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閒山人
-
2 # 小祁說歷史
比如說司馬遷就曾評價霍去病“不省士”,就是說他不能體恤士兵,打仗回來士兵有飢餓的但是霍去病卻把皇帝送的肉扔了,士兵缺乏糧食,而霍去病還能自得的蹴鞠。而李廣的兒子李敢正是由霍去病殺的,他之所以殺死李敢則是因為衛青被李敢打傷了,無論如何霍去病這麼做絕對算不上寬容豁達。而李廣雖然不是衛青霍去病殺的,但是有一句話叫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李廣的死衛青也脫不了關係。他們同朝為將,為何會鬧出人命來呢,且聽小祁給您講講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
李廣難封、高齡請戰事件的起因就是我們熟悉的李廣難封。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了規模巨集大的漠北之戰,由衛青和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由定襄、代郡出擊跨大漠遠征匈奴。當時的李廣已是60多歲的老人了,雖然已經努力了一輩子了但是他仍未能封侯。他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次封侯的機會,如果不能抓住這個機會,恐怕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於是李廣就去請求漢武帝,准許他隨軍出征。但是漢武帝覺得李廣年紀太大了,不再適合遠征作戰,所以拒絕了他的請求。請求駁回後李廣又立即找到漢武帝,再次請求隨軍出征。後來漢武帝也經不住老將李廣的再三請求,最終同意了李廣以前將軍的身份出征。雖然漢武帝同意李廣出征了,但是漢武帝還是留了一手,他暗中警告大將軍衛青,不得讓李廣與匈奴單于對陣。
李廣也明白衛青的心思,但是面對這最後的機會,李廣仍想努力一下。於是李廣找到衛青,堅決要求衛青改調令以讓他出戰單于。因為漢武帝的警告擺在那,衛青是萬萬不敢違背的,因此衛青也十分堅決的不答應,並且要求李廣迅速到東路軍中去。軍令不可違,李廣只得趕到了東路軍中。結果心情極度鬱悶的李廣和大軍在沙漠裡迷路了,未能趕到與單于交戰,而由衛青率領的主力則在與單于的交戰中大獲全勝,殲敵19000餘人。
不堪受辱、拔刀自盡獲勝後的衛青率軍返回時,才在沙漠中遇到了迷路的李廣和趙食其的軍隊。因為衛青要給漢武帝報告軍情,因此衛青派手下的長史去給李廣送去了乾糧和酒,隨便了解迷路的情況,但是李廣並未對迷路的情況進行回答。
衛青見此情形也就急了,他急令李廣幕府人員立即前往大將軍幕府處去受審對質。李廣一向體恤士卒,而且他深知自己再無機會封侯,因此決定將所有的罪責攬到自己身上。於是李廣親自趕到大將軍幕府處去受審對質,但是到那之後,李廣就對部下發表了他的臨終遺言,“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說完之後,早已生無可戀的老將李廣就拔刀自盡了,結束了他悲劇的一生。
李敢打衛、去病殺李李廣死後,他唯一還活著的兒子李敢認為是衛青故意將自己的父親李廣安排到繞遠的東路軍,最終才導致了李廣迷路然後自殺。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是衛青也是受了漢武帝的密令,不敢違背,順便也成全公孫敖,這才做了這樣的決定。因此李敢為了替父出氣,將衛青打了一頓。
衛青捱了打,但是他並沒有追究這件事,也沒有向漢武帝報告。或許是心懷愧疚,又或者確實是衛青寬巨集大量。但和成熟穩重的衛青比起來,年輕氣盛的霍去病可管不了這些。當霍去病得知自己的舅舅衛青被李敢打傷了之後,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就想著找機會報仇。後來正好李敢和霍去病一起陪同漢武帝去甘泉宮狩獵,霍去病就故意射殺了李敢為舅舅衛青報了仇。因為當時霍去病正受漢武帝的寵信,所以漢武帝就包庇了霍去病的罪責,並且對外宣稱李敢是狩獵的時候被鹿給撞死的(上諱雲鹿觸殺之)。
就這樣,李廣父子就直接或者間接的死在了衛青和霍去病舅甥倆的手中。李廣是因為迷路貽誤戰機而又生無可戀選擇了自殺,但是他的死和他被衛青強行調離主力部隊然後導致迷路有一定的關係。而李敢的死那就必須怪在霍去病頭上了,他因為李敢打傷了舅舅就下死手殺了李敢,這個就有點太狠了!就霍去病射殺李敢這件事看來,寬容豁達絕對和霍去病不沾邊吧! -
