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康熙末年由於康熙兩次廢太子的的行為,導致九子奪嫡愈演愈烈。最後呼聲最高的八阿哥沒有上位;有大將之才的十四阿哥沒有上位;甚至一心修書的三阿哥同樣沒有上位。不顯山露水的冷麵王爺四阿哥胤禛出人意料符合了康熙的心思,獲得了繼位的機會。太子的跟班四阿哥胤禛

    四阿哥胤禛因為性子冷淡、急躁刻薄所以開始並不被康熙喜歡。所以早期阿哥們晉升老四是比較慢的。後來跟著太子胤扔鞍前馬後的做事,是標準的太子黨。並且由於經歷類似,他還團結了老十三胤祥。這位老十三可為後來胤禛的登基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太子被廢前後表現的忠孝兩全

    胤禛內心有自己的算盤,假若太子位置穩定。自己努力表現,皇上、太子以及各位臣工都看在眼裡,將來也可稱為掌權的富貴王爺。至少沒有壞處。所以說在康熙晚年積極主動的沉穩表現,甚至以做孤臣的代價為皇帝分憂;為太子爭光。

    江南籌款賑災

    當黃河發大水的時候,胤禛準確計算出八阿哥胤禩負責的戶部虧空嚴重,存銀不足50萬兩。石破天驚,揭開了朝廷虧空嚴重的現實。這既打擊了八阿哥,又體現出自己公忠體國的心思。

    當然,追繳庫銀是接下來的事情。當務之急,四阿哥主動請纓去江南籌款賑災。胤禛和老十三哥倆歷盡艱辛總算出色的完成了賑災的重任。這客觀上獲得了聖心。

    清理國庫虧空

    拖欠國庫的人員上到皇親國戚、阿哥貝勒,下至中下級的官吏。這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網路即使是康熙也覺得頭疼。又是四阿哥胤禛冒著做孤臣的風險為君父分憂,為朝廷解困,一副憂國憂民的完美形象躍然紙上。

    尤其是頂著太子和老八集團的壓力,生生的挽回了不少銀兩。當然最後由於關照太子的威信沒竟全功,但是依然在康熙的心目中獲得了加分獎勵。

    推舉太子時毅然舉薦廢太子胤扔

    當太子第一次被廢后,等康熙明白諸位皇子不懷好意互相壓制的時候感覺如果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還可以恢復胤扔的太子之位。尤其是發現大阿哥魘鎮太子在前,半數以上的在京官員在佟國維為首推舉八阿哥當太子在後。康熙就對老八的龐大的勢力格外警惕。所以從你內心期待有人重新舉薦廢太子胤扔。四阿哥胤禛體會聖意,上書舉薦胤扔為太子。這又是加分項。

    在國難發生時,勇於推薦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平定西北

    當西北戰場因皇子內部扯皮而全軍覆沒時,老皇帝也無奈只好說失敗的將領輕敵冒進。那麼接下來如何協調皇子之間的關係才能確保西北戰事獲勝。其實老皇帝早有預設的人選,只是透過這場特殊的“考試”再次對皇子做一下考察。看看究竟誰真正的為國舉賢。

    結果老八集團都舉薦老八去,這不是康熙中意的人選。因為後勤糧草還在老四手裡,他也怕再次重蹈傳爾丹的覆轍。老四體察聖意,主動舉薦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這是非常理想的人選,既是老八集團的人,又是老四的親兄弟。阿哥們的才能形成合力,保證西北戰事的勝利。

    聖意已定

    透過以上的種種事件,康熙屬意老四胤禛為繼承人。同時為預防不測,把老十三和隆科多留給了老四使用。我們可以認為這是最終的“考試”。老四是否有腦子勘破迷局,在老八控制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的是有啟用老十三殺敵奪取兵權控制外城。

