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作為朝鮮歷史上唯一一次對日本的主動進攻,這次征戰有什麼深遠意義?
14
回覆列表
  • 1 # 司文郎中

    己亥東征是北韓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對日本發起的進攻,儘管北韓獲得了勝利,但其實際影響遠不如這場戰役的名氣那麼大。

    己亥東征:北韓強硬出擊

    倭寇自高麗王朝(918——1392)後期就開始侵擾北韓沿海地區,甚至在1419年劫掠了明朝,並在返回時順帶襲擊了北韓的庇仁、海州等地。這一舉動震驚了北韓朝野,在大臣們的要求下,儘管世宗不願出兵,但雖已遜位但仍有相當影響力的太宗極力主張出兵,北韓最終決定派李從茂率兵1.7萬人遠征對馬島。

    經過三個多月戰鬥,盤踞在對馬島上的倭寇基本被朝軍擊敗,倭寇頭目宗貞盛向北韓投降。

    己亥東征的影響

    一.己亥東征大體上改善了雙方關係

    這裡的雙方是指北韓和對馬島倭寇而非日本本土。之所以說“大體上改善”是因為戰後雙方基本處於和平局面,但倭寇偶爾的侵擾仍然存在。

    宗貞盛投降後,北韓要求他控制倭寇對北韓的侵擾活動。宗貞盛不但照辦,還於1421年向北韓進貢了硫磺和黃銅並換回一部分日本俘虜。上層關係的改善也推動了民間的交往,兩地的貿易往來日益繁榮,北韓沿海也有了難得的平靜。

    二.己亥東征未能完全解決倭患

    己亥東征僅僅是打敗了倭寇,但一沒有完全將他們驅逐或消滅,二也沒有更多的後續措施預防倭寇入侵。因此北韓與對馬島倭寇的和平非常脆弱,即便倭寇不敢大舉或頻繁進犯,但小規模的騷擾仍然沒有被杜絕。

    事實上,就在東征結束後不久,即1419年年底,倭寇再次侵擾北韓的黃海道,甚至驚動了日本的九州探題澀川義俊。澀川最後還派特使去往北韓瞭解倭情。

    三.己亥東征宣揚了北韓國威,推動了《癸亥條約》的簽訂,也引起了日本的緊張

    己亥東征中北韓以一萬餘人的兵力遠征並擊敗對馬倭寇(對於島上倭寇來說這支軍隊很龐大了)對於向倭寇展示北韓的肌肉有很大作用,也威懾了部分倭寇。

    北韓太宗去世後,主和的世宗得以完全掌權。憑藉軍事優勢,世宗與對馬倭寇簽訂了《癸亥條約》。條約規定對馬承認北韓的宗主地位,北韓也給予對馬優先貿易權。這一互惠互利的條約使對馬的臣服有了法理依據,顯得更為可靠,倭患的解決也相對徹底。

    (北韓世宗大王)

    但此舉引起了靠近對馬的日本的緊張。幕府將軍足利義持一度擔心北韓覬覦日本領土。但一來北韓本身實力不足,二來北韓特使也承諾說北韓對日本和日本藩屬對馬沒有領土要求,才使足利義持慢慢放下了疑心。這也算是己亥東征後的一個小插曲。

    (足利義持,足利義滿之子)

  • 2 # 九天攬月之初心

    從戰爭史上來看,北韓其實是一個比較窩囊的國家,一直被周邊國家吊打,幾千年守著個半島領土不增不減。就拿日本來說,從唐朝到民國,日本三番五次佔領北韓都城,北韓人對日本的憤恨由來已久且深入骨髓,不過北韓歷史上也有對日本主動進攻的光輝戰例,但是這反殺有且僅有一次,那就是全北韓(包括今天的南韓)人都崇敬的世宗大王所領導的己亥東征。

    說到世宗大王,這位王在北韓的地位,差不多類似唐太宗在今天華人心目中的存在。世宗大王為北韓李氏王朝第四代國王,本名李祹(音讀tao),因為創造了韓文(閒置700年,到1945年才被北韓正式使用)、攻打了日本和侵佔了中國吉林和遼東等功績,而被北韓人稱作“海東堯舜”。

