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森林大帝56866616

    黎巴嫩歷史:1、古代歷史

    黎巴嫩舊譯利巴嫩,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地區,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現在黎巴嫩小店裡經常可以看到出土的腓尼基小人的仿製品。

    腓尼基人是第一個環非洲航行的民族,發明了腓尼基文字。黎巴嫩過去曾經盛產香柏,這些參天巨樹都是鄰近國家的重要建築材料。這些有關黎巴嫩的零散記錄,都可以在舊約聖經裡看得到。

    公元前64年,古羅馬佔領了黎巴嫩,並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巴爾貝克神廟,該神廟是世界上儲存最為完整的最大的羅馬古建築之一。

    2、被侵略時期

    由於黎巴嫩扼守亞非歐戰略要道,所以不少民族都曾經佔領過黎巴嫩。

    公元前16世紀以後,黎巴嫩相繼受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統治。後被亞歷山大大帝佔領,並於公元前198~前82年成為塞琉西王國的一部分。

    公元前64年被併入羅馬帝國。

    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後,黎巴嫩成為拜佔廷帝國的一部分。

    7世紀中葉以後,黎巴嫩為阿拉伯帝國所統治。

    11世紀末,十字軍侵佔了黎巴嫩;十字軍被趕走後又為埃及所統治。

    1516年,黎巴嫩淪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地。

    16~17世紀,黎巴嫩人民多次舉行起義,反對土耳其蘇丹和當地封建主的雙重壓迫。

    黎巴嫩人民多次舉行起義,反對土耳其蘇丹和當地封建主的雙重壓迫。

    17世紀初,黎巴嫩埃米爾法赫魯丁二世勢力逐漸壯大,新建了一支軍隊並實行社會改革,建立起事實上獨立的大黎巴嫩。但土耳其大軍壓境,法赫魯丁二世投降並被處死。

    18世紀末,黎巴嫩埃米爾貝希爾·謝哈布二世繼承法赫魯丁二世的未竟事業,利用農民起義剷除了幾個強大的封建家族,將統治權集中到自己手中。

    1831年他與反抗土耳其統治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結盟,把土耳其人逐出黎巴嫩。

    1840年埃及軍隊從黎巴嫩撤退後,英、法兩國為爭奪黎巴嫩的市場,不斷挑起基督教馬龍派與伊斯蘭教德魯茲派之間的鬥爭。土耳其乘機於1842年重佔黎巴嫩,並將黎巴嫩分為兩個省,北部由親法的馬龍派封建主管轄,南部則歸親英的德魯茲派封建主統治。

    1860年,黎巴嫩發生馬龍派教徒與德魯茲派穆斯林之間的激烈衝突,法國出兵干涉。此後黎巴嫩成為得到國際承認和保證的自治區,由土耳其政府任命並經法、英、俄等國同意的一個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長官統治。

    3、黎巴嫩獨立

    1920年,黎巴嫩成為法國委任統治地。

    1926年5月,黎巴嫩宣告成為共和國,頒佈了憲法,但仍保留法國的委任統治權。

    1941年6月,英軍在自由法國部隊協助下佔領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國部隊宣佈結束對黎的委任統治。

    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擺脫法國委任統治正式宣佈獨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國。

    1946年12月英、法軍全部撤離黎巴嫩。

    因黎巴嫩總統加米耶·夏蒙宣佈接受艾森豪威爾主義,1958年5月,黎巴嫩爆發了反對夏蒙政權的武裝起義。7月15日,美國軍隊以維護黎巴嫩獨立和保護美國僑民安全為藉口,在黎巴嫩登陸,遭到世界各華人民的反對。10月26日,美軍被迫撤出。

    1969年黎巴嫩軍隊與巴勒斯坦游擊隊發生軍事衝突,後來雙方就巴解組織在黎巴嫩的基地及活動範圍等作了具體規定。

    巴勒斯坦歷史:1、早期歷史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

    早在舊石器時代,巴勒斯坦即有人類居住。公元前第3千紀,閃族的迦南人在今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一帶定居,創造了有名的“迦南文化”,發展了農業和手工業,冶煉技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建立國家。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各部落入侵迦南地區從而定居。

