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未來錦鯉
-
2 # E學堂
教材改革,提升閱讀能力是必然。我認為:閱讀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閱讀興趣、閱讀方法和閱讀能力。
那麼,如何提高閱讀能力呢?我的建議是——
一、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可以培養的,沒有興趣的閱讀是辛苦的。
1、空間選擇
小孩子是可以引導的。我們家一開始就是帶去圖書館,當孩子看到一群同齡人在閱讀的時候,他覺得很好玩,也就拿起書來讀。
在家也可以佈置一個閱讀角。不需要特別大,可以用點心思,突出閱讀特色。我的實踐證明儀式感很重要,當一家人坐在那裡各自捧著書的時候,孩子很快進入角色。
2、讀物選擇
如果是年齡比較低的,建議從繪本開始,可以是有字的繪本或是無字的繪本。如果可以,無字繪本我更加推薦,那是鍛鍊孩子想象力和表達力的最佳工具。當然,起初家長還是應該陪著閱讀,再逐漸放手。
不用擔心孩子的閱讀收穫,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會逐漸過渡到拼音讀本、帶拼音的文字讀本、純文字讀本。
我家孩子也是從繪本開始,幾年的時間,他已經轉移到各種小說上去,天文地理、人情風俗、流行經典……無一不涉足,因而視野開闊知識面比較廣。
3、活動配合
為了增強孩子的興趣,多開展一些關於閱讀的活動也不錯,同時也可以是換種方式檢查孩子閱讀的情況。比如閱讀分享、演講、詞語接龍等等。
孩子看得下也說得出,這就是收穫。
二、注重閱讀方法。
很多人反饋說“想看書看不下”“努力看看不懂”,然後就把它歸結到不認真,靜不下心……其實這都是對於閱讀的誤解。如同做一件事,沒有講究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閱讀也一樣。
1、從喜歡的書入手。
“因為愛,所以愛。”面對喜歡的東西往往會付出更多。閱讀喜歡的書本,專注力也不一樣。例如看故事書和工具書,前者有情節會被深深吸引,後者很多是理論知識,很容易乾燥乏味。再比如孩子和父母同讀經典或二次元作品,情況肯定不同。
2、提高閱讀速度。
閱讀速度的訓練非常重要。有的人一目十行並能深深記住,有的人一字一字的讀卻記得不牢。這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閱讀速度的訓練不同。
速度的訓練從眼睛的高度集中開始。眼睛快速移動,掃視全文、抓標題、看關鍵詞……同時啟動大腦思考協調能力。這樣訓練一段時間,閱讀的速度及專注思考能力都會大大提高。
3、採取多樣化閱讀。
三、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的過程其實也是大腦在運轉的過程,閱讀的同時能進行深入思考與踐行,這樣的閱讀才真正鍛鍊了能力。除此之外,還建議——
1、多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好書常讀常新,每讀一次總有不同的收穫, 這是提升閱讀能力的根本辦法。
2、複述
用簡潔中肯的語言把內容複述出來。
3、畫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可以梳理文章的章節脈絡,幫助記憶和理解。
總之,提升閱讀能力不是一兩天的事。而循序漸進,科學地鍛鍊,堅持下去,必定受益終生。
-
3 # 戚老師說
2019年秋季開學後,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將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新一輪的教材改革已經開始,語文學科的地位大有提高,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成為老師和家長關注的話題。
那麼,該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營造閱讀氛圍,培養閱讀習慣。你的家裡有書櫃嗎?有家長和孩子可讀的書嗎?有專屬的閱讀時間嗎?......
