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一白聊歷史
-
2 # 胖梨子
張耳,戰國魏華人。張耳之所以名氣這麼大,因為他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的接班人,天下的門客以他和項梁最多。
劉邦年輕的時候,無所事事。就跑去魏國玩,張耳就收他做了一段時間門客。
之後天下統一,張耳就上了秦朝的通緝名單,劉邦沒飯吃了,只能回沛縣老家。
再之後就是天下大亂了,劉邦混得比前老闆張耳好,總要扶持一下的。否則會被人說仁義。
張耳的門客之後被劉邦收為己用,很多人是直接被任用為省長(郡太守)。可見張耳門客質量之高。可惜他養的門客多是長於治國理民,不是經邦定國的人才。
這些情況在正史只是偶而提及,不是我這種研究很多年的人一般看不出來。
-
3 # 搬講歷史
張耳(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02年),河南開封(今河南開封市)人。秦末漢初歷史人物。
1.張耳的來歷。張耳的曾祖就是張儀,秦國丞相、縱橫家的代表人物。而當時張儀配六國相印,幫助秦國,使秦國達到鼎盛。而張耳作為張儀的後輩,劉邦自然想認識。
2.崇拜羨慕信陵君,而張耳又是信陵君的坐上常客。劉邦年少的時候羨慕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的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門下。於是西行到了大梁,但是當時信陵君已經死了,而當時信陵君的門客張耳正在召納門客,於是劉邦投入到張耳門下,兩人結成知己。魏國滅亡之後,張耳成為秦朝通緝犯,門客門都散去了。劉邦回到家鄉沛縣。
3.參加起義。秦朝末期,陳勝、吳廣率被徵發者900人在蘄縣大澤鄉起義,進入陳地時,聚眾已數萬。張耳偕陳餘遂投奔起義軍,被任為左右校尉。
4.堅持抗秦。項羽素聞張耳之才名,念其扶趙抗秦之功,乃分趙地北部,立張耳為常山王。
5.楚漢之爭幫劉邦。公元前205年,常山被攻破,張耳敗走。十月,投漢王劉邦,待之甚厚。公元前204年(漢高祖三年),張耳與韓信統兵數萬東出井陘擊趙,使萬人過河列營,成背水陣。此陣一成,只許勝,不許敗。故而漢軍將士皆作殊死戰,勇猛異常。旋大敗趙軍。公元前203年(漢高祖四年),韓信報請劉邦以張耳為趙王,丁都襄國(今河北邢臺),鎮撫其國。漢王許之。
-
4 # 沉小渣
張耳,魏華人 早年給信陵君當馬仔,信陵君是當時名滿天下的公子,不僅長得帥,出身好,而且很有能力,戰國四公子以他能力最強,曾經兩次率領五國聯軍幹趴了秦軍,“信陵君竊符救趙”就是其中一次,是當世著名的軍事家,著有《魏公子兵法》一書。
當時的社會風氣就是喜歡養門客,魏公子當時有食客三千,張耳就是其中一員 不過他混得不怎麼樣 ,至少沒有朱亥,侯嬴那麼出彩。後來信陵君被迫害致死,門客大多散去 張耳也失業了。不過這貨很會經營人設,離開大梁以後到處以信陵君衣缽傳人自居,竟然被一個大戶看重,把女兒嫁給了他。他也在岳父家的財力支撐下養起了門客,名氣也越來越大,後來還做了魏國的外黃令。
信陵君的腦殘粉少年劉季就是這個時候去的大梁,他本來是要去投靠信陵君的,去了之後才得知信陵君已經死了好多年了,又聽說張耳是他的傳人,就投靠了他,當了他的門客。
後來秦滅了魏國,張耳上了黑名單,只好蟄伏起來。劉季也回到了故鄉沛縣靜待時機。這一等就等了十多年,直到秦末農民戰爭爆發。
