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數茫茫
-
2 # 東北三叔
重要的話說三遍,姑妄言是在《三國演義》的範疇內探討此問題,是《三國演義》,不是正史《三國志》。
孫權之所以一直對魯肅信任有加,咱們不妨梳理一下魯肅所做的大事,自然就會明瞭原因。
指囷贈糧,輕財好義魯肅是周瑜推薦給孫權的。周瑜是這樣介紹魯肅的:
姓魯,名肅,字子敬,臨淮東川人也。此人胸懷韜略,腹隱機謀。早年喪父,事母至孝。其家極富,嘗散財以濟貧乏。瑜為居巢長之時,將數百人過臨淮,因乏糧,聞魯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因往求助。肅即指一囷相贈,其慷慨如此。平生好擊劍騎射,寓居曲阿。周瑜所任的居巢長,雖然是袁術所封,但他卻是在給孫家幹活。他過臨淮時,軍中乏糧,就向魯肅求助,魯肅家中有兩指囷米,各三千斛。魯肅指著其中的一指囷米,將其全部贈與周瑜,這就是成語“指囷相贈”的由來,魯肅輕財好義如此,可算得對孫氏、對周瑜皆有大恩。
“榻上策”成為孫氏的治國方略魯肅的首次登場,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江東》。說的是孫策死後,孫權嗣位,周瑜勸魯肅投孫權。二人相見,甚得孫權看中,“權甚敬之,與之談論,終日不倦”。
就在此時,魯肅提出了經營天下的方略,即有名的“塌上策”。
“今之曹操可比項羽,肅竊料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今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孫策死於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4月,當時北方袁紹與曹操正在官渡進行大戰,雙方互有勝負,但總體來說袁紹佔有較大優勢,戰局尚未明朗。在此情況下,魯肅就能準確判斷出,掌控北方的定是曹操,而非袁紹,可見其戰略眼光相當厲害。
榻上策的核心理論是,漢室不可復興,讓孫權穩守江東,與劉表、曹操成鼎足之勢,然後攻滅劉表,建立帝號,攻滅曹氏,一統天下。
這個理論對時局看得相當精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如出一轍,不過是將劉表換成了劉備而已。這一策略就成了江東孫氏政權日後的治國和發展國策,雖然赤壁大戰後,荊州為劉備所得,但依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由見可見魯肅的厲害。
力排眾議 力主抗曹卻說曹操平定袁紹之後,連兵數十萬討伐荊州,劉表身死,劉琦出鎮江夏,劉琮束手歸降。於是曹操又得荊州水軍二十多萬,其中馬軍五萬,步軍十五萬,水軍八萬,共二十八萬,氣勢洶洶殺向江東。
大敵壓境,江東群情滔滔,或言戰或言降,孫權猶豫不決。魯肅是這樣勸孫權的:
恰才眾人所言,深誤將軍。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如肅等降操,當以肅還鄉黨,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眾人之意,各自為己,不可聽也。將軍宜早定大計。魯肅與孫權的對話,十分真誠,完完全全替孫權考慮,這非但源於精準的戰略眼光,更源於難得的忠誠。
激勵孫權 克成帝業赤壁大戰之後,孫權一直屯兵合淝,與曹兵交鋒,未決勝負。此時恰逢程普、魯肅回兵。孫權親自出營勞軍。魯肅先至,權竟然下馬立而待之。肅慌忙滾鞍下馬施禮。
眾將見權如此待肅,皆大驚異。權請肅上馬,並轡而行,密謂曰:“孤下馬相迎,足顯公否?”肅曰:“未也。”權曰:“然則何如而後為顯耶?”肅曰:“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使肅名書竹帛,始為顯矣。”權撫掌大笑。翻譯一下。孫權下馬迎候魯肅,還偷偷問他:“孤下馬相迎,能夠彰顯你的地位嗎?”魯肅答道:“不能。”孫權又問道:“那麼我怎麼做才能彰顯你的地位呢?”魯肅答道:“願您威德加於四海,一統九州,成就帝業,使我能夠將姓名書於史書,這才算彰顯了我的地位。”
這一番對話,魯肅直抒胸臆,意在激勵孫權,勵精圖治,富國強兵,一統天下,成就帝業,一腔忠悃,躍然紙上!
