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銀湖金濤
-
2 # 青言論史
毫無疑問,當然是五胡十六國對後世的影響更為深遠,可以說是奠定了後來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基調。
我們常在說“五胡十六國”,一般指的是從劉淵入寇中原到北魏統一北方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但是問題是,北魏統一了北方,卻沒有統一中國。此後,又經過了一百多年,中國才進入統一。
但是,請注意,五胡亂華的結束,並不是意味著五胡的失敗。恰恰相反,從代表著華夏文明的“正朔”的陳朝被隋朝攻滅的那一刻開始,就意味著,實際上,是北方戰勝了南方,是名為漢人實際上早就混雜了鮮卑以及其他胡族血統的新中華民族取代了一味抱殘守缺苟且偷生於南方一隅的舊的中華民族。
這,就是五胡亂華最大的意義——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融合,中華文明注入了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化,從而催生出更為燦爛的隋唐文明。
但是五代十國卻沒有這樣的意義,它根本沒有促進大規模的融合,也沒有帶來什麼大的改變。除了導致大規模的割據以外,什麼都沒有。
-
3 # 紅黑聖西羅
這個提問是不是有點太過抬高三國的地位了,雖然三國很有名,基本上是婦孺皆知,但滿打滿算那段歷史才60年(220年-280年),不管是影響和結果都沒有強過南北朝,而他們的結局都是走向大一統,只是三國和五代十國要維持的短一些,南北朝分裂的要更久一點。
這三個歷史時期都是國家大一統前的分裂時期,我覺得最大的影響就是讓後人加強了國家“統一”這個概念!
-
4 # 西府趙王爺
按照慣例,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下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
首先是五胡十六國。西晉滅亡後,司馬王室南遷,而北方的黃河流域則成為各少數民族的逐鹿之地,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此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谷渾等都在十六國之外。
和五胡十六國一樣,五代十國並非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即唐宋之間的這數十年,華夏大地上先後出現的各個政權的統稱五代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十國指五代之外相繼出現的十個割據政權: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北漢。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和三國時代一樣,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傳統的等級制度被打亂,底層人士上位的門檻不再似之前那麼高。與此同時,更多的政權割據,導致人才的需求量更大,那些有才能的人更容易走上歷史舞臺。
所以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都也都是將星璀璨!
比如十六國時期的桓溫,劉琨、慕容垂、石勒、謝玄。特別是東晉北府軍謝玄,淝水一戰,八萬北府軍大破前秦苻堅百萬大軍,青史留名。而再五代十國時期,李存勖、王彥章、郭威、李存孝。其中後唐之李存勖,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西服岐秦,,就是死敵梁太祖朱溫都不得不感嘆"生子當如李亞子"。
這些人個個都是當世人傑,兩個時代都可以說是名將輩出。
但是如果要論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哪個對後世影響更加深遠?按當然要數五胡十六國無疑了。雖然和五代十國一樣,戰亂叢生,黑暗無比的十六國時期,在歷史課本上被一筆帶過。但其對於中華民族的歷史影響絕對是非常大的。
那個時期,北方各族的內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而正是在那個時期,北方民族和中原漢族人民的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了如今的漢族!
-
5 # 星火辰
要說影響力大,那肯定是三國了。不但影響著中國的歷史文化,甚至影響著整個東亞的歷史文化。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明面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都無法與三國相比。
一、三國曆史濃墨重彩的一筆,絕非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可比
不但華人熟知三國掌故,瞭解三國裡面的人物,日、韓、越等國都深受三國文化的影響,這點是毋庸置疑的。至於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除了歷史愛好者以外,似乎知道的都不多,更別談那個時代的國家和人物了。既然大家連那個時代的人物、故事都不熟悉,又談何受它的影響?