後來的事情就倒過來了,小弟劉季改名劉邦,越混越好,而張耳剛開始混得還可以,後來就不如劉邦了。但是劉邦是個很念舊的人,對於老領導一直很照顧,不僅封他做了趙王,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的兒子張敖。
張敖後來也繼承了趙王,不過公元前200年發生了一件事情,改變了張敖的命運。當時劉邦被匈奴狠揍了一頓,透過行賄才從白登狼狽逃回來,路過張敖的封地時,張敖當然要設宴款待老丈人啊。但是他的幾個門客卻建議張敖在席間幹掉他,張敖沒有同意 不過事情最後還是洩露了,劉邦就奪了他的王爵,改封為侯了。
這就是張耳與劉邦兩代人的故事了。
-
5 # 燕趙節度使
劉邦崇拜的是信陵君魏無忌,而不是張耳
張耳只是信陵君的一個門客小弟而已。
請看我以前寫的文章
但實事求是的說,戰國四公子,唯有信陵君是真公子。
其他三位:雞鳴狗盜的孟嘗君,庸庸碌碌的平原君,一介權臣的春申君。
後世之人對信陵君評價極高。
王世貞: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張也;信陵君之好士也,以存魏也。
洪亮吉:信陵君一身攸關六國之存亡,豈若孟嘗、平原、春申諸君,竟以食客人自喜,略無關國是哉。
李晚芳:戰國四君,皆以好士稱,惟信陵之好,出自中心,蓋其質本仁厚,性復聰慧。聰慧則能知人用人,仁厚則待賢,自有一段慕不盡之真意,非勉強矯飾者可比,此賢士所以樂為用也。餘三君,孟嘗但營私耳,平原徒豪舉耳,黃歇愈不足道,類皆好士以自為,而信陵則好士以為國也。
梁啟超:信陵君去千乘之位,而入虎穴,以急朋友之難,籲,何可及也。論者以廁諸平原、孟嘗、春申之列,烏足以知公子。
也正因為如此,他的粉絲迷弟眾多,其中最有名的一位竟然是漢高祖劉邦!
*
*
公元前257年,邯鄲之戰以趙魏楚三國聯軍大敗秦而勝利。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趙孝成王十年)二月,秦軍反攻,大敗魏楚聯軍。
周赧王以天下共主的身份號召天下諸侯合縱攻秦,趙、韓、魏、楚大敗秦軍。
作為報復,秦攻滅西周國,同年周赧王崩。
就在周赧王死去的當年,楚國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徐州豐縣中陽裡街道)一個劉姓農人家有一個男孩出生。他在家排名老三,小名叫劉季。
而此時天下五國(齊國關起門來坐視滅亡從不參與合縱的事)與秦國征戰不休,除了老劉家的人,根本沒人關注這個姓劉的小孩子。
劉季九歲時,即公元前247年,在邯鄲之戰後恢復元氣的秦國又東出函谷關,大敗魏國。魏國國君魏安釐王焦慮不安,請客居在趙國的信陵君回國,共赴國難。
信陵君回國後,被魏安釐王拜為上將軍,統率全國軍隊。信陵君向了其他山東五國派出使者求援,除了齊國外,其他五國聽說信陵君擔任了上將軍,紛紛派出大軍救魏,歸信陵君指揮。
合縱再一次結成。
信陵君率領五國聯軍,大敗秦兵,收復失地,秦人關閉函谷關不敢出,史稱河外之戰。
多年來,山東五國受盡秦國的侵略欺辱,而這次河西之戰,信陵君率領五國聯軍,大敗秦兵,收復失地,令五國揚眉吐氣,大快人心,自己也名揚天下,為六國和萬世傳頌。
那個叫劉季的孩子此時已經9歲了,此時他端著半碗粟飯,北望大梁城,遙想英雄信陵君的風采。
