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西玉人

    為什麼不能批評?

    父母又不是聖人,就算是聖人也不可能永遠沒錯。

    在古代禮法森嚴的年代,大說特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其實這個父母的不是,不是說父母沒錯,而且晚輩不可以記恨父母的錯處,父母有錯孩子當然可以提出來了。

    弟子規中說道,親有過,諫使更,諫不入,悅復諫,意思是說,父母親大人有了過錯,當子女的一定要指出來,指出來父母不接受,不改正怎麼辦,等到父母心情好了的時候,還要繼續提出來,直到父母改正了錯誤為止。

    不論是誰都會有錯,錯了就要指出來,以便改正,父母亦如是。

    親人誰都如是錯了提出來,最好不用批評的口氣,就算小孩子也如是,直接批評不利於改正錯誤。

  • 2 # 知惑不惑

    注意方式方法,同時注意時效性。前三十年多生一個是罪大惡極,後三十年多生一個是偉大奉獻。批評之前,站在對方生活環境思考一下。事物沒有對錯,對錯是相互關係中產生。大白話就是權力的侵犯,侵權是錯,不侵權是個人選擇,沒有對錯。所以有的思維,一直強調任權自油權萍登權敏渚權等等。

  • 3 # 巍峨的胖胖

    我是母親,第一次做母親。做的不對了,為什麼不能說?兒子不說我怎麼知道我哪做的不合格,兒子做的不好,肯定是做父母的沒做到位,出了問題先反省自己,自己意識不到的,兒子提醒不是應該的嘛,這樣以後兒子才願意和父母溝通嘛。兒子越來越多大,與父母之間的代溝也會越來越大,要與兒子做朋友。

  • 4 # 睡覺中

    父母做錯事,至少你在三十歲之前是看不到的,父母做錯事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得是多人的評價,就算是父母做錯事了,你也不能批評父母,只能在外面替父母圓場,子不言父過,

  • 5 # 桂漂廣城GQ

    我個人覺得用到批評這個字有點不妥。因為父母畢竟是長輩,晚輩和長輩之間應該是相互溝通。所以父母做錯了事,我們應該是以溝通方式來解決問題。如果是批評,謾罵方式來解決問題,只會加深雙方的矛盾。所以不管是父母還是小孩,做錯了事情。應該是互相溝通,互相理解。

  • 6 # 楊月月哥

    能批評,還能打,你要是有本事直接捅死他們。最後哪又怎樣?呵呵誰沒有犯錯的時候,凡事講一個理字,犯錯了就要接受批評父母也不行,不過態度要放低一點。如果父母明事理的話,你一點他就透。

  • 7 # 嗨聊教育

    我認為如果父母真的做錯事了,作為子女我們也應該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避免更嚴重的後果。千萬不能愚忠愚孝,放任自流。

    在前幾年融資極為流行的時期,很多老人都被高收益所吸引,貪圖高額回報所以不顧風險的投進去大額資金甚至是自己一輩子的積蓄。

    有位老人也加入了融資的大軍,一開始確實收到了所謂的返現,於是老人喜出望外真以為發現了致富的寶典。把這一“喜事”立刻分享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子雖然心裡覺得老媽乾的這事不太靠譜,覺得母親很有可能是上當受騙了。

    但是為了讓老媽開心,兒子還是鼓勵了媽媽的行為,並且自己還投了幾萬塊錢。結果受到兒子的肯定,他媽媽備受鼓勵,直接又投了幾十萬而這基本上是她全部的積蓄了。

    結果也是不出所料突然有一天公司跑路了,電話失聯,他的媽媽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直接被氣進了醫院。而且這一病她的身體備受打擊大不如前,一生的積蓄也被騙的所剩無幾。

    兒子到這時也是才終於醒悟,後悔的不行,沒有早點勸勸母親,要不也不至於到這樣的地步。

  • 8 # 風吹桃

    不能批評。

    無論是誰做錯了事情,批評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更何況是父母。

    做錯事了,首先想的應該是彌補錯誤,如何把事情做對。

    一般人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明白地讓他們明白自己錯在哪了,比批評更重要。

    批評不過是發洩自己的內心不滿,對於事情的走向沒有任何幫助。

    曾子的故事

    我想到了曾子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那個時候的人非常注重孝道,有一次曾子在給瓜地除草的時候,不小心把瓜根剷斷了,曾子的父親大發雷霆。

    拎著柺杖就衝曾子招呼過來了,曾子是個孝順的人,想著父親打自己,肯定不能躲。到最後曾子被打得昏了過去。

    後來孔子聽說了這件事,也是十分憤怒,對曾子說“以後你要是再這樣,你就不要來我這學習了。”

    孔子認為,如果曾子的父親真的把他打死了,那他的父親就是殺人犯了,讓自己的父親成為殺人犯的人,還談什麼孝?

    我的想法

    我說這個故事是想說明,對父母的孝並不是所有的事都全盤順著他們。

    子女沒有資格教訓父母,但是可以幫助父母瞭解現實狀況。

    敬是孝的根本,如果不敬,就談不上孝。

    如果一個外人做錯了事,我們也不會去批評職責,反倒是會鼓勵他下次肯定會做好。

    那為什麼到了父母這裡,他們做錯了事情就想著要去批評他們呢?

    父母是恩人,不是仇人。他們犯的錯,並不是拿來發洩的機會。

    更何況家是講情的地方,而不是講理的地方。

  • 9 # 蒹葭萋萋2016

    從傳統理念上來講,“父為主,子為從”;不論父母做錯什麼我們都不能去批評他們;但是,就現代社會的理念,父母的過錯該如何處理?

    首先可能要討論父母做錯的事,是什麼樣性質的事情?當然如果有違規、違法自是有國家和社會管束。如果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作為成年人需要學會原諒和寬容,更何況是父母,父母錯了就錯了沒有必要深究;如果是因為父母的年齡原因造成的錯誤(比如遺忘、或輕信他人等)更不應該追究,而是應該反省我們自己,是否忽視了父母;如果是原則的錯誤,我們當然應該干預,但是卻不是採用批評的方式。

    批評的方式就如同父母對子女說教一樣,子女一般不願意接受說教,父母也同樣一般不能接受批評,這部分因為做父母的自尊心。父母有他們自己的思考能力,建議可以採取與父母溝通的方式,儘可能充分了解父母犯錯的原因,理解父母的想法,從父母的角度去考慮引導父母自己認識到錯誤,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方法;如果做不到,也不要輕易而簡單以否定的方式交流,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從理性而邏輯的角度去分析事情的過程。

    總之,父母犯錯不是不能批評,而是不要用批評的方式,說到底自我認識錯誤比否定他們的行為更有效更容易被接受。

  • 10 # 正死著呢別煩我

    我經常批評我媽媽,雖然她老人家也覺得我說的很有道理,也虛心接受,但我現在想起來還是很後悔,我愛你,媽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英雄,石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