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言文史history
-
2 # 司馬長史
袁世凱,中國近代史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中華民國大總統,對於這樣一個人,其人生經歷是豐富的,對於他年輕時有哪些經歷?答主講講他在北韓當太上皇、娶公主的事。
1882年,北韓發生了壬午軍亂,北韓國王李熙的父親大院君利用軍隊譁變,成功奪權,北韓王妃閔妃與大院君有間隔,她請求清政府出兵平亂,清廷派吳長慶率軍前去平亂,袁世凱同往。
在戰鬥中袁世凱一路都是衝在最前面,感染了士兵,兵變很快便被平定,吳長慶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讚揚了袁世凱,並報以首功,隨後清廷將大院君帶到保定問罪,而23歲的原始看看則以北韓軍務身份駐守北韓,幫助北韓訓練新兵,開始了他練兵的先河,在北韓被稱為“袁司馬”。
1884年,北韓爆發甲申政變,日本企圖趁中法戰爭之際謀取北韓,北韓國王李熙派人到清軍大營求救,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隨後平定了甲申政變,打退了日本的滲透勢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戰爭之際謀取北韓的企圖。
經過甲申政變,袁世凱受到了李鴻章的賞識,但是也受到了同僚的嫉妒和日本人的記恨,雙方勢力以各種理由攻擊袁世凱,1885年袁世凱回國閒居,但是李鴻章決定重用袁世凱,同年10月他命袁世凱護送大院君回北韓,11月又封年僅26歲的袁世凱為“駐紮北韓總理通商事宜大臣”,位列三品道員,左右北韓政局,袁世凱儼然為北韓的太上皇,並且袁世凱娶了北韓公主,公主帶有兩個丫鬟,袁世凱也將其收入囊中。
袁世凱在北韓為了加強清政府對北韓的控制,防止北韓倒向日本和俄國,便經常干涉北韓內政,並且打算廢除北韓國王李熙,這引起了北韓國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滿,李熙於是請求李鴻章換人,清廷內部也有人彈劾袁世凱,但是李鴻章力排眾議,讓袁世凱繼續在北韓任職。
1894年,北韓爆發東學黨起義,隨後日軍迅Superb兵出動北韓,企圖挑起戰爭,7月19日,袁世凱化妝成平民逃走,7月22日抵達天津,結束了其十二年的北韓生涯。袁世凱在北韓的十二年雖然做過一些過激、粗暴的事情,但是有效地扼制了沙俄和日本對北韓的滲透。
-
3 # winter
我們先從“袁世凱”的名字聊起,袁世凱為什麼取名為“袁世凱”,還要提起他的二爺爺袁甲三,袁世凱出生那時,他二爺爺打了勝仗的訊息也正好傳回袁家,袁家那個高興啊,這不是雙喜臨門嘛,所以老爸袁保中給兒子取名為世凱,字慰庭。意思是戰場凱旋,光慰門庭。
小袁打小就異常聰明,但就是不愛讀書,但是袁家可是地道的書香門第,官宦世家。 不讀書怎麼行呢?老爸看他不好好讀書,覺得將來肯定沒什麼出息,就把小袁過繼給了自己的弟弟袁保慶。
