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地人

    一週一首,不見不散。這一週的《歌手2018》,好音樂科普員汪峰老師,又推薦了另一首“全新”的老歌:李歐的《忘了我》。

    李歐這個名字,知道的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也真不知道。中國的流行音樂市場,和英美地區確實不太一樣,它們可以用一個大而全的Billboard,基本能夠涵蓋並覆蓋大部分的潮流、審美走向。而我們呢?主流有主流的流行,APP有APP的流行,獨立音樂圈有獨立音樂圈的流行,B站有B站的流行,二次元有二次元的流行。有些流行之間,甚至彼此完全不流通。一首可能在B站大放異彩,人神共唱的神曲,在另一群文藝青年群體裡,或者就是默默無聞的冷門。

    《歌手》這個節目,則因為平臺和它出道即巔峰的影響力,相對形成一個最佳的傳播渠道。而今年的《歌手2018》,汪峰又從作品和音樂人的層面,扮演著伯樂和推廣大使的角色,他一方面在輸出作品,另一方面就滲透了很多的音樂人於節目。所以,也有了時劍波的“躺槍”式走紅。

    這周則又輪到李歐“躺著”了。

    《忘了我》則李歐首張專輯《帶上我》的主打歌曲。專輯發行於八年之前的2010年,一年之後,李歐還發行了他的第二張專輯《堅韌的心》。這,也是他迄今為止的最後一張專輯。

    七年之後,因為汪峰,李歐這個名字又浮出水面。

    作為一個曾經被金牌音樂人張亞東賞識,並簽約至自己“東樂”旗下的歌手,李歐能夠打動見多識廣的張亞東的原因,就是率真、直白、不做作,有著一種“圈內”歌手所沒有誠懇、純粹和質樸。

    《忘了我》的原唱是粗礫的,也是真誠的。李歐的演唱彷彿未經修飾,聲線的質感甚至近似Demo。當真實與真情相遇,那種衝擊力度也就愈發強勁了。

    接下來是汪峰登場了。

    相比《歌手》這個舞臺歷史以來的傳統,比如強調舞臺感、儀式感,注重用顛覆性的編曲,不斷為音樂加碼,並在樂器、律動、結構上屢屢放大招。汪峰在《歌手2018》節目裡的表現,無論是選曲還是演唱,只能用平實來形容。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平實,讓很多人對他為什麼總是能夠獲得好名次,感到許多不解。因為在許多人眼裡,汪峰的作品和演唱,既不夠花哨也不夠潮流,更沒有傳說中那種驚豔的效果。

    只能說,流行樂有很多種,有的好看,有的好玩,有的好聽,還有的既好聽又讓人有所共鳴。而汪峰的演唱和選曲,都是奔著最後一個方向而去的。

    比如這周的這首《忘了我》。

    這其實是一首非常簡單樸素的小而美情歌。和現在許多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歌詞相比,作品用“無所謂”、“不後悔”這樣的詞彙來表達情感,簡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但普通,有時候卻可以明快,可以用一種簡單直接的情緒,迅速拉近唱與聽的距離,完成坦誠的靈魂交流。

    在音樂方面,這首民謠搖滾結構的作品,同樣也不復雜。主歌是民謠,副歌很搖滾,沒有陷阱也沒有迷宮,無須猜測也不需要詫異。主歌的深情和副歌的縱情,既是一種情緒的遞進,也是人類情感的立體與平行。

    這樣的歌曲,不像EDM那樣科技、炫酷,但卻可以在一把吉他的伴奏下,爆發出巨大的情感能量。

    相比李歐的原唱,汪峰在主歌部分的演繹,更深沉也更成熟,在質樸的情懷之下,還有一種歷經滄桑後的沉穩與優雅。如果說有的歌手,是靠技術的聲壓,來體現音樂的質感。那麼汪峰靠的主要是氣壓。這裡的氣,指的就是氣質的那個氣。

    李歐的《忘了我》,最後沒有大紅,這裡有很多的原因,也包括汪峰所說的優秀音樂人,缺少推廣渠道的原因。但很多優秀的獨立音樂人、搖滾音樂人,他們雖然有優秀的概念和創作,卻往往沒能做做到廣為人知,至少比起汪峰的成功,一直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這一切其實不一定完全是命運的原因,也和音樂表現力的天賦有一定關係。

