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那山水

    應辯證的認識這句話。公權力不能私有是對的。公權力私有是不民主的表現。公有財產是有的切必須有。例如,公路、廣場等。

  • 2 # 霧中悟

    人的愚蠢就在於,認識不到“公”財富是透過對“私”財富的法治規範積累構成的國家財富,公財富是就國家的財富而言,必須具有公有性質。而“財產不能公有”是指創造財富的實體本身不可具有“公”性質,因為,這種“公”實體本身的“公”財富,不具有“私”利益的共享共治機制,會因違反人性規律而被揮霍殆盡,並會產生無法逆轉的制度性弊端,最終導致衰亡。這應該就是“財富不可公有”的正解、這就是“公”與“私”的辯證法、這就是符合人性規律的科學道理。

  • 3 # 神馳

    我有一本政府論,卻沒有看見這句話,是翻譯的問題嗎?

    不管是誰說的吧,這都是經典名言。

    對於資本主義社會來講,這句話闡明瞭國家存在的意義就是利用公權力保護私有財產,所以公權力必須屬於全體國民,而不能屬於個別利益集團。

    對於社會主義社會來講,最開始講大公無私,後來發現並不實際,便採取了以公有經濟為主,以私有經濟為輔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要警惕個別腐敗者利用公權謀私利,另一方面又要警惕個別資本家,利用壟斷資本挑戰公權,影響大局。

    只有真正做到權力不能私有,才能保證財產私有和公有,這對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是非常重要的。

  • 4 # 元禾方

    今天的中國完全可以平視西方,不要以為西方人放的屁都是香的,西方人放的屁還是屁,屁就是臭的。

    中國社會進行有效社會治理的時間和社會實踐比西方長很多。西方社會治理的低效和無能為力在這次疫情中充分暴露出來了。

  • 5 # 端午7057

    作為人都應該知道,有時勤勞,有時會懶惰,那是人的本性。“財產”是對人類行為的某種獎賞,多勞多得符合人性規律,一旦吃大鍋飯就是在獎勵懶惰,俗稱好吃懶做。合理的競爭能激發更多的人參與勞動,利己利人。競爭環境受制於公權力,一旦不公平,某些人就會鑽空子獲取不當收益,對遵守規則的人就很不公平。全民共享權利是當下最大公約。

  • 6 # 鄴城馮建林

    如果權力私有,財產公有就沒有什麼保障,因為在權力社會,權力能夠支配一切,如果持權者侵吞公有財產,公民卻無權干涉,財產公有就無從談起。

  • 7 # 萬物自賓

    這是一句洞察人性後總結出的“破解法門”。

    按照這個“法門”做,就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如果認為自己是“特殊材料”,反其道而行之,則要麼折騰得一窮二白、災難不斷,要麼有點財富便陷入貪汙腐敗的泥沼裡不能自拔。

    不同國家的發展、同一國家不同階段的發展,從正反兩個方面都已經驗證了和正在驗證著這一法門。

  • 8 # 南山毅

    “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是約翰洛克在《政府論》下篇中的一句話,要理解這句話,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洛克這個人的思想主張。

    約翰洛克是近代歐洲啟蒙運動中的一個著名哲學家,他出生於英國,主要生活年代在17世紀。

    洛克的理論貢獻主要體現在政治哲學方面,尤其是他的社會契約理論,對自由主義思想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和美國革命,很大程度上以洛克的思想為理論依據,他本人也因此被譽為自由主義之父。

    洛克的自由主義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作品《政府論》中,這本書出版物於1689年和1690年,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是對當時流行的君權神授學說和王位世襲學說進行駁斥,下篇則主要論述自己的自由主義理論。

    在下篇,洛克首先論證了人在自然狀態下擁有完全的自由和平等,任何人不能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

    接著洛克說自然狀態下的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於是讓渡自己的一部分權力,交給一個組織,由這個組織負責保護大家的權益,這個組織就是政府,人民和政府之間是一種契約關係。