當時袁保慶在濟南當知府,後來又調到南京。哪怕養父給他請了最好的老師,還是管不住啊,小袁愛玩啊,他把濟南,南京都玩遍啦。
但是好景不長,養父在南京當官時死於霍亂,於是小袁又被叔叔袁保恆帶到北京,在叔叔袁保恆和袁保齡的管教之下,他度過了一段非常嚴格的讀書時光。因為是書香門第,小袁只能拼命地努力讀書來做官,即使他是官二代,也不可能直接進入官場當官。要是花錢買官,被記在史書上,那家族幾輩子都抬不起頭來。 所以小袁只能努力讀書,備戰科舉。可能小袁天生和“科舉”不對付,第一次考失敗,第二次考還是以失敗告終。哎…………
袁世凱一怒之下,不考了,去TMD科舉,“我”還就不信了,天無絕人之路,老子找工作去。就這樣袁世凱開啟了北上之旅,來到北京,本以為藉著家裡的關係,能“藉藉力”但是事實是殘酷無情的。很快就教他做“人”了,這時袁世凱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滋味。
北上不行,那就南下吧……
袁世凱又來到了上海,可是上海和北京一樣,都不好混啊。怎麼辦?當他痛苦彷徨的時候,上天派給了他一個人,阮忠樞,阮忠樞與袁世凱相遇了,兩人聊得很投機,並且阮忠樞認真仔細的給袁世凱分析了現狀,告訴他現在的出路,只有棄筆從戎,去當兵。那麼去哪呢?思考了過後,袁世凱決定到養父的好兄弟吳長慶的“慶”字營。吳長慶一看,我好兄弟的兒子來了,我當然得照顧一下。
因為有老大罩著,袁世凱可以放心大膽的幹了,當然他也很有才能,把營裡的事情管理的井井有條。直到1882年6月,北韓發生“壬午兵變”,清廷派吳長慶率兵赴朝,袁世凱隨同前往,到了北韓,袁世凱才有了機會真正的開始展現出他的能力和才華,先是幫助北韓平叛,讓一直想借機“搞事情”的日本人吃了虧,然後又幫助北韓國王訓練軍隊,國王把王妃如花似玉的表妹都嫁給了他。平叛之後,吳長慶奉命駐守北韓。後來清廷將吳長慶召回,袁世凱就真正成為了駐朝三主將之一。那時袁世凱才23歲。
年少得志,大權在握,袁世凱的心態也開始變了,再也不像剛進軍營那樣虛心學習了。但是袁世凱的能力還是極強的,有關北韓的事物上都處理的很好。
之前在清軍手上吃虧的日本人也沒閒著,他們煽動親日派大臣謊稱清兵作亂,逼迫國王下詔讓日本公使率兵保衛。以此為由,日本公使帶兵直闖北韓王宮,佔領皇宮後,他們還矯詔處死了親清派的大臣。事態緊急啦!
袁世凱收到兵變的訊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面發報向李鴻章請示,一面準備帶兵解救北韓國王。
現在面臨一個抉擇,而且這個抉擇如果沒有做對,那就是掉腦袋的。
我們都知道,這是國家之間的問題,是要等著北洋大臣的指示和批覆回來,才能行動的,但是時間不等人,如果等到批示到了,日本人可能已經脅迫北韓國王,將清軍趕出北韓了,到時候北韓還是不是清廷的,得另說。
這時候袁世凱做出了抉擇,用自己的生命和前程作一次豪賭,因為不甘心,不甘心眼睜睜地看著日本人大搖大擺地搶佔這塊土地而無能為力,不甘心國家花錢養了這麼多年兵就怎麼任人宰割,哪怕因此殺頭,我也絕不退讓!
