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招財阿咪
-
2 # 滄海安瀾
華爾街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其他答友回答的特別好,我就不重複囉嗦了。我們來談談第二個問題:
華爾街是不是創造繁榮締造危機的矛盾體?
一位美華人說:“在美國,1%的富人佔有99%的財富,而99%的人為國家納稅,卻沒有人真正代表我們,華盛頓的政客都在為這1%的人服務。”曼哈頓公立學校的一位教師說,在她的學校,多數孩子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佔領華爾街”運動能夠發起和持續的主要原因,不是別的,正是貧富懸殊。如果沒有失業者,沒有窮人,沒有社會不公,就不會有什麼抗議活動。
做蛋糕與分蛋糕完全是兩回事,做大蛋糕不等於每個人都能多分到蛋糕。為了遮人耳目,統治者就說,貧窮是因為蛋糕太小,努力做大蛋糕,就會富起來。勞動者拼命工作,做大了蛋糕,但分到的蛋糕依然很少,生活仍然貧困。一旦勞動者發現被騙了,開始覺醒,便會行動起來進行鬥爭。
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將美國推向不安和憤怒。貧富懸殊是一顆定時炸彈,遲早會引爆,只要有相關性、合拍性和共振性的社會問題發生,它就可能會爆炸。一旦形成連環爆炸,就會像燃燒彈一樣威力驟增。這就不像星星之火那樣好滅,熊熊燃燒的大火很有可能燒到畫好的線外。
金融危機嚴重地打擊了美國,經濟持續萎縮導致就業機會明顯減少,使一部分中產家庭破產,致使國民的自信和對政府的信心明顯滑坡。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是美國貧困人口增加的首要原因。美國勞工部公佈的資料顯示,美國目前仍然有近1400萬人沒有工作,其中近1/3失業超過一年,失業率達到了9%以上。全美30個州的就業人數下降,其中紐約州就業人數下降最多,一個月紐約州僱主裁員2.2萬人,凸顯紐約州就業不振、經濟低迷。
美國工薪階層的貧困人口達到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18—64歲的工薪階層、失業人口以及求職畢業生被統稱為“窮忙族”,他們不僅構成了美國貧困人口的最大群體,還推高了貧困率——每5個窮人中就有3個人是“窮忙族”,這與20世紀70年代兒童構成最大貧困群體的情況截然不同。
塞琳娜·洛佩茲是獨立撫養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失業後不得不搬到奶奶家住,以減少日常開支。2008年時,她擁有一份全職工作,有自己的住處,供養孩子不成問題。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後,她失業的時間超過一年。像她這樣的貧困戶不在少數。
由於大多數企業都是私有企業,用工是企業老闆的事,政府無法干涉,所以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美國政府一直難有大作為。特別是在經濟危機時期,企業不景氣,利潤下降,為了降低成本,減少支出,最省事的辦法就是“減員增效”,從而迫使大批工人失業。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從業經驗,有的所學專業不符合實際需要,在工作崗位縮減的大氣候下,很難找到工作。
針對經濟低迷不振,就業率下降,美國政府實施了“一攬子計劃”,但很難像美國著名的偉哥一樣立即起效。因為失業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現象,而且是一個制度缺陷問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和深度市場化,無法化解經濟梗阻和制度癌症,必然造成生產過剩或短缺波動,而失業人口的存在,是“邪惡資本家”壓低工資,減少成本,增加利潤的“蓄水池”。失業人口的增加,主要是由國家經濟痿滯導致的,也不能排除資本家的主觀故意。
之所以說“美國式痛苦”,是因為美國貧困人口的標準比中國高,而且社會福利比中國好,失業人口可以領到食物券和救濟金。
失業率居高不下,是觸發社會矛盾的主要導火索之一。
在美國的“民主選舉”中,大財團決定哪個政客當選,這個政客肯定當選,投票只是民主的過場。沒有資本巨鱷的認同和金錢資助,無論你有多大的才華,都很難成為領導人;踏著金山登上權力頂峰的人,必然要服從大資本家的領導,為他們掠奪更多的財富服務。而且,哪個專案該獲得資金支援,也由大資本家決定。
美國的民主政治實質上是財團政治,在臺上的統治者是為極少數富人服務的。大財團的老闆在幕後指揮,被選中的精英在前臺唱戲。總統只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後面有幾隻巨大的黑手在遙控著,國會是遙控器。“美國式民主”就是財團民主、金錢民主、家族民主。
美國的確存在著“大公司濫用金錢施加政治影響”的問題,但也不是所有的大公司都“濫用金錢”。資本家投資是為了賺到更多的錢,賠本買賣他們是不會做的。他們花錢有明確的預見性、指向性、選擇性。不見兔子不撒鷹。當然,他們一旦看準了目標,需要多少就投多少,甚至不顧代價、不惜血本。
有的美華人指出:“是大金主左右了我們的國會,使政策偏愛大捐助者、大企業,尤其是金融業。當權者沒有為民作主,是金錢在背後作主。這一切導致了美國當前糟糕的財政、經濟、就業狀況。”
美國的統治機構就是為富人執勤的,“紐約的警察保護和服務富人”是一種慣例,任何地方的警察都是一丘之貉。
當一個國家的現實與未來及幾億人口的命運掌握在幾個最大的“財主”手裡時,這個國家能搞好嗎?人民能有更好的未來嗎?