    人民需要保護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私有財產,因為財產和自由息息相關。此外政府論中下篇還論述了法治和分權,人民主權和什麼情況下人民有權推反政府的問題。

    知道了洛克的大致思想,我們再來看“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

    權力不能私有,這裡的權力指的就是政府權力,因為權力是用來保護人民權益,維護人民利益的。假如權力私有,權力就成了一小撮人的工具,這些人就會利用權力中飽私囊,貪汙腐敗,侵吞人民的權益。更有甚者用權力來壓迫人民,人民的權益就得不到保護。

    財產不能公有,因為私有財產和個人自由息息相關。假如財產屬於公有,就沒有人會對這些財產負責。因為公有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歸屬不明確,每個人都會想從這份公有財產中獲益,卻不對其負責,著名的公地悲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財產充公以後,就需要一個組織來負責分配利益,這個時候,個人就會完全聽命於這個組織,受組織擺佈,個人自由也就無從談起了。

    總之,洛克說這兩句話都是為他的自由主義思想做辯護的,目的就是為了說明私有財產,個人自由的重要性。

  • 9 # 薄昌

    沒有讀過政府論。只是在旅遊休閒時一位年輕人向我們介紹了這本書,並很贊償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這句話。不過我有一個疑問,美國政府背後的財團是公權力還是私權力?。因為美國總統的競選,組織政府實際上都要受到背後財團的左右和控制,你說這樣的政府能算公權利嗎?????

  • 10 # 星空55906

    權力公有財產私有,是原始自然法則的產物。權力的源頭,來自人群公眾的需求和授予委託,掌權者只能在公認公允公正的前提下行使權力,否則私用權力就違背眾願。財產的最初狀態,就是個人獲得私人享用,財產權如果公有,就是劫奪勞動者施捨不勞而獲者。

  • 11 # 幹鞋

    洛克是站在資本利益角度上講這話的。

    權力不能私有,就是國家權力要分權,削弱國家行政權,形成不了對抗資本,商人階層的勢力。

    財產不能公有,這樣商人,資本的核心資源就穩固了。

    這是資產階級的話語。

  • 12 # 6奮發圖強6

    權利的形成是每個社會個體共同賦予權利管理機構,是為賦權的大眾服務的,權利私有是腐敗的根源,財產是個人勞動所得,前提是在共同的價值框架之下,也就是所謂的合法,這樣的財產當然需要保護,如果財產共有,就意味著要有共享機制和制度,現在世界上沒有這樣的制度,這樣個人財產不能共有,個人生活生存才有保障!

  • 13 # 萬物想

    權力不同於權利,兩者都是行使某種行為的正當性,但兩者的本質差異在於,前者指兩個及以上的多人形成的組織,一種無實體的抽象存在,行使某種行為的正當性,在洛克這裡,顯而易見指政府的行政權力。而後者則是針對個人而言。

    權力之所以不同私有,因為其本源上政府織織就是公民合意之下形成的社會組織,各個個人讓渡個體一定的權利,委託給公眾組織行使以便於處理公共事務,提升或保證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供應。

    原理上,任何權利或權力都等值相對著責任。權利或權力都是履行相應責任而存在的。責任構成了對權利或權力的制衡。

    然後任何組織一旦成立,處於正常的執行中時,都必然的有壯大自己的衝動,個人或組織都必然內含著擴大自身存在的衝動。

    現實中,個人在自己的行為上,尚且發生履行權利與承擔責任的斷離,實質上是抽離了權利的內涵,假借權利的名義,去滿足個人的動物性本能之私慾。而政府組織本身是一種抽象存在,是一種共同的想象,它的行為意志只能表現成書面的法律檔案,指示現實中具體的人去執行。這時這種權力與責任必然分離成兩種狀態,需要人們事前事中以及事後去對照,以確保它們兩者依然是相對應相吻合的。

    為什麼權力不能私有?人世間不存在絕對公平無私的神來處理人間社會事務,都是具體現實的人在操作。人的有限性決定了權力私有之後,權力與責任的對稱性與相互的制衡消失了。加上個人行使權利或權力都會傾向於滿足自身的動物性身心的本能需求。而責任早已不可能被考慮到,也不具備可操作性。

    所以,權力一旦私有,一定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那麼在傳統的家國社會,君父私有了公權力,難道就沒有做過好事?

