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赤旗插滿全世界
-
2 # 雯雯的教育鋪子
我總是覺得現代人的西方式思維真的太嚴重了,非黑即白。
為什麼非得不是快樂教育就是懲罰教育呢?
一方面,快樂教育與懲罰教育是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的不同應用;另一方面,快樂教育和懲罰教育中間有很多條路可以走。兩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在平常的教育中,孩子沒有過錯,你會用懲罰去教育嗎?這就過分了。
孩子犯了錯,你還會一味地用快樂去開導ta嗎?這就沒有原則了。
而且,對於快樂教育和懲罰教育的定義又是什麼?
快樂教育就是一味地讓孩子快樂的教育,懲罰就是一味地懲罰孩子的教育嗎?
恐怕也不是這樣的吧。
只有一點建議,父母在教育中永遠不要走極端的道路。
教育最難的就是那個度的把握。不要抱著為了孩子好的想法而去扼殺孩子的一切想法。
給孩子充足的愛,也要給孩子充足的獨立空間。
根據不同的情景改變教育的方式,沒有什麼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道路。
-
3 # kk生活錄
教育的重點是育人不是教書。
快樂教育?懲罰教育?什麼鬼定義。
賈躍亭提出了生態反概念,就不是將各個行業拉通追求壟斷大魚小魚通吃誰都不願意漏的貪婪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仍然是換湯不換藥的同一件事。
有錢的圖個忽悠小股民掙點熱錢,沒錢的看個熱鬧忽悠不成功都免不了虧錢。
教育是引導人做人的工作,誰敢給個標準線生搬硬套?
你認為你是聖人?聖人說:孰能無過?
你以為你是天神?神話裡多少悲劇來自上神們的小脾氣:希臘神話裡有赫拉嫉妒創造出美杜拉,中國有西王母不能接受女兒的愛情創造出牛郎織女。
引導人成為一個可能的優秀的人,我們只是告訴他們我們知道的懂的會的…………僅此而已,取捨在他終究不由你!
他的成長需要快樂,如果幸運來自於你的引路,恭喜你偶爾有了一個小勝利。
他的錯誤需要懲戒?注意拿捏分寸,適當的警醒終究需要不能說一點不給。
教育是研究人引導人的工作。
人的複雜不是一個快樂一個懲罰就可以概括完全的,更不是非此即彼!
你自己的人生尚且曲曲折折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來來回回地折騰。你哪裡來的信心主導別人還沒有開始的人生?
引路人,指引方向,告知自己知道的內情,僅此而已。
做決定的他,也許選擇比你更明智擁有比你更輝煌更燦爛的人生!
未來無限可能,因為沒有發生!
教育者,扶好孩子的雙臂,讓他自己走自己的路!
-
4 # 一縷陽光am
快樂教育和懲罰教育,是人們對於教育環境的總結性詞語。不用嚴格追求字眼,我們能懂得問者的深層意思,就是教育“寬“”嚴”的探討。
我認為這兩種教育是兩個極端,任何事情走極端都是不可取的。以前的懲罰教育,有的父母老師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權威者的姿態來管理孩子,用棍棒帶來的懼怕來控制孩子的行為,所以有些孩子的符合要求的行為不是因為明理帶來的自覺行為,而只是因為不想受到懲罰,一旦他成長到能夠承受懲罰、或者敢於突破那份懲罰時,就猶如脫韁的Mustang,再也沒有可以控制他的韁繩。後來所謂的快樂教育,放棄原則,放棄規則,只以孩子的要求為中心,哪怕孩子的要求已經是無理的,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滿足孩子。這種情況下的惡果顯而易見,孩子的要求隨著年齡增長愈加擴張,對規則的破壞也由輕到重,開始墮於歪路。
不只是兒童,也包括成年人,幸福感來自於心中的滿足感。求而不得獲得不了滿足感,輕易獲得的東西帶來的滿足感也只會是暫時的,只有付出辛苦努力換來的收穫最讓人感到幸福。所以結論就是,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寬嚴相濟最好,一手拿棍棒,一手拿糖果,棍棒告訴孩子不能越過規則的界限,糖果讓孩子體會付出後收穫的甜蜜。在這種寬嚴相濟的教育下,孩子們才會成長為外顯有規,內涵有德!
-
5 # 花姐姐家庭教育
花姐姐問題分析:
快樂教育和懲罰教育哪個好?
什麼樣的童年幸福?
花姐姐問題解析:
我們先來回第一個問題,快樂教育和懲罰教育哪個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來看看什麼是快樂,什麼是懲罰;
什麼是快樂呢?