這個世界上之所以有美國,是由幾個大資本家策動和捐獻巨資,而後對英國老大哥發起獨立戰爭而成立的——英國的紅衫軍沒有浴血奮戰就投降了;這個世界上將發生美國解體,也一定是由那幾個世襲的財團一手造成的——決策失誤,或有意為之。
用私企老闆的思維治國,不滅亡才怪。
美國自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決定了是一個沒有前途的國家。因為美利堅不是人民的,而是幾個大財團的;也就是說,美國是私人的,不是公有的。歷史證明,私有國家有一定的生命力,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都是家天下,有的國家延續了幾百年,我們不能否認它曾經有過合理性。但是,時代不同了,家天下不再具有合理性了,代之而起的是人民的國家,這就是歷史規律。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都曾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帝國,但都很短命,很快就衰敗了。由此可見,私有國家在短期內具有很強的暴發力,但由於對社會資源的絕對壟斷必然造成生產波動和社會矛盾激化,因而不可持續,無法維持太長時間,更不可能永恆。美利堅建國已經300多年了,可能已經到了發展的極點。 在美國,政府與銀行是一種互包的關係,銀行包政府,政府包銀行,誰也離不開誰。因為政府是銀行的,但銀行不是政府的,政府離開銀行就不能存在。這種關係之所以不是婚姻關係,而是情人關係,是因為政府與銀行的交媾是在暗地裡進行的不正當行為,是一種資本和權力預設的黑道原則,並不在制度和法律框架之內,擺不在桌面上。我們都知道,大財團私有的美國至今還蒙著一塊遮羞布——憲法說美利堅是美華人民的。儘管這是騙人的鬼話,可大資本與大權力擁有者還需要繼續欺騙人民,以維持自己的統治,好讓人民為他們創造更多的財富。
過去,美國以金融為樞紐調動和維持整個社會的創新與冒險,並由此捍衛和延續了“美國夢”。儘管華爾街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但並沒有讓美國統治精英下定決心“改造華爾街”,反而由政府出手相助,輸入了鉅額救助金。而對於其他行業,如汽車製造業、房地產業等,則未得到相應的政府禮遇,能夠提供較多就業崗位的製造業最後成了真正的輸家。美國持續的高失業率,直接原因在於重金融業,輕製造業的痼疾,根子則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始終不能走出激化——緩和——再激化的怪圈。國民至今還在失去住房抵押贖回權,說明美國危機還在持續。
美國政府向銀行大量輸血,而這些錢都是納稅人的血汗。
金融機構掌握著國家的命脈,金融資本家正是號準了這一點,所以他們才敢“創新”虛擬貨幣,推動虛擬經濟,做空銀行,將國民財富轉移到自己的名下。一旦銀行面臨破產,政府必將從國庫中拿出老本來救援。經過大輸血,銀行還在,金融資本家還是大老闆,而銀行流動的血液卻換成了納稅人的血汗。大輸血其實就是大換血,無論怎樣操作——公開操作,還是暗箱操作,銀行的血都是來自勞動者,最終納稅人都成了“被獻血者”。
小銀行是吸血蟲,大銀行是吸血鬼。美華人在“佔領華爾街”運動中高喊:“銀行吃了我的孩子!”這就是對銀行抽血的血淚控訴。
參考資料:新華網,中新網,光明網,百度新聞,天涯社群,百度百科等。
-
3 # 陸家嘴老胡
美國的政治體系是被大財團所把控的,華爾街的金融大鱷左右著美國的走向。要知道美聯儲也是私有機構,背後都有摩根集團,羅斯柴爾德,洛克菲勒等家族的影子。
-
4 # 東方京川
在美國,金融機構掌握著國家的命脈,金融資本家正是瞄準了這一點,所以他們才敢"創新"虛擬貨幣,推動虛擬經濟做空銀行,將國民財富轉移到名下。
所以華爾街即是創造金融繁榮中心,又是締造危機的矛盾體。
-
5 # 第十經濟觀察室
華爾街是一面天使,一面魔鬼。
天使的一面:是華爾街透過天使投資以及科創上市機制,讓高科技中小初創企業,在資本的澆灌下,迅速成長,從而帶來新產業,甚至是新工業革命的爆發性發展。
例如,90年代美國網際網路革命的蓬勃成長,就少不了華爾街的孵化:在網際網路巨頭facebook發展過程中,Social+Capital”基金等風投資本幫助她在早期快速佔領市場,摸索出成熟的商業盈利模式以及科學的企業管理;摩根大通、高盛、美銀美林的投資銀行大拿,則幫助facebook運作上市,承銷股票,以募集更多資金,讓facebook社交霸主的地位在北美乃至全球得到擴張、穩固。
魔鬼的一面:華爾街的錢都不是自己的,他們的錢大部分來自公眾財富和私人注資,但華爾街們為了更多的佣金,上下起手,向上對美聯儲、商業銀行隱瞞,向下對股票、債券購買者欺騙,最後因為自己的貪心,導致金融崩潰,發生危機,讓全社會為他們的貪婪買單。
例如,2007年之前,華爾街為了賺取黑金,把有毒的垃圾房地產刺激貸款債券,評為3A級金融產品,然後販賣給投資者。最終引爆了全球經濟震盪的金融危機。
所以,金融,資本,華爾街,它是一個複雜的事物,他和任何東西一樣,都是黑白俱在,陰陽共生,我們預期反對她,攻擊她,不如想辦法完善監控和普惠機制,讓金融更多的為民眾造福。
回覆列表
華爾街,英文名Wall Street.位於紐約市曼哈頓南部,全長僅540米,寬度僅為11米。狹窄的面積僅7個街段,卻成為美國著名的金融市場。是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的所在地;美國摩根公司,杜邦財團公司,洛克菲勒財團公司都聚於此地。華爾街已經不僅僅是美國的金融市場,更是美國金融資本的代名詞。
早期的華爾街