3 # 河東來
他們之間的矛盾,主要是軍事傳統貴族階層的兵家與軍事新銳平民階層的儒家之間的矛盾,歸根到底,就是是否“獨尊儒術”之爭。
我們不要把“儒”理解為單純的就是文質彬彬的“儒生”形象,其實“儒”更多的是一種社會階層的身份,他代表的就是“平民”,“儒術”實際上就是“平民術”,也就是“平民立國”的基本思想。
儒有四類:文士儒家的“儒生”(教書先生董仲舒、商人桑弘羊、屠夫公孫弘、說客主父偃)、武士儒家的“墨俠”(騎奴衛青、私生子霍去病、樂工李廣利)、女士儒家的“婦孺”(歌姬衛子夫、舞女李夫人)、普通儒家的“小人”(大俠朱家、長者籍福)。
武士儒家平民與傳統兵家貴族爭奪軍事領導權,這是當時的矛盾主線。
“道家”在當時指的則是國家的貴族力量,他下屬有兵家和史家,也是貴族。
漢武帝為了“罷黜百家”,將道家皇后陳阿嬌打入冷宮,將祖母系的丞相竇嬰迫於無奈進行了誅殺,將其母系的丞相田汾進行了投閒置散,將儒教的道家祭司勢力徹底拉下朝堂,走入民間,在遠離中原的四川巴地,建立了道教;對兵家,漢武帝不敢明面上輕易打壓,但內心不是十分喜好,則創造了“李廣難封”這個歷史典故,其實質就是“貴族難封”,與之相對應,則是“平民易封”,很多平民將領封侯都是很簡單的事情;對史家,漢武帝雖然沒有疼下殺手,對司馬遷基本維持了道家傳統,一意維護兵家,同時保持了道家的議政傳統的做法予以了極大的容忍,但漢武帝還是對司馬遷實施了腐刑,其實也暗含了對史家的蔑視及懲戒。
其實,這些武士儒家針對兵家,是漢武帝默許的,漢武帝是他們的“大後臺”,因為這一特徵,衛青、霍去病都被司馬遷稱之為“佞臣”(能力超群,沒有原則),就是這個原因。
-
4 # 物來則應
衛青和霍去病在漢武帝時代,立下了不世武功,重創了匈奴,扭轉了自劉邦時代漢朝一直被匈奴欺壓劫掠的局面,打出了漢人的威風,封狼居胥更是後世所有中華武將一生追求的目標和榮耀。
先說說兩個人的性格。
衛青是平陽公主家的騎奴出身,從小吃了很多苦,所以懂得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成就,奉行“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原則,性格很寬厚,脾氣好,非常難得。
有幾件事可以側面展現衛青的做人和為官之道。
首先衛青不結黨營私,不圈養門客,不拉幫結派,哪怕已經官居大將軍,姐姐衛子夫成為皇后,自己的侄兒成為大漢皇太子,衛家儼然成了漢朝最強大的外戚,但是衛青依然對漢武帝和同僚態度謙和,從不囂張跋扈,沒有做出任何僭越之事,甚至就連漢武帝都認為衛青越是這樣,越是跟自己生份,因為對待親近的人,往往容易放飛自我,不經意間展露壞的一面,但是衛青從來沒有對漢武帝展示過負面形象。
其次衛青的頭腦很清晰。
有一次衛青帶兵出征,手下一位將領(蘇建)打了敗仗,手下幕僚建議衛青殺了敗將,在軍中立威,衛青卻直言,我不需要立威,身為外戚,皇帝就是我身後最大的依仗,所以把蘇建壓回長安,讓漢武帝處理。可以說衛青對自己的定位一直很準確,沒有跑偏。
霍去病的性格則跟衛青截然不同,比較孤傲,絕對不是寬容豁達的人,雖然跟衛青一樣,霍去病也是私生子,但是身份卻不低微,因為此時衛子夫和衛青已經崛起,霍去病從小就跟在衛青身邊學習兵事,沒受過什麼氣,年輕氣盛,正因為銳氣沖天,才有膽帥軍突進大漠千里,大破匈奴。
再說說李廣和李敢是怎麼死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被稱為飛將軍,一直被後人傳唱讚譽。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一生沒有封侯,有太多文人為李廣惋惜。
但是客觀的說,李廣一生和匈奴作戰的戰績是敗多勝少,這裡筆者覺得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摻雜了個人感情。
因為對於李廣的描述,筆墨很多,大加讚賞,什麼如何神勇射殺匈奴將領,如何不懼生死之類,但是對於衛青和霍去病,卻寥寥數筆帶過,比如霍去病在什麼時候,打敗多少匈奴,俘虜多少人,這就完事了。
或許司馬遷對於外戚有個人看法,認為靠裙帶關係上位的衛青和霍去病不值得過多讚譽,這是不對的,人家的戰功擺在那裡,值得被後人傳頌。
李廣的死,和衛青有沒有關係?有,但是關係不大。
