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沃的課堂

    5個妙招助力孩子好睡眠:

    1.每天都要讓孩子準時睡覺,準時起床。

    2.床是用來睡覺的,不能讓孩子在床上看電視或者是看書。

    3.白天要適當做體育活動,但在睡覺前不要鍛鍊。

    4.睡覺前不要餓肚子,但也不要吃得太飽,別喝太多水或飲料。

    5.睡眠時光線要適度,周圍的色彩儘量柔和。

    孩子睡眠習慣深受家長影響:

    “多數孩子發生睡眠障礙,源於家長的撫養習慣。”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負責人李豔教授告訴新快報記者,睡眠障礙不只是成年人的“專利”,同樣也會發生在兒童身上。與成年人睡眠障礙不同,兒童睡眠障礙不是以入睡困難、早醒為主,而是主要表現為睡得太晚(有的孩子11點後才睡覺)、睡不安穩(包括輾轉翻滾、夜驚、夢遊等)。

    大人的作息時間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睡眠。尤其是一些與家長睡在同一房間的孩子,父母喜歡看電視、玩手機直到深夜,他們的孩子通常也只能在這些時段後才入睡,這是引發兒童睡眠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精神刺激,比如受驚嚇、家庭關係緊張、情緒受到壓抑等;還有疾病因素,最常見的是特異性面板病,因夜間瘙癢起來抓撓面板而影響睡眠等。

    此外,睡前吃得太飽,或者陰虛火旺體質及經常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後“火氣大”的孩子,也比較容易出現睡眠障礙。

    睡不好,長得慢、脾氣臭

    俗話說:“吃人參不如睡五更。”睡眠對一個孩子的生長髮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生長激素只有在睡眠時分泌的量最多;人體各種營養素的合成也只有在睡眠和休息時才能更好地完成。所以,睡眠充足,孩子的生長髮育就快,長得也越高,相反孩子就會比較瘦小。“睡眠不足還會危害心、脾、腎等多個臟器和消化系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張詩軍教授說,這些臟腑受損可能會造成心悸健忘、煩躁易怒、眼睛乾澀、氣短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厭食等症狀。“睡眠不足的人常帶有‘熊貓眼’,表象是眼眶黑,實際上是失眠引起了臟腑受損。”

    兒童失眠大多不需治療

    專家指出,孩子的睡眠障礙大多不需治療,最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改變不良睡眠習慣,並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規律。

    晚上10時至凌晨1時是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期,兒童最好的睡眠時間是晚上9點至第二天早上8點,再加上白天的午睡,大部分兒童每天的睡眠時間應保證在9個小時以上。“半歲以內的嬰兒,每天的睡眠時間平均在20個小時以上;幼兒每天的總睡眠時間要達到12-14小時;學齡兒童平均每天睡10個小時左右;隨著年齡增長,睡眠時期逐漸減少為每天七八個小時。”

    因個體差異,波動範圍在2小時內都屬正常,主要看小孩第二天是否精神飽滿。如果睡醒後沒有出現不舒服(如精神狀態不好、記憶力下降、焦慮煩躁等),沒有發育問題,也不用過於擔心。但如果孩子長期睡眠不良,每週有3天以上睡醒後出現上述不適症狀,而且情況嚴重,家長就要帶孩子到專科醫院做正規治療了。

    健康專家指出,長期睡眠質量不高,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及各臟器健康,直接影響兒童的體格、情緒、認知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發育。

  • 2 # 清淡的辣媽

    家有睡渣寶寶,媽媽每天熊貓眼,寶寶睡眠質量如何提高?

    睡渣寶寶是每個新手爸媽在育兒道路上頭疼的問題,寶媽長時間的熬夜,最後熬成了熊貓眼,這是化妝和護膚品也無法改善的終身缺陷啊,所以為了自己的年輕美貌,媽媽要重視起嬰幼兒的睡眠質量,只有寶寶睡得好了,寶媽自己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且寶寶也是在睡夢中分泌生長激素的,如果寶寶睡眠質量太差,必定會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和白天的精神狀態哦!