    歷史很滑稽,雖然北韓人南韓人以這僅有的一次攻打日本為榮,也由此演繹出無數的電視劇、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但是實際上世宗大王並不想真心打這場仗,主動打日本,還是因為日本自己太囂張,北韓實在是被日本海盜欺負到忍無可忍的地步,這些日本海盜在七十年時間裡在北韓沿海為所欲為,以至於最後這些日本人猖獗到要北韓國王稱臣上貢。好在李朝剛建國不久,國力正在上升期,於是發動了這次掃清日本海盜的戰役。

    日本方面顯然沒有料到向來苟安的北韓會主動出擊,北韓兵船的突然殺到,讓對馬島日軍措手不及。日本守軍戰死114人,被俘21人,其餘日軍倉皇出逃。接著北韓軍隊開始在島上搜索日本倭寇,並抓捕了大量勾結倭寇的居民,斬首400多人,焚燬日本大小船隻109艘,燒燬日本人房屋一千九百多間,此外還拯救了被擄去的中國明朝百姓131人。

    但是日軍很快從慌亂中緩過神來,在島上佈置防線。北韓軍隊在仁位郡登陸後遭到日軍的埋伏,偏將樸弘信、朴茂陽、金該、金熹四人戰死。在此後的交戰中,北韓遠征軍傷亡達2500餘人,戰損率接近五分之一。加上日本方面放出謠言說海面將會出現風暴,導致北韓軍心動搖。而日軍方面總兵力不足3000人,且在北韓絕對優勢兵力的強攻之下,已經死傷大半。最終,日本對馬島守宗貞盛遞交降書,以保證不再對北韓進行騷擾為條件請和。這次東征持續時間不到一個月。

    此後,北韓又迫使日本簽訂了《癸亥條約》。條約規定:北韓國王允許日本對馬島大名每年與北韓進行50船的貿易,但日本必須向北韓進貢並防止倭寇對北韓沿海的侵擾。這樣看來,日本後來逼迫北韓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老師,倒是北韓自己啊。

    北韓方面將此戰稱為“己亥東征”,是捍衛國家主權的衛國戰爭。而日本則稱為“應永外寇”,指責北韓入侵日本領土,殘害日本人民。兩相對比之下,甚為滑稽。但是就歷史層面上來看,己亥東征是北韓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向日本發動的軍事反殺,但這次東征並沒有將倭寇連根拔除,此後的200年間倭患依然騷擾者北韓。173年後,豐臣秀吉派率領的十幾萬日軍攻佔北韓漢城、平壤。最終,中國明朝出兵20萬援朝抗日。

  • 3 # 黑白文史MCN

    己亥東征:北韓對日戰爭的輝煌時刻,也是目前為止北韓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並且取得勝利的戰爭。

    歷史意義:重新整理提高了北韓對日戰爭的戰績,使北韓有了吹噓的資本,為北韓對外戰爭史記錄下輝煌的一筆

    具體戰爭如下:

    高麗王朝走向衰落,倭寇趁機敲詐北韓國王

    公元14世紀中期,隨著統治北韓的高麗王朝逐步走向衰落,海防日益鬆懈。早就對北韓虎視眈眈的日本倭寇,敏感地察覺到了高麗王朝的變化,便趁機侵犯高麗沿海地區,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氣焰越來越囂張。

    到高麗恭愍王時期(1352—1374年),高麗王朝因為倭寇的打擊,財政出現了困難,以至於不能支付官員的薪水。高麗軍隊也開始崩潰,無力保衛國土。無奈之下,高麗政府只好採取疏散官庫的辦法,把容易成為倭寇襲擊目標的全羅道等沿海地方的倉庫遷移到內陸地區。但這種退讓更加助長了倭寇的掠奪活動。辛禑王時期(1375—1388年),倭寇已經達到了肆無忌憚的程度。韓元上的世宗大王1375年,倭寇首領藤經光竟公然恐嚇高麗國王,要求高麗向其進貢糧食。倭寇的猖狂激起了高麗軍民的憤慨。於是,一位高麗將領想出一個辦法,先假裝答應提供糧食,然後宴請倭寇首領,藉機誘殺藤經光。可惜這個計謀被洩露,藤經光與其黨徒一起逃到了海上,僅有三名倭寇被捕殺。為了進行報復,倭寇開始大批屠殺北韓婦女和兒童,全羅道等沿海地區被倭寇搞得人煙稀少,非常荒涼,高麗王朝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個時候,北韓歷史上的救世主李成桂挺身而出了。