李廣跟著衛青打過兩次大規模的對匈奴作戰,但是李廣的運氣不怎麼好。一次遇到匈奴的大部隊,自己都被匈奴活捉了,幸好個人身手好,找個機會跑回來了。另一次因為在草原大漠迷路了,沒有在規定時間帶著部隊趕到作戰地點,沒趕上立功的機會,還被處罰,下崗回家了。
所以在漢武帝傾全國之力準備跟匈奴決戰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的李廣找衛青商量,給一個機會,要是立功了,就可以封侯了,自己的心願就能達成了。
可惜漢武帝感覺李廣的運氣不好,跟自己八字不合,有他參與的大規模作戰都沒啥好結果,於是不想讓李廣參與這一次的決戰。
但是架不住李廣的軟磨硬泡,漢武帝和衛青最後同意李廣參戰了,不過沒有讓李廣當前鋒。
李廣一生都是前鋒,突然讓他打後衛,李廣心中有氣,因為前鋒的位置被衛青的好友擔任了。這裡司馬遷說衛青把前鋒位置留給自己好友,是徇私了,先不說衛青是不是徇私,如果按照漢武帝的意思,壓根就不想讓李廣出征,連後衛都沒的當。
結果這一次當後衛的李廣又迷路了,導致匈奴的單于在決戰中跑了,這個問題就嚴重了。衛青找人詢問李廣迷路的原因,李廣不說話,衛青又讓人詢問李廣的部下,這時李廣突然開口說這次迷路責任在我,我年紀大了,不想被文官羞辱,於是拔劍自刎死了。
司馬遷說李廣這次迷路,是因為衛青沒給李廣配備嚮導,筆者認為這根本不可能,首先班固的《漢書》裡沒說沒配嚮導這件事,其次這樣大規模的作戰,不配嚮導這樣的低階錯誤誰都承擔不起,衛青沒那麼傻。
反倒是李廣,居然在同一個錯誤上跌倒兩次,有點說不過去。所以筆者覺得,要麼是真迷路了,要麼是李廣故意遲到的,前鋒變後衛,擱誰都有氣。
不管過程如何,最後李廣的死跟衛青有關係,但是關係不大。
李廣的兒子李敢跟隨霍去病在另一路大破匈奴,封狼居胥,被封了侯,結果班師回朝的時候知道李廣死了,情緒非常激動,認為是衛青逼死李廣,於是持劍刺傷了衛青,這可是大事,以下犯上刺殺大將軍,按律當斬,甚至誅殺三族,但是衛青把這件事壓下去了,算是很厚道。
霍去病知道這件事以後,非常生氣,於是在一次和漢武帝一起狩獵的時候,正趕上李敢也在場,霍去病直接用箭射殺了李敢。
漢武帝雖然很生氣,最後也只能對外宣稱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所以李敢的死跟霍去病有直接關係。
李敢犯法,要處死也是漢武帝的事,霍去病動手殺人,是霍去病的不對,是他人生當中唯一的一次汙點。
這就是整件事的前因後果,只能說李廣和李敢是一對悲情英雄,他們的死,是整個漢朝的損失。
-
5 # 宇坤同學
衛青是真的寬厚豁達,霍去病就不是那麼寬巨集大度了,所以說衛青和霍去病本來就都是寬巨集豁達之人這句話,就是錯的。接下來我們聊一聊原因。
李廣因為衛青臨時改變行動路線,導致行軍失期,悲憤自殺。李敢認為,父親的死,衛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他打傷了衛青。霍去病得知李敢打傷舅舅,趁陪同漢武帝圍獵之機,射殺李敢。實際上即使霍去病沒有殺李敢,光憑著李敢敢毆打當朝大將軍,這個罪責也難逃一死。雖然衛青不願意聲張想護下李敢。
但是霍去病年輕氣盛自然不會忍讓。所以說李敢的死純粹是自找的。 而李廣的死和衛青也沒有任何關係。李廣之所以自殺。更多是因為自己悲憤之下心灰意冷才自殺的。把李廣自身的錯強壓在衛青身上確實有失偏頗。最後李廣將一切賭在了漠北之戰,厚著老臉求取了先鋒,但武帝已經認定李廣數奇命不好,暗中吩咐衛青剝奪李廣前鋒一職。最後李廣在迂迴中迷路失期,不願被刀筆吏侮辱,自裁。
-
6 # 麗佳的讀書會
首先,李廣並不是衛青和霍去病害死的,而李敢確實是霍去病殺死的,但是,霍去病也不是無緣無故的殺死李敢的。
接下來我們就分析分析李廣父子是因為什麼緣故死的。
先來說說衛青,說他是一個寬厚的人,這個本人非常同意。史書上記載衛青因為打匈奴而立下赫赫戰功,於是漢武帝衛青被封為關內侯,後來又改封為長平侯,加封食邑一萬六千七百戶,並官至大司馬、大將軍。
衛青的榮耀還不僅僅於此,隨著衛青地位的日益尊重,漢武帝希望群臣見大將軍行跪拜之禮。於是朝廷中的大臣見了衛青無不俯身跪拜。
但是,有的時候總是有那麼一兩個另類的人。汲黯就是其中一個,他見了衛青,才不管別人怎麼樣,還是自然行揖禮。
可是咱們的衛青可是一點都不生氣!也不去想皇帝打小報告。要知道衛青當時的地位是何等的尊貴。可見衛青是一個寬厚的人。
既然衛青是這樣一個寬厚的人那李廣又怎麼會因為衛青而死呢?
