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攝影講習所

    攝影術由法華人達蓋爾發明於1839年,如今已經走過179個春秋。在這不算太長的歷史歲月中,傳統黑白攝影(即銀鹽黑白攝影)始終沒有離開過人們的視線。眾所周知,當下是數碼攝影的時代,民眾所使用的照相機和手機都已經是數字化攝影產品。從實用攝影到專業創作,從後期處理再到影象傳播,數碼攝影無不在各個領域和環節中顯示出其無與倫比的優勢地位。傳統黑白攝影似乎快被逼出歷史舞臺,只有個別的攝影者在創作領域還堅守著傳統黑白攝影,他們使用傳統膠片相機進行拍攝和創作,也有人採用一些復古的攝影表現手法來製作和呈現以當代為題材的作品。這部分小眾的群體主要使用黑白銀鹽攝影材料,他們從前期拍攝到後期暗房製作力求獨立完成,除了在材料和畫面品質層面上展示著與眾不同的攝影作品之外,還蘊含著對影像在未來所具有的特定含義和深深的思考。那麼到底傳統黑白攝影在當代還存在什麼價值和意義呢?

    一、 影像的儲存價值

    傳統黑白攝影所使用的是黑白感光材料,包括拍攝時使用的膠片和暗房製作時使用的感光相紙。這兩種感光材料在記錄光線時所使用的感光物質基本相同,但由於在製造工藝和成分以及感光乳劑的載體上不盡相同,從而導致它們被分別用在攝影的前期拍攝和後期暗房製作上。能夠記錄光線的物質是鹵族元素的銀化合物,也就是氯化銀、溴化銀和碘化銀等等,統稱:鹵化銀。感過光的鹵化銀晶體能被顯影液還原成金屬銀原子,沒感光的鹵化銀晶體則被定影液處理掉。因此,沖洗完成的黑白底片和製作完成的黑白照片的畫面都是由深淺不一和有疏有密的金屬銀原子聚合團構成的,在顯微鏡下觀看呈現絲團狀的黑色微小顆粒。銀在凝結成大塊時呈現有金屬光澤的銀白色,在小顆粒時則呈現為黑色。黑白畫面是由各種灰階構成的,影調越深的地方含銀量越高,我們稱之為密度大;影調越淺的地方含銀量越低,甚至是不含銀,我們稱之為密度小。

    銀的外圍電子是8,化學性質穩定,很多銀製品歷經千年也沒有太多變化。從攝影發明之初到現在為止,有很多傳統黑白攝影的底片和照片被保留下來,尤其是早期攝影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當時社會的珍貴影像資料,如今這些歷史照片和底片除了一些儲存在博物館裡外,很多都成為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手裡。穩定的理化性質是傳統黑白影像得以長時間儲存的關鍵,據科學家驗證,一幅定影殘留物很少的黑白纖維紙基相紙照片,在博物館儲存環境下,最少可以300年不損壞。即使將來照片殘損也是承載著影像的載體——相紙的紙基老化了,構成影像的影像銀是不會褪色的。黑白感光材料的穩定性是傳統黑白攝影作品具有非常高儲存價值的保證。目前見到的殘損泛黃的老照片主要是因為當時水洗不足,相紙纖維中殘存一定數量定影劑——硫代硫酸鈉造所造成的。其原理是:硫代硫酸鈉長時間存留在紙基中,漸漸會析出硫元素,硫跟影像銀髮生化學反應生成黃色的硫化銀,從而導致照片逐漸變黃的現象。近年來,數碼噴墨列印技術日益成熟,輸出的照片已經達到了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儲存時間。不過,這只是科學上的一些推理,並沒有經歷過歲月的驗證。

