要要義表達出來,剩下的就靠大家自悟了。

  • 3 # 雲崗山人

    首先講的是修行與開悟(就是修身,誠意,正心),

    而後是了知一切的本源和天地的規律。

    再後講了實際萬物與道的關係以及行(就是實踐),(就是為)和成功的關係。

  • 4 # 一路走過一路感悟

    真實意是借文借字借語言借邏輯來描述大道,從而引導一個方向,悟道開悟的方向!

    為什麼不直接講大道的原始意,明明白白使人一看就清楚,而僅僅是一個方向呢?

    因為那個大道無文無字,能意會。雖能言傳,但一言傳就變味,所以只能旁敲側擊的把一些特性講出來,給個方向,讓大家有個方向,從而開悟無字天書!

    道德經首句道可道非常道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對於這可話,有很多解釋,要理解這句話要先知道常與非常的含意。

    常:恆,不變,不動搖,古今如一無二樣。

    非常:大家講時勢非常,是變化,時刻變化,不定的意思。

    所以呂祖曾講:真常須應物,應物而不迷。真常即已經悟道的大道,應物是指應世間一切變化非常,不迷是不被變化迷住,從而不能悟真常。

    道可道非常道,所以雖然不期人人都立即開悟,但最起碼明白可道非常的含意,自然有了一個方向。

    開悟大道別指望那些悟道高人直接把智慧嫁接與你,你立即就得道了。悟道這件事別人代替不來,不能代人開悟,如果你得悟了,別人也拿不走!

  • 5 # 國學新知堂

    《道德經》主要是一個社會和政治的學說,主要回答了天下為什麼會亂以及如何使天下由亂變治的問題。而不是主要研究“物”的,老子道的概念是一個只能斷定其存在,而無法知道它是什麼。老子講道是為了支援他的德學說,而不是為講道而講道。

    存在道而且道無為,這是道說主要內容。道無為萬物能治,德無為則天下能治,這是老子《道德經》的主要觀點。

  • 6 # 當今貴州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何為“自然”?自然就是自己如此,即是萬物的天性,也叫本能,與生俱來,不學而會,不以人主觀意志而改變的客觀存在。修道的方法在悟;修道的目的是靈魂的覺醒,本性的迴歸;修道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即啟發物性,自動自發,例如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管理,啟動人類的自性,自我覺醒,自我管理。

  • 7 # 吸收電能

    道德經在任何領域都能得到適用,所以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道,任何的道,都可以解釋,比如我是修煉人士,我在道德經裡領悟到一套呼吸法!

    長短相形,高下相盈,前後相隨,音聲相和。

    這句出自道德經!長短相形,吸長呼短,吸長勢聚,呼短勢落,吸慢身慢,呼快身快!什麼意思?就是先快吸一口長氣,吸滿腹部,在快呼一小口氣,不吐完肚子裡的氣,緊接著再長吸氣,這個時候新進來的空氣會擠壓留存在腹中的空氣,幾個呼吸都這樣,腹部會發熱,再把腹中的濁氣吐出,開始新的呼吸,這樣始終腹部都有一口氣在壓縮,在發熱!

    這個呼吸要是跟上身體的動作呢?長吸氣就像是在聚勢,快呼氣就是在勢崩,勢聚勢崩,聚勢如峰,崩勢如雷!

  • 8 # 心慧文化

    道家文化的核心就是智慧!

    道家文化認為,無論人們遭遇到了什麼,人最需要做的,就是用最恰當適宜的方法,來應對眼前所遭遇的一切。

    道家文化,不是用信仰來解釋眼前的遭遇,也不是依靠信仰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更不是用心靈雞湯來安撫自己。

    道家文化最講究的,就是如何用最恰當適宜的辦法,來解決目前所遇到的難題。

    說白了,道家文化不講虛的、不玩虛的,不講空的、不講沒用的,就講實打實的用最恰當適宜的辦法,來把難題解決掉,即使是面對自然災害,也離不開這條總原則。

    那,如何才能找到最恰當適宜的好辦法呢?這就需要道家的智慧!

