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毛說史
-
2 # 奕天讀歷史
說個近代的吧,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殉國的,軍銜最高的中國將領,張自忠將軍。
張自忠將軍,也是二戰盟軍軍隊中,陣亡的最高軍銜的將領,中國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將總司令。
張自忠將軍投身過辛亥革命,經歷過軍閥混戰,卻成名於抗日戰爭。
抗日第一戰,長城保衛戰
1931年1月,中原大戰後,張自忠將軍成為了29軍38師的師長,駐防山西。
1933年,日寇侵犯熱河,熱河省主席、第12軍軍長湯玉麟不戰而逃。張自忠奉命開赴長城前線,第一次和日軍交手。張自忠在所部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歷經喜峰口血戰,打出了羅文裕大捷。整個29軍的防線,期間擊退了日軍幾十次的瘋狂進攻,斃傷日軍約6000餘人。
將軍內心深處的無盡悲哀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張自忠將軍卻遭受了人生中最嚴重的一次誤解。
該年,張自忠為了幫助平津衛戍司令宋哲元敷衍日本,出訪日本。日本為了離間張自忠和華人民群眾的關係,讓侵華日軍喊出“只打馮治安,不打張自忠”的口號,流言在流傳中竟然變成了“37師打,38師看”。
甚至在張自忠離開北京南下後,張自忠將軍還被說成“是因為在北平混不下去,當不了漢奸才南返”,被全國輿論一致的認為是“漢奸”。
深深的替張自忠將軍感到委屈。
而此後獲得的日軍資料中,卻可以看出,當時的日軍,對張自忠將軍是恨之入骨,必除之而後快的。
張自忠將軍此間,也曾有過自殺明志的念頭。幸虧得到了李宗仁、馮玉祥等人的關心和幫助,才重振精神,出任了59軍軍長。
浴血奮戰,洗刷冤屈
1938年3月,臨沂戰役,張自忠指揮59軍馳援第3軍團龐炳勳部。張自忠和龐炳勳在中原大戰中曾有過過節,但日寇在前,張自重將軍拋開了個人恩怨,全力支援龐炳勳部作戰。
他指揮五十九軍與日軍血戰七晝夜,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徹底擊潰,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援的企圖,殲敵2000餘人。
戰鬥最激烈的三天中,59軍傷亡達6000餘人,前線部隊營級幹部傷亡三分之一以上,連排長几乎全部陣亡。
龐炳勳也率部,協同張自忠浴血奮戰。此戰之後,兩位將軍也是相遇一笑泯恩仇。
同年6月開始的武漢會戰,張自忠率軍死守潢川,麾下劉振三師長,在日軍無恥地使用了毒氣,先後兩次中毒昏迷的情況下,以傷亡4000人的代價,殲滅了日軍第10師團3000餘人。
臨沂之戰和潢川之戰,終於洗清了廣大民眾對張自忠將軍的誤會,1938年10月張自忠將軍升任33集團軍總司令。
抗戰衛國,一生榮光
1939年5月的隨棗會戰中,張自忠將軍率部在鄂西鍾祥,面對日軍三個師團,大破日軍于田家集,擊斃日寇2名聯隊長,擊傷敵軍1名旅團長,使日寇狼狽潰逃,贏得了鄂北大捷。
1939年冬天,中國軍隊主動對日軍發起了全面的冬季攻勢。張自忠將軍率領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參加冬季攻勢。張自忠曾親率下轄的三十八師,從正面進攻日軍,全殲日軍第十三師團第一零三旅團。此次戰役,第五戰區戰果最豐,殲敵30840人,其中張自忠指揮的右翼兵團殲敵達1萬餘人。
最後一戰,殺身成仁
1940年5月,棗宜會戰打響。在戰事最危急的時刻,張自忠將軍毅然親自率領麾下的第55軍74師兩個團,2000餘人渡河作戰。渡河的440團和444團,為了完成截擊日軍的任務,死守杏仁山和東山口陣地。
在全軍傷亡殆盡,僅剩下數十人的情況下,張自忠將軍也絕不接受撤退的勸說,抱定了以死以明志,以身殉國的信念,親自上陣殺敵。
1940年5月16日,最後的血戰,張自忠將軍不幸頭部中彈,之後又被日軍刺刀刺中,壯烈犧牲。
抗戰英雄,萬古流芳
戰爭對手的敬重
據日軍資料記載,曾與張自忠將軍相識的,日軍師團參謀長“專田盛壽舉著蠟燭久久注視張自忠的面頰,突然悲慼地說,‘沒有錯,確為張君。’在場者先是歡呼,繼而是一陣鴉雀無聲的肅穆。”
39師團長官,村上啟作,命令軍醫,用酒精把張自忠將軍的遺體擦洗乾淨,然後從戰場附近的木匠鋪裡,為張自忠趕製了一口棺材入殮。
張自忠將軍葬在了十里長山的陳家祠堂後面的一個土坡上,墳上立一墓碑,上書:“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
華人民的敬重
蔣總司令在得知張自忠戰死的訊息後,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搶回張自忠將軍的屍體。
在張自忠舊部,38師官兵的浴血奮戰下,張將軍的遺體被搶運回了後方。