    傳統黑白攝影是有載體的影像,具有無可辯駁的真實性。影像是以銀鹽底片和銀鹽照片的方式儲存的,是看得見摸得到的實物。反觀數字化影像,由於拍攝成本低廉,圖片數量巨大,影象的儲存主要是以電子檔案方式儲存的。電子檔案在儲存當中極容易伴隨儲存器的損毀而徹底消失,即使做備份也時常讓人不得心安。數字化影像技術日新月異,未來將再生產出什麼樣的照相器材是很難說的,儲存器的更新換代也很快,現在的影像在過去多年後是否能得以讀取也是未知數。就目前的科技進步速度而言,遲早有那麼一天,數碼相機拍攝的原始檔案資料資訊也可能被隨意篡改,如果那樣的話,影像的真實性將存在著巨大風險。

    二、 影像的收藏價值

    我有一位朋友,在英國攻讀攝影博士,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攝影史論。他利用學習之餘在國外大量購買有關中國的老照片,大多是清朝末期的民風民俗、市井百態和有關政治軍事等圖片。涉及到的攝影工藝有:火棉膠溼版法、玻璃幹板、蛋清工藝和手工上色等等在攝影史上耳熟能詳的古老攝影方法。在他的藏品中有很多畫面內容是首次出現在中國,對研究當時的中國的社會、經濟和軍事等有著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大家都知道,攝影術發明於國外,攝影技術和理論也首先成熟於西方,是外華人跟隨著堅船利炮第一次把攝影術帶入了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中國。因此,有關中國早期的影像幾乎均出自於外國攝影師之手,當然,這些難得一見的影像大多現存於國外,只要把這些老照片投向國內拍賣市場,大多數都能成為搶手貨,成交價格往往是其成本價的幾倍到幾十倍不等。

    俗話說:亂世買黃金,盛世搞收藏。如今中國處於漢唐以來最大的盛世之中,國力強盛,經濟發達,很多富裕起來的華人熱衷於搞收藏。在藝術品市場中,攝影作品就是一項很好的標的物,藏家們除了收藏曆史圖片以外,也喜愛收藏當代著名的用傳統工藝製作的黑白攝影作品,卻很少聽說有人願意購買彩色攝影作品的。彩色照片的影像是由礦物質原料構成,隨儲存時間的延長,會出現變色和褪色的現象。收藏傳統黑白攝影作品的原因除了其影像本身的藝術價值外,首先,良好的儲存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傳統黑白攝影使用的是由貴金屬構成的銀鹽感光材料,製作一幅成功的作品要耗費很高的資金成本。另外,傳統黑白攝影從拍攝到沖洗,從暗室放大到最後形成作品,從後期對照片整平加工再到無酸裝裱等等諸多環節都要付出艱辛而複雜的勞動,智力和體力成本就蘊含其中。這就好比繪畫,中國畫在很薄的宣紙上用墨汁和毛筆,有時寥寥數筆,甚至是短短几分鐘就繪製完成。而西方的油畫是用昂貴的油彩在亞麻布上作畫,一幅作品少則數日,多則一年半載才能完成。這兩者之間,除了藝術成分不談外,就其材料和耗費的勞動成本而言是不言自明的,因此在國際繪畫市場上,中國畫和西洋畫在價格上存在著巨大差距。 如今數碼攝影大行其道,絕大多數人都喜歡這種方便快捷、拍攝成本低廉和技術門檻很低的“快餐”式攝影方式,人們就像“羊群效應”一樣迎合著數碼大潮,傳統黑白攝影由於拍攝成本大和技術門檻高等原因幾乎無人問津。數碼攝影相對傳統攝影給了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很多年輕的攝影者透過修圖軟體可以很輕鬆製作出高質量的圖片,甚至能超過傳統暗房技師多年磨練才能達到的水平。一個優秀的暗房技師往往需要一二十年的時間方能養成,而年青一代不願意或沒耐心從事繁瑣的傳統暗房工作。大家都知道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吧,再過若干年,伴隨優質傳統黑白攝影作品越來越少,其收藏價值會是怎樣呢?因此說,在數碼攝影主導的大環境下,堅持用傳統的方式去創作就顯得尤為可貴和必要了,傳統黑白攝影作品在將來一定蘊含著更大的潛在價值。真理有時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不被眼前花哨的事物所幹擾,冷靜的思考和判斷,佈局一條適合自己且具有前瞻性攝影之路。

