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ashley

    跟滿族是否主政沒有關係。

    如果沒有外來的強烈衝擊,我們還會是一個封建專制的國家,家天下,統治階級掌握所有資源,知識分子在孔子像前磕頭燒香、準備參加科舉,沒有資本家的生存空間,老百姓慘呼輾轉於泥土之間。

    很多人對於古代有美好的幻想,其實根本不瞭解集權統治與愚民洗腦的危害,傳統文化里根本沒有民主與科學的土壤。

    沒有完成思想文化的基本改造,沒有請進德先生和賽先生,末年那種自上而下的改革也不可能成功。

  • 2 # 時光之旅APP

    清王朝不管是不是滿族主政對於歷史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歷史沒有如果,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最重要的是作為封建社會是人治的統治,也就是作為清王朝的統治者他們的能力跟見識,到時的清王朝的統治者們過於夜郎自大,不懂去虛心學習跟對外瞭解,所以國外在不斷進步超越清王朝,而且封建社會是人治就容易出現腐敗現象。所以我認為清王朝不管是不是滿族統治,或是其他民族結果都一樣,因為是封建社會是歷史發現到一定時候必須要被淘汰進步。

  • 3 # 平民經濟學人

    歷史是真實存在,已經發生的事,不可能再去假設它不存在。同樣,沒發生的事,你也不可能去假設它存在。

    因為歷史即充滿必然,又充滿偶然,可能隨便一個小小的條件變更,後來的歷史程序就大不同。

    所以對於沒發生的事你去假設,只會讓大家陷入無止境的爭論之中。

    但即然題主問了,我比較全面的列舉了可能出現的多種情況,讓大家思考與選擇。

    清朝如果不是滿族主政,又出現漢人政權。

    分幾種情況:

    一、再次中興,恢復至盛唐。

    二、守成有餘,開拓不足,成為明朝。

    三、固守中原,強敵環伺,成為北宋。

    四、據守江南,丟失中原腹地,成為南宋。

    五、全國大分裂,成為另一個大戰國。

    六、外族全面佔領中國,實施異族文化,抑制華夏文明;奴役漢人。

    七、外族佔領中國,滅絕華夏文化,滅絕漢人人口。

    歷史的實際程序是在漢軍的幫助下滿族入主中原,繼續發展中原文明。在滿族領導下,漢滿合力將國家發展到遠超盛唐,文治武功達中國歷史鼎盛,領土1400多萬平方公里。

    我們有些(漢)人耿耿於懷於清朝為滿人政權,好像自已被異族統治很丟人,心理上始終無法接受。

    其實看了我上面列舉的七種情況,滿清主政不是最優應該也是次優吧。

    就算晚清被迫割地,中原腹地可是一點沒動,都是割的滿清自己原來的地盤,而外蒙也是在後來漢人當政的民國時獨立出去的,不能算在滿清頭上。

    把這些事整明白,對滿清主政也就順其自然了。

  • 4 # 福生無量彌陀佛

    分兩個部分回答這個問題。

    一是題主所言,“晚清各種改革的失敗有沒有可能核心問題是滿族皇族始終擔心被漢人趕走導致的?”1860年代起,清末實行了三次改革,即洋務運動、維新運動、清末新政。洋務運動是改革皇權專制的政治體制,輔以軍事、經濟、教育改革。維新運動是康有為等知識人,聯合光緒帝和部分官員,發起了維新變法。實施改革科舉,廢除八股改試策論等改革。清末新政是在庚子事變後,清政府推行的新政。三次改革,其目的都是富國強兵,抵禦外侮,救亡圖存,擴大統治階級自己的統治基礎。不論洋務派、維新派還是立憲派,其目的均是維護清朝國體,維護滿清統治,改革的手段也主要是從師夷變夏、軍事改革、科舉改革、教育改革、經濟改革到政治改革,但均不涉及到滿漢統治之爭。