於是袁世凱行動了。日本人原以為和他們打交道的袁世凱也會和平常打交道的清朝官員一樣,慢慢地等批示,這樣他們就有足夠的時間,可惜他們遇到了袁世凱,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他們根本沒有想過,袁世凱會在李鴻章的命令還沒到達之前,帶兵入宮,驅逐日本人,救出北韓國王和王妃。打得日本人一個措手不及。
從此以後“袁世凱”這個名字真正進入了日本人的眼裡。為了除掉袁世凱,日本人誣衊袁世凱無故挑起事端,攻擊日軍,傷害日商,焚日使館,破壞中日兩國的“友好”關係。藉機向清政府施壓。 袁世凱因此事被查處,打發回國,李鴻章暗中維護。回來的袁世凱沒閒著,將自己在北韓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還有對北韓問題的看法解決方案都一一記錄下來,彙報給了李鴻章。終於在李鴻章的保奏下,清政府正式任命袁世凱為“駐朝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權代表,加三品銜。從此,袁世凱成了清政府駐朝最高領導。這一年,袁世凱剛剛26歲。這個提升速度,在近現代歷史中,除了袁世凱,大概只有林彪才能趕得上。18歲進入黃埔軍校,23歲當上軍長,都是牛人。自此袁世凱與日本,與俄國在北韓這片土地上進行了長達十年的鬥爭。
回覆列表
袁世凱作為晚清重臣、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洪憲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影響了近代歷史上重大歷史事件的走向。然而,年輕時代的袁世凱也是經歷了幼年官紳生活、童年多方積澱、青年戎馬歷練。直到袁世凱成為北韓的“幕府將軍”、實際控制北韓,也幫助袁世凱撈取了自己“輝煌”的第一桶政治資本。
一、幼年富裕的官紳生活。袁世凱祖上“剿捻”,搭上與李鴻章的關係。1859年9月16日出生於河南陳州府項城縣的仕宦世家。1864年5歲的袁世凱被過繼給胞叔袁保慶為嗣子。袁氏家族靠早年開典當鋪、置辦田產而經濟上致富。此外,1853年袁世凱二爺袁甲三在安徽督辦團練,隨後督辦安徽、河南、江蘇三省“剿捻事宜”,立下赫赫戰功。袁氏所辦團練曾經數次攻陷捻軍的會盟地和根據地—安徽雉河集,切斷了捻軍和太平軍的聯合,保證了曾、李傾全力剿滅太平軍。這也為袁世凱後來成為李鴻章的門生後輩提供了“先天條件”。
幼時的袁世凱膽識過人。 袁世凱五歲時在寨垣上四下眺望捻軍殺入,竟然“略無懼色”。見慣了血腥戰爭的袁世凱,從小膽大妄為,好勇鬥狠,且領袖慾極強,五六歲時就在同齡孩童中充大王,一語不和,拔拳相向,死纏狠打,不勝不休,群童避之如蛇蠍,傭人戲稱之為“潑少爺”。後來的好事者稱讚袁世凱:“膽識堅定,由天賦也。”
二、童年多方積澱。(一)受到雲貴總督張亮基賞識。1866年,7歲的袁世凱隨嗣父袁保慶到濟南。袁對讀書不感興趣,整日遊山玩水,打架鬥毆。他喜歡練拳習武,1869年,10歲的袁世凱又隨嗣父袁保慶到南京,雲貴總督張亮基見袁世凱言行機靈,認為是個“可造之才”,把袁世凱帶到揚州,讓袁和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二)寄居北京族叔家中,迅速成才。1874年至1976年,15歲至17歲的袁世凱在北京,住任戶部左侍郎的胞叔袁保恆家讀書。
袁保恆對之嚴加管束,並聘請三位名師教授袁世凱等人。袁世凱晝習詞章夜究兵書,晝夜並進,每寢不足三個時辰,音韻詞章大有長進。袁世凱兩個胞叔袁保恆和袁保齡(在京任內閣中書)同屬李鴻章淮系洋務派,常在家中與同僚議論“練兵求強”之洋務。十六七歲的袁世凱耳濡目染,受“練兵求強”洋務思想的影響,“留心時事”,“好讀兵書”,常就練兵以“安內攘外”,與兩位胞叔等論說不己。袁保恆等對他的議論頗為讚賞,袁保齡也曾感慨地說:“嗣武有人,也可略慰。”