這個說來就得先分析李廣的個人性格
李廣的性格是:完全不懂政治、愛轉牛角尖、偏激、自認為身份尊貴不願受人“侮辱”李廣的一身可以用倒黴催的來形容。
首先,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李廣是立了功的,可是呢他在經過樑國的時候居然接受了樑王給他的大將軍的印璽。
要知道他可是漢景帝劉啟的臣子,他也不是不知道竇太后要立樑王為儲君的事,可是他居然,一點政治敏感都沒有,那你想漢景帝還能給他封侯嗎?
再來就是,漢武帝第二次大匈奴人,派出四路大軍,每路大軍各領一萬人。李廣就領了一萬人出關。
可是,這次戰爭李廣不但全軍覆沒,而且還被人俘辱了,萬幸後來逃了出來。但是,回去了也被漢朝廷撤了職,還被判處死刑。
還好漢朝是可以用錢買罪的,包括死刑。就這樣李廣就賦閒在家。
有一次,李廣外出打獵,回來的晚了點,城門就關閉了,李廣讓霸陵尉開門,霸陵尉遵守漢朝的法制不給李廣開門,就這樣李廣便恨上了霸陵尉。
再一次,抵禦匈奴的戰爭中,李廣接機調來霸陵尉,殺了他。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李廣是一個心眼狹小的人,霸陵尉只是遵守漢朝的法制規律而已,李廣卻認為這是在針對他,哎,他死的實在有點冤。
而後面再漢朝的發動的幾次對匈奴的作戰中,咱們的李廣同志卻一直在迷路中…………
是的,一直在迷路……
就這樣在最後一次漢朝對匈奴的作戰中,衛青命令李廣等待自己的命令合擊匈奴人。
可是咱們的李廣同志又自作聰明瞭,他為了能夠搶先立功,不聽衛青的命令,先發動了對匈奴的進攻。
但是……………
他還是迷路了,導致沒能和衛青合擊匈奴。所以衛青就派人去問他是什麼情況。
可是,李廣卻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於是就自殺了。
所以,李廣的死真的和衛青沒有關係。
至於李敢的死,我們就得先來說說霍去病這個人了。
霍去病為人絕對算不上寬厚,霍去病是為了給衛青出氣才殺了李敢的。霍去病因為是衛青的外甥,所以可以說從小就沒受什麼苦。
所以霍去病在為人方面,非常的張揚,而且跟他親近的士兵就能獲得很好的待遇,跟他不親近的士兵,就不怎麼樣了。可以說,跟衛青的行事作風完全不一樣。
李敢因為跟霍去病比較親近,可以說得到了不少的犒賞,還獲得了封侯。
但是,李敢聽說自己的父親是因為衛青而死的,於是就去找衛青的麻煩,還打傷了衛青。但是衛青卻一點沒怪罪他,並沒有把這件事交給廷尉處理。
可是,霍去病因為和自己舅舅的關係特別好,因此,聽到李敢打傷自己舅舅的事,於是就放箭射殺了李敢。
這就是整件事的因果,所以李廣的死是他自己造成的,李敢是因為傷害衛青,所以霍去病才殺了他。
-
7 # 老威觀史
說到衛青和霍去病,題主認為其都是豁達的人,但是他們的豁達都是有一定範圍的,並不是在什麼事情上都非常地豁達。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說一下李廣之死。
李廣的死因據史書記載,李廣是自殺身亡的。
他自殺的時間是在漠北之戰的時候,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李廣這個人一生都不順利,雖然有著一身的好功夫,以及非常強的統兵作戰能力,但是由於他名氣太大,以至於他所把守的地方匈奴人都不敢進攻,導致他一生都沒什麼戰績,而漢朝是以軍功作為一個人晉升的標準的,所以直到晚年李廣都沒有封侯,對於一位榮譽感極強的將軍來說,這是他終生的遺憾。
