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瀟湘夜雨l

    要想知道西方人是怎麼看待明朝的,只能看西方人寫的書了。

    而且還必須是明朝那時候的西方人,後世的人無論如何,都無法真正認識到大明的輝煌!

    在16世紀末,有一個西班牙人門多薩,寫了一本書《中華大帝國史》。

    這本書全面介紹了中國的歷史、環境、宗教、人文。。。。。。在當時的歐洲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明朝那會的西方人對明朝的看法!

    1.明朝的環境:

    當地人勤奮的勞動和高超的技術使土地更加豐饒,就連谷地、山脈和岸邊所有不能耕種的地方,他們也根據地質情況種上果樹、小麥、大麥、水稻、亞麻、大麻和其他作物。由於那裡人口眾多,每個人又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財產,再加上不允許臣民移居國外,沒有發生殺人甚多的戰爭,不允許有人無所事事、遊手閒等--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之徒除受到嚴厲懲戒之外,還會留下無恥之徒的罵名--使得包括耕種業在內的各行各業均發展得極為迅速。皇帝只喜歡自己的國家,他認為他有世界上最好的帝國之一。另外,很自然,這裡人個個都好吃、好喝、好穿、好打扮,喜歡把自己的家園裝飾得漂漂亮亮,這樣便有了競爭,競爭鼓勵人們勤奮勞動,爭做優秀的農場主。這一切加上土地的肥沃,坦率地講,這就是為什麼它配得上世界上最富足國家稱號的原因。還有很多珍珠,它們雖不很圓潤,但產量很大,帝國還出產各種寶石。銅、鋼、鐵一擔各值八雷亞爾。說真話,那裡不缺任何人類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極為豐富,價格便宜得就像白給。因此,當地人有理由說那是世界最富有、最肥沃、東西最便宜的國家。

    2.明朝的土地:

    這個大帝國我們習慣稱之為中國,沒人知道這樣稱呼的來源和根據。中國附近各帝國將它稱作"常來"(Sangley)菲律賓人對華人的稱呼,表示友好,叫他們常來。中國自己的語言稱作"大明國"。大明國的含義就是"帝國"的意思。在世界所知的國家中,它面積最大,人口最多。

    3.明朝的建築:

    這個帝國精心修建的大道,平直寬闊,四通八達。每條大道的入口處矗立著三至四個鐵皮包裹的堅實的大門,華麗莊嚴。寬闊的大道多為石砌,可供十五個人並肩騎馬而行。道路如此平直,以至可以一眼望穿盡頭。大道兩邊是通廊,商店密集,人們所需的一切商品,包括各種奇珍異寶均可在那裡買到。及其周圍地區 這個帝國有很多建築家,也盛產能夠興修世界最好建築物的材料。他們用白泥制磚,硬到只有大力用鎬才能把它擊碎,這就是為什麼在全國到處都有宏偉而牢固的建築物的原因。看來中華帝國的大道通衢比所發現的其他國家都好,尤其路面鋪設最好。大道平直,就連大山都用鎬劈開後鋪路,山路用磚石砌成,整齊美觀,這是帝國隨處可見的最傑出的工程。

    4.明朝的服飾:

    這個國家的男男女女體質很好,身體挺拔,風度翩翩,但並不十分高大。幾乎所有人都面寬、眼小、鼻扁、無體毛,男人只在下巴處有幾根鬍鬚。他們頭髮很長,但經過精心的修剪,在頭頂上打髻,再用一種金色發罩罩起或用髮簪繫牢。這種留髮留甲的方式恐來自迷信,因為據說,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被帶入天國。貴族和達官顯要身著不同顏色的絲衣,質地上乘,裁剪得當。百姓和窮人則穿質地低劣的絲衣或穿亞麻、線斜紋或棉布衣服,因為那裡盛產這些材料。由於帝國地處溫帶,人們尚能忍受這些厚重的衣料。

    5.明朝的迷信:

    皇帝和謹慎的各部大臣也被精心封閉在魔鬼幻術的大門之內,沒有皇帝本人和內閣的同意,任何新鮮事物、外華人以及新學說都不準入內,違令者格殺勿論! 除此之外,中華帝國的臣民都很順從,易於教化,易於遠離偶像崇拜和各種迷信,遠離他們虛假的神祗。雖然華人聰明睿智,才思敏捷。但他們卻說,除了他們剛剛認識的西班牙人,世界其他國家人都很愚鈍。他們那裡既有道德哲學又有自然哲學,這些哲學都是可以公開宣講的。他們還有占星學。但涉及到世界的本初和起源,以及人類的原初和誕生卻有很多舛錯。

    6.明朝的婚嫁:

    整個帝國的人都十分關注自己子女的婚事,以免他們因傷風敗俗而誤入歧途。正因如此,一個那麼大的國家所發生的醜聞比任何一個小國還要少。很多時候由於對子女的過分關愛,以至當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甚至還沒出生時,父母就為他們定下終身,立下字據,向世人公佈子女的婚事。

    雖然有利有弊,但是在當時的西方人看來,明朝還是相當輝煌的!

