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機槍早期時,可以說是被譽為戰神一樣的存在,機槍巨大的殺傷力主載著戰場,特別是防禦作戰中。一戰時的“索姆河”戰役中,機槍創造了奇蹟,也讓人們見識了它的威力。因此,打掉機槍手成為步兵作戰中重要的任務,手段。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現代。同樣的道理,機槍手面臨的威脅大了,而機槍的重要性需要機槍加強了防範措施,二戰時及二戰前的一戰中,重機槍是進攻防禦的重要支撐火力,特別是一戰及以後,那時的機槍射手可是被高看一眼的,不是隨便一個士兵就可以伸手就能打的,軍銜通常要高於同期計程車兵,如,機槍手都是上士軍銜,中士什麼的。這主要是,這些專門的人員不光能打,還能修,排出故障,早期的機槍不怎麼可靠,使用經驗很重要。保護好這些寶貝是一項任務,防盾的出現就是為了防止機槍手被射殺。主要是火力持續效能強大的重機槍,輕機槍由於需要伴隨部隊機動,為了方便攜帶,通常不配置防盾。二戰後的機槍防盾的消失是隨著槍械的換代,重機槍重新定位,輕機槍接替了二戰,一戰中的重機槍位置。而逐漸取消的,但並非完全退出。二戰時的重機槍的口徑和步槍口徑沒有太大的差別,重機槍的使用主要是進攻,防範作戰的支援,壓制敵人火力等任務。其射程並未脫離前沿陣地,處於敵人班用武器射程之內,需要有防盾保護,減少傷亡。二戰後,重機槍的口徑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通常都把12.7毫米以上口徑的機槍承為重機槍。而這類重機槍的作用也不在以攻擊步兵為主要任務,而是打飛機,打車輛,等等,而且安裝在坦克,裝甲車輛上,步兵攜帶的也主要用於防空。而輕機槍,通用機槍則代替了早期重機槍的位置。而班用,通用機槍本身的重量也是越來越輕,野戰條件下並不需要防盾。防盾在車載機槍上被逐漸採用。目前,機槍在車輛的配置上開始加防盾。如美軍的各型有機槍陣位的車輛都安裝有防盾,這與美軍所執行的任務有關,美軍全球惹事,對立面多,而且打的都是欺負人的小仗,路邊炸彈,狙擊手都是美軍需要防範的目標。而現代坦克裝甲車輛機槍陣位的防護越來越面臨挑戰,於是除了類似美軍加防盾的做法外,頂置機槍陣位的無人化操控是其發展方向。(個人觀點,歡迎指正,也歡迎關注兔哥,圖片源於網路,一併謝過!)

  • 2 # 史話戲說

    首先,機槍盾並沒有在二戰之後就完全消失。

    二戰之後的載具上還是能看見槍盾這種東西的。我們可以有請美華人現身說法:

    其次,槍盾出現不出現,也是要看機槍的用途和定位的。

    二戰之後,通用機槍和班用自動武器得到了充足的發展,多數部隊已經不像兩次世界大戰時那樣使用專門的輕機槍和專門的重機槍了。

    兩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重機槍可以帶槍盾,原因很好理解。它們的任務是提供持續的火力,本身就是要在相對固定的位置開火的,就算要機動,也不會在途中隨時停下來開火。對於這些重機槍來說,追求火力持續性和生存能力是更重要的,比減重更加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槍盾作為可以額外保護射手的裝置,在步兵中得到了一定的採用。水冷套筒也是如此,雖然不方便機動,但是方便機槍提供持續的火力。而在現代,班用機槍以及作為輕機槍使用時的通用機槍,是要跟隨步兵一起運動的,尤其是班用機槍,在衝鋒時需要伴隨步兵,並且需要發揮出比步槍更強大的火力。因此對於這些現代班用機槍來說,機動性步兵交戰距離內的火力非常重要,相比之下火力持續性的重要程度稍次一些為射手提供物理保護則根本就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在這種槍上是不會出現槍盾的,白找罪受。

    但是到了載具上,因為反正是被固定在載具上移動,相當於一直處在固定的位置,不需要人扛,槍盾就變成一個可選的選項了。載具上的槍盾不會影響機動,又能為機槍手提供更好的保護,所以自然就有人使用了。再加上很多載具機槍本來就是重機槍,根本就沒有拆下來伴隨步兵的可能。比如下圖的M2。

  • 3 # 碧綠的樹林

    機槍防盾現在的確不是標準裝備,除了一些槍本身有載體不需要人抗的特殊情況,機槍是不配備防盾的。 小編分析原因,以前打仗陣地戰為主,進攻一方的機槍,這裡指重機槍,可在一個或幾個預備陣地,進行掩護射擊,壓制敵對方的火力。防禦一方的機槍,更是運動的很少。