建功立業的機會也不是說沒有,但是李廣的運氣非常差,在公元前129年,也就是元光六年的時候,漢武帝派出了四路大軍,統病大將分別是李廣、公孫敖、公孫賀、衛青等四路,他們各領一萬人馬出擊匈奴。李廣所帶的一路人馬,因為李廣本身名氣很大,被譽為“飛將軍”,所以匈奴非常重視李廣這一路的人馬,集中了強大的優勢兵力與之作戰,結果李廣被打了個全軍覆沒,自己本人也被俘。不過好在李廣武藝超群,被俘後殺了守衛跑了回來。而衛青則乘著另外三路大軍失敗,匈奴人放鬆了警惕的機會,帶著自己哪路人馬端了匈奴人的老巢,取得了那次討伐匈奴的唯一一次勝利,得到了漢武帝的嘉獎。但戰敗的李廣是非常倒黴的,本來是死罪,交了罰金之後被貶為庶民,回了老家,後來又被啟用。
到了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已步入暮年的李廣參加了漠北之戰,他跟隨的是衛青的一路大軍,為了立功,他多方爭取,得到了前軍的位置,帶領著自己的大軍攻入了匈奴人的領地。但是行至途中,衛青突然要求改變進軍的方向,李廣的前隊變成了後隊,並且要求李廣在指定時間指定地點參加漠北會戰。其實這個時候的衛青是有私心的,他想讓自己的親信公孫敖獲得戰功,所以就使了個心眼讓李廣變成了後隊。由於改變了行軍路線,李廣的部隊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在指定時間趕到戰場,當他趕到的時候,漠北之戰已經結束。
由於耽誤了行期,按照軍法來說,他會被軍法處置。已經暮年的李廣,甚為一位榮譽感極強的將軍,他知道接下來的審訊會是什麼情況,他不堪忍受那樣的侮辱,他沒有把責任推給自己的屬下(其實他可以推給自己的屬下的),自己主動一人承擔了全部的責任,憤而刎頸自殺。
因此,李廣的死因是很明瞭的,因為李廣是一位榮譽感極強的將軍,他一生就是想和匈奴大戰一場,獲得一場大戰的勝利,這點他一生都耿耿於懷。在他最後一次面對著這樣的機會的時候,因為衛青的私心導致他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回去後還要面臨審訊的局面,他不堪忍受這樣的羞辱,最終自殺身亡。所以從李廣之死的事情,我們也能看出衛青雖然是一員偉大的將軍,雖然是一位百戰百勝的名將,雖然是個非常豁達的人,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並不豁達,為了自己的親信而不顧一位老將、名將的尊嚴。
李敢之死李敢是李廣的兒子,他在漠北之戰中是參加了霍去病的部隊,立下了不少的戰功。但是李廣之死對於他來說也是個非常沉痛的打擊。畢竟是自己的老爸,畢竟多多少少是遭到了衛青的算計,才憤而自殺的。所以在戰後,李敢就去找了衛青算賬,並對衛青動了手,衛青處於愧疚(可能他不會想到李廣會自殺),也沒說什麼。
但是這個事情傳到了霍去病的耳朵裡,霍去病就不幹了,他立馬找到了李敢算賬,並在一次打獵的時候在小樹林射殺了李敢。
霍去病這樣做也是人之常情,衛青畢竟是霍去病的舅舅,自己親戚受人欺負,自家人當然是會幫自家人的。一般在這種情況下,不會去問自家人做了什麼,只會看到自己人受了欺負,被人打了,而且自己的舅舅還是當朝的大將軍,一個下級怎麼能對大將軍動手?大將軍出於情面不好把李敢怎麼的,但是我就不同,不管什麼也要為自己的舅舅出口氣,於是就殺了李敢。
所以在對自家親戚的問題上,霍去病並不豁達。
所以綜合以上來說,題主說的衛青和霍去病都很豁達,他們確實很豁達,不然也不會成為戰功卓著的將軍,但是他們的豁達都是有一定範圍的,出了這個範圍,就不會豁達了。當然,人非聖賢,任何人都是有缺點的,衛青和霍去病也一樣。
-
8 # 歷史小廚
對於題主的這種提問我個人是有一點不贊同的。
李廣之死雖然跟衛青有一點關係,但不是衛青害死的,更不是霍去病害死的!他是在戰後被問責時羞憤自殺的!
李廣之子李敢的死亡可以直接歸咎於霍去病,是霍去病將他直接射殺,但不能怪到衛青頭上。
因此對於題主所說的,李廣父子是衛青霍去病害死的這一點,我是不贊同!