張自忠將軍,殉國的第七天,即頭七,宜昌十萬市民,用十里長街相送、人工抬棺的方式,送將軍走完了抗日戰場上的最後一程。
張自忠將軍靈柩到達重慶後,蔣總司令親自扶靈,護送靈柩穿越重慶全城。
同時,釋出國葬令,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將張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並列首位。
張自忠將軍是抗日戰爭英雄中,入忠烈祠第一人。
毛主席,曾親自為張自忠將軍題詞:“盡忠報國”。
周總理,給與了張自忠將軍,“抗戰軍人之魂”,的高度評價。
張自忠將軍自長城抗戰到棗宜會戰犧牲,率所部,殲滅日軍達6萬餘,抗戰衛國,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不愧為一代抗日名將。
張自忠將軍才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
3 # 雉天使sun
我去……這問題問的!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戰死沙場的將領可以說是不計其數吧!你幹嘛不給個時間範圍呢?比如說從清朝起或者更前一點從唐朝起。你這個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出一本幾千頁的書了
-
4 # 葦說歷史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曾經湧現出了眾多的絕世猛將。他們或是因為忠君愛國,或是為了建功立業而衝鋒陷陣,他們有些人功成名就,而有的人則是血染沙場。雖說是“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亡”,但在看了這幾位戰死沙場的猛將之後,也只能令後人一聲嘆息。
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項羽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天下無二””的評價。項羽在楚漢之爭中為漢高祖劉邦所敗,最終於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著名女詩人李清照的“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是項羽的真實寫照。
項羽的祖父項燕是就楚國名將,在秦滅楚的戰爭中自刎身亡,其祖先項氏多是楚國的名將。
據記載項羽是長有重瞳,即雙眼各有兩個相疊瞳孔。傳說舜帝就是重瞳,這在中國傳統上被認為的聖人異相。項家軍主帥項梁在定陶之戰被秦將章邯殺死後,項羽就成為了項家軍的主帥,他於鉅鹿之戰在擊敗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被稱為西楚霸王。
後來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項羽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在因垓下之戰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而全軍覆沒,項羽退至烏江邊,獨自力戰漢軍,在斬殺漢軍數百人後,自刎身亡。據記載項羽身長八尺有餘(《漢書》中記載為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項羽的勇武天下無敵,他是中國數千年來的第一猛將,而“霸王”一詞也專指項羽。
典韋
典韋(?-197年)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的部將。
典韋相貌魁梧,勇武絕倫,被曹操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在當時曹軍中有“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的諺語。歷史上的典韋究竟有多猛?據說典韋曾經為了給朋友報仇,於鬧市之中斬殺了朋友的仇人,後提著仇人的首級步行離開,雖然鬧市中有幾百個人在追趕典韋,但卻無一人敢近典韋之身。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和呂布在濮陽作戰。
曹操被困呂布軍中,曹操臨時招募破陷敵陣的人選,典韋先佔應募,另外帶領其餘應募者約數十人,突進擋敵,呂布軍弓弩亂髮,矢箭如雨,典韋盡然無視。當呂布軍距他五步之內時,典韋手持十餘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中者無不應手而倒,呂布軍大驚而撤退,曹操才得以引軍而還。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張繡,張繡先降而復叛。夜襲曹操軍營,典韋提戟在前門抵擋張繡軍,曹操率輕騎於後營而逃。但張繡軍先後湧來越聚越多,典韋用長戟左右攻擊,一戟擊去,便將張繡軍十餘支矛摧斷,典韋本身亦被數十創,張繡軍想上來活捉他,典韋又衝上前去殺死數十人,但因傷勢加重,典韋就此怒目大罵而死,可惜了一位勇武絕倫的猛將。