    比如我自己的孩子:

    每增長一個月齡就要重新規劃自己的睡覺規律,七個月的時候每天上午睡一個小時,下午睡3個小時。現在八個月了上午直接不睡覺了,都集中在下午和晚上睡覺,且大都要等晚上12點才肯睡下,晚上10點到11點一直處於亢奮狀態,時不時的還自己逗自己笑,搞得我和老公身心疲憊,眼鏡都睜不開了,我還經常敷著眼膜熬,卻也逃不過黑眼圈啊!

    後來我才分析出他的睡眠作息已經有點黑白顛倒,他上午不睡覺的原因就是晚上睡太晚,早上直接睡到10點才起床。透過一系列的調整後終於有所改變,現在大部分是晚上十點半睡覺,早上八點左右能起床了。

    一、哪些情況下被稱為“睡渣寶寶”

    睡得晚,起得晚:我這八個月的寶寶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因為睡太晚早上就起得晚,如此重複就睡成了黑白顛倒,如果不盡快調整就容易養著這個壞習慣。

    難入睡:有的寶寶鬧覺很厲害,不管怎麼哄睡都還是不停的哭鬧。

    一到晚上就興奮:有的寶寶白天精神狀態一般,睡覺也正常,到晚上就興奮得很,爸媽已經熬得睜不開眼,寶寶卻還在各種跳躍、玩耍。

    非得奶睡:有的寶寶明明吃飽了也困了就是不肯入睡,一定要媽媽抱著餵奶,喊著乳頭才肯入睡。

    二、寶寶睡眠質量差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有哪些

    1、白天活動少睡覺多,晚上睡不著:

    如果寶寶在白天活動少、睡覺多,那麼到了晚上自然是睡不著的。小月齡寶寶大都沒有這種情況,尤其是6個月以上的寶寶因為睡眠時間減少,白天沒事幹無聊的時候就容易犯困,如果白天睡覺超過6小時,晚上當然就很容易入睡難,甚至很亢奮,那麼久而久之很容易出現“黑白顛倒”的睡眠模式。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孫子的家庭,因為老年人年齡大了活動不便,再加上不懂科學育兒的新理念,所以和寶寶很少互動、玩耍,那麼開始讓寶寶用睡覺的方式打發時間。等爸媽下班回來後寶寶高興,精神狀態開始亢奮起來,一個勁的和爸爸媽媽玩耍,以至於玩到晚上12點還不困。

    解決辦法:看護人白天應和寶寶多互動,玩一些親子游戲,或者寶寶睡覺後可帶著寶寶適當做一些戶外活動,比如逛逛公園、商場、散步等。讓寶寶知道白天就應該運動和玩耍,下午午覺不超過3小時,傍晚18:00後就不再讓寶寶睡覺了。否則一到晚上又很難入睡了。寶寶睡前4個小時應儘量避免睡覺和玩得過於興奮,要提前半小時進入睡前儀式,意識性的給寶寶一種該睡覺的感覺。

    2、晚上因為腸絞痛、腸脹氣而愛鬧覺、哭鬧的寶寶:

    很多寶寶晚上因為很多原因會鬧覺、哭鬧,且很難安撫下來,怎麼都哄不睡,更別說自己入睡了。特別是新生兒和低月齡寶寶,因為肚子餓、腸絞痛、腸脹氣、憋大便、沒有安全感等因素很容易哭鬧不止。那麼此時看護人要先找準寶寶鬧覺的原因,只要解決好寶寶鬧覺的原因就自然容易入睡了。

    解決辦法:先看寶寶的紙尿褲是否該更換了,別讓寶寶屁屁不舒服,再看寶寶是不是餓了,應儘快進食。腸絞痛和腸脹氣的寶寶可以把手心搓熱後輕輕按摩小肚子肚臍周圍,緩解寶寶的痛苦,以幫助入睡。沒有安全感的寶寶,寶媽可以抱著或躺在寶寶身邊哄睡,實在不行用安撫奶嘴,等寶寶沉睡後取出奶嘴即可。

    3、寶寶睡眠環境差:

    各個家庭情況各異,有的家裡大人晚上喜歡說話大聲、打麻將、熬夜等,導致家裡出現各種影響寶寶睡覺的噪音。寶寶的床上用品不舒適、不乾淨,室溫太冷或太熱都有可能影響到寶寶的睡眠質量。包括強烈的光線也會影響寶寶睡眠!