快樂一般分為四種:
一種是舒適愉悅;
比如,吃飽了就心滿意足,天熱時走到樹蔭下,就涼快了,還有小嬰兒就是在享受這種快樂,他只要吃飽睡足,身上沒有不舒服的地方,他就很開心;
第二種是慾望的滿足;
比如,你想買一個什麼玩具零食,滿足了,就很開心;
第三種是做事投入的享受;
一個人做事,很投入,很享受做事的過各,並且對自己的能力感 到滿意,比如,你做手工就是這樣,做的時候別的事情都忘了,做完之後很有成就感;
第四種是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
比如,把不穿的衣服捐出去,幫助別人,我們的心裡就很快樂。
那這四種快樂都是孩子需要的,所以,當我們問是否給孩子快樂教育的時候,我想說的是,一定要的,但是一定是這四種快樂都要有;
那什麼是懲罰呢?
懲罰包括語言,身體的。
那當孩子行為出現問題,傷害到別人的時候,這時一定需要一些懲罰的,但是懲罰不是簡單的罵孩子或是指責孩子,而是要告訴他你是因為做錯了這件事,所以,需要給你一些懲罰,並且要注意,不要把孩子的行為貼上標籤,例如,覺得孩子自私,冷漠等,一定不要,就事論事。
還有,當孩子做錯事的,家長也可以放手,因為行為的問題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這些後果本身對孩子就是一種懲罰,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體驗這些後果。
所以,我們不能單一看快樂教育和懲罰教育哪個好,其實都要有,就像生活的酸甜苦辣,每一種味道都是需要的。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
什麼樣的童年是幸福的?
幸福的童年一定有父母的愛,同時,還有相信自己能做到某件事的快樂,孩子相信自己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不知道我的回覆是否解答了您的困惑。
-
6 # 全腦開發程老師“懲戒”,只是一種手段
在中國教育歷史上,有一個工具經常在學堂或家族的祠堂中出現,這個工具就是戒尺,程老師還曾經在幾年前親眼見到過在教室裡依舊擺放的戒尺。戒尺是古代私塾先生在課室裡對學生實行體罰的工具。當學生犯錯誤或者沒有完成作業的時候,先生為什麼不直接上手打?還要用戒尺?而且還要根據不同的錯誤做出不同程度的懲罰?
這是因為戒尺本身並不是打人的工具,而是被先生用幼時訓誡、警醒學生,避免後期犯類似的錯誤。很多的名人在幼時都曾經受過戒尺的警醒,也曾在很多文章中出現過相應的場景,比如魯迅先生、郭沫若先生等。只是後來隨著新式學堂的出現,私塾逐漸消失,戒尺才慢慢在教室裡消失了。
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老先生是一個博學而又極為嚴厲的人,在他的三味書屋裡,有戒尺,還有罰跪的規則,但是都不常用。魏巍在上課時做小動作,蔡芸芝先生手裡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他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了石板邊上,大夥笑了,蔡老師也笑了。打,不是目的,透過“戒尺”時時提醒學生,要知規矩,不逾限才是其真正的作用。正如《呂氏春秋》中所云: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則圓,則必規矩。
關於賞識教育多年前,有一種時興的教育方式叫做“賞識教育”,還有一種教育觀念叫做“無條件的接納”,但就在整體應用的環節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
教育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是簡單的一件或者兩件事,在教育過程中,不存在“非黑即白”的選項,而是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行為背後的動機,並有針對性的進行處理,這才是正確的解決方案。
一昧地稱讚或接納,只能讓人迷茫,教師不知道自己面對學生犯下的大錯誤,不知如何去接納或者稱讚,同樣學生對於自己犯的錯也不會有明顯的認知,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懲戒,有可能下次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錯誤會越來越嚴重。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身教家長和老師經常頭疼孩子的不聽話,叛逆等等,但我們要明白:孩子很相信他們自己所看到的的。當我們言行不一致的時候,他們會很明確的分辨出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說“言教不如身教”。
當孩子發現自己崇拜或者信任的父母(老師)說的和做的相悖,只是要求孩子而對自己沒有要求的時候,就會對父母(老師)所說的話產生嚴重的質疑,接著就是全盤否定。
這個是要引起我們每一位家長(老師)警醒的地方,也是我們要做到的地方。
只有我們言行一致,才能教出言行一致的孩子。
結束語一昧地談懲罰教育或是快樂教育,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結合具體的場景,做出正確的選擇,併產生積極地效果,才有意義。
即便是懲罰教育,如果因此而讓孩子有所收穫,有所進步,孩子也會在短暫的痛苦之後感受到快樂;
即便是快樂教育,讓孩子始終處於快樂的氛圍,但是對錯誤沒有清醒地認知,小錯也會攢成大錯,那是面臨的懲罰,將是難以接收的。
正如著名的鋼琴家郎朗,在小時候因不願練琴而接受懲罰教育的時候,會想到後來會有如此成就麼?同樣,當現在郎朗享受快樂的時候,回首當年小時候所接受的懲罰教育,他又會怎麼想呢?
