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津城沐雨
-
2 #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老生常談的就不說了,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因為德軍是在數量上佔據優勢的前提下進行偷襲。
1941年6月22日開戰時,蘇軍共有550萬人,其中與德軍對陣的西部各軍區共有268萬人。而德軍共有311.7萬人,還有芬蘭、羅馬尼亞盟軍65萬人,兵力對比為1:1.4。
同時期,蘇聯遠東軍共有70萬人,用來防禦日本。還有相當一部分力量用來防禦土耳其、伊朗。
到了1941年11月,雙方差距進一步拉大,如表中所示,德軍兵力已近蘇軍兩倍。
昨天,有一位先生在我關於莫斯科戰役的回答底下死活不相信德軍進攻莫斯科是180萬打125萬。
我回復了他,可他不理我。@東都有湘 您看一下表中蘇德兩軍當時各有多少兵力,您還覺得德軍180萬打蘇軍125萬不正常嗎?
當然了,我知道您不相信蘇聯史料,所以我這回用的是美國佬的資料,表格出自《巨人的碰撞》,由戴維斯·M·格蘭斯和喬納森·M·豪斯合著。
等一下,萬一這倆美國佬是“精蘇”呢?
那您看一下本書的推薦語。
再看一下本書作者親自寫的序。
看看這用語,“陳腐的意識形態”,“蘇德兩軍將士的犧牲”——要是有個外華人寫中日戰爭說“犧牲的中日兩軍將士”,你覺得他會是“精中”嗎?
怎麼樣,蘇聯的書不可信,這倆反蘇的美國佬的書可信不?
那蘇聯兵力真正超過德國是在什麼時候呢?1941年12月。如表。
其實這個表中的蘇軍兵力和德軍兵力跟蘇聯人自己的資料還是有很大出入的,但是我們今天不用蘇聯資料,就用美國佬的。
不過即使用美國佬的我還是要說一句,他這419萬蘇軍把南部邊境的邊防軍(22萬)和最高統帥部的預備隊(53萬)也給算進去了。
至於蘇軍,不n倍於德軍好意思跟德軍打仗?
-
3 # CN軍工臺
德國於1941年6月進攻蘇聯,戰爭初期蘇軍大敗,損失了大量人力和技術裝備。但德軍損失也一樣慘重。德軍在41年7月傷亡達到一個高峰,直到1942年11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才重新整理紀錄。蘇軍並非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戰爭開始前的一段時間,針對波蘭戰役,尤其是冬季戰爭中暴露的問題,蘇聯進行了大規模整軍,在編制上也明顯擴增。這意味著組建新部隊,改編舊部隊,列裝新裝備等等。大規模的整軍擴軍帶來了許多問題。
1941年中,蘇軍的防線也在變更,舊的“斯大林防線”被放棄,用於建設新的“莫洛托夫防線”(因為當時蘇軍已經很清楚德國要開戰,也在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在41年5月,為了應對當時德軍的大規模調動,蘇軍確實存在過一個先發制人的作戰計劃。斯大林認為當時的蘇軍並沒有做好與德國開戰的準備,所以他要求部隊僅僅是做好防禦準備。蘇軍高層,蘇共高層內部都對接下來應該做什麼持不同意見,結果就是部隊整體組織較差。
通常人們認為蘇軍有著極大的兵力優勢和裝備優勢,但是這種看法很片面,特別是對於41年的蘇軍來說。當時蘇軍儘管裝備了大量坦克等裝備,但是它們要麼效能過時要麼狀態不佳。分配不合理,缺乏後勤設施等等問題困擾著蘇軍。當時的蘇聯專注於生產更多新裝備,後勤裝置的生產優先度較低。後勤不完善的問題早在與芬蘭的冬季戰爭中就已經暴露。同時大量部隊還缺乏燃料。
雖然蘇軍也做了一些準備,但是因為上層尚無具體的戰略,結果就是反而不如不準備來得好(總體沒有協調)
在巴巴羅薩行動中部分地區的通訊系統幾乎崩潰,部隊無法有效協調。面對組織有序物資充沛的1941年中的德軍,不被摁著打才有鬼了。