    隆科多這塊,康熙準備了兩道聖旨由張廷玉儲存。威懾隆科多站在胤禛一邊保證皇位的順利交接。

    綜上所述,胤禛透過自己的忠誠、孝順的完美表現征服了康熙皇帝。所以皇位才能由他來繼承。

  • 2 # 一貳一橙

    九子奪嫡,為什麼偏偏就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四阿哥胤禛獲得了最後勝利?甚至到他繼位那時,連他的母親烏雅氏都不相信:這皇位是給老四的。

    可見四阿哥胤禛在當時的奪嫡之爭中確實是十分低調,低調到沒人願意承認這皇位是給他的。

    胤禛之所以能贏,原因有三

    第一:老四的心機很深。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時,眾人急忙站隊,太子胤礽是一派,老大胤褆、老三胤祉自成一派,老八胤禩拉攏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四胤禵又是一派。可胤禛聰明,他並不站隊,而是和眾兄弟的關係保持著既不過於親近,又不過於疏遠的程度,這一點就很難把握好了。

    例如康熙廢太子後,還想把老八胤禩也圈禁起來,這時的老九胤禟是想要請老四一起去請求康熙放胤禩一馬的,雖然胤禛沒去,可他的親弟弟胤禵去了。所以在當時,胤禛和胤禩等人的關係並不是如《雍正王朝》中所描述的那樣水火不容。也就是因為胤禛的手段,讓眾人都忽略了他,而把炮火都集中在胤褆、太子、胤禩等急於爭儲、急於站隊的人身上了。

    第二:在眾人盯著東宮儲位之時,胤禛看著的卻是老爹。因為廢太子一事,康熙大病了一場,這時胤禛請了哥哥胤祉,弟弟胤祺和胤禩去看望康熙,得到了康熙的嘉獎。

    之後胤禛又多次勸康熙復立胤礽,更讓康熙感覺胤禛是“公心為國”,而不是“私心為己”。本來康熙就不想廢太子,畢竟這兒子是用了四十年培養出來的,而且太子還是皇后赫舍里氏的獨子,多年來又監國有功,康熙自然就驢下坡,把胤禛的建議給實行了起來。第三:只工作,不涉黨爭。康熙二廢太子後,胤禛也察覺到了太子絕無再立的可能,也就毅然決然地加入到奪嫡之中了。可他依舊遵循府中的謀士戴鐸的建議:以不爭為爭,表面上不顯山露水,一心辦事,自詡“天下第一閒人”。實際上卻廣收部下,爭取各部力量。

    而且雍正還潛心佛法,他的佛學程度絕不輸於當代任何一位佛學禪師,這一點也很好地迷惑住了康熙和各個黨派人員。畢竟佛家講究的是“與世無爭”,誰都想不到,一個佛學大師,應該“不爭”的人,最後卻爭得了最終勝利。

    胤禛之所以能有以上三點優勢,最主要還是因為他有一個好謀士:戴鐸。也就是《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的原型。

    戴鐸以師爺的名義潛居雍親王府,為胤禛的奪嫡總結了十條計謀:一對父皇以孝敬;二對兄弟以敬愛;三適當表露一下自己的才華;四戒急用忍;五提拔左右近御的地位;六結交滿漢大臣和宦官,不用金銀,用鼓勵;七多做實事,爭取民間輿論;八多提拔人才,做好儲備;九爭取軍隊力量;十安排戴鐸去臺灣經營以做好退路。

    以上十條總稱為“戴鐸十啟”,這是胤禛奪嫡的政治綱領,胤禛也是一步一步按照“十啟”的做法,最終奪得皇位的。

  • 3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相傳,康熙立遺詔傳位於自己心愛的十四皇子並藏於“光明正大”的牌匾後面。怎料四皇子胤禛暗中篡改詔書,將“傳皇位十四皇子”的“十”上加一橫下彎一勾,便成為“傳皇位於四皇子”,於是胤禛繼承正統,成為有清一代赫赫有名的雍正皇帝,上承康熙祖業,下啟乾隆繁榮,祖父孫三代共同締造了“康乾盛世”。篡改詔書這一歷史懸案,一直以來真偽難辨,眾說紛紜,我們暫且擱置不表。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子嗣繁茂,其當朝後期,皇子間為爭奪太子之位,派系紛爭,明爭暗鬥,為什麼看起來默默無聞,不顯山不漏水的四皇子胤禛最終奪得了皇位?