    解決辦法:想要寶寶睡得好,大人也要配合,當寶寶睡覺的時候應注意不要發出大的動靜,不要搞一些吵雜有噪音的活動,比如打麻將、高談論闊、摔門,看電視的時候音量稍微比平時調低一點,以免驚醒睡夢中的寶寶。寶寶睡覺的臥室應注意室溫保持在22-28攝氏度左右,太熱容易悟出痱子,太冷又容易感冒,大人要根據天氣氣候給寶寶選擇合適厚度的被子和睡衣。另外寶寶的床上用品儘量選擇純棉材質且柔軟舒適的布料,且要記得定期清洗、更換,保持衛生。

    4、抱著哄睡後“落床醒”、“粘床哭”:

    很多寶寶因為沒有安全感而鬧覺都是大人抱著哄睡的,好不容易哄睡著了,一放床上就瞪個大眼睛醒了或哭了,結果前功盡棄,然後又抱起來繼續哄睡,寶寶都小睡幾覺了,可是大人卻熬不動了。如此重複下去,第二天還要上班的爸爸媽媽肯定是熬不住的。

    解決辦法:抱著寶寶哄睡後大人應一邊輕幅度搖晃寶寶一邊放,放的時候先放腳、屁股、背部,放好後先不要急著放頭和抽出手臂,應繼續安撫哄睡一會,看寶寶仍然沉睡狀態再放下寶寶的頭,慢慢抽出手臂。或者放下寶寶後發現他醒了立刻給他安撫奶嘴,寶寶處於持續安撫狀態會很快繼續入睡,等他沉睡後取出即可。這個方法我經常用,沒有失敗過。

    5、過度疲勞、敏感度高

    相信很多媽媽有這樣的經歷,寶寶明明困得不行開始眯眼睛了,可就是不睡,反而一有點小動靜就開始越玩越興奮。這就是因為過度疲勞而導致寶寶敏感度提高,讓自己隨時保持興奮、清醒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寶寶越困越興奮的原因。

    解決辦法:當寶寶犯困時大人應停止逗樂、玩耍、互動,避免和寶寶對視、說話等,要儘快哄睡或者讓寶寶上床睡覺,周圍環境保持安靜或者播放一些輕緩有助於睡眠的音樂,幫助寶寶儘快入睡。否則會形成一個過度疲勞的惡性迴圈,如此下去對寶寶身體發育造成不良的影響。

    6、身體缺乏營養、微量元素

    寶寶營養不良,卻鈣、鐵、鋅、維生素等,尤其是缺鈣的寶寶,很容易影響夜晚睡眠質量,寶寶在睡夢中分泌生長激素需要消耗大量的鈣營養,如果寶寶缺鈣的話不能滿足身體發育需求,便會發出“求救訊號”,導致寶寶身體骨骼不適,渾身不舒服,便容易半夜驚醒哭鬧,直接性的影響了寶寶的睡眠質量。

    解決辦法:定期帶寶寶做體檢,瞭解寶寶的身體機能發育情況,做針對性的營養補充。對於缺鈣的寶寶可以購買嬰幼兒專用的乳鈣,搭配魚肝油一起吃,這樣有利於鈣的吸收。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帶寶寶出門曬太陽,製作輔食的時候儘可能的營養、口味多樣化,以此來滿足寶寶身體發育的需求,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

    三、寶寶睡眠質量如何提高?