三、繼承豐富家業、散財聚人心。 1878年,袁氏家族分家,19歲的袁世凱獲得一份相當可觀的家產,住在分給自己的二爺袁甲三在陳州購置的大宅院中,成了一家之主。袁世凱自立門庭,他發起成立“麗澤山房”和“勿欺山房”兩個文社,自任盟主,廣邀當地文人士子,“捐資供給食用”,“寒士多依為生”。很快,袁世凱以“慷慨好施”“以善為樂”,名聞遠近。1879年秋,袁世凱再次參加鄉試,不料再次落榜。同社計程車子卻有兩人考中。袁世凱一怒之下,將自己所作詩文和家藏典籍付之一炬,決心投筆從戎。道:“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烏能齲凝久困筆硯者,自誤光陰耶。 1881年5月,22歲的袁世凱前往山東登州,投奔嗣父袁保慶結拜兄弟、督辦山東海防的淮軍統領吳長慶而去。
四、投身吳長慶軍中,嶄露頭角。1881年10月,袁世凱投奔到山東登州吳長慶部。時吳長慶部己人滿為患,但礙於結拜兄弟後代的情而,吳給資遣散袁世凱隨從,留下袁世凱一人,月供10兩銀子作為零用錢,讓袁世凱拜學識淵博的幕僚張睿為師,學習詞章之學。袁世凱大失所望,張謇見袁雖年紀尚淺,但頗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氣概,於是向吳舉薦。吳長慶隨即委任袁世凱為營務處幫辦,輔佐自己辦理軍政事務,兼帶稽查隊,糾查違法違紀案件。22歲的袁世凱上任不久即顯示出極強的辦事能力和負責精神。袁世凱還時常與吳、張等,除慨激昂地做憂國憂時之宏觀大論。吳、張等均覺袁對中外情勢分析甚為精闢,而袁任職營務處幫辦,又見其做事“井井有條,似頗幹練”,均認為袁世凱“有宏志,才堪大用”。
五、隨軍進駐北韓,決斷平亂、始獲威名。1882年7月,時為清朝藩屬國的北韓發生內亂(壬午之亂),久己凱覷北韓的日本,以保護僑民和使館為由,調集兵力,準備入朝。清廷指令吳長慶帶所部六營官兵火速先於日軍入朝,平定兵變,以阻止日本乘機侵朝。袁世凱先是協助吳長慶做好入朝準備工作,使得慶軍得以準時開拔。隨後和作為先頭部隊的慶軍第一營一起,向北韓出發。8月22日,因第一營管帶不服將令,袁世凱被任命代理其職務。袁世凱鈞令嚴命,積極配合吳長慶大軍平叛。幫助吳長慶將北韓大院君李罡挾持至軍艦。由此獲得北韓國王和吳長慶的一致好評。吳長慶特地向李鴻章舉薦袁,袁被破格提拔,由從七品一躍而為正五品,並賞戴花翎。
1884年4月,李鴻章指令袁世凱留駐北韓,會辦北韓防務,兼帶一營慶軍。如此,袁世凱與記名提督吳兆有和總兵張光前,統帶三營慶軍,與清駐朝通商大臣陳樹棠,共同掌控北韓局勢,遏制日本向北韓擴張。北韓“開化黨”在日本人暗中扶持下,趁機逼走閔妃、控制國王李悉。袁世凱果斷派兵攻打王宮,解救國王。國王李熙獲救,下詔重組政府,閡妃也隨後返宮,親華派重掌國政。袁世凱率領一營慶軍駐紮王宮,名為保護,實則控制。袁世凱住在偏殿樓下,與李熙居室只有一牆之隔,對李熙進行直接控制。一日之間,形勢逆轉,中方大勝,掌控全域性。李鴻章曾稱讚袁世凱“兩次勘定北韓變亂,厥功甚偉”。後北韓國王奏請要袁世凱留任北韓。
1885年10月30日,李鴻章免掉陳樹棠,任命袁世凱為清“駐紮北韓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權大臣。李鴻章為“隆其位望,優以事權”,“使其稍有威風,藉資坐鎮”,特給袁世凱加三品銜,同時密函北韓國王李熙,有關內政外交事宜,都應隨時與袁世凱商量。於是袁世凱成為北韓實際上的掌控者,並採取一系列措施抵制日本對北韓的控制。袁世凱在北韓的舉動贏得了清朝內外的極大關注。
參考文獻:
1、白雲濤:《早年袁世凱述論》,《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第12期;
2、管書合:《袁世凱對日外交述論》,《史學集刊》,2007年,第1期;
3、羅繼祖:《袁世凱的早年》,《史學集刊》,198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