    康熙朝是立過太子的,即嫡長子二阿哥胤礽,可能由於康熙皇帝自幼習武,又早經風浪,一在位便是六十多年,而胤礽作為嫡長子自幼便被立為太子,可想,在太子之位上一呆就是幾十年,不說心理上耐煩不耐煩,身體上能不能熬過康熙都成為將來繼承大統的一大變數。所以,他便在朝中廣植黨羽,聯合權臣索額圖培植自己的勢力,皇帝的臥榻,豈容他人鼾睡?太子也不行,康熙在殺掉索額圖後,希望太子能夠收斂收手,不曾想太子似乎始終沒有弄清楚當朝是誰說了算的問題,不得已被二度廢掉。

    太子被廢,意味著其他嫡子有了競爭的機會。皇子間也結成了5個黨派,但主要勢力分為三個:舊太子派、四皇子派、八皇子派,其中以八皇子為首的“八爺黨”在勢力上壓過其他兩派。

    每一個結果,其原因總是錯綜複雜的。八皇子胤禩之母雖是包衣出身,地位卑微,但胤禩本人從小聰慧機敏,風度翩翩、氣度不凡,深得康熙喜愛,又禮賢下士,故依附他的人很多,然而他野心過早暴露,關鍵是太子被廢后,眾人都推薦他為太子,導致康熙懷疑胤禩心機叵測,結黨營私,佈下暗局廢太子以為其上位做鋪墊。所以這位看似最有可能接太子之位的皇子也就最終偃旗息鼓了,故自古以來,風投是一盤大賭局。

    有詩云:試玉要燒七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猶恐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當時四皇子胤禛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幾乎是始終按兵不動,表現得與世無爭,是其本性如此,全仰仗上天眷顧,還是其策略如此,韜光養晦,靜等時機?雍正向來尊釋崇道,自稱“天下第一閒人”,“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或許胤禛深諳此道,不爭並非不作為,而是暗中發展、猥瑣發育,其與諸兄弟維持一團和氣的同時,與隆科多、年羹堯等過從甚密,培養起了自己的集團,日後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一瞞天過海的手段麻痺了對手,長期蟄伏,又一擊必殺。

    有詩云:他人之心,予忖度之。

    雍正或許善於揣度康熙之意之好。康熙之父順治相傳剃度五臺山,生母佟佳氏在其九歲時過世,幼年繼皇位後,又屢受鰲拜壓制,幸有孝莊太皇太后對其自幼呵護培養,背後支援。康熙因自幼未得父母關愛,晚年回憶起來常感慨“此朕六十年來抱憾之處”。也許雍正敏銳的把握住了這一點,在康熙病重之時“不離左右,侍湯藥”,這可能是雍正打的感情牌,也可能雍正本身便是孝順之子,結果就是康熙深感其孝。還有就是雍正也應該透過康熙“二廢太子”抓住了康熙的脾性喜好,便採取了韜光養晦的策略。

    不過,廢立之舉決定權還是在康熙本人,作為一代明君,識人辨才的能力絕對是獨到精準,除了以上我們的分析外,康熙有可能看中了雍正深厚才學與務實精神。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4 # 夢香寒冰

    說雍正不顯山不露水,是因為沒有看到雍正最大特點——會辦事。

    這個會辦事不是指求人辦事,而是指康熙留下了的命令,別人都是陽奉陰違,只有雍正是在認真落實。

    什麼意思?雍正即位後三大事件: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和對蒙古作戰,這三件事其實即位前只有雍正在認真落實,別人都是矇混過關。這三件事的重大意義,康熙不可能不知道,因為他們的實驗時期,是在康熙朝,可能就是康熙任命的。

