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步鳴

    韓嬰繼承和發揚了儒家思想,其思想直接承襲荀子,但又尊信孟子,以“法先王”代替“法后王”,以“人性善”代替“人性惡”。使儒家內部鬥爭最激烈的兩派觀點達到統一。他吸收周秦觀點,並加以改造和更新,認為“福生於無為,而患生於多欲”。統治者必須節制慾望,“輕謠薄賦”,“使民以時”,避免戰爭;以“謙德”為立身行事的準則,即“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大足以治天下,中足以安國家,近足以守其身”。為了維護大一統,他主張忠高於一切,孝從屬於忠,若忠孝必舍其一,則寧做忠臣,不為孝子。臣下對君主要“以道覆君而化之”,“以德調君而輔之”。對君主進諫要講究方式,他認為比干“殺身以彰君之惡,不忠也”。伍子胥“以諫非君而惡之”,是“下忠”。因而反對廉潔直方,不贊成傳統儒家崇敬的伯夷,叔齊、卞隨、介子推、原憲等人的廉潔氣節,而贊成柳下惠不羞汙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由其道,厄窮而不憫,遺佚而不怨”,從而使臣民不為名不為利,能上能下,不憫不怨。不恥汙君,不辭小官,百依百順的順民。

    他繼承和發揚了孟子的“貴民”的思想。認為“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倍之則亡”。統治者要“以百姓為天”,要想治理天下,必須“養民”。統治階級必須不淫佚侈靡,應節儉,“用不靡時,養不害生”,以達到“天下和平,國家安寧”,為此,必須“教民”。以為“愚民百萬,不為有民”。重申以儒家思想教育民眾,提出“國之命在禮”的主張,認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不成,王公由之所以-天下也,不由之,所以隕社稷也”。否定了孔子的克己復禮,繼承和發揚荀子“禮起於欲”,“養人之慾,給入之求”的主張,提出“因情從欲”的觀點,認為“人的六情,目欲視好色,耳欲聽宮商,鼻欲嗅芳香,口欲嗜甘旨,其身體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繡而輕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失之則亂,從之則穆,故聖王之教其民也,必因其情而節之以禮,必從其欲而制之以義,義簡而備,禮易而法,去情不遠,故民之從命也速”。否定孔子“禮不下庶人”的觀點,主張對百姓“教御以禮義”,認為“百禮洽則百意遂,百意遂則陰陽調,陰陽調則寒暑均,寒暑均則三光清,三光清則風雨時。風雨時則群生寧,如是雨天道得矣”。韓嬰的思想主張為廣泛傳播儒家思想,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作了思想準備。《漢書·藝文志》《易》類有《韓氏》二篇;《詩》類有《韓故》36卷,《韓內傳》四卷、《韓外傳》六卷、《韓說》四十一卷。南宋以後,僅存《韓詩外傳》。清趙懷玉輯《韓詩內傳》佚文。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韓詩故》二卷、《韓詩內傳》一卷,《韓詩說》一卷。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賈誼(英年早逝的代表人物):(前200—前168),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為“屈賈“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深受莊子與列子的影響 。散文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其辭賦皆為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為著名。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蜀郡成都人,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 2 # 鄧海春

    我們知道,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內曾經誕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作家和一批又一批數不清的優秀作品,提起漢朝,我們不由得便會想到辭賦和樂府民歌,漢朝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人才輩出的一個時期,今天筆者就來略微列舉一二漢朝的一些文學人物。

    一、司馬遷。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憑一己之力撰寫而成,後世對此書評價極高,魯迅先生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見司馬遷傾注的心血以及此書對後世的意義。