如果沒有,從現在開始,來營造家庭的閱讀氛圍:在家裡開闢一塊讀書區域,夠你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讀書;傢俱中要有書櫃,要放上自己和孩子所讀的書;要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專屬閱讀時間,到了這個時間,就要坐下來讀書。
習慣的力量是很可怕的。比如,現在,我在電腦前面寫回答。幾乎是每天的這個時間我就開始寫一篇問答。養成了習慣,不做的話,就會感到少了點什麼,在這個時間段認真把一篇問答寫完,我才能感受到時間是有價值的,沒有被浪費掉。當孩子養成了讀書的習慣,自然就會有閱讀量上的積累;長期堅持,終身受益。
二、從“淺閱讀”逐漸向“深閱讀”發展。“淺閱讀”是瀏覽式的、泛泛的閱讀;深閱讀是進入內容情境、進行深入思考的閱讀;二者的主要區別就是是否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只進行淺閱讀是不行的,閱讀能力背後其實是理解、思維、表達等能力,這些能力是從“深閱讀”中得來的。
“深閱讀”有哪些可操作的方法呢?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記讀書筆記,這就是對閱讀進行思考整合的方法。但是一些孩子只做摘抄式的讀書筆記,用處並不大。我提供一些方法,大家可以去嘗試:
1.梳理故事情節。
2.提煉作品中心。
3.分析人物形象。
4.梳理寫作思路。
5.賞析摘記語言。
6.思考質疑。
我們來試著按上面的方法進行深閱讀:
2.提煉中心:作者寫這個故事要表現什麼?當敵我矛盾遇到內部矛盾?取經的困難不只來自對手,更來自內部?
4.寫作思路:三打,矛盾逐漸升級。什麼在變化?什麼沒有變?
5.賞析語言:八戒看到白骨精變成的美貌女子,心下歡喜,“跑了個豬癲瘋”,這一句很有喜感,也有畫面感,足以刻畫八戒的好色。
6.思考質疑:沙僧已經進入取經團隊,為什麼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沒有寫他一筆?他好像根本就不存在?我思考的結果:不寫也是一種寫,足見沙僧的冷漠麻木。
在閱讀中,家長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和孩子交流探討一下,相信孩子會慢慢體會到發現和思考的快感,逐漸喜歡上深閱讀。
-
4 # 讀寫升級
的確有這麼一說,得語文者得天下;而得語文的前提又是要提高閱讀能力。因為閱讀能力歸根底不僅僅是閱讀的問題,閱讀還會影響到作文。所以說,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一點也不過份。那麼怎麼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一、閱讀有一定的量。
二、閱讀有一定的質。
有的孩子讀了很多書,但閱讀能力卻並不見得很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只管看,卻並沒有養成積累和運用的習慣。閱讀要想有一定的質就要學會積累,所謂積累就是讀書要有一定的思考,並把讀每本書的思考形成文字,常此以往,就會形成有質量的閱讀。比如讀讀書,摘摘筆記,寫寫讀後感,做一些專題整理,加強運用,才能提高閱讀的質。
三、閱讀有一定的用。
閱讀最好還要能用,也就是養成交流的習慣,在交流中讓孩子發現閱讀原來是有用的。把自己讀書思考的結果擺出來與人交流,在交流中形成碰撞,就會有新的思想產生。如果能得到別人的認同,閱讀思考表達的興趣也就上來了,如果還能夠發表出來獲得報酬,那孩子閱讀的興趣就更濃厚了。
總結:如果能做到這三點,孩子會讀,會積累,善交流,孩子的閱讀能力自然能上來,語文水平自然能提高了。
-
5 # 麗覽群書
有些事情一旦上升到和考試掛鉤就不免急功近利和破壞興趣了。首先得天下是指什麼天下呢?是孩子閱讀目的?還是是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情呢?
其次閱讀能力是指做閱讀理解的能力,還是閱讀書的數量。
關於閱讀有幾個誤區不妨一起探討一下:
一、培養興趣
作為一個家長,咱們小時候肯定都偷偷在課桌裡被窩裡塞過一兩本喜歡得不得了的書,也肯定沒日沒夜地偷看過好幾遍。請問,讓你現在說一說你還記得幾個重要的情節?
所以,孩子喜歡什麼型別的書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引導他(她)們去閱讀難懂深奧的書。
二、學以致用
提高閱讀能力,這個能力是指應試做題,還是學以致用?
