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武

    宣傳的東西,大家都相信嗎?

    先不說戰場環境惡劣,有時候真的無法救助,甚至連屍體也只能就得掩埋了。

    美國之所以出了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想傳達的是美國的普世價值觀,要真的相信美國宣傳的鬼話,那就上當了。當初,這部電影上映後,引起了大家很多思考,甚至連篇累牘都是各種評論。就想問問:知不知道軍事題材的美國好萊塢大片,都需要經過軍方稽核?如果不符合美國軍方的意思,你花再多錢都不讓公映!

    有時間,也可以看看《紅海行動》,然後再跟《拯救把柄瑞恩》對比一下,你就知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宣傳的!

    別總認為美國對任何一個士兵能夠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只要國力雄厚,我們照樣能夠做到。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美軍所謂的不拋棄不放棄,水分很大。雖然依賴強有力的國家實力,他們往往能更多的搶救自己的人員,但美國並非聖徒,戰場上能做到多少“不拋棄”?答案很難堪。

    大栗子:麥克阿瑟丟下14萬手下跑了

    麥克阿瑟1941年在菲律賓組建遠東美軍司令部,負責菲律賓和巴丹半島的防禦。結果戰事不利,美軍“強行”讓麥克阿瑟隻身坐飛機逃走,拋下了14萬美菲聯軍。

    其中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含美軍9300人)於4月9日投降,遭受到殘酷的折磨,在日本人押解下展開了一場要命的“死亡行軍”,無數人死在前往戰俘營的路上。甚至不少女兵遭遇了非人的對待。

    但是美軍好像忘卻了這段歷史,他們當年只撈走了麥克阿瑟,如今也是隻字不提。一口氣拋掉十幾萬,英軍組織的敦刻爾克撤退相比起來真可謂是聖行了。

    美軍最大的特點是機械化程度極高,能不惜成本的投入大量運輸工具。所以某些時刻,美軍只要找到空擋,就能透過機械化優勢把人撈走。

    早在北韓戰爭時,美軍就曾組織過大規模的運輸活動,在連浦和漢城,幾天功夫運走了近萬人和6000多噸物資,別說人了,連壓路機都沒放過。

    越南戰場上的“支奴幹信仰症”

    越南戰場上的美軍,直接改造出空騎兵與空中突擊師,採用大規模的直升機運動戰術。當遭遇失敗時,人員迅速透過直升機轉移撤退,讓好不容易製造了包圍圈的越軍乾瞪眼。美軍不少老兵戰後得了“支奴幹信仰症”,看到支奴幹就如同見了親媽一樣。

    其實這一切得益於美國高度的軍隊機械化程度,以及強大的後勤能力。換句話說,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在撐腰,他們有比別人多的多的機會把戰友扛回家。

    黑鷹墜落事件,美軍拋下屍體和飛行員跑了

    但也不是任何時候都這樣,比如1991年索馬利亞摩加迪沙黑鷹墜落事件,一架黑鷹直升機墜毀,兩名“三角洲”計程車官長去營救,結果彈盡糧絕被淹沒在暴民潮中,飛行員也被俘虜。

    其餘的地面隊員在友軍的幫助下乘坐裝甲車慌不擇路的逃出摩加迪沙,留在城內的屍體卻遭遇了殘酷的鞭屍和拖行遊街。

    與黑鷹墜落相對應的是另一起“拯救女大兵林奇”事件。

    19歲的女大兵林奇一度成為美軍伊拉克戰爭時期最大的媒體英雄典範。這個女大兵在報道種勇鬥伊拉克武裝分子,遇襲後她殊死搏鬥,打完了最後的子彈才受傷被俘。事後又遭遇了非人的折磨,她頑強的撐了下來,得到了祖國的特種部隊救援。這一切營救行動都被攝像機記錄了下來,成為美軍“不拋棄,不放棄”的現實典範。

    結果林奇在眾議院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表示:伊拉克人救了她,一切都是國防部為了戰爭宣傳的套路,試圖為了壓下反戰潮而“撒謊”,“編造故事”,人造“英雄”。

    這就比較尷尬了...