衛青、霍去病、李廣跟李敢這四個人,可以說都是大汗的忠臣良將,也是漢武帝對抗匈奴的尖刀,在對抗匈奴這方面,四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只不過當時的時代,是衛青霍去病的時代,李廣父子可以說是生不逢時!
英雄不問出身,李家一直繼承“僕射”一職,因此可以說是官幾代。這一特點也使得李廣父子在射箭方面是當時的權威代表!
特別是李廣,射箭幾乎成為了他的生命,不管是野獸還是敵軍,凡是能值得他動弓的,他都不管不顧的前去挑戰,這一特點也註定了他的失敗!
李廣成名很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因為對抗匈奴獲得文帝賞識。可惜的是當時的環境因素,漢朝無法大規模對匈奴用兵,也使得李廣沒有多少出徵的機會!
《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有一段漢文帝對李廣說的話,“惜乎,子不遇時也!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這的確是實話,漢朝實行的是軍功爵制,而軍功的獲得就得通過戰爭。如果李廣在劉邦手下,想必早已封侯!
只是文景之治,將精力重點放在了休養生息上,除非發生了迫不得已的情況,比如吳楚七國之亂,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
再加上當時還有周亞夫這張王牌,因此李廣雖然經歷文景兩朝,也沒有獲得足夠的軍功來封侯!
好不容易盼來了漢武帝,終於下決定對匈奴採取軍事行動,結果這個時候又殺出了一個年青的衛青!
衛青跟霍去病一樣,都是以私生子的身份活在這個世上,在出身上,跟李廣父子簡直是天地之別!
可是私生子出身的兩人,硬生生的將李廣父子的光芒給蓋了過去!
如果說李廣能順利通過漠南之戰的話,也許衛青只能跟李廣平起平坐,但事與願違,漠南之戰四路大軍,只有首次領兵的衛青取得了勝利!
最為致命的是李廣還被匈奴俘虜,雖然最終逃了回來,但是對於他的事業是一次最為致命的打擊!
同時還變相的為衛青的成功增加了色彩,可以說李廣這一次,幾乎就已經翻不過身來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廣的聲望在漢武帝那裡越來越低,衛青則是越來越高!
更不巧的是,隨後又一個更為耀眼的霍去病橫空出世,徹底將李廣的命運做了判定!
在衛青霍去病兩人閃爍光芒,意氣風發的時候,年邁的李廣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但是為了李家,也為了自己,他想通過漠北之戰拼最後一把,獲得封侯!
也許是上天故意捉弄李家,李廣居然又在沙漠裡迷了路,錯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機會!
在事後被問責時,年邁的李廣羞憤難當,當場自殺,也算是保留了自己最後的一點尊嚴!
漠北之戰讓李廣丟掉了性命,但卻讓他的兒子李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封為關內侯!
李家終於被封侯,李敢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本應跟父親慶祝,讓父親驕傲的時刻,迎來的卻是父親死亡的訊息,心中難過可想而知!
李廣的死亡,在李敢心裡必定會找一個人來負責,這個人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當時的主帥衛青!
少年英勇,但也年少衝動!在一次醉酒後,將衛青打了,發洩心中的怒火,這也給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衛青跟李廣有個共同點,那就是為人不善言辭,但是心地善良,愛兵如子!
正是因為這種性格,衛青能充分理解李敢的行為。自己雖然受傷,但還是以李敢醉酒為由,不再追究此事,可以說李敢此刻算是逃過一劫!
這世上命運就是這麼的巧合,衛青李廣性格相同,因此兩人在同一軍隊。霍去病跟李敢也性格相同,因此兩人在同一個軍隊。
聽說自己舅舅被打,霍去病這暴脾氣可上來了,在甘泉宮射獵之時,當著漢武帝的面,用李家世代引以為傲的射箭將李敢射死,為衛青報仇!
李敢是直接死在了霍去病手裡,但不是衛青的責任,相反衛青已經原諒了他,只可惜當時的漢朝還有一個無人敢惹的霍去病!
而李敢的死亡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李廣的死亡,而李廣當時也的確是在衛青的軍中聽令,但是再想最終原因,還是李廣想要封侯,最後拼死一搏!