如果能親眼見一見心目中的英雄,該有多好。劉季雖然身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不過可惜的是,他心目中大英雄信陵君因為受魏安釐王的猜疑,在家中與賓客夜夜豪飲,縱慾無度,在前243年因病而死。
劉季成年後,漫遊大梁城,此時信陵君早已去世多年,墓木已拱。
劉季站在信陵君祠外良久,默默無語。
威震天下的大英雄大豪傑,此時只能躺在這一堆矮小的墳塋和祠堂下,享受大梁人的香火和遠道而來之人的敬仰目光。
也許就在此時此刻,信陵君的豐功偉績在年輕的劉季心中徘徊吶喊,激盪不已。
總有一天,我也要做出比信陵君更偉大的事業。
劉季默默的想著。
信陵君的舊日門客張耳娶了外黃的一個白富美,又當上了外黃縣令,便學信陵君廣招門客。劉季聽了,急匆匆的前往外黃投入到張耳門下。
劉季向張耳訴說了自己對信陵君的崇拜,兩人便一見如故,把酒言歡,結成知己。
每當酒酣耳熱之時,張耳便向劉季講起當年信陵君的言行和風采,令劉季為之神往,感慨不已,恨不能早出生二十年,追隨在公子左右,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江湖中已經沒有哥,但依然流傳著哥的傳說。
*
*
多年後,當年的劉季早已發達,改名劉邦,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功績已經遠遠的超過了當年自己的偶像信陵君。
而此時,路過大梁的漢高祖劉邦,又一次站在信陵君祠前,擺上豐厚的祭品,望著祠中的公子像,不知會想些什麼。
《史記·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
中國歷史上兩個著名的人物,雖然從未謀面,但竟然透過這種奇妙的方式聯絡在了一起,令人感到頗為神奇……
-
6 # 老白的歷史課
劉邦年輕時也曾想仗劍走天涯。
士為知已者死,戰國養士之風盛行,首屈一指的便是戰國四公子,劉邦少年時不務正業,充斥在他心中的便是展露頭角,揚名一方,因敬慕魏公子信陵君無忌,才西入大梁。可惜天不逐人願,信陵君已死,正巧信陵君曾經的門客張耳在招慕四方門客,張耳者,大梁人也,魏之名士,劉邦便與之交遊數月之久。
這數月怕是劉邦年輕時最值得回憶的時光吧,或許與張耳共述信陵君昔日風采,嘆惋不己,或許與張耳論天下大勢,開拓眼界。或許與張耳通宵暢飲,豪氣萬丈。
之後魏國滅亡,張耳被通緝,劉邦便回到沛縣,廣交朋友,為一亭長,劉邦的不拘小節,愛惜人才恐怕更勝以往。
對劉邦來說,張耳是自己年輕時的領路人,讓自己感受到了招賢納客的戰國遺風。
對張耳,劉邦還是很念舊情的,處處維護他,還封其為趙王,並把自己的長女魯元公主嫁給張耳之子。感覺崇拜談不上,更多的是一種感激懷念之情吧!
-
7 # 方城闕
說起張耳,大家感到很陌生;但提到張儀,想必大家非常熟悉。張耳此人就是戰國時期大忽悠家張儀的重孫子。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待張耳出生時家道中落,小小年紀就投到信陵君魏無忌門下為賓客。信陵君死後,他遊走於魏國外黃縣時被一富翁相中,娶富翁喪夫之女為妻,獲得了大筆財富,便花錢買了個外黃縣令。雖然說官不大,但張耳頗有些信陵君的遺風,喜歡結交天下豪傑。一時間門客盈門,聲震梁魏大地,賢名遠播。
就連遠在沛郡的劉邦,年少時在回魏國訪祖尋根之際都慕名前來拜訪張耳,倆人相談甚歡,自然是好飯好酒好招待。此時落魄的劉邦對張耳自然是仰慕不已,住了大半年才惜別而去。其間還有陳餘、張良等賢士也時常出沒於張家大院。