  • 2 # 史海尋蹤

    研究歷史,就要抽絲剝繭,找到其最深刻的根源。先讓我們看看明清兩朝與同時代的西方(主要是歐洲的歷史背景)。

    先說說大明朝(1368年~1644年),同時代的歐洲正經歷著文藝復興的薰陶,資本主義萌芽在倔強而緩慢的成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如日中天,縱橫於歐亞大陸。可說當時的西方世界正是黎明前的時刻,處於封建君主時期,至於經濟仍然是人力畜力驅動的農耕手工,方式與明區別不大。1497年左右達伽馬拉開大航海時代序幕,由此整個歐洲如打雞血一般進入殖民和掠奪的高潮,而領先各國航海的明朝,卻對此無動於衷。

    到了1644年明亡,中華進入另一個封建朝代——清,一如既往的遵循著千年不變的模式。真正拉開差距始於第一次工業革命,176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大大提高了工業效率,自此西方進入轟轟烈烈的工業化時代,而當時閉關鎖國的大清,正是乾隆帝執政第三十個年頭。

    在以上背景下,來看看西方人眼中的明朝。

    對於那些讚美之詞或不屑之評,多說無益,只說一下基本態度。

    對於幾萬人口在歐洲為大城市的蠻夷們來說,到了百萬人口的明朝城市,自然是眼花繚亂,“劉姥姥進大觀園”那種感受比較恰當,對大明先進的城市管理,民眾的樂觀向上,繁榮的經濟狀況自是不吝溢美之詞。

    相比之下,於近代的“乾隆盛世”,歐洲已經走在時代前列,昔日蠻夷,滿懷對上國的美好想像,眼中看到卻是巨大的落差,必是大失所望。失望之餘,也不要指望獲得讚美。盡是一些貶低之言:如垃圾滿地,居民面黃肌瘦,精神萎靡,城市中到處都是開口糞池等……昔日的天朝上邦,即將淪為被其任意欺凌的物件了。想來滿清僥倖得了天下,對於國家治理,經濟發展,也確實不怎麼樣。

  • 3 # 臥枕梅聞花

    明朝時期,由於中國千年發展的餘蔭,某些方面在西方人眼裡還是有取之處。比如,一些傳教士談到了當時東南部分大城市的富庶,但僅限於東南一隅的經濟狀況並不能反應明朝的整體。

    西方傳教士同樣大肆讚賞過當時印度莫臥兒帝國的富庶,然後就把它殖民了。誇讚其富庶,更多的是希望吸引到更多西方人前來殖民而已。這一點在當時葡萄牙使者皮萊資的書中體現很明顯。在其所著《東方誌》中他大大讚美了華人,(認為華人和西方人一樣,同屬白種人)但同樣他也信心滿滿,認為很容易就能征服中國,他寫到“當地人並不強壯,很容易被制服。”

    很多西方人士,不限於當時傳教士都談到了明朝時期的封閉保守,還有部分談到了明朝時期科技的落後。

    利瑪竇參觀南京觀星臺時,發現不少中國天文儀器。他不僅知道這些儀器用法,而且能指出它們有什麼缺點,讓當時明朝官員折服。這迅速吸引了一批粉絲,而利瑪竇賣弄知識背後的原因,不過是為了他傳教方便。

    在《全球通史》中,斯塔夫裡阿諾斯引用了部分利瑪竇的言論,大體上評價了明朝:(16世紀)早期,中國和西方的在文化上的相互影響,僅限於耶穌會會士努力傳播天主教方面。耶穌會這幾個世紀傳教活動的最終結果已被證明是微不足道的。華人依然極度自信(此處應該翻譯問題,應翻為自負)和自給,他們將西方商人限制在少數海港和邊境貿易點,處理國際事務時,基本上僅承認納貢關係。……有史以來,從沒有一個民族面對未來竟如此自信(應為自負),又對即將面臨的風暴如此缺乏瞭解。

    中國不僅看起來,而且事實上也是相當靜止的、落後的。……明朝時中國停止了其壯觀的海外遠征,就充分說明中國與歐洲對世界的根本態度的差別。

    他們將西方貿易商人限制在少數幾個海港和邊境貿易點,處理國際事務時,基本上僅承認納貢關係。(以上都是《全球通史》中的內容)

    對於明粉自以為認為先進明朝火器和航海技術,書中也寫到:當歐洲人抵達南亞或東亞高度發達的軍事強國時,他們具有一個決定性的有利條件,即海軍裝備上佔優勢。16世紀(1500年),冶金學家發展了鑄炮技術。鑄成的火炮很輕,容易安裝在船上,但具有強大的火力……足以擊沉300碼射程內的船體。……對於軍艦也重新設計,很快就達到每艘軍艦平均可以裝備40門炮的水平。