    公元前12世紀初,“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控制了巴勒斯坦沿海地區。“巴勒斯坦”這一地名即源於“腓力斯丁” (philistines),意為“腓力斯丁人的土地”。

    公元前11世紀希伯來人(公元前6世紀起稱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奴隸制王國。

    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23年,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後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佔領巴勒斯坦。

    公元前10世紀,希伯來王國分裂為北部的以色列王國(最後定都撒馬里亞)和南部的猶太王國(定都耶路撒冷)。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亡於亞述帝國;公元前586年,猶太王國亡於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魯士二世滅新巴比倫王國,巴勒斯坦由波斯帝國統治。

    公元前332~前63年,巴勒斯坦先後為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帝國及其分裂後的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王朝統治。

    公元前141年,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及其周圍地區建立了哈斯蒙王朝。

    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往世界各地。

    公元前63年,巴勒斯坦被納入羅馬帝國版圖(公元395年後屬東羅馬帝國)。在羅馬人統治的最初100年間,猶太人多次舉行起義,遭到殘酷鎮壓,絕大多數猶太人逐漸流散到世界各地。

    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隨著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巴勒斯坦,巴勒斯坦隨之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阿拉伯人同當地原有居民互相融合,逐漸形成現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此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直是巴勒斯坦居民的主要成分。

    2、被侵略時期

    11~13世紀,巴勒斯坦經受了兩次嚴重的外族蹂躪:十字軍東侵和蒙古人西征。十字軍曾在巴勒斯坦建立耶路撒冷王國(1099~1187)。巴勒斯坦人民為驅逐十字軍和蒙古人,為捍衛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做出了貢獻。

    1516年,巴勒斯坦淪為奧斯曼帝國的領地,屬沙姆行省的總督管轄。在土耳其人統治的400年間,巴勒斯坦人民深受土耳其蘇丹、總督和當地封建主的三重壓迫和剝削。巴勒斯坦經濟衰退,民生凋敝。

    1799年,拿破崙·波拿巴曾由埃及入侵巴勒斯坦,同年敗歸。

    19世紀,奧斯曼帝國解體。巴勒斯坦成為英、法、俄、德等國爭奪的目標。

    1831~1833年,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侵佔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威脅著英國在中東的既得利益。

    1840年,英國和土耳其軍隊在貝魯特登陸,迫使穆罕默德·阿里撤回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佔領巴勒斯坦(1917)。

    1918年10月,英、土簽訂停戰協定,土耳其對巴勒斯坦的統治結束。

    1920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西部仍稱巴勒斯坦為英國委任統治地。

    19世紀末在“猶太復國運動”者策動下,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與當地阿拉伯人不斷髮生流血衝突。

    3、猶太復國主義時期

    19世紀後期,散居歐美等地的猶太資產階級極力鼓吹猶太復國主義。

    1897年8月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的第一次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決定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猶太人之家”,即“猶太國”。

    英國凱覦巴勒斯坦已久,早想利用猶太復國主義作為它侵佔巴勒斯坦的工具。1917年11月2日,英國政府發表貝爾福宣言,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民族之家”,並願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美國出於染指巴勒斯坦的野心,對貝爾福宣言表示贊同。

    1920年4月,在聖雷莫舉行的協約國高階會議,決定把巴勒斯坦劃歸英國委任統治(見聖雷莫會議)。

    1922年7月,國際聯盟正式批准這一決定。

    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兩部分,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稱外約旦。

    委任統治時期,英國積極扶植猶太復國主義,壓制佔巴勒斯坦居民絕大多數的阿拉伯人。英國當局正式承認猶太代辦處(或譯“猶太協會”)為代表巴勒斯坦猶太人的合法機構,並允許它參加英國殖民政府的行政管理。猶太復國主義者運用移民、奪取阿拉伯人土地、鎮壓阿拉伯人反抗等手段,逐步在巴勒斯坦站穩了腳根。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由1918年的5.6萬人增加到1948年的70多萬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由9%上升到30%。猶太復國主義者把居民點建成叫做“基布茲”的軍事據點,併成立了很多秘密的法西斯軍事組織,如“哈格納”、“伊爾貢”、“斯特恩幫”等。他們用恐怖手段鎮壓阿拉伯人的反抗,並迫使阿拉伯人逃離巴勒斯坦。到委任統治結束時,在巴勒斯坦已形成以猶太社團伊休夫名義出現的猶太政治實體。