二、事實上,十六華人物和五代十華人物自己都深受三國影響
譬如十六國時期後秦開國皇帝姚萇的哥哥姚襄,被當時的人稱呼為“小孫策”。而五代十國後唐的始祖李克用把李罕之視同為呂布一樣的人物,學著曹操的原話,對李罕之說出了對他“就像飼鷹,飽則颺去”的話。
而事實證明,這兩個時代的人物還是不如三華人物。譬如姚襄空有小孫策之名,一生卻屢戰屢敗,毫無建樹。李罕之也大大不如呂布,不過一個殺人惡魔罷了。李克用學曹操也沒學像,沒餵飽李罕之,反倒讓李罕之背叛投敵,損失慘重。
三、三國的梟雄英傑、能臣名將就不說了,說說五胡十六國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值得一提的人物
1、五胡十六國。
後趙天王石勒:本是羯族小帥之後,卻淪為奴隸,與十八騎起兵(燕雲十八騎的真實原型),建立了一度統一北方的後趙政權。
前燕太原王慕容恪:被稱為十六國第一名將,一生幾乎戰無不勝,文武才能都很出色,最出名一戰是打敗了冉閔,為前燕入主中原掃清障礙。
前秦天王苻堅:十六國時期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人,而且是少有的仁君,被柏楊稱為大帝的人。苻堅的霸業,都已經征服西域了,只是淝水一敗,土崩瓦解,讓人惋惜。
前秦宰相王猛:真正諸葛亮似的人物,輔助苻堅建立霸業。王猛不及孔明正氣,但其權變和軍事才能應該超過荀攸、郭嘉等人。
北伐兩度功敗垂成的桓溫:和宋武帝劉裕相比,貴族出身的東晉權臣桓溫,不僅是軍事才能差些,更缺乏必勝的決心。
其餘,劉聰、劉曜、石虎、赫連勃勃等人,雖然都很能打,但大多隻是殺人機器,毫無魅力可言。
2、五代十國
與曹、劉、孫類似的朱、李、楊、王等人。朱溫幾乎佔據了曹操的故地,與曹操類似;楊行密佔據淮南,深入江南,地理上更類同於孫權,但性格作為上,似乎更像劉備;王建佔據了蜀地,地理上類同於劉備,但性格上似乎與孫堅比較接近。李克用是朱溫最大強敵,角色上有點類似劉備,但是其性格作為倒和呂布很像。
第一猛將李存孝。李存孝其實是個被小說誇張的人物,其誇張的部分超過了三國演義對呂布的誇張。同樣的,把王彥章認為是後梁第一大將,這也是深受小說影響。
本有機會提前結束五代十國的後唐莊宗李存勖。李存勖在通常的印象中更接近於戲劇發燒友般的昏君,其實他卻是個戰神。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都是軍事才能突出,而政治上卻是個弱項。
能力超過趙匡胤的後周世宗柴榮。對比柴榮與趙匡胤的戰績和治國能力,柴榮應該比趙匡胤還要厲害。可惜上天只給了柴榮四年多的時間,哪怕多給他十年,恐怕歷史會是另一種畫面。
大理段思平。大理國原來這麼來的。
可惜的是,五代十國似乎沒有絕世謀臣,朱溫的敬翔等人根本沒法和三國謀士相比,唯有楊行密的袁襲可能是個人物,可惜記載極為簡略。
-
6 # 爾朱少帥
三國時代靠著一部《三國演義》老幼皆知,街頭巷尾隨便拉個老頭,都可以給你侃一段“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但是,三國只是單純重複了歷史的分分合合,名氣大不一定對歷史程序的影響大。而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都是中華歷史的重要節點,隨便哪個對歷史程序的影響都超過三國時代。
五胡十六國“五胡十六國”是西晉末匈奴酋長劉淵起兵,到北魏太武帝滅北涼一統北方,這百十年的群雄爭霸。參與者不只是匈奴、羯族、羌、氐、鮮卑這“五胡”,還有烏桓、高句麗、丁零、巴族、鐵弗、盧水胡……等很多族群,“十六國”割據政權的也不只是胡人,還有漢人建立的。