    寶寶睡覺周圍保持安靜:避免寶寶在吵雜的環境中睡覺,不利於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家裡人應該在寶寶睡覺時保持比平時低調的動靜。

    培養固定的哄睡方式:比如給寶寶一個固定的睡眠環境,自己的小嬰兒床,讓寶寶知道上小床就是要準備睡了了。或者給寶寶一個固定的睡前儀式,比如聽音樂、聽繪本、聽故事等。

    適當親子活動和室外活動:白天的時候可以帶寶寶出去玩耍、曬太陽,比如遊樂場、超市、廣場、公園,做一些親子活動等,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和社交能力。

    加強營養、鍛鍊身體:六月齡前的寶寶純母乳餵養應按需餵養,開始新增輔食的寶寶要注意營養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給寶寶補充虛足夠的營養。寶寶的腸胃功能不完善,避免大魚大肉的補和吃一些寒性食物。同時寶寶應注意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少生病。

    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好習慣:有的寶寶長時間的抱著哄睡或者奶睡導致1歲後仍不會自主入睡,大人應儘快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好習慣,平時多給寶寶一些獨處的時間,讓寶寶學會自己打破無聊,體會獨處的樂趣,養成自己玩耍的習慣,能幫助寶寶學會自主入睡。

    四、真實案例

    拿我自己的寶寶舉例子吧:孩子出月子後,大家都輕鬆了一些,寶寶爺爺奶奶喜歡玩麻將,就算人不夠的時候也喜歡一個人擺麻將玩,摔麻將、丟麻將、麻將掉地上的時候都會發出突然性的噪音,經常吵得寶寶被突然驚醒,驚醒後就哭鬧。我和老公開始說公婆他們不聽,說孩子就是要多吵吵,免得以後睡覺不好哄。

    後來發現那段時間寶寶都瘦了許多,半夜有時候還自己突然驚醒、哭鬧。搞得帶孩子的我和老公煩躁得很,終於生氣了,老公和他們小吵了一架,規定以後寶寶睡覺時不準玩牌、大聲說話,保證寶寶的睡眠環境保持安靜。後來寶寶的睡眠質量提高了不少,晚上也不那麼容易警惕性的驚醒了。

    結語:想要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家裡人都應該一起努力和配合,不僅要給寶寶一個安睡的環境,還要及時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以免錯過最佳哄睡時機。平時要定期帶寶寶做體檢,瞭解寶寶的發育指標是否正常。關於寶寶睡眠的問題希望大人重視起來,讓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 3 # 瘦媽育兒

    首先我們要了解寶寶入睡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的幫助寶寶入睡。

    1.寶寶要經過20-30分鐘的淺層睡眠才能真正睡著,因此剛入睡時很容易驚醒。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一放下就醒”的情況發生。

    新生兒期寶寶更容易驚醒,可以考慮用睡袋或者把孩子包起來。

    2.需要入睡儀式的幫助才能順利入睡。入睡儀式是寶寶睡前做的最後一件事,讓他知道完成後就應該睡了。

    內容可包括:

    ①洗個溫水澡或洗臉洗腳

    ②和寶寶擁抱或親親

    ④和寶寶道晚安

    大部分寶寶熟悉這些程式後都能入睡,但也有寶寶,特別是需要依賴喝奶或搖晃才能入睡的寶寶,還要多持續一段時間。

    3.寶寶到點卻不想睡,可能是沒有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或者是沒有感到疲勞。

    睡前2小時不要做讓寶寶興奮的遊戲。

    白天不要讓寶寶睡的太多,日夜顛倒。

    4.查詢寶寶睡渣是否在用獨特的方式告訴家長“我不舒服”。

    檢查寶寶是否有疾病困擾,腸脹氣,腸絞痛,中耳炎,溼疹,會讓寶寶不舒服,影響入睡。

    檢查寶寶是否穿的太多,衣服太緊,睡前是否吃的太多,肚子漲的難受。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特點,睡眠方式沒有通用的標準,要不斷總結以往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找到最適合自己寶寶的方法。

  • 4 # babab111

    我寶寶在一歲半之前一直跟我們同睡,每天就是我起床她就行,那種感覺真的一言難盡。她跟著早起的話,很多事根本做不了呀!

    到她一歲半的時候,跟她爸商量了下,買了個嬰兒床,從那以後每天讓她自己在嬰兒床睡。中午一點半,晚上十點,現在是她固定入眠的時間。睡之前會跟她說,寶寶,到時間睡覺啦,午安(晚安),等會見(明天見),然後給她一瓶水,關燈,關房門。

    剛開始的一週真的很難很難,一直哭,父母在這時候得狠心,現在就好了,睡眠質量都提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牙刷選飛利浦還是博朗更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