    三、 為攝影創作表現提供更多手段

    由於數碼相機的高度普及化,現在很多人都加入到攝影創作的隊伍中來。長槍短炮配置齊全,三五成群群來群往。拿著高階相機,拍著廉價的照片,似乎每個人都享受著攝影所帶來的樂趣。當今的數碼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尤其是軟體的開發和使用,真的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或許每個人都能拍出“好看的”照片。高度發達的數字化攝影將帶來一個嚴重的問題:圖片“不值錢”了。另外,我們常說:藝無止境。攝影創作力求推陳出新,追求更高的境界。數碼攝影及後期處理軟體似乎讓我們隱約看到了攝影在技術領域的頂端,其實這就給攝影表現帶來了技術瓶頸。很多使用數碼技術進行創作的人,多年後發現自己的作品在表現形式上,或多或少都有千篇一律之嫌,找不到突破瓶頸的技術手段。

    有人經常拿傳統攝影與數碼攝影在各個層面進行比較,孰高孰劣,誰優誰差等等,我不想在此做重複的比較,只想談談這兩者之間的拍攝過程和影象質量問題。數碼相機在拍攝時幾乎是抬手就拍,一蹴而就,拍完立即顯現影像,如果效果不好隨即刪除,無後顧之憂。圖片後期處理也同樣方便快捷,利用修圖軟體隨意修改,天馬行空。傳統黑白攝影要使用價錢越來越貴的膠片,每拍攝一張都要深思熟慮。取景構圖、景深大小、測光曝光等都來不得絲毫馬虎。由於拍攝後不能看到影像,因此,丁點差錯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失敗後果。拍攝只是前期工作,後期在暗房中的膠片沖洗和放大製作是一整套重要而繁瑣的技術活。暗房工藝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這是一項需要理論學習、反覆實踐和長時間經驗積累方能掌握的手藝。在暗室裡,往往是帶著極高的期待心情迎接每一幅畫面的誕生,時而沮喪,時而又欣喜若狂,或許這也是黑白攝影的魅力之一吧。

    數碼相機是由CCD或CMOS電子元件記錄光訊號,畫素多少是決定畫質的重要指標,畫素越多,面積越大,畫面的清晰度越高。通常135型單鏡頭反光數碼相機的畫素在幾百萬左右,高階相機能達到兩三千多萬畫素。傳統相機是由感光膠片記錄光線,膠片是由微小的銀鹽顆粒構成,顆粒的大小決定畫面的清晰度。傳統135膠片摺合成畫素相當於1200萬左右,120膠片可達6500萬左右,大畫幅相機所使用的散葉片因規格不同而各異,最小的4X5散葉片畫素會達到3.2億。因此,使用120相機和大畫幅相機拍攝的畫面質量要遠遠超過一般的135數碼單反相機。另外,用底片結合優質相紙直接放大沖洗出來的銀鹽照片,從感官上也與數碼照片有著明顯的區別,這種感受很難用語言進行描述,銀鹽照片顯得更地道和純粹一些吧。此外,還可以將底片掃描形成數字檔案,按照數字影像進行任何後期處理,同時也能實現網路傳輸和輸出列印等功能。

    我們在這裡談到的傳統黑白攝影其實還包含許多復古攝影工藝,它們都是攝影問世以來,從事攝影的先驅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明和創造出來的,比如:針孔攝影術、火棉膠溼版工藝、蛋清工藝和藍曬工藝等等。利用這些工藝拍攝當今的題材能使攝影作品在表現手法上實現多樣化,令人耳目一新,有效突破創作上的瓶頸。傳統工藝因是手工製作,作品在製作環節會受到人為因素所幹擾,也會因製作者對影像的理解程度和對藝術追求的標準不同,從而導致相同畫面不同品質,這也恰好表現出作品的不可複製性,不可複製性或唯一性也是藝術品特性之一。或許有人認為這是不與時俱進,是一種倒退做法,其實不然,這種把古老傳統工藝用於藝術創新恰恰符合藝術創作的規律。這不是倒退而是創新,這不是簡單地重複一種古老技法,而是利用這種手段表現當今的社會,技法是老的,但內容是新的。