-
9 # 夏目歷史君
李廣
根據李廣的敘述,是衛青讓他繞遠,導致他迷路,所以才會導致戰機的延誤。
史料記載: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 。李廣覺得非常的委屈,所以最後選擇自刎。
如果我們單看李廣的敘述,會發現衛青真的需要為李廣的死負責。可如果我們瞭解全部的情況,相信就會得出其他的結論。
史料記載,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從上可以看出,皇帝覺得李廣上了年紀,在打仗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問題,所以祕密交待衛青,讓他千萬不要聽李廣的話。換句話說,李廣應該埋怨的人不應該是衛青,而應該是當朝皇帝。
而且李廣的軍隊之所以會迷路,不是因為小路實在太偏僻,而是因為軍隊沒有嚮導。
史料記載,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李廣算是臨時接到命令,所以他沒有辦法快速找到嚮導,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真的要追究下來的話,李廣或許還真的需要為此負責,畢竟這是他單方面的失誤。如果要把這件事強行栽贓給衛青,對其確實也不太公平。
於是李廣把所有的罪名都攬在自己的頭上,然後說道:“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 ”之後選擇自我了斷,這樣自己的手下就不會被追責。
因此,綜上所述,衛青並不是害死了李廣,他只是需要為李廣的死負擔一定責任罷了。
李敢但李廣的兒子李敢覺得衛青是害死父親的罪魁禍首。
不過衛青可能是心懷愧疚,又或者是可憐李敢的境遇,所以他並沒有聲張這件事,而是選擇隱瞞了下來。
但衛青不打算追究這件事,不代表就沒人不在乎了。在外甥霍去病知道自己舅舅傷了後後,將其除掉了。
史料記載,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而至於將其射殺原因,其實不單單是出於幫舅舅報仇,更多的是擔心李敢以後會變本加厲,所以就先動手將其除掉。
-
10 # 歷史伶俜者
這句話是不對的,李廣不是衛青害死的,李敢確實是被霍去病一箭射死的。
當初漠北之戰時,李廣感覺自己年近七旬,空有“飛將軍”的美稱,卻沒有封侯,如果這次戰役自己再不建立軍功,那自己此生封侯無望。於是向漢武帝請求隨行,漢武帝感覺他年事已高加上命運不好本不同意,禁不住他的苦苦哀求最終讓他做了前將軍,但是私底下還是跟衛青說不要重用。
出塞後,衛青命李廣率軍從東路包抄,李廣很不情願,自顧自的領兵出發了,但是迷路的厄運又來臨了。因為沒有嚮導,加上遇上風沙,李廣又迷路了,衛青跟單于交戰時,李廣沒有趕到完成合圍,導致單于逃脫。
戰役結束後,衛青派人送去酒食慰問李廣,順便去問李廣迷路的情況,以便自己上書給漢武帝。李廣感嘆自己命運多舛,好不容易有機會卻又迷路,再沒有機會建功封侯,又不想面對刀筆吏的侮辱,最後自殺。
衛青派李廣東路迂迴包抄也是漢武帝的暗自授意,迷路歸來後,衛青也沒有加以苛責,只是派人詢問迷路的緣由,李廣是自己過不了自己這一關才自殺的,跟衛青關係不大。
李廣的兒子李敢卻將責任歸到了衛青的頭上,還跑到大將軍府上將衛青打傷,衛青沒有追究,還是將他放了。但是霍去病知道後,忍不了這口氣,趁著漢武帝圍獵期間,一箭射死了李敢。
李敢打傷上司本就是死罪,只不過這個刑罰不應該由霍去病執行,衛青如果不寬容,當場殺死李敢也不會有人說什麼。
-
11 # 資治通史
衛青與霍去病的性格差別很大,衛青寬容豁達,但霍去病就顯得偏激了一些,這可能和他們的年齡及成長經歷有關。
衛青出身卑賤,做事謹小慎微,霍去病就是一個飛揚跋扈的紈絝子弟。
衛青一家子都是平陽公主家的奴隸,後因姐姐衛子夫入宮得寵,整個家族才開始翻身發跡。衛青本人則由一名騎奴變成漢武帝身邊侍衛,後逐步得到重用,並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建功揚名。
霍去病的母親是衛青的姐姐衛少兒,他是母親與縣吏霍仲孺的私生子。後來衛少兒又嫁給了西漢開國功臣陳之曾孫陳掌為妻。當時陳掌承襲祖上爵位,家境富裕,霍去病生活之優渥可想而知。
衛青封侯拜將之後,仍舊謹慎低調,一是不養門客,二是不結黨拉幫,三是凡事都奏請漢武帝決斷。
霍去病就不一樣了,他從小在宮中長大,少年時就到漢武帝身邊做起了侍衛,十八歲時就在對匈奴戰爭建功,二十二歲時拜大司馬、剽騎將軍而功成名就。
在霍去病身上,根本沒有衛青骨子裡的那種悲悲切切。據史書記載,每次出征,漢武帝都要給他備上幾車好酒好肉。最後這些肉吃不完寧可都臭了扔掉,霍去病也不給那些飢腸轆轆計程車兵們吃。而且霍去病打罵軍士也是常有的事情。
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任。……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史記•衛將軍剽騎列傳》