-
4 # 靜夜史
這個問題非常沉重。
巴巴羅薩行動之所以蘇軍慘敗,一潰千里,和蘇聯當時面臨的內外環境密不可分。
1941年6月22日,德軍、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等190個師共550萬軍隊,在47000門火炮、5000輛坦克和4000架飛機的掩護下突破蘇德邊境,開始了對蘇聯的大規模進攻,德國方面稱為“巴巴羅薩行動”。
戰爭開始後,很快出現了一邊倒的態勢,蘇軍一潰千里,物資和人員損失不計其數。半年時間蘇聯損失軍隊299萬,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淪陷。
之所以損失如此慘重,“靜Yes”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蘇聯的瞎折騰
這裡的折騰指的是斯大林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持續數年的“大清洗”運動,這是斯大林為打壓不同政見者,實現自己絕對領導的鐵腕手段。
出發點雖好,但是這造成了超過一半的蘇聯軍事指揮人員遭到波及,更是有數位功勳卓著的元帥被槍決,給蘇聯的現代化國防建設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到了二戰前夕,蘇聯的軍隊的作戰思想仍然停留在一戰時期,作戰思想僵化,加上武器陳舊,蘇聯成了一個空有一個強大外殼的虛弱巨人。
1939年諾門坎戰役,蘇聯指揮官朱可夫嘲笑日本的作戰思維還停留在一戰水平,實際上蘇聯更不樂觀,一個最直接的資料就是蘇聯的損失遠遠超過日本,雖然成功擊退日本進攻,但是蘇聯付出了遠多於日本的傷亡。
日本作為一個傳統海洋強國,可以說海陸並重,換句話說就是陸軍還不是世界最強,但是德國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是一支真正的陸上雄獅。
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德國開始不斷打破凡爾賽體系。面對這樣的情況,西方國家卻各懷鬼胎,大肆推行綏靖政策,企圖將德國的禍水東引到蘇聯。而此時斯大林還希望與英法等國合力夾擊德國,見英法這樣的態度,斯大林和希特勒締結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
但是可怕的是,德國把協定當成了緩兵之計,而蘇聯卻當成了護身符。在德國發動對波蘭的閃擊戰時,蘇聯很默契地向波蘭進攻,和德國一起瓜分了波蘭。不僅如此,蘇聯還和芬蘭進行了蘇芬戰爭,結果在小國芬蘭面前,“強大”的蘇聯被揍得鼻青臉腫,最後靠著巨大的傷亡蘇聯取得了勝利。但是卻讓希特勒看到了蘇聯的虛弱,並決定對蘇聯發起滅國戰爭。
2、德國的凌厲攻勢
蘇聯之所以損失慘重,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國早就已經磨刀霍霍向蘇聯了。
1939年閃擊波蘭是希特勒的一個詭計,一方面麻痺英法等國,我奔著蘇聯去了,讓英法不要擔心德國侵略自己;另一方面,將國境線向東推進,儘可能接近蘇聯。而蘇聯也非常上道,很自覺地消滅了波蘭,這樣蘇德就成為鄰國。
這樣的相鄰關係對德國極其有利,也可以看做是希特勒給斯大林下的一個套。透過讓蘇德兩國接壤,德國可以從容佈置自己的閃電戰計劃,並可以一舉撕碎蘇聯的陣地,佔領蘇聯的大片國土。而蘇聯為了鞏固新的國土,勢必要將大量的裝備佈置在新的國土上,也就是蘇德邊境,希特勒大炮的射程之內。
所以,蘇聯突然被德國進攻時,蘇聯猝不及防。德國的飛機迅速摧毀蘇聯的通訊基站,蘇聯各部隊成了無頭蒼蠅,最後分別被德軍消滅。