華爾街英譯名為牆街,紐約最初是荷蘭人的殖民地,叫做新阿姆斯特丹市。1653年,荷蘭人在華爾街所在地建了一面牆。後來,紐約市成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英華人拆牆建街,華爾街誕生了。連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的就職演說也是在華爾街進行的。
1837—1857年,鐵路和電報的出現,加上美國西部的淘金熱,促進了華爾街的繁榮;
1857—1867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華爾街資本為美國政府提供了大量融資,募集戰爭籌款;
1880—19世紀末,美國大體完成了工業化,大資本家JP.摩根崛起,在危機中穩定了美國國庫的黃金儲備,一度挽救了美國。
1901—1914年,華爾街和倫敦爭奪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
1914—1920年,一戰爆發,倫敦金融交易中心停擺,全世界的期貨交易全部集中到了紐約,隨後戰爭所需的軍需品需求刺激了美國經濟發展,摩根公司為協約國籌措資金,美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1920年,一枚炸彈在摩根大通總部前面爆炸,造成38人死亡。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美國陷入大蕭條。
1945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漸漸成為世界霸主,被戰爭壓抑的經濟取得巨大發展;
1960年60代末到70年代初,通貨膨脹,越戰一度使華爾街陷入了低迷發展期。
1990年後,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進入金融市場,華爾街一日千里。
2001年9月11日,位於華爾街的世界貿易大廈被恐怖份子襲擊,從而改變了華爾街的佈局。
2008年,從美國華爾街蔓延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造成全世界嚴重的緊急危機。進入新時期後,華爾街成為美國壟斷資本的代名詞。
目前,華爾街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摩根財閥、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在這裡。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裡。
這裡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採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成為美國和世界的金融、證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華爾街作為壟斷資本的代名詞。壟斷資本從這裡支配著美國的政治、經濟。華爾街成了美國壟斷資本,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
華爾街是怎麼做到將全球資本玩弄與股掌之中的呢?我們就不得不佩服華爾街構建出的21世紀最不可思議的龐氏騙局了。長期以來,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的市場國家,其商品出口嚴重依賴美國這個人數僅佔世界6%,而消費卻佔世界35%的龐大消費市場。這些國家拿到美國支付的美國貸款後,必須進行保值增值的投資,於是金融機構放出貸款,使它證券化,讓人家拿美元來買它的美國國債,企業債和公司股票。這意味著,其他國家是在借錢給美國,然後美國拿這些錢再購買這些國家出口的商品。不得不說,這是一步高明的棋,這樣既輕易換走了他國用資源換來的美元,又將貸款的風險轉向他國。透過金融操作,美華人用別人的錢過自己的奢侈生活,創作出美國式的資本主義繁榮。而華爾街的那些金融炒手,金融大鱷就在此時興風作浪,透過開發出“大規模金融殺傷性武器”的金融衍生產品,以龐氏騙局套住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量資本。而一批有一批由哈佛,劍橋等世界知名學府打造出的精緻的投機者們,享受著天價薪酬的資本精英們,在華爾街的辦公室整天琢磨複雜無比的數理投資模型,衍生產品,創新工具,營銷手段等等,開發出CDD(債務抵押債券),CDD的平方,立方,甚至N次方產品,以金融創新為名,行坑蒙拐騙之實,最終親手製造了巨大的金融泡沫並殃及世界。舉一個簡單的事例,雷曼兄弟破產時,其淨資產僅有260億美元,而其負債卻高達6130億美元,這個金融泡沫吹的有夠大的。難怪小布什曾抱怨道,華爾街是真的“喝醉了”,而奧巴馬似乎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推出以犧牲百姓的利益來維護金融資本家的利益的“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但他明顯低估了民眾對這場綁架世界的龐氏騙局的認識度,前幾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以及近期的美國政府被迫關門事件,足以顯示民眾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