    所以,戰場這東西,你只能儘可能的去理解。“不拋棄、不放棄”是一種很美好的思想境界,卻不可能時時刻刻的遵守。美軍因為國力、軍力的強盛,在大多數時刻比別人更善於拯救和收屍,但要把話說成絕對性的“不拋棄任何一個同胞”,那當然也是絕不可能的。美軍的宣傳機器比他們的飛機大炮還厲害,這裡面摻雜的水分不知道有多少。

  • 3 # 50後男人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南聯盟,一架F117被擊落,美軍即刻展開了救援行動,6小時內救出了跳傘逃生的飛行員,讓世人驚歎。不拋棄戰友,尊重每一個士兵的生命,美軍在這方面是做得不錯的。

    (南聯盟戰爭時,被擊落的美軍F117戰機,飛行員跳傘逃生後獲救)

    美國在南北戰爭時,北方就給士兵配發身份識別牌——軍人軍用識別牌,即人們俗稱計程車兵狗牌。狗牌記有士兵的名字、番號、出生地、血型……等,可以讓人快速識別戰死計程車兵或搶救傷員。二戰時,美軍就與英軍合作,成立了美軍第一支緊急救援中隊(Emergency Rescue Squadron),專司戰場中需要救援士兵的戰場搜救。美國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有這方面的表現。北韓戰爭中,這樣的搜救中隊多達50個,並大量使用直升機。據統計,北韓戰爭期間空中救援勤務處共救出9,680人,其中直升機救出了9,219人,有996人是從敵佔區內救回。現在美軍成立的“聯合拯救局”,就是專幹這事的。據說,美軍還有一個所謂的6371法則——“絕不拋棄戰友”,如拋棄戰友(甚至是拋棄戰友的遺骸)屬於犯罪,必須接受軍事法庭審判。

    (美國二戰影片《拯救大兵瑞恩》)

    對於戰場上計程車兵,美軍對其生命的尊重與重視還是讓人敬佩的。其實,這也是任何一支文明的軍隊都會做的事情。北韓戰爭中,美軍統帥李奇微在回憶錄《北韓戰爭》就寫道,“有一次,華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放在公路上,爾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裡接運傷員時,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我們後來體會到,華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但是,我們發現,較之北韓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

    (我軍隆重迎回遺留南韓的志願軍遺骸)

    自2014年以來,中國已經從南韓迎回了五批志願軍遺骸,“不拋棄、不放棄”同樣也是我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

  • 4 # 五嶽掩赤城

    略有誇張成分,但美軍的確有“帶任何一個士兵回家”的傳統。

    近些年來比較典型的事件是,美軍駐阿富汗部隊士兵鮑.博格達爾(Bowe Bergdahl)事件,該士兵在2009年6月30日,擅自離開駐地被塔利班份子俘虜。美軍在確認其被俘虜後,先後對其被俘場所以及可能轉運過程展開至少兩次營救行動,但均遭失敗,至少6名美軍特種部隊在營救行動中犧牲。最後美軍與阿富汗塔利班展開談判,以釋放5名塔利班高階囚犯為代價交換成功。可以說盡管博格達爾個人違反紀律導致被俘,以至美軍遭受更大損失,甚至打破“不與恐怖分子談判的例行原則”,但美軍禁止士兵和媒體討論這事件是否“值與不值”之類的話題,美軍方對此的宣告就是“不放棄任何一位戰友也是從無例外的歷史傳統”。

    實際上,當年我們就是用11名被俘美軍飛行員交換錢學森一家歸國

    長期以來“帶每個人回家”已經是美軍文化或者信念的一部分。最典型的就是當年長津湖戰役,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師陷入第9兵團的重圍,依靠空中補給一路邊打邊撤才殺出重圍,美軍撤退時扔了很多東西,但還是儘可能收集陣亡士兵遺體,裝入裹屍袋中帶走。