    而幾次改革都以失敗告終,也與當時的世界形勢與歷史背景分不開的。簡單說,洋務運動受當時經世觀念影響較大,片面改革進行的不徹底,無法實現全面強國的目的。維新派則力量薄弱,在頑固且強大的保守派面前毫無還手之力。清末新政更是面臨革命運動、太平天國運動和外敵壓迫的巨大困境。所以,綜合來說,晚清改革失敗與所謂“滿漢統治之爭”沒有什麼聯絡。

    二是“如果清朝不是滿族主政”的假設,在封建社會,清朝既立,統治者或主政者已然確立,又何來“不是滿族主政”之說呢?若非其主政,那也就不是清朝了。

  • 5 # 先啟歷史

    時代年輪走到滿清末年,西方先進的科學和文化已使昔日蠻夷之地成了近代化地區。西風東漸,古老東方農耕文化不能適應現代化的需要,滿清王朝耗盡了千年封建時代的老本,中國已經落後於世界。王朝內憂外患。滿清統治者主要任務是保證政權安全,不使皇權外落。在這樣情況下,還能指望他們能有本質性地改革嗎?

    在此之前,統治者也尋求一些改良,雖然慈禧太后允許和推動了洋務運動。但當光緒皇帝主持的戊戌變法效仿西方君主立憲制度的時候,慈禧太后認為已經本質上動搖了皇權,丟了老祖宗的江山,所以無情地彈壓下去,軟禁光緒皇帝殺戮變法人士,保證了滿清皇權核心權利。

    我想這是幾千年來封建帝制的最高統治者必然的行為。“君權神授”,沒有哪個封建帝王會輕易俯首交出皇權。換成誰也是這樣,漢族皇帝亦會如是。

  • 6 # 菡寶寶478

    首先謝謝悟空官方的邀請答題。如果清朝不是滿族主政那就是說在明朝後期繼續演變的話中國應該走向了資本主義內閣制。因為在明朝後期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如果繼續發展下去肯定要比滿清政府強盛的多,而且很大程度上不會出現向西方列強割地賠款的情況,明代終其一生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供,天子守國門,君王起社稷,而且在明代,內閣是有權利駁回皇帝旨意的,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雖然這個權利很少用,但是確實存在,這已經是君主立憲的萌芽。如果歷史按照這個意圖發展的話,那麼中國到後期一定是世界上第一大國,但是歷史終究是歷史,正是由於清朝的腐敗才有了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新國家

  • 7 # 忘川星玉

    我覺得應該會避免百年國恥,成為列強之一。至少不會落後捱打。漢人在接受外來事物上要強於滿人。這是由於民族生活環境和習性造成的。

    漢人在接受外來事物,發明創造上要強於滿人。因為漢人屬於農耕民族,生活於平原,為了保護自己,接受外來事物上並不會過分迷戀某一事物,而是不斷革新。例如馬鐙就是在漢人學習其他民族,併發揚光大。明朝時期的『兵器圖說』可以說是一本關於武器設計的書籍,上面的一些設計比同時期歐洲火器設計要先進。比如最早的連發火槍的創意就是出自明朝時期的漢人,比歐洲要早百多年。而且明朝中後期開放關口,允許出海貿易,對外開放,接受引進歐洲文化武器的觀念比清朝滿人強一點。滿人由於起源自漁獵民族,過分迷信弓箭騎馬。而漢人是農業社會,接受引進武器上要比滿人積極,並不過分依賴某些特定武器而不求革新。

    但是如果漢人主政,會避免百年國恥嗎?有這樣的可能。比如明朝如果延續下來,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將會發展成資本主義。制度先進了,就不會落後捱打了。清朝落後捱打的原因是制度跟不上世界潮流,導致雖然歷經幾次洋務運動,最後還是落後捱打。晚晴基本上是李鴻章曾國潘等漢人在主事,但是由於制度不革新,導致雖然裝備洋槍洋炮,擁有亞洲最強大的艦隊,但依然被打敗。比如泰國面對外華人侵略,及時的進行社會變革,放棄封建制度,實行資本主義變革,使得泰國最後和日本一樣成為亞洲為數不多的沒被外國殖民額國家之一。所以,如果明朝延續,資本主義必然會取代封建主義,制度上優秀了,再加上漢人的智慧,必然就不會捱打了。