    道家文化,只講智慧,不講具體的方法,因為世界上的事情有千樣百樣,所需要的應對方法當然也是各種各樣,世界上不存在一個方法就可以應付一切問題,這種一招鮮吃遍天的方法是沒有的。

    道家文化,並不注重具體的方法,即使有以往的經驗方法,也只是僅供參考,因為一個方法只能針對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當實際情況發生改變之後,曾經有用的方法,就不一定繼續有用了。

    道家唯一注重的就是智慧,只要有了智慧,就能隨時隨地想出最恰當適宜的方法;有了智慧,就能根據實際情況,想出以前從未想到過的好方法。

    很多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有一個誤區,他們認為在古老的《老子》、《周易》中,一定隱藏著什麼神奇的方法,只要能夠學會並在現實生活中運用了這個方法,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了。

    這個想法,無疑是十分錯誤並荒謬的,因為他們是以求方法的心態來學道,把道當成了術,他們不理解方法都是由智慧想出來的,即術都是來自於道。

    他們也不仔細想想,我們今天所要面對的具體問題有這麼多,如果僅靠以前的方法,怎麼可能解決我們現在的這麼多新問題?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毫無疑問,只有用新的方法才能應對。

    那麼,新的方法又是如何來的呢?這就是道家文化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也正是道家的妙用——智慧。

    只要有了智慧,就完全可以根據目前的新情況,想出前所未有的新方法來。

    那如何才能擁有智慧呢?這一點,老子早就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了。

    老子反覆告訴我們,要我們做到處下、柔弱、不爭等等,從而讓自己的心靈也能達到空靈的境界,這樣才能讓生生不息的道,作用到自己的心靈上,從而讓自己產生智慧。

    有了智慧,就可以從千頭萬緒的事物中,看清真相併抓住關鍵;有了智慧,就可以根據客觀的事物,想出最恰適宜的好辦法來解決一切問題。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道家文化講的是道而不是術,處下、柔弱、不爭等等,只是為了進入道的境界,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有人認為,處下、柔弱、不爭等等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那肯定是不對的!因為用處下、柔弱、不爭等方法,是不可能解決像暴雨洪水這樣自然災害的!

    另外,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並不是要我們像水一樣的去做事情,也不是要我們去效法水的全部特性,而是要讓我們的心靈,效法水的“居眾人之所惡”這一個特性,就是讓自己的心靈甘願處下、甘願卑下,也就是用拋開自我來達到虛空的境界。

    有些人把“上善若水”理解為水接近於道,所以人要效法水的全部特性,這顯然是不對的,因為像暴雨洪水這樣的水,怎麼能讓人效法呢?

    當我們,用老子所教的處下、柔弱、不爭來拋開自我,從而讓自己的心靈達到了空靈的境界之後,生生不息的道就能在自己的心靈上產生作用。

    這時候,只要在自己空靈的境界上,把已掌握的客觀情況綜合考慮分析一下,就能靈光一閃地看出眼前這些問題的關鍵所在,然後繼續在空靈的境界上,把問題的關鍵點、自己的客觀條件和自己的目標等因素,再綜合考慮分析一下,就又可以靈光一閃地想到一個從來都沒有想到過的好辦法。

    這就是,道家無中生有的功夫!學道之人之所以要學道,就是為了練就這一手無中生有的功夫。

    因為道家文化認為,道是先天的,是虛無縹緲的,卻又是對萬物生生不息的,即道體虛無縹緲、道用生生不息,只要我們能達到道一樣的虛無,道的生生不息自然就能作用到我們的心靈上,我們的心靈一旦獲得了道的作用,自然也就擁有了這種靈光一閃的智慧。

    這種空靈境界中的靈光一閃,就是我們常說的智慧,有了靈光一閃的智慧,就能夠靈機一動地想到了好辦法,如果智慧不到家,就是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來。

    好比兩名學生,面對一道從未見過的數學題,有智慧的學生,就能夠運用老師教過的基本原理把題目解出來,而沒有智慧的學生,卻想來想去也想不出還有這麼一個解題的方法。

    所以,道家文化認為,不管我們遭遇了什麼,都必須要面對並解決這些問題;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要用最恰當適宜的方法;要有恰當適宜的方法,就必須先要有智慧;要有智慧,就必須先要讓自己的心靈,達到虛無空靈的境界;要達到空靈的境界,就必須用處下、柔弱、不爭來拋開自我,也就是要效法水的“居眾人之所惡”,這才是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因為一個普通人最不願意做的,就是拋開自我,如果人能夠效法水的“居眾人之所惡”,從而拋開自我的情緒私慾,拋開自我的面子得失,拋開自我的一切先入之見和主觀成見,摘掉自我的有色眼鏡,就能夠讓自己的心靈達到無我空靈的境界。

    總的來說,無論我們遇到什麼事情,即使是面臨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都要用道家無我空靈的境界和無中生有的功夫,再根據現實中的實際情況,從而想出最恰當適宜的辦法,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一切問題。

  • 9 # ceit

    利他。利他之謂道,利他之為道,利他即得道,利己不道。道乃久,不道早已。道生力,力生數,數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力以為和。天下萬物的歷史就是道與不道的鬥爭史,天下萬物的意義就是為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隊要再想奪冠,詹姆斯這個賽季會不會被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