這個時期的影響很多大,有實力的族群都有機會在歷史舞臺上露一把臉。所謂的“胡人”統統認為自己的華夏一份子,他們在國民身份上沒有障礙,他們疑問的是:在華夏典籍裡面有沒有胡人做皇帝的先例。所以,劉淵以劉邦的繼承人自居,石勒只好意思自稱趙王(而不是皇帝)。
首先造成的影響,就是各民族之間的深度交流與融合。從最開始的劉淵、石勒胡漢分治,到苻堅取締氐族特權,再到後來拓跋宏的大規模漢化,就是各民族摸索融洽相處的方法。各民族都有一個邏輯:即使我們統治你們,也要讓你們能夠生活的很好。為什麼近代我們基本沒什麼民族衝突問題,各民族都共同認同一個國家,那就是因為歷史上的不打不相識,各族群早已經達成默契,也不存在累世仇恨。
還有一個影響,就是中原士族大量南遷,對長江以南進行了大開發。從此,之前世人眼中,遍地瘴氣的荒蠻之地,開始獲得大發展,開始在經濟上趕超北方。隋朝時,楊廣眼中的南方不再是遍地蠻子,而是為了南糧北調專門修建大運河。這次民族大融合,還造就了隋唐文化上的開放風氣。隋唐的文官武將裡面胡人數不勝數,大家共同打造了盛唐的諾大疆域,共同鑄就了盛唐的榮耀。海納百川,才能有容乃大。(別忘了,隋唐統治著的先輩,都崛起於北魏六鎮。)五代十國“五代十國”說的是,唐末剿滅“黃巢起義”後,崛起的節度使們,在中原建立的五個朝廷(梁、唐、晉、漢、周)和周邊林立的諸多割據政權,到趙匡胤建立大宋,大概半個世紀。
五代十國,講究的是武人政治。誰可以為王?兵強馬壯者為之。在這個崇尚武力的年代,道義被踩在腳下,德行被扔在泥坑。為了權力,臣弒君,兒殺父,成為常態——像一條詛咒,伴隨了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的輪替。後果就是,柴榮臨終託孤,把臂相托,趙匡胤卻轉身就“黃袍加身”。篡了後周之後,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為了杜絕武將坐大,來了個矯枉過正,在“重文抑武”的路上越走越遠——最後,宋朝一直活在憋屈中,被遼國欺負、被金國欺負、被蒙古欺負,連西夏撮爾小國都可以欺負。
五代十國到宋朝,南方相對和平,這時期南方在經濟上已經超越北方,從此以後經濟上甩開北方越來越遠。逐漸形成北方軍事政治中心、南方經濟文化中心的國家格局。五代十國還有一個重大影響,就是消滅了貴族,從此中國再無明面上的特權階級。“貴族”這個特權階級,在先秦時期叫“士大夫”,在漢代叫“世家”,在唐朝叫“門閥”。這些個“貴族”有什麼特權呢?有句話叫“刑不上大夫”,說的是士大夫不管犯了什麼事,你不能動刑罰。這些“貴族”,都擁有大量財富、土地和私奴,子弟做官都可以世襲。
雖然隋唐科舉以後,寒門士子也有機會改變命運。但是相比之下,世家門閥子弟一出生的起點,都比寒門子弟一輩子奮鬥的終點,要高。世家門閥之間,往往強強聯姻,壟斷了朝廷中央的大部分重要職位。
比如,袁紹一說就是四世三公,只要袁家子弟想當官就會有人舉薦,這就是世家門閥的特權。比如,唐朝有高門貴姓不跟平民通婚,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弘農楊氏,這些大家族都是延續了幾百年的特權大家族。雖然武則天時期,極力打壓門閥,提拔寒門士子,但是門閥勢力依然強大。
經過“五代十國”這群武人集團的打擊,那些傳承幾百年的世家、門閥逐漸式微凋零。從五代十國、宋代開始,國家再也沒有鐵打的“貴族”,只有流水的“官員”。雖然做不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是除了皇族,明面上的特權階級再也沒有。想象一下,假如世家、門閥傳承到現在,我們的社會是不是會出現印度一樣,人分貴賤的“種姓制度”?