    相關的影視作品同樣不少,往往能夠獲得較高票房和口碑《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傳》、《護送錢斯》等都有可見,去年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血戰鋼鋸嶺》也是反應這類事件,可見這種行為已經在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電影《血戰鋼鋸嶺》就是根據美軍醫生戴斯蒙德 道斯的真實事件改編。

    對於遺留在戰場上未能帶回人員,美國國防部還專門設定戰俘及戰鬥失蹤人員聯合調查司令部(簡稱JPAC),其任務就是在全球各地負責搜尋遺留在戰場上戰鬥失蹤人員的遺骸。而美國民間,也有“費希爾之家”等諸多民間團體,自發到相關國家幫忙搜尋陣亡美軍士兵遺骸。實際上美國國內有一點非常值得肯定,不管戰爭行為多麼的非正義性或者譴責,但是為國犧牲的陣亡士兵都給予最高禮遇,這在美國已經上升到政治正確的角度。

    2003年一位美軍特種部隊狙擊手在阿富汗陣亡後,遺體帶回家的路上過程。長長的警車開道,退役老兵敬禮,在立交橋上家鄉國民警衛隊敬禮迎接。

    2009年一位美軍海豹突擊隊陣亡士兵遺體運送回家鄉,沿途民眾讓道和致敬。家鄉民眾打著國旗夾道迎接

    所以說,關於美軍這種“帶每個人回家”的口號,沒必要嘲諷和吹毛求疵,人家能成為世界警察,並不是光靠錢就能成的,離不開這種尊崇軍人的傳統和作風。我們更應該學習美國的做法,給軍人以榮譽,給退役者以保障,給已逝者以尊嚴。

  • 5 # 冷兵器TILLLINDEMANN

    2014年5月31號,美軍為了尋找一名私自離隊計程車兵鮑.博格達爾,組織偵察兵,追蹤犬以及無人機在周邊地區瘋狂搜索,最終確認這名戰士被塔利班綁架,在營救的過程中,有6名美軍犧牲,營救無果後不得不與塔利班談判解決,美軍以釋放5名塔利班囚犯為代價,換回被綁架計程車兵鮑.博格達爾,

    為了營救一名“逃兵”,不但付出了更大的犧牲,還打破了“不與恐怖分子談判”的原則,有反對者質疑:這樣的犧牲值不值得?軍方的解釋是:

    不放棄任何一位戰友,也是沒有例外的歷史傳統!

    當美軍救出被塔利班俘虜的華人士兵陳純的時候,陳純表示:自己堅信,戰友不會落下任何一個人,,,!

    美國國防部有一個專門委員會:戰俘與戰爭失蹤人員調查辦公室,因為,在戰爭中失蹤有很多原因,戰死,逃跑,或者被俘以及其他原因,該組織的任務就是透過對戰爭失蹤人員的調查,確認其生死,說白了就是:“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意思,

    美國光在二戰中失蹤的軍人就有7萬多,加上朝戰,越戰,中東戰爭,美軍失蹤者超過了10萬,從理論上講,這些曾經的戰士有99%都可以被確認已經不在人世了,因此,該委員會主要的責任就是尋找他們的遺骸,從官方到民間,美國有很多尋找美軍遺骸的組織,從歐洲大陸,到CX半島,從東南亞的叢林,到馬里亞納群島的海底,,,只要是美軍戰鬥過的地方,都有他們尋找過的痕跡,目的只有一個:如果活著,根據自己的意願來確定你未來的生活,如果犧牲了,帶他們的遺骸回美國,安葬在美國的國家公墓!

    從法理上講,指揮官如果因為條件允許而拋棄士兵,會被送上軍事法庭,沒有哪個指揮官敢藐視軍法,從道義上講,《獨立宣言》的立國之本就是“天賦人權”,而天賦人權的第一項權利就是生命權,戰爭雖然殘酷,但美國軍人也同樣享有該權利,他們的生命同樣需要珍視,

    還有一點,從現實的撫卹制度出發,如果找到遺體,政府對犧牲者家屬可以進行一次性賠付,但如果是失蹤人員,政府付出的將會更多,因此,政府對失蹤者遺體的尋找更是不遺餘力!因為這是法律!遵守法律是政府與人民共同的義務!