    實際上,不論是漢人還是滿人主政,只有制度先進,才能避免落後捱打。晚清其實實際上也是依靠漢人來主持朝政,但是由於滿族統治者過分迷戀封建專制的制度,直到滅亡也沒實行資本主義變革,導致清朝敗亡。

  • 8 # 歷史風雲天下

    這個問題的討論,主要是集中在清末,首先來說說滿清政權在清末時的德性吧。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內部有了太平天國起義,同治回亂等一系列的戰亂,而後在光緒戊戌變法之時,慈禧迅速奪取了主導權而軟禁了光緒,戊戌六君子被斬殺,這一切都是因為變法雖然空洞,卻也觸及到了統治階層的利益,不能保證慈禧的統治地位,這對於一個野心貪婪的政治家而言是絕不能退讓的。到了後期慈禧逝去,攝政王當政,迫於內外壓力有了所謂的君主立憲,內閣制度,可是看看所謂的變革,卻只不過是滿族統治階層的一種權利把戲而已,換湯不換藥,將至高權利牢牢把握在手中,革命之火熊熊燃燒,你不主動變那就只有被推翻的結局了,辛亥革命後,中國進入了民國。

    說晚晴改革的失敗核心問題是滿族皇族始終擔心被漢人奪走政權而導致,這一說法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

    第一,滿清入主中原是異族對華夏的奴役,滿清統治者也自認為是殖民於中國,所以他們始終是以一種高高在上,卻也時刻防備的姿態而統治華夏,清初的血案,清乾隆時期的文字獄等都是基於暴力的統治。

    第二,“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這種狹隘的心胸,也難怪清末在慈禧的手中會如此的屈辱和喪失尊嚴。滿人對漢人的敵對和打壓,直到清末才所有收緩,卻也各種對漢族官僚予以制衡的手段。

    第三,清末內憂外患,統治階層對於統治的穩定是煞費苦心的,一切都以滿清政權的鞏固為基礎,所以有了割地賠款,有了妥協退讓。

    我們可以看到,王朝末年,朝廷最看重的就是皇權的穩固,朝政的延續。到了一定的程度,王朝腐敗,貪汙成風,吏治黑暗,階級矛盾難以調和時,起義就在所難免,所以清朝也同樣是如此的命運,只不過有所不同的是,有了西方列強的入侵和殖民,有了內部漢滿之間的對立和防備,所以事情就變得複雜了不少。

    我們透過表象可以看到內在,滿清以慈禧為統治的階層,他們看中的是滿清對華夏的穩定統治,只要不觸碰到他們的既得利益,他們都是可以儘量退讓和妥協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自強”“求富”口號的洋務運動能夠被實施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戊戌變法以血腥而收場,革命烽火不斷的原因。

    救亡圖存不只是口號,更要有著實際,而滿清的統治者只關心的是他們牢固的統治。當然這隻針對於滿清統治未免是太過於狹隘了,對於漢族的主政的統治也是一樣的,皇權高高在上,“君權神授”,是金字塔的頂端,看盡了萬里山河的美麗,怎麼甘心與人分享,甘心被奪取既得的利益呢?人性和貪婪的,理想的美好的,可現實是骨感的!