-
7 # 厚德載物83860
在中國歷史發展長河中,五胡十六國與五代十國都是大一統朝代之後,由於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以及社會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而形成的分裂局面。
五胡十六國時期雖然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初期對社會經濟秩序進行了一定破壞,但其後各少數民族政權都改變草原遊牧生活與文化,進行了漢化政策,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為經濟發展與各民族的大融合作出了貢獻,這一歷史貢獻對後世影響深遠,為中華各民族之間融合與發展開先例。為社會向前發展奠定基礎。
五代十國則是在唐王朝滅亡之後,社會處於大分裂時代,社會各種割據勢力形成軍閥混亂局面,社會生產力遭到破壞,人民生活處於水生火熱之中。士族勢力受到打擊,形成軍閥勢力控制各政權,是中國歷史黑暗時期。正因為此種亂象叢生,而後建立的宋王朝採用輕武重文國策,使得宋朝成為歷史上軍事力量最弱的一個王朝。自古以來,以武力鎮壓是不得人心的,也是註定要失敗的。
綜述以上,我們可以清楚這樣一個道理,任何時代要發展與繁榮必須順應潮流,合乎民意,深得人心才能發展。從這一點講五胡十六國好於五代十國。
-
8 # 白露為霜65799235
影響都夠深遠的,尤其是在民族融合,促進中華民族形成,和提升民族活力方面,還有促進南方發展,擴大中國民族勢力範圍方面。
非要比個高下,個人認為五胡十六國作用更大一些。
-
9 # 木下心曰
從民族交融方面,五胡十六國影響深遠。
但是從經濟、文化、社會結構、人口結構方面看五代十國影響深遠。
經濟上五代十國極大的加速了經濟重心南移,商品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不必多說,大家都知道。
文化上五代十國導致了文化重心南移,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同樣不必多說。
社會結構上五代十國由於均田制與租庸調製的破壞,出身貧寒的庶族地主大量出現,使普通地主所有制得到很大發展,他們發動戰爭,沉重打擊了士族的統治基礎,統治階級不再被士族壟斷,並且使農民的人身依附關係大大減輕。而反觀五胡十六國時代,無論是漢人政權還是胡人政權,其實都是士族的天下,在當時你的出身代表一切,農民就是兩腳羊,而五代十國只要你膽子大,就算是文盲都能整點事出來。
所以我認為五代十國影響更深遠。五胡十六國我認為其實是士族的內鬥,百姓只是士族眼裡的兩腳羊,遭到士族的殘酷壓迫;而五代十國中農民、庶族真正作為一個可以改變天下的力量站了起來,摧毀了一直壓迫他們計程車族,什麼世家大族,什麼四世三公,什麼一門三相,全部煙消雲散了,“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寧有種耶。”
-
10 # 聰明的小龍女
五胡十六國對後世影響更加深遠,五胡十六國雄主昏君各佔一半,五代十國影響還沒那麼大。因此三大歷史亂世依影響力、深遠度排名如下:東漢未年三國第一,五胡十六國排名第二,唐未五代十國名列第三。
回覆列表
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都是祖國曆史長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東漢以來,中國北方、西北一些遊牧民族陸續越過農牧分界線,向內地遷移,同漢族雜居而處。五胡內遷使民族關係日益複雜,各族紛紛建立政權,混戰不休。同時南方及西南出現了十六個割據政權。五胡十六國長時間的分裂混戰,既破壞了農業生產和文化的發展,也促進了當時民族大融合。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不斷髮展、進步的歷史,五胡十六國的民族大融合使中華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唐末藩鎮割據最終使唐朝統治土崩瓦解,中國歷史進入到五代十國的割據混戰時期。黃河流域的五代是相繼建立的,並且位置基本相同(除後唐定都洛陽外,其餘都定都開封);十國則是先後並存的。五代十國的統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鎮將帥,他們都是憑藉武力擴大各自的勢力奪取皇位的。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的出現和統治,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征戰頻繁,賦稅苛重,統治黑暗,人民生活痛苦,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