而且,此時的德軍已經經過了滅波蘭、橫掃北歐、消滅法國和不列顛之戰的淬鍊,可以說是真正的百戰之師。而蘇聯只是欺負了下波蘭和芬蘭,更多的軍隊已經幾十年不經過戰爭洗禮,勢必和德國軍隊在素質上沒法比。
3、斯大林的迷之自信
在面對德國的瘋狂進攻時,斯大林作為蘇聯的最高領導,擔任著指揮蘇聯軍隊反擊侵略的重任。
但是斯大林的迷之自信,斷送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可以說,正是由於斯大林,才導致了巴巴羅薩行動中蘇聯傷亡慘重。
因為大清洗,蘇軍新上來的軍官履歷太淺,很多軍官壓根就沒有經歷過戰爭。更要命的是,蘇聯軍隊相當一部分軍官的知識水平還停留在小學初中水平,讓這樣的軍官去指揮軍隊和敵人拼殺,就是對人性的褻瀆,但是蘇聯就是這樣的狀況。
再說,蘇聯很長時間面對帝國主義的包圍,軍事理論的成長可謂閉門造車,不可能適合本國國情。給中國革命造成巨大損失的王明博古就是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出身,這樣的素質真的不敢恭維。
雖然軍官素質堪憂,但斯大林不管這些。在面對德國的毀滅性打擊時,斯大林還幻想堅守陣地,將德軍徹底驅逐出蘇聯過境,這就導致了蘇聯基輔戰役的慘敗。在這場戰役中,超過66萬官兵被德軍俘虜,斯大林為自己的自信和頑固付出了巨大代價。
雖然蘇聯最終徹底擊敗了德國法西斯,但是蘇聯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慘重。正是由於斯大林的前期一系列錯誤,最終導致了很多不該有的損失。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5 # 白楊樹下談歷史
蘇德戰爭初期,XTL率領的德軍在歐洲戰場上連連得手,但SDL對此卻不聞不問。當然,SDL也不相信他們會遵守1939年兩國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他始終認為,蘇軍也不是好惹的,他估計XTL會在消滅了歐洲其他小國以後,才會考慮進攻他們。況且,英國這些國家同樣也是自己的敵人,何不在他們內訌的時期,提高自身的實力,從而坐收漁翁之利呢?
一、德國的方案和“紅鬍子”的關係。
實際上,正常人也都會這麼去考慮。所以,在XTL偷偷醞釀“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他們正忙著工業遷移調整,發展軍工企業,為自身的擴張作著軍事準備。
XTL醞釀的這個方案是最讓他感到興奮的。因為“巴巴羅薩”在義大利語中是“紅鬍子”的意思,是XTL的偶像——德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外號,他有一句話“生存與毀滅只有在戰爭中才能證實”備受XTL推崇。
之所以用這一外號來命名此次行動方案,也是XTL向日後指責其背信棄義的人,表明的一種態度:一切皆以勝敗論英雄,成者王敗者寇。1940年7月,該方案完成,XTL便迫不及待、如火如荼地開始實施,其內容是:分兵三路,迅速攻佔包括列寧格勒和莫斯科,並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
二、柏林在外交上、經濟上和軍事上“隱真示假”。
為了達到麻痺莫斯科的目的,柏林在外交上、經濟上和軍事上投放了多枚煙霧彈,大量印發英國地圖,給部隊配上了大量英文翻譯;同時,在英吉利海峽和加萊海峽沿岸集結大量的渡海和登陸工具,甚至在海岸上還配置了很多假火箭,派部隊進行登陸演習,裝作要繼續進攻英國的假象。
與此同時,德軍暗地裡大規模調動,並且多次派遣偵察飛機潛入其領空,SDL也不是傻子,這些小計倆是瞞不住他的。為了消除蘇軍最高統帥部的猜忌,在外交上,一改以往對立的口吻,轉而將矛頭直指英國。