  • 9 # 只愛潘多拉

    謝謝邀請。其實我不太喜歡清朝,因為他集中了中國傳統王朝的所有缺點,但這個問題需要理智地對待,滿族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在今天非常嚴重地被我們低估。因為清朝末年滿族統治集團,特別是勳貴集團表現出的保守與自私自利,造成了中國近代的百年屈辱。但近代中國所面臨的挑戰,所面對的對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一波帝國主義浪潮,清朝的表現雖然不好,但比較一下同時期的其它跟他類似的“王朝”,清朝的表現已經是最不差的那一個了。

    清朝、印度的莫臥兒王朝、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可以說是在近代工業革命中被拋下來的老牌舊式帝國,跟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列強遭遇後,全都不堪一擊,其中最差的是印度的莫臥兒王朝,早在英國正式對中國下手的1840年之前很多年,印度就已經基本上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奧斯曼帝國跟清朝一樣,淪為半殖民地,而且奧斯曼帝國最終被西方列強支解,他所統治的巴爾幹半島、北非等地整體脫離奧斯曼帝國,帝國崩潰後,只剩下所謂的“土耳其”。

    而清朝除了因為一系列的喪權辱國的條約失去了部分“小塊”的邊疆地區外,整個清帝國的主體部分基本上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打包地組成了“現代中國”。所以,對比一下印度和土耳其,清朝在衰落時代的表現,仍然是值得稱道的。就像拿了一幅爛牌的人,雖然沒打贏,但也沒有輸得太慘!事實上,近代中國面對的危機,不是滿人主政不主政的問題,而是“現代化”的問題,實現現代化,跟滿人主政無關,要知道,近代最大的領土喪失是“外蒙古”,恰恰是漢人主政的中華民國時期丟失的,所以換了漢人來主政,不見得就比滿人強。

    最後,說一說清朝,也就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如果不是滿人主政,而是漢人的話,“現代中國”很有可能不復存在。要知道,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之際被清朝弄丟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清朝在最強大的時代開疆拓土得來的。清朝最強大的時代,如果換了漢人來主政,受漢人農耕特思維的制約,可以肯定地說,清朝基本上不可能去“收復”新疆、西藏和臺灣等邊疆地區。從農業產出的經濟價值的角度思考問題,清朝的漢人官僚基本上都反對康乾時代對上述三個重要邊疆地區的收復戰爭。1757年乾隆發動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時,從大學士劉統勳到陝西巡撫的陳宏謀等漢臣都一致反對乾隆的用兵之舉是消耗國家財富,打不必要的戰爭。其實,在解決新疆、西藏以及臺灣問題上,清朝皇帝最大的困難不是如何打勝仗的問題,而是如何說服漢人官員們接受戰爭的問題,是去說服漢人官員認同花錢去打這些仗是有意義的問題。

    想想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在晚年,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開疆拓土之舉是“所為狂悖”,宣佈從此休兵息民。所以,如果清朝不是滿人主政,依漢族傳統的農耕文明的智慧,基本上會和明朝一樣,不會花太多的精力去經營上述的邊疆地區,那麼等到近代西方列強打來的時候,中國將是一個“沒有邊疆”的中國,其後果有多嚴重?我們還能不能扛得住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的一波又一波的打擊?現代中國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中國?這些問題,簡直不敢想像。

  • 10 #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我覺得這個問題邏輯有點亂,清朝是滿人打下來的江山,如果滿人不主政的話,那滿人打下江山幹嘛?自滿人入關後,表面上看是滿人在統治漢人,實際上滿人卻逐漸被漢人給同化,學漢人文化,學漢人禮儀,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也講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治國上,制度上同樣借鑑漢人前朝的經驗。實則除了漢滿身份有所區別外,官場上官員的溜鬚拍馬,阿諛奉承那一套,漢人官員與滿人官員有分別嗎?像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以及張之洞等作為“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同晚清政府多數的保守官員比,他們已經屬於較為開明的官員了,但即便是開明,骨子裡封建禮教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大清覆滅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滿人主政,而是因為封建帝王制度已經落伍。被淘汰是必然的。

  • 11 # 金櫻子5

    這裡假設的空間很大,會有無限的想象。假如不是滿族主政,是漢族主政也許會好些。但關鍵問題不是誰主政的問題,而是體制問題。只要是封建王朝那個民族主政都會滅亡,反之則不會。閉關鎖國、家族帝制等都是滅國之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中誰擁有萬花筒寫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