    李朝開國國王帶傷作戰,基本掃除倭寇威脅李成桂(1335—1408年),字君晉,又名李旦,他是北韓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李朝的開國君主,諡號太祖。李成桂出身於北韓望族,父輩和祖輩曾擔任過中國元朝和高麗王朝的大官。據史書記載,少年李成桂儀表非凡,是當時著名的勇士,據說曾一箭射死過五隻大雕,有“高麗小李廣”之稱。依靠顯赫的家世和非凡的身手,李成桂年紀輕輕便入朝為官,並迅速成長為高麗軍隊中的一員大將。公元1361年,高麗萬戶樸儀發動叛亂,李成桂終於迎來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叛亂初期,官軍平叛不成反被叛軍擊潰,王朝統治搖搖欲墜。當時,李成桂官居金吾上將軍,面對困境,他主動請纓,率領一支僅有1500人的部隊大破叛軍,挽救了高麗王朝。隨後,李成桂又率軍擊退了紅巾軍的進攻。憑藉顯赫戰功,李成桂平步青雲,很快官居右侍中,掌握了高麗王朝的實權。鑑於李成桂精於戰法,高麗政府任命李成桂負責征剿倭寇,掃除來自海上的威脅。上任之後,李成桂積極整頓海防,密切關注和跟蹤倭寇的動向。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1380年,李成桂率領高麗軍隊在南原與倭寇主力進行了一場決戰。在戰鬥中,李成桂指揮隊伍左突右衝,殺敵無數。混戰中,一個倭寇暗中施放冷箭,射中了李成桂。高麗官兵見主帥受傷,頓時出現慌亂。就在這時,李成桂強忍著傷痛,向部下大聲喊道:“害怕的就退回去,我要去殺死敵人了!”說罷,他帶頭衝入敵陣,又殺死了8名倭寇。李成桂的壯舉激勵了高麗官兵,他們勇氣大增,紛紛重新投入戰鬥。由於倭寇的實力很強大,戰鬥陷入膠著狀態。倭寇首領阿只拔都(高麗人對其的稱呼,具體姓名不詳。“阿只”是北韓語,意為“幼兒”,“拔都”是蒙古語,意為“勇敢無敵的武士”)十分彪悍,他騎著一匹白馬,橫衝直撞,嚇得高麗士兵紛紛閃避。見倭寇一時難以擊退,李成桂找來部將李之蘭商量破敵之策。李之蘭認為“擒賊先擒王”,應該先處理掉倭寇首領阿只拔都,但李之蘭又告訴李成桂說:“此賊很難生擒,他帶著兜盔保護著臉,沒有可以射穿的地方。”李成桂胸有成竹地說:“我來射他兜盔的頂子,若兜盔脫落,你馬上用箭去射他。”商議完畢,李成桂挽弓搭箭,瞄準目標,正中阿只拔都兜盔的頂子,兜盔偏向一旁。阿只拔都慌忙扶正自己的兜盔,李成桂再發一箭,又射中頂子,兜盔被射落。接著,李之蘭的箭如流星般趕到,正中阿只拔都面門,阿只拔都大叫一聲,落馬身亡。

    阿只拔都的死摧毀了倭寇的鬥志。李成桂趁機率軍大舉進攻,倭寇被殺得落花流水。據史料記載,當地的河流都被倭寇鮮血染紅了,過了六七天後顏色都沒有褪乾淨。在這場戰鬥中,李成桂俘獲倭寇600多人,殺敵無數,使倭寇元氣大傷,好長一段時間無力騷擾高麗邊境。派1.7萬大軍進攻日本對馬島,北韓決心蕩平倭患。

    1392年,擁兵自重的李成桂廢掉了高麗國王,自立為王,建立李氏王朝。懾於他的威名,倭寇在李成桂當政期間基本不敢再騷擾北韓。李成桂去世後,倭患再度興起。1419年初,約50餘艘倭寇船竄入北韓進行劫掠,燒燬北韓兵船。此時正值李朝的世宗大王李裪統治時期,世宗大王是北韓李氏王朝的第四代國王,他是北韓歷史上一位十分優秀的君主。面對倭寇的挑釁,世宗大王決定仿照先祖李成桂,向倭寇發起主動進攻,徹底掃平倭患。