XTL又在外交上狠下工夫:放風將兵力東調,解釋為在進攻英國之前部隊需要到東部休整;將大舉向波蘭增兵的行為,解釋為是派遣年輕計程車兵去完成部隊的新老更迭;向芬蘭大量增兵後,解釋為是為了向挪威北部派遣增援部隊;至於進入羅馬尼亞,則說是派軍事代表去幫助羅馬尼亞訓練部隊。而實際上,XTL正偷偷部署,準備從中心、南部和北部三個方向入侵蘇聯。
三、蘇聯人為自己的自以為是付出代價。
陰謀在迅速地進行著,一切都如XTL所希望的那樣,全世界包括SDL都認為他們在為對英戰爭積極準備。XTL興奮地導演著這場最為得意的作品,暗自偷笑說:“當它開始實施時,全世界將大驚失色!”雖然SDL覺得有點不對勁,但是由於自以為是的信心,又有條約的約定,對他們的部署也就不怎麼警惕了。
過分自信天真的SDL怎麼也想不到,僅僅不到兩年的時間,柏林便背信毀約,甚至當諜戰專家理查德·佐爾格在戰爭爆發前向其透露,進攻發起日期的情報時,也未能引起他的足夠重視。當1941年6月22日,計劃開始實施。結果可想而知,蘇軍完全失去了方寸,慌亂應戰,節節敗退,在他們還未能搞清楚是怎麼回事時,德軍已兵臨城下。這下SDL徹底清醒了。
結語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段關於戰爭的精闢概括,說明了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是國家存亡的關鍵,是不可不認真研究、不慎重考慮的。
蘇軍的慘敗,固因德國“隱真示假”戰術的成功運用,但其國策中不加強自己的防禦準備,而把希望寄託於虛假的戰略聯盟和一紙條約,則是最大的失誤,如果他們能積極防禦,即使擋不住德軍的凌厲攻勢,亦可拖延—陣,二戰的程序就會改變,可見一個錯誤不僅會影響本國,甚至會關聯全球。
-
6 # 你是我的禪
第一德軍的突然襲擊使得蘇軍措手不及,當戰爭爆發後蘇軍的許多高階軍官甚至認為戰爭的訊息是敵對勢力故意放出來擾亂軍心的。其次由於斯大林為了集權而發動對蘇軍內部的大清洗使得蘇軍實力元氣大傷,大清洗中蘇軍5名元帥被槍決了3名 ,15名集體軍司令13人被殺,85名軍長被殺了57人,159名師長被殺110個,4萬多名營級以上中高階軍官被殺,這些有軍事經驗的軍官被殺造成了蘇軍實力急劇下降,指揮系統紊亂。第三由於蘇聯是一個加盟國,這就導致它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民族有俄羅斯族 白俄羅斯族 烏克蘭人等,發生於1929年的蘇聯大饑荒又因為斯大林的民族政策導致烏克蘭人死亡幾百萬,這為蘇聯內部分裂埋下了隱患,所以在德軍發起對蘇聯的突襲後一些烏克蘭籍的蘇軍不僅不抵抗反而調轉槍頭指向蘇軍。
回覆列表
蘇軍損失如此慘重,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德軍準備充足,蘇軍猝不及防。德軍的突襲進攻計劃準備充足,制定了以莫斯科為最終目標的詳細作戰計劃,為了計劃的突然性,開戰前一天兩國貿易正常進行。
而蘇軍認為德軍在打敗英國之前不會進攻蘇聯,對戰爭準備不足,被打的措手不及,迅速潰敗。
第二,德軍閃電戰得心應手,蘇聯防禦體系不足。德軍在進攻蘇聯前,發動對波蘭的突襲以及橫掃西北歐行動,在戰爭中進一步完善了閃電戰的經驗,對閃電戰得心應手。
而蘇聯的防禦體系不足,把主要兵力都放在了前線,縱深防禦體系不完善,一旦前線被德軍突破,就很難再組成有效的防禦。
第三,德軍指揮官優秀,蘇聯指戰員能力不足。德軍在一戰後,因為軍隊數量的限制,德軍把每一名士兵都當作軍官來培養,產生了大批的優秀軍官,在波蘭戰役和西北歐戰役中又得到實戰經驗,德軍指揮官能力突出。
而在蘇聯大清洗運動中,很多優秀的指戰員被殺害,新的軍隊指戰員經驗不足,能力有限,直接造成蘇軍的戰鬥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