    而且機槍作為主要火力組成,是戰前偵查必須偵查清楚的,這樣機槍容易被對方火力重點打擊,有防盾對機槍手肯定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現在作戰是大縱深,積極主動進攻式的作戰,就是防禦作戰也要用進攻的方式達到防禦的目的,所以對機動性要求很高,一個重機槍本來最少兩個人才能扛著,一個拿槍,一個拿腳架。如果在加上防盾,就需要多餘的人,多餘的操作,浪費時間,不利於機動。

    在說,現在的火力非常強大,不說炮兵,陸航,裝甲等火力,就步兵也有行動式火箭,槍榴彈,迫擊炮,狙擊等火力,就是加上防盾,如果在一個地方呆時間過長,必然嗝屁。 所以就目前的材料技術而言,機槍防盾在現代作戰中必然淘汰,以後材料技術有了發展,出現又輕又強的材料時可能又會裝備,就像美國隊長。

  • 4 # 皇家橡樹1972

    機槍第一次大規模應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重機槍大多數時間都不使用防盾,因為阻礙視線!也根本防不住一戰期間的大口徑步槍,比如:莫辛納甘步槍200米內可以擊穿鋼軌,而機槍防盾厚度也就5~6毫米左右…它至多防炮彈彈片罷了。

    機槍誕生的時候步兵分隊好不容易得到了一種自動武器,進攻/防禦的能力獲得了極大的提高,但早年間步兵營連分隊嚴重的缺乏武器品種,除了步槍、手榴彈之外就是馬克沁機槍了,既沒有迫擊炮也沒有火箭筒!而且馬克沁數量也不多,一個連充其量2~3挺已經了不得了…這樣金貴的武器是連隊火力的核心,通常情況下都部署在前沿陣地深壕溝的工事裡面,並且在步兵的保護之下…所以,機槍班組被敵人狙擊手消滅的可能性很低,要防的就是彈片,5~6毫米厚度的鋼板防彈片還是能防住。 俄羅斯的機槍好像都願意加上防盾,圖片上就是中國仿製的蘇制“郭留諾夫7.62毫米”重機槍的53式,比它更早的M1910“俄版馬克沁”也有。 但隨著武器裝備都多樣化,重機槍加防盾越來越不管用了,除了大口徑子彈對它的威脅外,又增加了迫擊炮、擲彈筒一類的連屬火力支援武器,防盾再堅固也防不了一發迫擊炮炮彈的打擊,並且防盾是很笨重的東西,如果沒有車輛或者畜力還需要專門一個人揹著它,無形中機動變得緩慢,所以進入到二戰期間機槍很少有防盾了。 但是 ,現如今的城市“治安戰”機槍防盾又出現了,不但要安裝在機槍基座上, 射手的四周都要用防盾圍起來,因為城市戰裡四周都不安全,說不定在那個方向就打來冷槍,讓人防不勝防,這種惡劣的作戰環境下,防盾就顯得很重要了!而且是車輛機動,防盾的厚度可以適當增加,材料也更加堅硬,防彈、防破片效能更好!雖然防不住RPG的打擊,但是士兵們在周圍有防護罩的保護下會有安全感的,至於重量因為沒有人去背它可以忽略不計。 武器裝備的發展是根據戰爭的需要而改善的,當某些功能需要它的時候就必須增加,否則要付出血的代價!不需要某些功能或者配件的時候就要減掉,因為它們是累贅會影響到戰鬥力的發揮。

  • 5 # 不正經的軍棍

    並沒有取消,現在很多機槍依舊是配備防護盾的。

    機槍之所以加上護盾,就是為了保護射手。機槍手作為一個火力支撐點,是一個隊伍重要的火力輸出點,那麼這個火力輸出點就會受到敵人重點照顧,必須保護好了才行,那麼,護盾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機槍護盾普遍出現在一戰二戰中,而現在的重機槍同樣還是大量裝備護盾的。

    機槍的威力

    機槍的誕生就是為了支援作戰,兩次世界大戰中,士兵對於機槍的依賴非常高。以德軍為例,德軍一個步兵班配備一挺MG42,很多戰術就是圍繞這挺機槍進行的,機槍如果啞火,火力大打折扣。一戰時期,機槍大發神威,索姆河戰役中,一天時間讓六萬名英法聯軍倒在了德軍的機槍火力下面。

    保護機槍就是非常重要的了,保護機槍其實就是保護機槍手,如何保護?光掩體比一定夠用,加個護盾,更好的保護。前蘇聯二戰時期的重機槍普遍加裝護盾,而且,蘇聯兵還加了輪子,增強機動性。這種護盾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不光可以防住直射過來的子彈,還可以防住其他流彈等。