    美國斯圖亞特·戈登的《極簡亞洲千年史》(全美圖書館指定館藏 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推廣書籍):(明)中國朝廷經常抱著抑商的看法,也因此嚴密控制口岸和國內商人。葡萄牙人的大炮,是用比亞洲大炮所用材料更強的金屬所打造。……船員門已經學會了如何穩定、快速且相當準確地發炮。……只有葡萄牙的船隻和船員能夠有效地連續炮轟港口和其他艦船。

    《全球社會學》有個總結性的描述:“從大約17世紀起,歐洲開始在思想意識、軍事力量、航海技術和經濟發展等方面超過了世界其它地區。

    西方研究中國科技史最權威、李約瑟編輯的《中國科技史》中也認為中國在科技極其應用方面只到明初:從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5世紀(1400年),在把人類的自然知識應用於人的實際需要方面,中國文明要比西方文明要有效的多。

    認為明朝封閉,持類似觀點的西方歷史學家還有很多,如德 曼弗雷德·馬伊《世界歷史》在14世(1300年)紀到17世紀(1600年)的明朝,……中國從此與西方世界和西方思想隔絕,把自己封閉了500年之久。

    飽受詬病的是明朝奇葩的朝貢制度。澳門出版的《十六和十七世紀伊比利亞文學視野裡的中國景觀》:沒有廣州行政長官批准,任何華人都不能去暹羅、爪哇、馬六甲和帕森等王國。批准手續十分繁瑣,令人無法忍受,只得放棄出國。(意思是說除了朝貢使團進行的貿易外,中國對所有對外貿易都進行嚴厲的限制)外華人來到中國後,就不準離開,除非得到皇帝的批准。為得到批准,富人也會傾家蕩產。任何船隻若違反停泊規定,其貨物被沒收上繳皇帝,人員被處死。(伊比利亞半島就是現在西班牙合葡萄牙合居的一個半島)

    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15世紀新航路的開闢代表了新的序幕的拉開。但此時的明清王朝實施海禁與閉關政策,仍以“朝貢”與“撫夷”的觀念對待域外種族。固有的社會倫理道德,無法翻舊更新以順應時代變化,原有的“中央之國”的自我投射,暴露其虛弱而不能適應時代的缺陷,以至於在進入多國多文化的世界體系之時,中國顯得張皇失措。

  • 4 # 使用者59181342034

    明朝年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是充滿智慧和強大的民族。中國有精美的陶瓷,五彩繽紛的綢緞,軍隊裝備精良擁有殺傷力大的火藥武器。明朝開啟的海上絲綢之路對西方國家影響深遠,在中國曆代中,外貿經濟往來最活躍的朝代數明朝。

  • 5 # 小梁說歷史2019

    元朝滅了南宋,開啟了中華一統的局面,歷史上中原王朝第一次被北方遊牧民族全面佔領,但元朝只延續了一百年,明朝作為中原王朝的代表從元朝手中奪回了控制權。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提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開啟了由漢族統一中國近三百年的歷史。

    一、先來說說明朝: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定都北京。共傳十六帝,共計276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初稱帝,國號為大明,定都於應天府(今南京);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

    明朝疆域圖

    疆域:囊括漢地,明初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

    鄭和下西洋概貌

    外交:鄭和七下西洋,同時又派遣吏部驗封司員外郎出使、、等西域十八國,並著述《》、《》等。加強了明朝同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上的往來,為中國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

    明朝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二、先來說說故事的主角元朝: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權。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

    三、明朝與元朝的較量,貫穿明朝的始終。

    明朝疆域圖與北元一覽圖

    持續了明朝興起後,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大部分退回大漠,北元分裂成東、西蒙古(明朝稱東蒙古為韃靼,西蒙古為瓦剌)。終明一朝,也無法根除來自蒙古的巨大威脅,蒙古騎兵始終對明朝北方邊境進行襲擾和掠奪,雙方衝突不斷。史書記載:"終明之世,邊防甚重。邊境之禍,遂與明終始雲。"指的就是明朝政府長達200多年對北邊蒙古的防禦。其中尤以"土木堡之變"為代表,影響深遠。

    土木堡之變: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兵敗並且被俘的事變。其中包括四朝老臣張輔、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內閣成員曹鼎、張益等五十餘名隨行出征的文官武將戰死,這些可都是國家的精英,可謂損傷慘重;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最為精銳的三大營部隊亦隨之毀於一旦;京城的門戶亦已洞開;明英宗復位後更是殺了以于謙為首等眾多權臣,導致明朝軍政在土木之變之後第二次斷層。

    這個事件對明朝的影響是巨大的,國家精英人才損失殆盡,人才斷檔嚴重,軍隊精英也幾乎全軍覆沒,對一個國家來說簡直是迎來了最黑暗的時候。這次事變之後,明朝直接由強盛轉為衰落,對元朝由戰略進攻轉變為戰略防禦。但元朝由於內部權力爭鬥,也始終沒有能力滅亡明朝,直到另一個強大的北方遊牧民族清朝的出現,歷史天平又再一次向北方遊牧民族傾斜,我們將在下一章節來講述,歡迎持續關注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什麼套路和女生聊天,女生會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