    二、班固。班固是西漢時期的文史大家,九歲起便能文誦賦。他的一生著述頗豐,其中最為著名的便要數班固歷時二十年左右才得以完成的《漢書》,此乃繼《史記》之後中國歷史上上又一部重要史書。班固的辭賦著作《兩都賦》更是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不僅如此,班固在經學理論研究方面還頗有造詣,由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三、司馬相如。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便曾提到過:“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司馬相如擅長辭賦,他的著作《子虛賦》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四、賈誼。賈誼著作主要是辭賦和散文兩類,他的文學風格深受莊子和列子的影響。他的散文作品主要是政論文偏多,言語質樸峻,他的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被魯迅先生稱之為“西漢鴻文”。他的辭賦稱得上是漢賦發展的先聲,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吊屈原賦》和《鵩鳥賦》。

    五、揚雄。揚雄自幼便好學,博覽群書,他是繼司馬相如之後又一位西漢最為著名的辭賦家,他的辭賦中寫得比較有特點的當屬他自述情懷的幾篇作品,如《解嘲》、《逐貧賦》和《酒箴》等作品。揚雄還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他曾有一篇著述名為《大玄》,以老子之道的玄做為中心思想來探討宇宙和事物發生的規律, 這篇文章對後世意義可謂重大。桓譚便曾評價揚雄道:“文義至深,論不詭於聖人。”

    除了上文所提及的漢朝文學人物,還有中國歷史上難得一遇的全才張衡,他不僅在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等方面的造詣極高,在文學方面也是有《二京賦》、《歸田賦》等作品。其中,《兩京賦》可謂是漢大賦經典著作,《歸田賦》則開啟了抒情小賦先河。不止張衡,還有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的蔡邕;著有作為漢賦形成標誌的作品《七發》的辭賦家枚乘;還有其政論文《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和《賢良對策》與賈誼的文章都被魯迅稱為“西漢鴻文的”晁錯;還有著有《諫起上林苑疏》、《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名篇東方朔……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悠歷史長河之中,文學作品作為每一個歷史時期一些文學作者抒發情感的載體,在每一個朝代都有著其獨特的表現形式以及魅力。漢朝僅作為中國古代歷史長河中的某一部分,便誕生了這麼多優秀的文學人物,擁有了這麼多獨具特色能夠帶領我們領略那個朝代的風情的著作,實乃中國的歷史文化畫卷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 3 # 94310417小云

    西漢的文學史學大儒名貫天下,多以儒家思想,和獨特的史學視角記錄敘述了西漢二百餘年大氣磅礴,威震遠播的天朝氣象,其中的賈宜,司馬相如,司馬遷,董仲舒班婕妤,班固為文學大家。對文化專承和宏揚中華文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偉大作為,賈宜的過秦論令人耳目一新,班固的漢書亦為一本不可多的的歷史鉅著。

  • 4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西漢,指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歷經七代皇帝及王莽和漢更始帝。

    代表這一時期的文學體裁即:樂府詩。樂府,是古代音樂官署。始於西漢,惠帝時已有“樂府令",至武帝始建立樂府,是掌管朝會宴饗,道路遊行時所用的音樂,因兼及創作和收集民間詩歌、樂曲,後遂稱這類詩歌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屬古體詩的一種。

    西漢文人如下: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政論家、文學家。所著《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篇》)、《過秦論》等為其代表作。他又是最早的漢賦作家之一,《吊屈原文》、《鵬鳥賦》等較為有名。其文章竣拔鋒利,針貶時弊,淋漓酣暢,感情充沛,善用比喻,形象生動,對後世說理性散文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晁錯(前200~前154) 西漢政治家和散文家。其作僅存《論貴粟疏》、《守邊勸農疏》、《言兵事疏》等,與賈誼的文章同被魯迅先生譽為"西漢鴻文"。文筆雄厚有力,"理既切直,辭亦通暢",結構嚴密,生氣勃然,雖乏文采,而多沉實,對後世政論文頗有影響。