    英國的殖民統治和猶太復國主義給巴勒斯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大批農民喪失土地,或被趕出家園。為了謀生,農民大量湧入城市。阿拉伯工人的處境也十分惡劣,勞動強度大,工資只有猶太工人的1/3。民族資本受到雄厚的猶太工商業資本的排擠和打擊。面臨猶太復國主義的嚴重威脅,巴勒斯坦人民同猶太復國主義和英帝國主義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其中以1936~1939年的人民起義規模最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帝國主義成為猶太復國主義的主要支持者。在英、美的支援下,1947年聯合國大會透過181號決議,規定巴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國(約1.52萬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國(約1.15萬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國際化。

    以色列方面支援該決議,並於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國。阿拉伯國家反對和拒絕該決議,於以建國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戰,結果戰敗,以佔領了上述決議規定的阿國地區大部分土地;另外,約旦佔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沙地帶的258平方公里則為埃及佔領。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透過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決定英國的委任統治於1948年8月1日結束;在委任統治結束後的兩個月內,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獨立的阿拉伯國和猶太國,耶路撒冷市國際化,由聯合國管理。猶太人同意分治決議。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工黨領袖D.本-古裡安在國民會議上宣告以色列國成立。英國委任統治結束。同日,美國第一個承認以色列國。猶太復國主義者終於實現了在巴勒斯坦建國的目的。阿拉伯人反對分治決議,始終未建立國家。

    美國從以色列成立之日起就向它提供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於1948、1956、1967、1973年發生4次大規模戰爭。在1967年戰爭中,以色列侵佔了按分治決議應屬阿拉伯國的領土和整個耶路撒冷市,以及埃及的西奈半島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等約8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使100多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為無家可歸的難民。以色列拒不承認巴勒斯坦人民合法的民族權利,除撤出西奈半島(1989年3月歸還塔巴地區)和戈蘭高地部分地區外,拒不撤出它所侵佔的其他阿拉伯土地,使巴勒斯坦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第一次中東戰爭後,巴勒斯坦人民陸續成立了一些民族主義組織和游擊隊。

    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召開第一次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會議,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並制定了巴勒斯坦國民憲章。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圍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淪為難民。

    1969年以來,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一直由最大的游擊隊組織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簡稱“法塔赫”)中央委員會主席亞西爾·阿拉法特擔任。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成立,標誌著巴勒斯坦人民爭取收復失地和恢復合法民族權利的鬥爭進入了新階段。

    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被佔領土的巴勒斯坦人獲得了有限的自治權,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組織則拒不接受自治。

    4、獨立建國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上透過《獨立宣言》和《政治宣告》,莊嚴宣佈成立獨立巴勒斯坦國,首都是耶路撒冷。

    《獨立宣言》接受聯合國大會第181號決議。《政治宣告》明確接受聯合國安理會242號和338號決議,並把它作為召開中東問題國際會議,透過談判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和實現和平的基礎。

    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秘密談判之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簽署了和平協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計劃。

    1994年5月4日,巴以在開羅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在加沙和傑里科實行有限自治的協議,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結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1994年5月,根據巴以達成的協議,巴勒斯坦在加沙、傑里科等地實行有限自治。

    1994年5月12日,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

    1995年以來,根據巴以簽署的各項協議,巴勒斯坦自治區逐漸擴大,巴勒斯坦逐漸收回並控制著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巴以和談在耶路撒冷的歸屬、猶太人定居點、巴勒斯坦難民迴歸、巴以邊界劃定等棘手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衝突仍在繼續。

    2007年6月,哈馬斯在同法塔赫的衝突中奪取了加沙地帶。此後,兩大派別各自為政。其中,哈馬斯佔有加沙,而法塔赫則管治西岸,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監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為一個追星族,你最看不慣同為一個明星的粉絲的什麼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