    這個應細緻深入的思考才能辯識其中的微妙。實際上,傳統社會上君父擁有的不是公權力-不是公民合意讓渡而成,都只是私權。只是君以一國為私財,父以一家為私產而已。

    相反,財產不可公有。是因為上文已指出任何公共組織,都無實體只是一種抽象存在,它的存在級別低或同級別於做為一種社會存在物的財產。它不是一個類人的擁有自由意志的靈性主體,它無法“擁有並處理”財產。

    現實中,所有財產終究為具體的人都應用,類比於使用權利或權力樣的使用財產。名義上被公有的財產,事實上使用權還是在具體的個人行為上被行使。個人行使這個使用權,沒有任何理由保證他不用在自己身上,形成腐敗。

    同時,更為嚴重的是,財產被公有了,意味著私人沒有獲得充分的社會財富作為私產,私產是個人成為獨立自主的社會人格的經濟基礎,經濟不獨立不自由,人格無法完成。

    總之,洛克這個論斷是現代社會的現實,與現代文明是一致的同構的。也由此區別於古代傳統。

  • 14 # 黃恩旺

    “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這句話是建設現代化社會的手段和目標。權力不能私有,權力是權利的讓渡,權力只能是保護權利和服務於權利;權力一旦私有,它就會欺凌權利,甚至剝奪權利,所以絕對的權力是絕對的腐敗。財產不能公有,財產私有是權利的象徵,私有財產不被保護,則社會就不安全、不穩定,私有財產被剝奪,則人就變成了奴隸,如果財產公有,則人就無權利,權力為絕對私有。歷史上的財產是私有還是公有糾纏不清,有的只是佔有,實質上歸根結底都是權力私有的原因。現代化社會的建設目標就是“權力不可私有,財產不可公有”,手段為盡力規制權力私有,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 15 # 東野一退休職工

    我沒有讀過約翰-洛克的《政府論》,但如果“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這句大白話是他在該書中說的,那麼,我自認為能理解,並願意將自己的看法與網友分享。

    約翰-洛克的話暗含一個最基本的認知,即人都是自私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強烈且持久,無法改變。基於這一認知,約翰-洛克才說“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因為“權力”具有社會屬性,是公權力,一旦私有,擁有這種公權力的人就會在自私天性的驅使下,將其私用,去追求自己的私利,這就不可避免地違背權力的公共屬性,而導致弊端叢生。如果這種現象不改變,或者無法改變,繼續滋蔓下去,最終可能造成社會靡爛和無法收拾,引發社會動盪,遺禍無窮。

    與權力具有公共屬性相反,財產不具有公共屬性,所以“財產不能公有”。財產不像權力那樣具有管理公共事務的功能,因而不具有公共性質,也就不能公有。財產一旦公有,追求自身利益的人就會千方百計、不遺餘力地侵佔之,嚴重妨害財產的生產創造和積累,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繁榮。

    社會實踐早已作出最充分有力地證明,約翰-洛克在《政府論》中說的“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的論斷,完全正確。

  • 16 # 可以不笑嗎

    人類文明發展到了今天,“權力不能私有”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分歧比較大的是“財產不能公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用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成果,去檢驗判別這個分歧最有說服力。

  • 17 # 簷雨竹蕭

    首先要說明的是,洛克在這裡所說的“權力”是指政府的權力。政府的權力屬於公共產品,一旦私有,就不受約束,必然會導致霸凌與欺壓,尋租行為由此而起;洛克這裡說的“財產”指的是私人財產,財產屬於私有物品,一旦公有,就會因責任分散而得不到有效保護,不但不能增值,大機率還會貶值,而且極易被管理者侵蝕。中國目前的狀況應該是對洛克這句名言最好的闡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隆科多身為顧命大臣,為何最終倒向八爺黨逼宮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