-
7 # 檸檬樹錦繡
快樂教育不等於不教育,或者無效教育。這一點在我之前的文章裡曾經講過,“即使是放牛,還要約束它不要破壞莊稼。“ 如果說稍有約束就被看作是不快樂的、懲罰性的,那麼大約除了早教時期,世上再沒有合適的教育了。純粹的快樂教育是不存在的,只能說是快樂引導、快樂實驗,而教育與接受教育本身是一個極其辛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堅持是一種快樂、忍耐是一種快樂、收穫更是一種快樂,是痛並快樂著。如何引導孩子去體會這種快樂,才是最值得關注的事情。
再來看看懲罰教育,懲罰教育懲罰的是事,不是否定這個人。要讓孩子明白錯在哪兒,而不是被打擊的一無是處。譬如孩子因為上課不專心聽講而做錯一道題,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先教會他,再懲罰性的多做幾道類似的題型並且認真反思自己的錯誤,這樣的懲罰教育就是好的、正確的;如果一味的指責打罵,進而把孩子定性為蠢、沒有出息……諸如此類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話,那麼這樣的懲罰教育就脫離了教育的本質,變成純粹的懲罰,是不可取的。
懲罰是為了教育,而不是毀滅;懲罰更不是談虎色變的禁地,避之唯恐不及。
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如果孩子犯錯沒有代價,那麼離毀滅也就不遠了。像前段時間網路上報道的熊孩子在酒店挨個敲門大吵大鬧,如果你是家長,你要不要懲罰他?或者像網上報道的孩子故意推倒孕婦,你要不要懲罰他?更有甚者踩踏小貓、虐待動物的,你要不要懲罰?慣子如殺子,適度的懲罰絕對是必要的!只要不是惡意的貶低、打罵,懲罰也是教育的正常手段之一。
所以說,快樂教育與懲罰教育並不互相矛盾,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教育的方式可以溫和,態度一定要嚴肅。
“讓孩子按照喜歡的方式生活“ 是最毒的毒雞湯,沒有例外。讓孩子按照正確的方式去努力去成長,才是三生有幸。在該接受教育的年紀努力奔跑,才能在成年以後按照喜歡的方式生活。一個被正確引導、不斷修正、不斷進步的童年,才是最幸福的童年。
-
8 # 憶葉知秋
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一分為二,說哪個好,哪個不好。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碰到許許多多的事情,並且絕大多數都是未知的。
作為父母,誰不希望給孩子以快樂?希望他一輩子都快樂!但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你少不了要給予一些懲罰。此時的懲罰,也是想他更長久的快樂。
很簡單,比如孩子喜歡打小朋友,怎麼勸說都不起作用,那這種情況下,肯定得有相應的懲罰措施,讓他長記性,知道打人的後果,從而改掉了他這個不好的習慣,那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可能就不會輕易犯“惹事生非的事。”
當然,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本來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的,所以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就不要過餘苛責孩子,讓他們從小培養“當家作主”的思維習慣,這樣下來,等他們成人了,許多難題在他們面前也會迎刃而解。那此時的快樂,是年少時快樂的延續!
-
9 # 失敗者聚樂部
關於怎樣教育孩子更好,社會上的探討從未停止過。有人說,要快樂教育,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也有人說,要棍棒教育,更加有利於孩子的發展。探討的深入,並沒有解決問題,達成共識,反而有愈演愈烈,漸成水火之勢。到頭來,該怎麼教育還在怎麼教育,彷彿誰也沒能影響誰。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為什麼?