    有一種說法,在足球場上最後留下來的巨星,都是那種大心臟球員。類比音樂,汪峰對於舞臺,同樣也是這種大心臟歌手。一個歌手想要最終獲得成功,大氣是必然的方向。

    《忘了我》這首歌曲,雖然本質上是一首小而美的歌曲,但汪峰的演繹之所以讓人有極強的共鳴感和衝擊力,恰恰就是因為汪峰在演唱上的大而強。小而美如果只往小而去,那就只能被埋沒。小而美並不代表一味的縮,它可以透過胸懷、意境、吶喊等不同的方式,拓寬音樂的邊界。比如《Imagine》就是一首小而美的作品,但John Lennon賦予作品的烏托邦情懷,卻又讓它成為一首大而強經典。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忘了我》的那種衝擊力,和《北京北京》、《春天裡》、《當我想你的時候》、《生來彷徨》和《光明》等等歌曲,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寫旋律固然是汪峰的強項,而汪峰之所以有這麼多情懷之作,都能夠達到萬人傳唱的效果,同樣離不開他在演繹方面的推動。

    就像這一首《忘了我》,即使不是汪峰自己寫的歌,但副歌時那種縱情燃燒的激越,是很容易達到讓情緒沸騰的程度的。一個現代人,無論在生活還是愛情,都有太多的壓力,也需要更強力的釋放,來沖刷掉許多負面的情緒與能量。

    但現實中的大多數歌曲,不是太花就是太軟,歌手和音樂人,或者用取巧去討巧聽眾,或者沉溺於技術層面玩自己的音樂遊戲。而汪峰除了用反省、批判、抗爭和純粹,讓作品變得有深度之外,同樣在演唱層面,創造了一種大而強的爺們兒模式。這種大而強,野性、張性而充滿力量,也正是缺少力量的我們,最需要的那種力量。

    很多人說汪峰的聲音撕裂,其實裂,也是烈,就是一種力量。

    從預投第一到排名第四,汪峰的這首《忘了我》,在《歌手2018》第十期的成績雖然中規中矩,但它卻是一首能夠在舞臺的歡愉過後,更滲透人心、經久迴響的作品。

    汪峰說希望透過這次節目,“慢慢滲透,讓所有電視觀眾知道,有這麼一群優秀的音樂人,他們是值得我們去給他們鼓掌,值得尊重的”。其實,汪峰同樣值得我們超越名次的掌聲和尊重。

    因為他已經完成了滲透的任務,而他的歌聲,也滲透了臺上,和臺下。

  • 2 # 三石一聲

    很多年前我和李歐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校友,後來離開音樂學院開始走音樂這條路。

    每個階段,我都聽到了李歐不斷創作出的作品,我一直都在鼓勵他。原因挺簡單的:我們是一樣的出身,無論發展到哪個程度,我覺得我都不應該忘本,不該忘記當年我為音樂奮鬥時的影子和生活,很多優秀的音樂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汪峰說

    “歌手”第二季進行到第十期,汪峰依然在他本季“好歌科普員”羊腸小徑上走著。

    每一場都如同唱全新的歌,略吃大眾熟知度的虧,可他依然樂此不疲,汪峰唱過的大多數歌曲,聽眾只不過是不熟,並不是歌曲不好。不然怎會出現本場《忘了我》得到觀眾預設投票汪峰第一,結果競演成績第四的差異化局面?

    我們對於音樂正確的判定價值,應該是一首歌好或不好,不是熟或不熟。

    前一場競演以《等待》奪冠,再對比這一場《忘了我》,汪峰的用心程度可說是絲毫未減。

    前一場《等待》是見證了汪峰在窘迫時以音樂抒發心緒的真情流露。

    本場《忘了我》則是他站在現如今音樂高度上,對欣賞的後輩音樂人一次有的放矢的推廣與宣傳,也有流露出汪峰對音樂初心的堅持。

    當觀眾預判汪峰會再奪冠時,投的多是一種預想的選歌熟悉度與舒適度;可充滿了無限可能性的舞臺,又怎會令“不推新”的局面發生在汪峰的身上?

    結果當鮮少有人聽過的《忘了我》唱響時,現場有人被感動,也有人被架空了期待,出現了預設第一與投票第四的些許落差。

    但既然篤定要繼續做“好歌科普員”,汪峰的用心可能是要一些時間才能發酵對位出該有的喝彩;如這次他要科普的音樂人好兄弟李歐,在歌壇浮浮沉沉快十年了,知道他的人仍是少數。

    汪峰與李歐兩人在中央音樂學院就讀時便已相識,汪峰也一直在李歐的音樂路上給予過很多的幫助,幫他製作、幫他宣傳、幫他找來優秀的樂手和製作人錄製歌曲,不只是我們看到本場在“歌手”演唱一首《忘了我》這麼簡單。