關羽
關羽(?-220年)字雲長,三國時期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的名將。
關羽是最早追跟隨劉備的大將,他曾於白馬坡前斬殺袁紹的大將顏良、文丑,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位列蜀國“五虎上將”之首。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進兵西川,在攻打雒城(今四川廣漢)時,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劉備乃召張飛、趙雲、諸葛亮入川支援,荊州只留關羽駐守。後曹操聯合東吳偷襲荊州,至使關羽腹背受敵,最終兵敗被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起荊州軍圍攻曹軍之襄陽、樊城。
曹操令大將於禁率領七軍援救襄樊,結果被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於陣前,進而威震華夏。曹操又派遣徐晃、趙諺等率軍救援樊城,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並聯合東吳偷襲了荊州。關羽在得知荊州失守後,敗退至麥城。
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遭遇東吳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關羽力盡被擒,與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關羽去世後,因其忠義而被神化,至清代甚至被尊為與“文聖”孔子並列的“武聖”。
楊再興
楊再興原是曹成的部將,後歸於岳飛軍中,成為岳飛帳前的頭號猛將部將,跟隨岳飛抗擊金軍。楊再興曾經單槍匹馬殺入金軍陣中,欲生擒金軍主帥金兀朮,在沒有找到金兀朮後,仍能與萬馬軍中單騎而還。紹興十年(1140年),楊再興與金軍在小商河遭遇,楊再興斬殺數百金軍,但終因寡不敵眾,中箭無數而戰死沙場。
紹興十年(1140年),金兀朮撕毀和約,集中兵力再次攻宋。岳飛派遣李寶、孫彥與金軍戰於曹州,又派遣楊再興、牛皋等領兵前去接應,最終大破金軍二十萬,完顏宗弼敗走。金軍統帥金兀朮在不久之後,又會合了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及韓常等十二萬大軍進逼郾城,並駐紮在臨潁。
朝廷命岳飛前往救援,岳飛先派遣張憲、又派遣楊再興、牛皋等分批救援臨潁,楊再興與李璋率領三百名騎兵,分為兩隊,在小商河同金軍遭遇。楊再興在此與金軍展開血戰,他臨陣斬殺金軍士兵二千多人以及金軍將領萬戶撒八孛堇、千戶一百餘人。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萬箭穿身而亡。
後來金軍得到他的了屍體,焚燒之後,在他身上得到的箭鏃竟達兩升之多,可見楊再興戰死的是何等之慘烈,而楊再興也無愧於岳家軍中的第一猛將,這也難怪岳家軍主帥岳飛在見到楊再興的屍體時,會痛苦的仰天慘叫。
回覆列表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以說,戰死沙場是每個將領心中最好的歸宿,這句詩也表現出每個將士把戰死沙場作為其人生中的榮譽,把征戰沙場為國捐軀看的輕描淡寫。那麼,歷史上又有哪些戰死沙場的將領呢?
霍去病,17歲兩出定襄,19歲三徵河西,21歲縱橫漠北,殺到匈奴膽寒,但23歲就匆匆去世,留下了漢武帝對其沉重的哀悼和思念。
關羽 三國時期蜀國大將,也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劉備北伐失利,關羽獨自退守荊州,不料孫權趁虛而入,派呂蒙偷襲關羽,又恰逢曹操增援曹仁,攻打樊城失利,退守江陵被孫權奪取,最終兵敗潰散,被孫權斬於臨沮項羽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是中華歷史上最為勇猛的將領,後世的“霸王”一詞也專指項羽,他的一生充滿了無人可比的英雄氣息,鉅鹿之戰,他頃刻間瓦解數十萬秦軍,彭城之戰,又以3萬擊潰50多萬的漢軍;而在人生中的最後一站垓下一戰中,兵敗被圍,隨後拔劍自刎,譜寫了最為悲壯的輓歌。楊業 北宋名將,忠烈武勇,深有智謀,以驍勇善戰聞名,人送外號“楊無敵”但在太平興國五年,隨軍北伐,被監軍王侁威逼,獨自帶兵出征,在狼牙村中了埋伏。左右孤立無援,力戰被擒,之後心中悲憤不已,為表忠心,絕食三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