    1419年6月,世宗大王獲得情報,得知190餘艘倭寇船將大舉進犯北韓。為了徹底清剿倭寇,他決定先下手為強,趁倭寇還沒有準備好,派大軍征討倭寇聚居地對馬島。為了激勵將士計程車氣,世宗大王親自對軍隊進行了動員,他說:“對馬島本來是我們的地盤,由於地處偏遠被倭寇佔據。倭寇利用對馬島襲擊我們,燒殺搶掠,必須端掉他們的老巢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隨後,世宗大王任命李從茂為水軍司令,統率227艘戰艦、1.7萬大軍進攻對馬島。6月19日,北韓艦隊揮師東征,世宗大王親自來到港口,為東征大軍送行。

    對於軍隊的意義:北韓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鼓舞了士氣,讓北韓軍隊有了更強大的自信,也讓軍隊揚眉吐氣了一把,讓北韓軍隊歷來收到的屈辱也得到了補償,使得軍隊再次面對日本軍隊時,有更高計程車氣。

    6月20日,北韓兵船到達對馬島,倭寇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損失了29艘大小船隻,並被生擒20多人,剩餘的倭寇倉皇而逃。北韓軍隊隨後開始在島上搜索倭寇,並抓捕了大量勾結倭寇的居民,斬首400多人,另外還拯救了被擄去的131名明朝百姓。

    很快,倭寇從一開始的慌亂中緩過神來,向北韓軍隊瘋狂反撲。北韓軍隊和倭寇隨後進行了一系列遭遇戰。由於地形不熟,加上犯了分兵冒進的錯誤,幾次戰鬥下來,北韓軍隊遭受重創,傷亡2500餘人,但是北韓軍隊憑藉著人數優勢,繼續向倭寇發另外還拯救了被擄去的131名明朝百姓。

    很快,倭寇從一開始的慌亂中緩過神來,向北韓軍隊瘋狂反撲。北韓軍隊和倭寇隨後進行了一系列遭遇戰。由於地形不熟,加上犯了分兵冒進的錯誤,幾次戰鬥下來,北韓軍隊遭受重創,傷亡2500餘人,但是北韓軍隊憑藉著人數優勢,繼續向倭寇發動強攻。幾個回合下來,倭寇終於抵擋不住北韓軍的進攻,倭寇首領主動乞降,並保證不再對北韓進行騷擾。李從茂接受了他的投降,並於7月3日率領全軍撤回北韓的巨濟島。至此,北韓對倭寇的追剿告一段落。李從茂將軍也憑此役的勝利名垂北韓史冊。

    從高麗到李氏王朝,北韓歷代統治者都對倭寇的騷擾和侵略予以了堅決的打擊,尤其是1419年的對馬島追剿很有成效,顯示了北韓人民捍衛自己國家安全的堅強決心。北韓史書將此戰稱為“己亥東征”。“己亥東征”是北韓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向日本發動的軍事反擊。但此次東征並沒有將倭寇連根拔除,此後的200年間,日本仍然威脅著北韓。1592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十幾萬大軍進犯北韓,佔領了大半個北韓半島,在北韓國王的請求下,明朝出兵援朝,開始了長達7年的援朝抗日戰爭,這就是北韓歷史上著名的“壬辰倭亂”。

  • 4 # 北樓504

    己亥東征是北韓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的戰役。1419年,北韓李朝世宗大王在位時期,北韓以打擊對馬島倭寇為目的,發動"己亥東征",日本則稱為"應永外寇"。結果是北韓戰勝了盤踞在對馬島的倭寇,迫使倭寇投降,北韓也從島上撤軍。此役之後在一段時期內北韓和對馬島恢復和平,雙方的長期貿易互利互惠,倭患基本消除。

      背景

      倭寇入侵

      14世紀中期,隨著統治北韓的高麗王朝逐步走向衰落,海防日益鬆懈。早就對北韓虎視眈眈的日本倭寇,敏銳地察覺到了高麗王朝的變化,便趁機侵犯高麗沿海地區,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氣焰越來越囂張。

      到高麗恭愍王時期(1352-1374年),高麗王朝因為倭寇的打擊,財政出現了困難,以至於不能支付官員的薪水。高麗軍隊也開始崩潰,無力保衛國土。無奈之下,高麗政府只好採取疏散官庫的辦法,把容易成為倭寇襲擊目標的全羅道等沿海地方的倉庫遷移到內陸地區。但這種退讓更加助長了倭寇的掠奪活動。辛禑王時期(1375-1388年),倭寇已經達到了肆無忌憚的程度。