    護盾越來越少,是因為班用機槍的普及

    二戰結束後,班用機槍大量裝備,而這種班用機槍同樣是火力支援之用,機槍變得比較小,方便機動性,方便靈活性,加裝護盾就非常沒有必要了,而且會成為行軍中的一種負擔。機槍加裝護盾,通常出現在固定的防禦點上,比如戰壕、大樓等。這種固定的防禦不需要太多的移動,不需要經常轉移。

    我們看到的是戰士架著機槍,而沒有護盾,這是因為作戰不同,而必要的防禦戰中,機槍護盾還是很有必要的。並不是取消了,只是用到的地方不太一樣了。

    ▲護盾更厚,防護能力更強

    而現在的重機槍依舊是裝備護盾的,主要出現在快艇、車輛、軍艦等載具上,因為這些載具上面的機槍是固定的,並不是隨時可以移動的。這種載具,不光有載人的作用,同時還要有火力支援的作用。載具上的重機槍普遍口徑大、射速快、射程遠,可以提供很好的火力支援。而這種固定的機槍也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會不能及時轉移,所以,配備護盾是非常有必要的。

    機槍究竟裝不裝護盾,不是說是挺機槍就裝護盾,而是看你做什麼用,必要的地方裝護盾可以保護射手,不必要的地方帶個護盾就是累贅,而這個累贅是會讓人送命的,想一下,帶著機槍、支架、彈箱,還要帶個鋼板,幾十公斤,怎麼玩?

  • 6 # 步驚雷37

    這裡說機槍防盾取消應該是指步兵人力攜帶的機槍防盾取消。

    這玩意兒取消主要原因應該是火力反應時間縮短和步兵火力空白區減少決定的。早期火炮支援火力反應時間長,精度差,重機槍可以長時間呆在原地按事先標定好的引數射擊,防盾防彈片,跳彈的作用顯現,而防礙視界,笨重影響機動的缺點不明顯。

    但到了二戰,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機械化部隊,通訊手段發展,火炮精度,裝甲部隊的直射火力,步兵的輕迫擊炮等近戰武器的發展,使得機槍的機動能力成為重中之重,笨重的防盾自然第一時間取消。

    裝甲車輛上的防盾不影響機動性,也就保留下來。

  • 7 # 冰雹藍天

    防盾是對重機槍正面防護板的簡稱,其主要作用是為了減小重機槍射手被敵直射彈藥或炸彈碎片擊殺,可以說二戰時期以及二戰結束後的20多年時間裡防盾成為了重機槍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就是射手的保護傘。

    但現代重機槍的防盾基本都已經取消,主要因素是以下幾點。

    第一、重機槍防盾面對更多的單兵攻擊武器顯得無力。

    逐漸的重機槍護盾隨著各類單兵用殺傷武器的大量裝備,比如迫擊炮、單兵火箭筒、反器材狙擊步槍、槍榴彈等等,這些裝備的出現直接令重機槍的護盾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昔日的防護傘成為了防護單一的“擺設”,說白了只能對流彈及自動步槍較遠距離的射擊有一定的防範效果。

    第二、既然無法有效的應對更多武器的攻擊,那麼減輕重量提高靈活性和減小士兵體力消耗就是當務之急。

    我們就以我軍目前裝備的主要重機槍來說明一下,我軍目前以89式12.7毫米重機槍為步兵營一級支援火力,其整槍重量為26.5公斤,其中槍身重17.5公斤,槍架重8.5公斤,89式12.7毫米重機槍以平射對敵叢集目標、壓制輕武器火力點和輕型裝甲目標為主。步兵營另一型號重機槍為85式12.7毫米高射機槍,全槍重41.5公斤,其中槍身重18.6公斤,槍架重17.5公斤。

    看看這重量,我們真的就不需要再過多的去說什麼,而且這還是不帶護盾的,要是再加上厚幾個毫米的純鋼製成的護盾,那在戰場上重機槍火力點豈不真的成為了只能開一槍就被集團轟的招打地了。

    第三、步兵重機槍防盾的取消,並不代表其完全的消失,相反其以更好的姿態出現在新的平臺上繼續發揮巨大的作用。

    今天我們來看各國主要裝備的步兵戰車、步兵裝甲運兵車以及輕型裝甲車等裝備上所裝備的重機槍普遍都在正面或者測後等位置安裝了防護盾,這也是透過機械化平臺降低士兵負重的同時,更大的提高對於射手的保護。亞丁灣護航編隊的軍艦上固定重機槍也有護盾。