屢討荊州 被諸葛戲弄赤壁大戰後,劉備軍事集團乘機佔據了荊州、襄陽,雖然孫權沒有得到荊州,但卻依然保持著三足鼎立的局面,從這個角度來說,孫氏經營天下的國策不受任何影響,損失也不算大。至於如何處理荊州,只能討要,不能動兵,否則兩家聯盟破裂,曹操坐收漁人之利。
魯肅明白這點,只能與劉備打口水仗,以理服人,居然還打下了借條;孫權明白這點,並沒有深怪魯肅,甚是寬容;諸葛亮更明白這點,才敢跟孫權、魯肅耍賴,形如潑皮無賴。
整個局中,只有周瑜一個糊塗人,“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大都督,非要跟劉備死尅,結果生生被諸葛亮氣得箭瘡迸裂,發出一聲“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之後,溘然長逝。
綜上所述,魯肅輕財好義,有恩於孫氏在先;國士無雙,制定國策於後;忠心耿耿,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如同掌上觀文。
這才是真正的無雙國士,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才。
如果你是孫權,你會因為區區荊州而不信任魯肅?
你會不會我不知道,反正我不會。
-
3 # 種地的秀才
三國志中其實已經做了回答。孫權與陸遜談論魯肅的時候說:我和他在酒席上談話,他馬上就談到政事的要點帝王的功業,此一快也。後曹操因獲劉琮之勢,張言力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我徵詢各位將領的對策,沒有人滿意回答我,子布、文表都說應當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我火速召回周瑜,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而且他決定計謀策略的思想,遠超蘇秦、張儀。雖然勸我借地給劉備是一個短處,但不足損害他的兩個長處。周公對一個人不求全責備,所以我忘記他的短處,重視他的長處,經常把他比做鄧禹。
-
4 # 天外村藥房
首先從歷史上,魯肅並沒有“讓諸葛亮戲弄多次”。歷史上魯肅確實屬於相對親近蜀漢的一派,但也並非一味對蜀漢懷柔。215年孫劉兩家爭奪荊州,孫權“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御關羽”,此後魯肅更和關羽單刀會,眈眈相對。所以魯肅該強硬時候還是很強硬的,孫權當然要信任他。
然後再說演義。演義中,魯肅確實是個“忠厚長者”,甚至在平話中成為“踱頭”,多次被諸葛亮戲弄利用,甚至成為諸葛亮對付周瑜的擋箭牌。然而,即使如此,演義中的魯肅也依然值得孫權信用:
(1)演義中,孫權對周瑜極為重用,而魯肅是周瑜臨死前推薦的。
(2)演義中,魯肅雖然遭到諸葛亮的戲弄和重用,但諸葛亮本身就是一個超級神仙。周瑜等一票東吳名將照樣被諸葛亮戲弄,不是單獨魯肅背鍋。
(3)演義中,魯肅雖然被諸葛亮戲弄,但同時他在劉備、諸葛亮面前也是一個比較受信任的人物。魯肅維繫吳蜀同盟的結果,對東吳還是有好處的。甚至設想下,假設劉備東征時候,魯肅死而復生,說不定還能阻止雙方的大交戰呢。
(4)演義中,魯肅如此忠厚,對競爭對手都能講道理,那麼孫權更沒有理由懷疑他的忠誠了。
-
5 # 劉一千五
魯肅的人脈太廣闊而且堅實。魯老頭實在可以說在三國中是個亂世中的"佳人"。孫策的哥們,周瑜。這一背景了得,看過三國的人都曉得是怎麼回事,不多說了。那一囤糧就讓未來的大都督刻骨銘心。周瑜後來暢懷當初,那歌賦可不是故作多情"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我將醉,我將醉兮發狂呤″。兵強馬壯,士民殷富,上有孫權倚重,下有雄兵擁護。外有信任朋友,家有美妻小喬,沒有魯肅危難中扶一把,可能就沒有這一切罷。
單是朋友倚重不行,還得自己有本事。靠誰都不若靠自己。曹操八十萬大軍下江南,劉備聞風脫逃,江東朝野震動。孫權手下立刻分成主戰派和主降派。讓孫權飄搖不己。魯肅在未得到周瑜的態度前就是個鐵桿主戰派。跟前跟後勸孫權拿定打戰的主意,並不辭辛苦地跑到江夏找孔明劉備聯吳抗曹。這舉重若輕,或逢輕就重的孫權手中,只有是魯老頭一人而己。
赤壁大戰勝了,魯肅頭功不為過。之後又鞍前馬後地討要荊州,次次受屈而去,次次受騙而歸,劉備不還,關羽無禮,周瑜計窮,孫權抱怨。讓一個忠厚長者整成了個"受氣包"。而這魯肅的"死結"就是怕孫劉聯盟破裂,讓曹操有機會重下江南。這一點,劉備,孔明和周瑜,孫權都明白。所以戲謔歸戲謔,長者還是長宥。所以,雙方對長者魯肅還是相信,對他的人品和氣度,幾個人都有些"愧"。蓋上天不欺忠厚人,人騙得了一時,騙不過一世罷。魯子敬接手周公瑾當了大都督,依舊為討荊州不遺餘力。呂蒙一上來,遇到新局面,耍賴的付出慘重代價,荊州回到孫權手中,舒了口悶氣……