    雖說傳統黑白攝影以其自身具有的儲存性、收藏性和創作表現手法多樣性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價值,但是,現在畢竟是數字化攝影的時代,數字化攝影也以自身的優勢牢牢佔據著攝影的主導地位。縱觀攝影的發展史會發現,發明創新是必然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將伴隨社會的進步而同步進行。繪畫沒有因為攝影的出現而消亡,毛筆也沒有因為自來水筆的發明而消失,傳統黑白攝影也絕不會因數碼攝影的盛行而銷聲匿跡,傳統黑白攝影將在一個相對有限的空間裡持續發揮光和熱。前一段時間看到一些報道說:伊爾福公司發現黑白感光材料的銷量在慢慢增加;柯達公司正在計劃恢復生產等等。這些訊息都佐證了一些人已經開始認識到傳統黑白攝影的價值,也正悄悄地拿起膠片相機進行拍攝和創作。傳統黑白攝影是攝影領域裡的一朵奇葩,對當前攝影藝術領域不可或缺的種類。利用傳統攝影工藝進行創作和創新也符合藝術創作的規律,更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作者:劉晗峰)

  • 2 # 費肚腩

    所謂的味道不同,立體感膠片稍微強點。還有最大的不同,片幅,目前能買到的最大的數碼後背,也就覆蓋645全畫幅,價格麼,呵呵,一輛BBA的B級車。再往上,66,67,68,810,45,都只能膠片,數碼只能接片,這個差距很大。

  • 3 # 小魚大魚看世界

    我就說點最直接的吧,讓更多大神去解釋這個原理那個原理吧

    1、膠片最大的不足就是燒錢,太燒錢,買膠捲還得是最好的,沖洗也得最好的,拍完了不洗出來不知道好不好,拍廢了膠捲就浪費了,另外外出還需要攜帶大量膠捲,每一次拍攝都需要認真思考,不像數碼相機草草按下快門

    2、現在趨勢就是數碼,包括電影已經換到數碼拍攝了,那個更燒不起,機器一開刷刷的響,都是錢,一旦演員說錯了就得從來,導演心都碎了,數碼攝影就沒有這個問題,隨便拍

    3、所看即所得,你在液晶屏看到的畫面就是拍出來的畫面,非常直觀不容易拍廢了,提高效率,而且只要你的儲存卡夠大,隨便耍

    4、傳統攝影底片的寬容度比較高,如果能夠熟練運用暗訪技術處理照片的話,出片的效果非常好。

    5.如今的數碼相機已經向著小而強大的方向發展,相機的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大。數碼相機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而且必將引領著攝影的發展,另外就是手機攝影的加入更加大了數碼時代的大躍進。

  • 4 # 科客

    確實,在非常方便的數碼攝影時代下,我們平時還能看到一些人使用膠片相機進行攝影。難道他們是在裝酷嗎?是的,有些人確實是在裝酷,但有些卻不是在裝酷,而是在享受每次按下快門按鍵後,期待照片成像的那一刻。那麼他們是在開歷史倒車嗎?並不是這樣。數碼時代,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隨意的按下相機的快門按鍵進行拍照,只要記憶體卡容量夠大就可以不斷拍個不停,所以有一些人就會亂拍一通之後,再在電腦回放慢慢選照片。至於膠片,一般一卷膠捲可以拍攝36張照片左右,所以會用膠片相機的人都從不輕易按下相機快門,這類人群通常在按快門之前要反覆構圖,確保不浪費每一格膠捲。所以使用膠片相機其實也可以看作是攝影進階的一種方式吧。數碼攝影與膠片攝影相比,數碼的即拍即看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很輕鬆的拍到想要的畫面,連基本的構圖都不需要了。其實膠片和數碼攝影對比,數碼攝影在動態範圍(寬容度)還是比膠片弱一些,當然一些高階機在這方面的表現很不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性格內向的人,突然中了五千萬大獎,會不會從此變得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