秦始皇平定六國後,得知張耳、陳餘的賢名,便視為六國貴族殘渣餘孽,懸賞抓捕,兩人便逃到淮陽潛伏下來。
待陳勝、吳廣揭杆而起,打到淮陽之時,倆人便加入到陳勝反抗暴秦的革命隊伍。誰知陳勝此人自視甚高,對他二人並不太重用。陳餘曾向陳勝建議,先不要著急稱王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收復六國失地,擴大革命隊伍上來,陳勝聽後不以為然。一邊忙著稱王,一邊派手下大將武臣率軍三千進擊趙地的秦軍,並任命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隨武臣出征。
別了牛皮哄哄的陳勝,武臣聽從張耳、陳餘、蒯通等人的建議,以招叛納降為主,攻城為輔,數月間便佔領了趙地三十餘城。此時張耳、陳餘便慫恿武臣自立為趙王,於是武臣便在邯鄲自立為王,拜張耳為丞相,陳餘為大將軍。
誰知沒多久武臣便因內部失和被降將李良所殺。張耳、陳餘因事先得到訊息跑的快,方才躲過了一劫。隨後倆人率軍平息了叛軍,立趙國後裔趙歇為趙王。
項羽在入關殺掉秦王子嬰,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因張耳在臣鹿之戰中守城有功,再加上往日的賢名,便封他為常山王。可是好景不長,屁股還沒坐熱就被有著“刎頸之交”的好兄弟陳餘打跑,於是便投奔另一個昔日的好兄弟漢王劉邦去了。從此便追隨劉邦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在協助韓信攻取趙國後,被劉邦加封為趙王。
劉邦在滎陽之戰後,更是與張耳結秦晉之好,將自己與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張耳之子張敖,可見張耳在劉邦眼裡的份量。
題中說劉邦崇拜張耳,那也只是一種猜想。年少時的劉邦或許是因為自己貧窮無助,被當時英姿勃發的富家翁張耳盛情款待,心中不免似濤濤江水。可此時的劉邦已貴為漢王,討伐項羽的幫主,他對張耳這位昔日的大哥也只是欣賞罷了。
因為張耳做人很有分寸,從不居功自傲。在他輔助趙王武臣、趙王歇時,憑他手中的權力和當時的威望要想取代二人坐上趙王之位,也不是什麼難事。可張耳從來都是忠心耿耿,在堅守臣鹿城之時,更是冒著被秦軍屠城的危險保護趙王歇。在與韓信攻趙之時立下不世之功,是韓信主動向劉邦推舉他為趙王,自己從沒有向劉邦討官要權。是張耳做人的品行讓劉邦欣賞,那位領導不喜歡即會做事又會做人的下屬那。
公元前202年,張耳因病去世,亨年62歲,子張敖繼位趙王。其子子孫孫在西漢和東漢統治的數百年間,享盡人間富貴,不是封侯就是為列三公。到了東晉十六國時,其後代張軌還建立了前涼政權,坐上了涼王。
後人讚道:耳大智大勇,忍小恥小忿;富貴壽考,福流子孫。
-
8 # 肖邦老師的課堂
張耳曾是信陵君的門客,秦始皇懸賞捉拿張耳。
他參加過陳勝吳廣起義,幫助建立趙國,後來歸順劉邦,參加楚漢戰爭,幫助韓信平定趙國後,被封為趙王。
回覆列表
確切地說,劉邦崇拜的是魏公子信陵君無忌,而張耳是信陵君無忌的座上客,所以劉邦和張耳才有了後來的親密關係。
1、“追星族”劉邦
年輕時候的劉邦跟我們現在的“追星族”沒什麼區別,他也有他自己的偶像,而這個偶像就是大名鼎鼎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公子信陵君無忌。
按理說,劉邦當時是秦華人,在秦國統一之前,豐邑屬於楚地,他為什麼偏偏“迷”上一個魏華人呢?