-
6 # 源點1光年
謝邀。魯肅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的聽信諸葛亮。其實他內心明鏡一樣,知道諸葛亮劉備是不肯還荊州的,是為了不想吳蜀同盟破裂。吳主相信他,也是為了避免和蜀國出現大的戰役,使的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偏移,而使魏獨大,這對吳主是相當不利的,吳主要等的就得魏蜀想吞而與中取利。
-
7 # 亭殿閣
在赤壁之戰時,諸葛亮作為劉備的使者出使江東,而孫權手下重要謀士魯肅全程積極配合諸葛亮,力主聯劉抗曹。那麼,為什麼魯肅會如此配合諸葛亮呢?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居於表,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三國志魯肅跨有荊、揚的戰略主張東吳的戰略家魯肅原本的戰略構想是先割據江東再圖謀天下,而曹操無法輕易消滅,那就乘北方還在混戰,曹操無暇顧及劉表的時機謀取荊州。先擊敗黃祖奪取江夏,進而討伐劉表奪取荊州,這樣一來就佔據了整個長江流域,進可攻,退可守,然後再稱帝謀取天下。諸葛亮的隆中對是要“跨有荊、益”,魯肅的戰略則是要“跨有荊、揚”,他們都看出了荊州的重要性和曹操的不可爭鋒,可見所有偉大的戰略家,他們的想法都會有默契。其實當時袁紹和曹操正在官渡對峙,勝負未知。而袁紹實力顯然比曹操更強大,面對袁紹猛烈的攻勢,曹操本人甚至一度準備向袁紹求和。然而魯肅一點都沒有提到袁紹,直接預設曹操將是東吳未來的主要對手,從這點可以看出魯肅敏銳的戰略預判力。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之時,北方也就曹操最強,所以他得出“誠不可與爭鋒”倒也不足為奇,而魯肅卻能夠在北方眾多諸侯中特別提到曹操,其戰略能力更值得驚歎。魯肅戰略執行過程受挫然而,雖然魯肅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就已經提出了先奪取江夏郡,進而奪取整個荊州,最後謀取天下的三步戰略。然而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才剛剛消滅黃祖。而且即使消滅了黃祖,也未能佔據整合江夏。因為新任江夏太守劉琦及時到達江夏阻擊孫權,從而保住了江夏大部。也就是說孫權用了八年時間,才僅僅佔據了江夏的一小部分,而此時曹操卻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開始整頓兵馬,劍指荊州。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此時魯肅的“跨有荊、揚”戰略已經基本上宣告失敗。魯肅提出“連劉抗曹”新戰略因此,魯肅必須為江東及時調整戰略。當時的天下局勢是,曹操已經徹底消滅了袁氏勢力,準備南下進攻荊州。在這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劉表又突然病逝。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劉琮一直以來就互相不對付,以蔡夫人為代表的荊州當權者準備廢長立幼,擁立劉琮繼任荊州之主,更加劇了這個矛盾。荊州眾將士又各自有各自的心思,不能同心協力。而唯一有能力抗衡曹操的劉備,一直以來不為多疑的劉表信任,所以雖然看似親近他,卻不給他掌握荊州軍政之權,再加上劉備與劉琦交好,更受蔡氏排擠。此時唯一的辦法就是主動去聯絡劉備,與之聯合共同抗衡曹操。如果他不願意再做打算。劉備十分仇視曹操,所以聯合劉備成功率幾乎可以達到100%。利用劉備去安撫荊州軍民,共同抵抗曹操,如此大事可成。然而,魯肅也沒想到,荊州士族會擁力劉琮。而劉琮又不戰而降,這直接導致曹操傳檄定荊州,唯一堅決抵抗曹操的劉備又兵微將寡,無力迴天。劉備英雄無用武之地,曹操兵不血刃奪取荊州。魯肅原本是想讓劉備以荊州之兵抵抗曹操,江東派兵協助。也就是說戰場主要在荊襄地區。沒想到荊州已經淪陷,劉備被曹操打的倉皇逃竄,戰火不得不燒到江東地區。這時候局勢對孫權極其不利,所謂唇亡齒寒,荊州失守,江東豈能久乎!果然曹操奪取荊州以後,馬上準備奪取江東。在這種情況下,魯肅更加要極力主張與劉備聯合了,因此配合諸葛亮也就不足為奇了。參考文獻:三國志
回覆列表
首先,魯肅初投孫權時對孫權提出了全域性性的戰略構想。深得孫權認同。
其次,赤壁之戰時魯肅是最具眼光的主戰派大臣。讓孫權刮目相看。
再者,魯肅是周瑜指定接班人。所以一些小節不會動搖魯肅在孫權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