      1375年,倭寇首領藤經光竟公然恐嚇高麗國王,要求高麗向其進貢糧食。倭寇的猖狂激起了高麗軍民的憤慨。於是,一位高麗將領想出一個辦法,先假裝答應提供糧食,然後宴請倭寇首領,藉機誘殺藤經光。可惜這個計謀被洩露,藤經光與其黨徒一起逃到了海上,僅有三名倭寇被捕殺。為了進行報復,倭寇開始大批屠殺北韓婦女和兒童,全羅道等沿海地區被倭寇搞得人煙稀少,非常荒涼,高麗王朝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個時候,北韓歷史上的救世主李成桂挺身而出了。

      李朝抵禦

      李成桂是北韓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李朝的開國君主,諡號太祖。李成桂出身於北韓望族,父輩和祖輩曾擔任過中國元朝和高麗王朝的大官。據史書記載,少年李成桂儀表非凡,是當時著名的勇士,據說曾一箭射死過五隻大雕,有"高麗小李廣"之稱。依靠顯赫的家世和非凡的身手,李成桂年紀輕輕便入朝為官,並迅速成長為高麗軍隊中的一員大將。

      1361年,高麗萬戶樸儀發動叛亂,李成桂終於迎來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叛亂初期,官軍平叛不成反被叛軍擊潰,王朝統治搖搖欲墜。當時,李成桂官居金吾上將軍,面對困境,他主動請纓,率領一支僅有1500人的部隊大破叛軍,挽救了高麗王朝。隨後,李成桂又率軍擊退了紅巾軍的進攻。憑藉顯赫戰功,李成桂平步青雲,很快官居右侍中,掌握了高麗王朝的實權。

      鑑於李成桂精於戰法,高麗政府任命李成桂負責征剿倭寇,掃除來自海上的威脅。上任之後,李成桂積極整頓海防,密切關注和跟蹤倭寇的動向。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1380年,李成桂率領高麗軍隊在南原與倭寇主力進行了一場決戰。在戰鬥中,李成桂指揮隊伍左突右衝,殺敵無數。混戰中,一個倭寇暗中施放冷箭,射中了李成桂。高麗官兵見主帥受傷,頓時出現慌亂。就在這時,李成桂強忍著傷痛,向部下大聲喊道:"害怕的就退回去,我要去殺死敵人了!"說罷,他帶頭衝入敵陣,又殺死了8名倭寇。李成桂的壯舉激勵了高麗官兵,他們勇氣大增,紛紛重新投入戰鬥。由於倭寇的實力很強大,戰鬥陷入膠著狀態。倭寇首領阿只拔都(高麗人對其的稱呼,具體姓名不詳。"阿只"是北韓語,意為"幼兒","拔都"是蒙古語,意為"勇敢無敵的武士")十分彪悍,他騎著一匹白馬,橫衝直撞,嚇得高麗士兵紛紛閃避。

      見倭寇一時難以擊退,李成桂找來部將李之蘭商量破敵之策。李之蘭認為"擒賊先擒王",應該先處理掉倭寇首領阿只拔都,但李之蘭又告訴李成桂說:"此賊很難生擒,他帶著兜盔保護著臉,沒有可以射穿的地方。"李成桂胸有成竹地說:"我來射他兜盔的頂子,若兜盔脫落,你馬上用箭去射他。"商議完畢,李成桂挽弓搭箭,瞄準目標,正中阿只拔都兜盔的頂子,兜盔偏向一旁。阿只拔都慌忙扶正自己的兜盔,李成桂再發一箭,又射中頂子,兜盔被射落。接著,李之蘭的箭如流星般趕到,正中阿只拔都面門,阿只拔都大叫一聲,落馬身亡。

      阿只拔都的死摧毀了倭寇的鬥志。李成桂趁機率軍大舉進攻,倭寇被殺得落花流水。據史料記載,當地的河流都被倭寇鮮血染紅了,過了六七天後顏色都沒有褪乾淨。在這場戰鬥中,李成桂俘獲倭寇600多人,殺敵無數,使倭寇元氣大傷,好長一段時間無力騷擾高麗邊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裡戰國說女帝很厲害,女帝有多厲害?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