原來,劉邦的太爺爺是在魏國做大夫的,再之前也都是魏華人,所以對魏國的很多事情都特別關心,就象現在很多“走關東”時來東北的後人還會牽掛曾經的故地一樣。所以當他聽說,魏國出了一個特別厲害的信陵君的時候,他便把他當作了偶像。
劉邦“追星”的熱情可不僅僅侷限於只想瞭解信陵君的事蹟,他還想真正地來到這個人的身邊,在他的手下辦事。話說,劉邦去追隨信陵君的時候,秦國還沒有統一六國,魏國也還是在的,劉邦出生於公元前256年,不過比秦始皇小三歲而已。劉邦去魏國國都大梁找信陵君的時候,年齡應該在20歲-25歲之間。
2、劉邦與張耳的賓主之誼
當劉邦興致勃勃地來到大梁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信陵君已經死了好幾年了,那個年代還是資訊閉塞,又相隔太遠。劉邦“追星”的熱情一下子就被打擊了,當時就想打道回府了。
不過,一個意外的訊息讓劉邦的“追星”熱情又冉冉升起了。當時信陵君的座上賓張耳此時正在外黃招納門客。
張耳,比劉邦大八歲,但是與劉邦大氣晚成不同的是,張耳年少成名,很早就成為了魏國子無忌的座上賓,信陵君對他還是非常看重的。只可惜,信陵君死了以後,他的門客也都散去了,為了繼續發展自己的政治事業,張耳便在自己的老家外黃開始招納門客。
劉邦聽說了這個訊息以後,當即馬不停蹄地奔向了外黃,投奔到了張耳的門下。
劉邦與張耳相見之後,兩個人都頗有些相見恨晚的意味,兩個信陵君的“粉絲”自然非常的投緣,談天說地講“偶像”,不亦樂乎。
3、政治夥伴
不過,好景不長,魏國被秦國滅了,張耳的名聲還是給他帶來了災禍,他成為了通緝犯,一眾門客也只能作鳥獸散了。
劉邦無奈也只能回老家了,沒過多久,就開始了他的亭長生涯。
兩個人再一次相見的時候,已經了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秦朝末年,烽煙四起,起軍軍此起彼伏,張耳也和他的好朋友陳餘共同扶持了原趙國貴族後裔趙歇做了趙王,將趙地據為己有,而劉邦也是楚懷王手下的一支起義軍,率先進入了關中。
等到秦朝被滅以後,西楚霸王分封諸侯,張耳被封為了常山王,劉邦被封為了漢王,而張耳的好兄弟陳餘則只被封了個侯,領地也不過僅有南皮的三個縣而已。
所以各諸侯王回到封國以後沒多久,陳餘便聯合了燕王田榮,把張耳給打跑了,然後擁立趙歇繼續做趙王,而他自己則自立為代王。
張耳無處投奔,只好去投奔了老朋友劉邦。劉邦還是一個非常念舊的人,見到張耳前來,非常高興。不但親切款待了張耳,而且還派韓信和張耳率領數萬大軍,去攻打陳餘。大將軍韓信出手,果然不凡,背水一戰,以當勝多,一舉將陳餘擊敗。攻略趙地後,韓信也深知劉邦與張耳的關係,非常識趣地上書劉邦加封張耳為趙王,劉邦欣然應允。
劉邦與張耳實現了賓主的翻轉,併成為戰略伙伴關係。
4、結為姻親
楚漢相爭並沒有持續多久,而張耳的生命卻也沒有延續得很長,公元前202年,就在劉邦稱帝的同一年,趙王張耳去世,其子張敖襲爵趙王。
因為老朋友張耳的關係,劉邦將自己的愛女魯元公主嫁給了長她二十餘歲的張敖,成為了趙王后。劉邦實現了他的政治目的,但是也“送給”了她的女兒一場政治婚姻。
後來在劉邦剪除異姓諸侯王的戰鬥中,他的女婿也沒有能夠倖免。
公元前200年,劉邦路過趙國,對張敖無禮謾罵,引來了第二年的趙國國相貫高行刺。結果貫高的行刺被劉邦陰差陽錯地躲過了,因為劉邦將原來的路宿地點柏人縣給改了。不過貫高行刺的行動還是在一年後,也就是公元前198年暴露了,藉此機會,劉邦把張敖也一併捉拿了,雖然後來無罪釋放,還是把他的趙王給拿了,封為了宣平侯。
公元前182年,宣平侯張敖去世。享年60歲。
應該說,在漢初的異姓之中,除了盧綰之外,跟劉邦關係最近的就是趙王張耳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很微妙,劉邦對待張耳確實有如兄長一般,有崇拜之情,但更多的還是友情居多。假使張耳多活幾年,劉邦不對趙國下手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