    2016年的時候,李歐在沉寂了五年之後,再度回來發歌,接連發行了幾首水準頗高的單曲,汪峰在那時就有發動自己所能發動的渠道、資源,來幫助推廣李歐的音樂——可見汪峰對於音樂人李歐的欣賞,不只是在這次“歌手”才有的。

    2016年,三石我才第一次知道李歐這個音樂人,喜歡他當年一首叫做《努力的活著》的單曲,可以說是他人生路和音樂路的真實寫照。

    事關李歐做音樂的艱難與堅持,汪峰在節目中有聊起。

    既然是把“好歌科普員”做下去,汪峰必然會選擇李歐最初打動他的作品,“歌手”舞臺上的《忘了我》就是李歐在2010年釋出第一張專輯《帶上我》當中的歌,八年前,在專輯文案中,就有汪峰、張亞東等國內眾多優質音樂人對李歐的認真推薦。

    如果你在八年前錯過了《忘了我》,錯過了李歐,那麼從這次汪峰版的《忘了我》開始,不失為一個重新認識好歌與好歌手的機會。

    在QQ音樂裡,把汪峰版的《忘了我》與李歐原版《忘了我》連播,你會發現汪峰對於這首歌原汁原味的尊重,這裡間接體現的,正是汪峰對這首歌本質上的鐘情。

    現在再聽八年前的《忘了我》原版,對編曲略有感知度的你也許會發現,《忘了我》的原版其實做的非常精緻:BandSound基底的音樂配置,還間或流竄出一些電氣化的點綴處理,是編曲中的小驚喜,不定時出來令耳朵感到新鮮。

    歌曲唱著“忘了我”有些許苦大仇深意思在,但是器樂的演奏部分絕不再繼續過度渲染這樣的悲情,而是輕快的襯底著歌唱者的嘶吼,李歐一些帶著鼻音的小哭腔現在再聽,還有著猶如旅行團樂隊、GALA樂隊主唱們頗受年輕人喜歡的演唱特色。

    李歐這塊搖滾璞玉,沉澱了八年,終於被汪峰的演唱放大出該有的音樂光芒。

    再講到汪峰的演繹版本。

    音樂人黃毅做的這一版編曲,一方面保持了原Key的味道,一方面也抓取到輕快的Bass行奏節拍,副歌處一直持續到結尾的嘶吼式唱腔的加入。

    在“歌手”的Live現場加深了歌曲本身的感染力,這種集合視覺和聽覺同步接納進心裡的音樂接收方式,也同樣加深了觀眾更多的共鳴,就像在一旁觀看演唱的伍洲彤老師所講:

    很多男生喜歡汪峰的歌,是在於那種撕裂式的唱法很宣洩心中擠壓的苦悶。

    就如《忘了我》在八年後再度被人稱讚,汪峰的競演結果當場也只出乎意料僅得到第四名,但後續慢熱出的好評與感動,這才漸漸開始了。

    對比汪峰的《忘了我》和李歐的《忘了我》,令三石想到一個多義詞 Classical——做名詞時,代表古典音樂,這正是汪峰自幼在學習的音樂型別;而作形容詞時,Classical 帶有經典的、第一流的意思。

    Classical 很適合形容現時現下汪峰的音樂所呈現出的質地感,未必第一時間打動所有的人,但一定能流傳許久、成為感動一直留存的經典內容。

    第十期“歌手”進行到宣佈名詞的環節時,還有一個令人驚覺時間匆匆的小插曲。

    洪濤導演總結到,從首發陣容一直堅挺到現在的歌手,汪峰、張韶涵、Jessie J 是為數不多的三位了,除了Jessie J 一直用英文歌作為競演曲目之外,汪峰和張韶涵一路都在把選歌的目光盯向主流流行之外的圈子裡。

    李歐的這首《忘了我》和之前選唱時劍波《下墜》有異曲同工的出發點,就是要更多人聽到這些被主流聲音忽視的好聲音、好創作。

    再之於90後、00後們喜歡的音樂人,汪峰仍因欣賞,而用自己的影響力和音樂團隊的改編創造力,把很多我們想不到的選歌唱響在“歌手”舞臺。

    貳佰《的青春》、馬賽克樂隊的《所有人都在玩手機 + 夜貓》,劉昊霖《兒時》甚至洛天依的《普通disco》都被汪峰以毫無時代隔閡的音樂語態,把歌唱進了更多年長於90後、00後聽眾的心裡,讓好的創作真正橫跨了年齡和世代,引發了跨度更廣的音樂共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好,李煥英》為什麼票房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