    美國實行的是募兵制,徵兵本來就很困難,美國政府為了徵兵可謂是想盡了辦法,甚至不惜以美國國籍來吸引參軍者,如果美軍的生命不被珍惜(甚至軍隊的待遇不夠優厚),徵兵將更是難上加難,年輕人憑什麼放棄自由自在的生活,將年輕而美麗的生命致於危險的境地中去呢?

    法理,道義與文化的傳承,“不放棄任何一個戰友”,就成了美軍乃至整個美國社會的普遍共識,在這樣的思維基礎上,美軍在很多時候的營救任務,付出的代價常常超過了預期的目的!

    《拯救大兵瑞恩》雖然是一部電影,但卻是根據真實事件改變的,1972年的越南戰場上,為了營救飛行員漢密爾頓,在17天的時間裡,美軍出動24架次飛機,13名士兵為此付出了生命,1995年,一架美國空軍F16戰機在南聯盟波斯尼亞上空被導彈擊中,飛行員奧格雷迪跳傘逃生,落在了波黑控制區,北約透過GBS導航系統確定了位置以後,出動40架次預警機,戰鬥機和直升機,組成兩個專業營救小組,將奧格雷迪帶回美國基地,,,注意:您看過的大片《深入敵後2》不是編劇杜撰的,就是根據該事件改編而來的,,,

    “艾琳行動”為什麼會失敗?其實之前抓捕任務進行得非常順利,但從第一架黑鷹墜毀的那一刻起,之後的戰鬥任務就成了營救戰友,19名戰士的犧牲,也是因為營救任務,,,

    與之相似的還有美軍在阿富汗的“莽蚺行動”,本來是一次例行的偵查任務,但有一名戰友不慎掉下直升機,為了營救這名戰士,組織了三次飛行搜尋行動,第四次行動是確認這名戰士被塔利班殺害後,對塔利班進行了報復性的打擊,雖然打退了塔利班,也搶回了遺體,但還是犧牲了兩名戰士,損失了一架支奴幹直升機,,,

    軍隊是國家的守護者,戰士是軍隊的靈魂,戰爭雖然殘酷,但生命才是戰鬥力的源泉,對戰士生命的珍惜,才能使一支軍隊具有最強的核心凝聚力!因為他們知道,即使身處險境,也有人惦記著他們!他們才知道為什麼而戰!

  • 6 # 九門提督坎震離

    幾名普通士兵被俘虜了。敵人設下了一個圍傷打援的圈套,將俘虜捆綁在袋裝包圍圈內,並倒吊毆打,讓俘虜發出悽慘的叫聲。

    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圈套,當時的指揮官已經識破了奸計,只要一去救援,非但不可能救出人來,還會白白犧牲其他戰士的性命。去多少人都是死。

    當即壯士斷腕,放棄了那幾名戰士,帶離部隊轉移。以儲存實力。被放棄的戰士被敵人活活折磨致死。

    指揮官認為自己做出了正確的決策,但在戰士們心裡都埋下了如果被俘虜,我的長官會放棄我,我的戰友也不會援救我的種子。

    於是,在戰場上,驍勇善戰計程車兵開始懼怕被俘虜,不敢衝鋒。被俘虜計程車兵知道會被放棄,為了活命,把知道的作戰計劃和盤托出。

    戰爭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面。僥倖的是全面戰場還是取得了勝利。這名指揮官活了下來。

    在戰後的總結會上,他承認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經驗教訓也就總結下來了。

    從此,不拋棄不放棄類似的思想根植於每一名戰士的內心。他們知道我的部隊一定不會放棄我,哪怕犧牲,我的戰友都會把我的骨灰帶回家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參與“九子奪嫡”失敗被圈禁起來的七位皇子當時圈禁的條件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