還是先說咱們大人,咱們小時候刷過無數練習卷,這個應試的閱讀能力現在也有很多套路和習題。
若是指學以致用,那這種閱讀能力就非常難了,咱們從小到大讀過雞湯沒有百碗也有千碗了吧?看過方法應該比走過的城市要多得多,但是,更多的時候是道理都懂但是做不到。
學了就能用,而且用的順手並且放不下的那肯定不是書,它一定是智慧手機。
所以,真正的閱讀要實現學以致用,需要一個輸入到輸出的長期訓練。而輸出最好方式是寫作和演講。
"閱讀如一潭清水,看著很淺,其實深不見底"
回覆列表
新一輪課程改革順應時代潮流,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更加鮮明,因此加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
在小學階段,閱讀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對很多學生來說,閱讀是他們很大的一個弱項。不管是課內閱讀練習還是課外閱讀練習,學生都看起來很茫然無措的感覺。那麼到底該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呢?這已經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也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
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感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用詞精美、語句生動,這些優美詞句可以讓學生透過朗讀把文中的文字變成可聽可感的審美形象。比如有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對分角色朗讀很投入,興趣盎然,使閱讀成為一種享受,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進而達到喜歡閱讀的目的。
二、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注重學生的朗讀能力。全國著名特級老師,初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 於永正先生,在宜春舉辦的“小學語文全國名師才藝展示會”上,發表了一篇專題報告:《語文教育應該為學生留下什麼》中有一點提出:中學老師期盼什麼?即留下能力,其中就有閱讀能力(包括朗讀能力)。朗讀能力越強,閱讀的理解能力也越強。朗讀培養閱讀習慣,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人終生受益。低年級閱讀教學尤其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新課標指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養成用普通話朗讀的好習慣。喜歡閱讀,經常讀書。”
正確朗讀,是指朗讀要用標準普通話,把每一個字音讀正確、清楚(聲、韻、調讀到“位”),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重複、不唱讀,多音字、兒化音及“一”、“不”、“啊”等字的變調、變音要讀正確。教師可用範讀、領讀、指名讀等方法訓練學生朗讀,從而達到正確朗讀。 流利的讀,是指讀得流暢,不中斷,不讀破句子,並根據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情感確定合適的朗讀速度。低年級學生朗讀經常出現唱讀或一字一頓地讀,有時因心裡緊張出現丟字、加字、讀錯字的現象。應指導學生先用眼睛看字、詞、句,分清每個句子中哪些字是單音字,哪些字組成的是詞。整段中哪些句子用哪種語氣讀、哪種語速讀。 有感情地讀,是指在正確流利地基礎上,能準確讀出詞語、句子重音;能正確處理語法停頓,語速合適,節奏自然;能讀出不同語氣。比如:升調,表示疑問。降調,表示陳述、肯定、感嘆等。平調,表示莊嚴、悲痛、冷淡。曲調,表示幽默、含蓄、誇張、驚奇。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朗讀訓練和指導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基礎較差的學生朗讀時可能出現讀錯字音、讀破詞語等問題,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一些字詞不熟悉、不理解。教師應該幫助他們掌握生字生詞,朗讀的要求著眼於正確流利。有些學生雖然能比較流利的朗讀,但卻讀不出感情來。對於前一種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還可以啟發學生想象課文描繪的形象、意境,理性認識和感性體驗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元號轉換為具體的視覺表象,令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對於後一種情況,教師應該著重對學生進行停頓、重音、語速等朗讀技巧的指導。這樣,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克服方言對朗讀的影響,逐步養成用普通話朗讀的好習慣。有了良好的朗讀習慣和閱讀興趣,學生才會愛讀書、常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學到知識、表現自我、得到享受、獲得成功的手段,為將來奠定基礎。
三、讀書後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讀書後的感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教育學生讀書、讀好書。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後的收穫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蒐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餘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四、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採用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方法指導學生閱讀。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之以漁”,要“交給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教師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並在教學過程中能靈活地運用這些讀書方法以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如邊讀邊想的方法,聯絡上下文的方法,聯絡生活實際的方法,聯絡自身情感體驗的方法,圈畫批註的方法,略讀法,精讀法,默讀法,摘抄評價法,寫心得體會法等等。
如: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註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指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主要靠教師有意識地把方法滲透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使學生經過一次次的閱讀實踐,一點一滴地逐漸領悟方法,並且反覆地練習運用,這樣才能慢慢地形成閱讀能力。
五、培養學生多寫讀後感並對文章做出評價。閱讀後不僅要鼓勵學生閱讀後的感受,而要多寫多後感。讓學生對文中的人物或事件作出評價,說說你喜歡或討厭、反對或支援等的原因,這樣更能培養學生的情感,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當指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後,說說自己對這篇章文一些看法,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麼寫得好;哪些地方寫得不好,不好的原因是什麼,怎麼寫會更好。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能提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是我們人類的一個新的生活領域,是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在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學生興趣的激發,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並重視閱讀效果,給予正面的引導,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和諧、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