另外從年齡上看,衛青活到五十歲左右,霍去病在射殺李敢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只活了二十四歲。古人二十歲弱冠,二十二歲才加冠成人,所以霍去病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
那麼李廣父子之死與衛青與霍去病有多大關係呢?衛青、霍去病為什麼要害死李廣父子呢?其實這裡有一連串的誤會,始作俑者是漢武帝。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當時的李廣已經六十餘歲,漢武帝念其老邁,不想讓他出徵。但是李廣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自己縱橫沙場數十年,眼看就打不動了,但連個列侯都沒混上,太不甘心了,想最後拼上一把。所以,李廣主動請纓,說什麼要打這一仗,而且還要做前鋒。漢武帝於心不忍,就答應了李廣的請求,但事後他又轉囑咐大將軍衛青說,李廣這個人運氣不好,不能讓他充當前鋒。
李廣真是運氣不好麼?其實平心而論是軍事才能欠缺,在小規模遭遇戰中游刃有餘,在大規模的對陣時捉襟見肘,以致於十餘年的對匈奴戰爭中沒有取得能拿出手的戰績。所以,最終漢武帝也很為難,只能採用了折中的做法。
正好衛青當時也有一點小私心,他想讓好友公孫敖建功,所以在開戰前就直接給李廣分配了東路側翼包抄的任務,前鋒位置則留給了公孫敖。接下來,起風,迷路,李廣在大漠中暈頭轉向好幾天,連個匈奴兵的影子也沒見著,等與衛青的主力部隊會合後,戰爭早都打完了。
但是這次仗打得並不理想,本來想擒住匈奴單于,結果讓人家溜了。衛青認為李廣沒有發揮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所以要讓李廣說明情況。李廣認為被衛青捉弄了不說,還要被用來頂鍋,漢武帝那裡還會受處分,於是一氣之下就橫劍自刎了。
事後,李廣之子李敢瞭解了大致情況後,認為父親之死的主要責任在衛青,於是上門理論,又發生過激行為,將其打傷。但是李敢不併知道完整的內幕,自然也不知道漢武帝在其中起了什麼作用,而衛青也不願意將這層窗戶紙捅破,所以就保持了沉默,打算息事寧人。
但是畢竟霍去病年輕氣盛,再加上頭上有那些奪目的光環,所以在得知舅舅捱打後憤憤不平,找機會就把李敢一箭射死了。客觀上講,李敢打衛青事出有因,也不至於死,所以霍去病的做法不能服人。
總之,李廣父子的死因雖很複雜,但並存在什麼陰謀,而且衛青、霍去病聯手去害他們也沒有什麼意義,本身兩個家族也沒有利害衝突。所以,之所以有這個讓人唏噓的結果,一是漢武帝埋了雷,二是衛青服從君命外加私心,三是霍去病年輕氣盛。
回覆列表
衛青為人謙和,胸懷寬廣豁達。而霍去病由於漢武帝的寵溺,恩怨分明,做事雷厲風行。歷史上除了他們甥舅二人不世功名的同時,還伴隨著李廣父子的可悲命運。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當時的李廣已經年過六十還未封侯,雖說他勇武過人,可是他總打敗仗,一是為名聲所累。另一個是他運氣真的不好。所以就為後世留下了個成語“李廣難封”。
唐代詩人王維感嘆道“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數奇”就是運氣太差!點兒背!漠北之戰是李廣最後一次出征,再不立大功,封侯的事就沒指望了。李廣主動要求擔任前軍主力。可衛青出征前,暗中受到漢武帝警告,認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讓他與單于對陣,恐不能實現俘獲單于的願望。
追擊過程中,突起大風黃沙漫天,李廣一部迷路了。最後在大漠之南與大軍匯合,衛青派長史送給李廣乾糧和酒,順便向李廣詢問迷路情況。
李廣在自己的幕府中對部下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走迂迴繞遠的路,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汙辱。"於是就拔刀自刎了。
李廣軍中將士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這個訊息,不論認識李廣與否,無不為之落淚。可嘆一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
可見,衛青並沒有害死李廣。而李廣之死,也是因為命運多舛,羞憤難當。
公元前119年,李敢以校尉身份跟隨霍去病徵討匈奴,因奪左賢王鼓旗,且斬首多,被賜爵關內侯。
飛將軍李廣死於命運的不公,可他兒子李敢堅持認為,是衛青把他父親逼死的。於是上門尋仇,幸虧衛青有心理準備,僅僅被刺傷。要按漢代的律法,刺殺重臣,那是要誅滅全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