對於教育,所有人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人們都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完美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正因為這種美好的初衷,使得對教育的探討尖銳又敏感。人們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認同我們的教育方式,也許,對教育方式的認可,就是對孩子未來的一種認可。而這,恰恰是我們最希望提前預知的。
但有一點,卻被我們所有人都忽視了。那就是,我們所有關於教育的探討,都只是成年人的看法。而作為主體的孩子,並沒有機會參與其中,或者說根本沒有一點發言權。而什麼樣的童年才是幸福的童年,我們也沒有參考過孩子的意見。我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固執的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雖說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尊重孩子的意見,但卻無可厚非。因為我們所有的家長還有一個頭銜,監護人。孩子之所以需要監護人,就是因為他們還不足以明辨是非,承擔責任,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作為家長,有權利,更有義務對孩子的將來負責,這就是教育的意義。
作為監護人,我們必須儘自己的努力為孩子選擇一條看似光明的大路。我們會本能的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或者經驗,來規劃孩子的未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主觀的因素會很大。有人因為嚴厲的教育受益,那麼他必然對自己的孩子嚴厲。有人因為嚴厲而失去快樂的童年,他必然支援快樂教育。教育沒有對錯,我們只是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經驗有選擇的傳遞給孩子。
一種教育方式的好壞,人們總是會結合自身的經驗來評判。這裡幾乎沒有客觀的因素,主要取決於我們對教育的認識。而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如同一件藝術品,需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檢驗出是否成功。
都說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樣的教育方式又必然導致不一樣的結果。我們對於教育方式的探討又怎能分得出高低對錯呢。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因時因地的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只要是我們認為對孩子有幫助的,都可以無所顧忌的拿來為我所用。
結合我自身的經歷,我覺得棍棒教育對孩子更加有幫助。小的時候,每當考試成績不理想,都會被父親一頓暴揍。哪怕是從第一名掉到第二名,一頓板子也是少不了的。對於這樣的父親,我打小心裡是有陰影的。但就是這樣,我漸漸的發現自己捱打的次數越來越少,害怕被打,成了我努力學習最大的動力。
孩子,其實是沒有什麼長性的,貪玩才是本性。苦口婆心、好言好語,也換不來三天的熱度。害怕,卻可以讓孩子長記性。孩子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不應該幹什麼,家長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做對了,不吝美言的去誇獎孩子做得對,並且趁熱打鐵的告訴孩子對的道理。做錯了,教育無果,就應該果斷拿起棍棒,先讓孩子記住什麼事情不能做。至於道理,可以慢慢講給孩子聽。
我們可以用棍棒打掉孩子的壞毛病,但絕不能用棍棒打掉孩子的積極性。也就是說,棍棒教育毀不了孩子,但否定孩子是永遠都不可取的。我們用棍棒是要讓孩子明白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該幹什麼不該幹。而不是要告訴孩子什麼也不能做,也不是告訴孩子他做什麼也不行。
最好的教育,就是用快樂教育教會孩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用棍棒告訴孩子,人生有些事情是不允許犯錯的。
-
10 # 山西成人教育渝森老師
快樂教育也好,懲罰教育也罷,都不會帶來童年的幸福,這個問題其實再簡單不過,只要我們每個人去回想一下,小時候帶給我們幸福的是什麼?可能是一次爬上別人家的果樹,偷了一個果子,也可能是河邊和小夥伴一起玩水抓魚,又或是幾個小夥伴玩泥巴,玩沙子,玩過家家,童年的幸福不是接受快樂教育或是懲罰教育,而是開開心心的玩耍,你現在還能想起多少父母對你的教育,還能想起捱了幾回板子,所以,幸福的童年都是玩耍的回憶。
再說快樂教育和懲罰教育,其實這2種教育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單向的去說,怎麼理解,如果只快樂教育,那孩子犯了錯誤,怎麼去快樂教育,有這方面的高人可以指點指點,懲罰呢,一頓打罵,傷害的不只是孩子的身體,更多傷害的是內心,這樣的教育問題都是在家長,快樂教育其實給到孩子的就是一種環境,一種幸福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讓孩子在快樂和幸福中學習成長,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懲罰,這裡的懲罰不一定非要是打罵,因事去懲罰,舉個例子,孩子說謊,怎麼辦?要不要先給兩個大嘴巴子,不是,首先是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孩子撒謊了,然後我會盯著他的眼睛多次問他,直到他心虛,再告訴他,撒謊會帶來的後果,要是孩子是鐵嘴,就不承認,這時戰術就來了,心理戰,具體我不細說,既然手裡有證據,就不怕他不交代,但是,不管什麼方式方法,最後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道理和厲害關係。
教育,不是跟孩子過不去;教育,更不是讓孩子過不來。
所以,一味快樂教育不現實;一味疼痛也是毀孩子童年。
既要引導孩子,也要扶著孩子,用棍棒,也是用柺杖,讓孩子一生走正道,何樂而不為,故意激怒孩子,也是不明智。
——有感於教育界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
回覆列表
快樂教育,是高層階級的一種騙局,參考日本,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效仿美國下層人士搞快樂教育,結果平成廢物誕生了,所有告訴你快樂教育有用的人,他們的目的都是不單純的,努力學習是唯一能拉近階級的一種方法自古以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