    枚乘(?~前140)西漢辭賦家。今存《七發》、《柳賦》、《菟園賦》。《七發》為其代表作。全文兩千多字,假設楚太子有病,吳客往問,透過七件事,剖析太子致病的原因,在於吃得太好,穿得太暖,聲色娛樂太無節制,進而戒告:出入坐車不動腳是癱瘓之兆,長居深宮幽室是寒熱病的媒介妖姬美女是砍傷生命的斧子,美味的酒肉是腐爛腸子的毒藥。最後指出,太子之病,非藥石針灸所能治好,"聖賢之妙言要道“(人生哲理)乃為治病良方。經此啟發,太子始發矇解惑,迅速病癒。

    此文含義深刻,氣象開闊,鋪寫細膩。是從騷體到賦體的承前啟後之作,也是標誌漢代大賦正式形成的作品。對辭賦的發展影響很大,後世辭賦作者仿作的很多,並由此在辭賦中形成“七"體。如:《七散》、《七興》、《七辯》、《七啟》等。

    劉安(前179~前122)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漢高帝之孫〉曾奉武帝命作《離騷傳》,為中國最早的解說屈原作品的著作。因而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體編著《鴻烈》一書。(即後世所稱《淮南子》)。

    司馬相如(前179~前117) 西漢辭賦家。作有《子虛賦》、《上林賦》等。其因《子虛賦》,受漢武帝讚賞,於是被選召進宮。其賦結構宏大,縱橫自如,詞采富麗,繪聲繪色,但有辭藻堆砌之病。對當時和後代的辭賦寫作影響極大。

    東方朔(前154~前93)西漢文學家。其賦《答客難》,雖託辭自解,實意在發洩個人牢騷,但也揭露了封建社會埋沒人才的事實。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除著有《史記》這部歷史鉅著,還有多篇辭賦存世,如《報任少卿書》,則是表達了作者為完成《史記》這一鉅著而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一篇如訴如泣、感人肺腑的古代散文名篇。

    劉向(約前77~前6)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丶:文學家。擅長經學、文學、天文和算學。著作頗多,其《新序》為歷史故事集,"葉公好龍“的故事即出此書。

    揚雄(前53~後18)西漢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因不擅劇談(有口吃),故盡力著書,以文章名世。所作《漢書:藝文志》記有辭賦十二篇,多為模仿司馬相如之作。其中以《羽獵賦》、《長楊賦》較為有名。前一篇揭露帝王的田獵無度,後一篇讚揚漢朝的國力強盛。

    至晚年時發現辭賦並不能發揮"諷諫"的作用,只不過是“壯夫不為"的"雕蟲篆刻",因而轉為撰寫學術著作。仿《論語》而作《法言》,仿《易經》而作《太玄》。另著有《方言》一書,是中國第一部記載漢語方言的著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班倢伃 女,西漢文學家。班固祖姑。少有才學,善詩賦,成帝時被選入宮,立為倢伃。(注:此為宮中女官名,並非其本名)。今存有《自倬賦》、《搗素賦》、《怨歌行》等,抒發幽居宮中的苦悶之情。

    注:辭賦是辭和賦的統稱。辭賦均產生於戰國時代,至漢代則得到了發揚光大。樂府詩才是西漢的代表。

  • 5 # zkfum825

    蔡邕 司馬遷 賈誼 司馬相如 孔融 班昭 班固 東方朔 二.漢代文學家:1)賈誼:西漢初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世稱賈生、賈長沙,33歲死。 賈誼的著名散文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 。賈誼的著名辭賦有:《吊屈原賦》,《 鳥賦》 。賈誼共有文章58篇,西漢劉向將其編訂為《新書》。 2)司馬相如:字長卿,四川南充蓬安人,漢時文學家。有《子虛·上林賦》3)班固:《兩都賦》4)劉向: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曾主編《楚辭》《戰國策》《新書》5)楊雄:楊雄 西漢著名辭賦家、哲學家、語言學家。曾作《太玄》、《法語》,主張儒家的倫理學說有名賦《甘泉賦》6)張衡:有《二京賦》7)蔡邕:有《述行賦》8)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是西漢知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體》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後劉安和眾門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隔夜美股再次大漲,美股一次次調整為啥總調整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