  • 8 # HE觀察

    一戰主要是塹壕戰和陣地戰,各國裝備的重機槍主要是作為固定防禦使用,甚至還有專門的要塞機槍,在一個地點長期部署,為了保護機槍手的安全,往往會安裝大小不一的防盾。

    但在一戰結束後,戰爭形態發生變化,坦克的出現,加之各類步兵裝備的爆炸物器的出現,諸如擲彈筒、輕型步兵炮、迫擊炮和火箭炮的出現,重機槍再長期在一個地點部署就危險了,很容易被消滅,抗戰中,國軍的重機槍組在一個地點往往最多打完一條彈鏈,就必須轉移,否則鬼子的擲彈筒和輕型迫擊炮就打過來。

    二戰中,其實除了蘇軍的馬克西姆重機槍和“郭留諾夫”系列,其他國家裝備的重機槍基本都已經不再安裝防盾,儘量減輕重量來提高其機動性,蘇聯重機槍大多采用帶兩個輪子的槍架,甚至一個人就能拉著跑,加之蘇德戰場的高消耗,蘇軍為重機槍安裝防盾也有自己的道理。

    二戰結束後,重機槍實際上已經逐步退出戰爭舞臺,通用機槍全面取代重機槍,通用機槍即便是使用三腳架採取重機槍形態作戰的時候,也沒有安裝防盾,主要還是降低重量,提高機動性,重機槍狀態主要是為了增加有效射程和射擊精度。不過,對於那些固定安裝的機槍,諸如軍車車頂、水面艦艇和直升機艙門,為了保護機槍手安全,一般還是安裝防盾,尤其是軍車車頂,為了應對城市戰,不僅安裝防盾,還會有更全面的保護,甚至直接用遙控武器站取代。

  • 9 # 瘋狗的輕武

    其實機槍上配盾在二戰中已經很少見了,毛版馬克沁M1910,

    槍盾是一塊6-8mm的鋼板,相對德軍當年的

    s.S

    重尖步槍彈500m對鋼板穿深4mm來說。是差不多夠用了,不過二戰之所以少見槍盾就是因為槍榴彈,迫擊炮,野戰炮之類的炸逼橫行。

    而機槍,尤其是輕機槍在無掩體情況下保持機動才是活下去的關鍵,不然你一噠噠噠,各種槍炮馬上轉頭瞄你,壓制後迅速換位很重要。其實這個原則到現在還是通用的,比如美軍陸戰隊的IAR就是摒棄大火力但重的M249,轉用輕便靈活的IAR。

    而一戰的時候迫擊炮和拋射榴彈技術並不成熟,雖然說有大炮,但並不準。所以步兵之間的精準殺傷還是靠直射火力為主,這就讓槍盾可以派上那麼點用場。

    不過也因為一戰都是塹壕戰,重機槍本身就不方便轉移。而在有陣地掩體的情況下,有盾沒盾的區別並沒那麼大。

    何況盾還會干擾視野

    總的來說,盾在防禦情況下,因為炸逼的存在,本身掩體有防護功能,因此用處不大。而進攻情況下又因為單兵負重有限,戰爭模式又變更強調機動化,所以用處也不大。

    到現在,槍盾在單兵上是看不到(雖然也有一些軍火公司嘗試生產了一些輕型槍盾,但應用很少)

    但在對負重沒什麼感覺的載具上,還是非常常見的配置。

  • 10 # 前沿陣地

    因為沒有任何實際用處,反而還會由於額外的體積和重量導致機槍機動起來更加麻煩。所以與其增加一塊沒什麼用的防盾來追求防護,還不如減輕重量提升機動性來提高生存性。

    機槍護盾最初主要是用於重機槍等武器,重機槍往往機動性不強,一般用於陣地防禦作戰。而在一戰的很多時候,主要就是陣地戰,而且作戰雙方也主要是輕武器,因此此時的機槍護盾還是有不錯的效果的,能夠有效保護機槍手。

    而在二戰以及後來的戰爭中,戰場火力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其中步兵部隊也有榴彈發射器,火箭筒等各種爆炸類武器,而且面臨的威脅也越來越多,包括坦克,火炮,飛機等。作戰樣式也主要以運動戰為主,所以此時機槍護盾在這些威脅面前,基本已經沒有什麼效果了,完全就是一個影響機動的累贅。

    如今常見的通用機槍、班用輕機槍等,體積質量都大大減輕,火力不遜於當時的重機槍,但是機動性大大提高,以提升機動性來獲取更高的生存性要比機槍護盾有用的多。

    當然,機槍護盾並沒有完全消失,雖然步兵機槍已經很少使用護盾了,但是像車載機槍,坦克炮塔機槍,艦艇上的機槍機炮等這些武器,依然保留了厚實的護盾來保護射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駱駝祥子虎妞刁蠻霸道,的故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