    因為雍正即位前是一個在一線勤勤懇懇工作的王爺,他的形象就是一個辦事的,而不像別的人都有特點,比如人際關係特別好的八爺。

    但是康熙清楚,國家要往前走,需要的是會辦事的,而不是拍馬屁的。

    有人說雍正人際關係不好,是的,雍正即位當夜就查抄了很多官員,要是八爺即位肯定不會這樣。但是這些人是因為得罪雍正才被查抄?還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國家蛀蟲??這是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後來乾隆死了,和珅被嘉慶抄家,不是嘉慶有本事,而且和珅就是乾隆留給嘉慶的大肥豬,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和珅一死錢財就是嘉慶的。同樣的,被雍正抄家的,誰能說他們就不是康熙養好的給新皇的大肥豬呢?正好送到雍正手中。這個手段其實是清朝皇家的慣用手段。

    有人說蒙古作戰,大將軍王老十四也很負責。其實老十四和雍正一母所生,老十四的後勤一直是雍正負責,對於康熙,老十四本來是雍正的幫手。只是老十四自不量力,他以為他有大軍,沒想到詔書下來,沒有軍糧,他只能乖乖回城。為什麼沒有軍糧?因為那個時代就不容易儲存糧食。不但康熙朝是,以後的乾隆朝也是,之前的順治朝也是。康熙是很清楚的,只要老十四認真打仗,沒有歪腦筋,其實沒有別人比如年羹堯什麼事。只是老十四自己作,才把自己作死。

    康熙很清楚,真正帝王是不講人際關係的。雍正不好不是人際關係不好,而且他不把心思放在人際關係上。康熙年間因為人際關係好,把國庫都借空了,其實對國家不好。康熙選雍正,未嘗不是希望撥亂反正。

    事實也證明雍正是個好皇帝,別的不說,詔書平均一年100萬字,中國曆代皇帝之最,這是個功夫!雍正的三個政策對清朝也是影響至深,而且都不能說是壞政策。可見雍正當政是有能力的。

  • 5 # 歷史不舊

    九子奪嫡,都是康熙惹的禍,優柔寡斷,一直對太子抱有期望,最後無奈以選孫的方式取了雍正。八爺黨在朝中根深蒂固,文武之臣勢力最為龐大,人緣關係盤根錯節,呼聲最高。十四阿哥,雍正的親兄弟,軍事經驗豐富,掌握實權,封大將軍王,遠征策旺阿拉布坦,平定西藏叛亂,建功樹立威望,是康熙心目中的將帥之才,是皇位有力競爭者。三阿哥是個喜文的謙謙君子,在文臣中影響力很大,素有威望,但相對幾位阿哥勢力,奪位希望最小。

    雍正在鄔思道的謀劃下,採用其“不爭為爭”的策略,緊緊圍繞太子身上做文章,並且成立收集情報的粘竿處,得到俠王十三阿哥的鼎力支援,再以幾大功績成了康熙眼中的皇位繼承人之一。第一、雍正和十三阿哥在二廢太子前一直貼著太子黨標籤,竭力盡力為太子辦事。一廢太子時,八阿哥及其他阿哥密謀奪太子之位,而雍正仍然牢牢站在太子這邊。這時康熙心中太子仍然是皇位的不二之選,只是在給太子機會,透過考察後果然恢復太子身份,押對的寶的雍正不僅收穫了太子的信任,也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康熙考察皇位繼承人的人選。

    第二、江南籌款賑災,雍正計算出八阿哥負責的戶部庫存不足50萬兩,揭開了朝廷虧空嚴重的遮羞布,打擊了八阿哥的聲望,又鞏固了太子的地位。雍正和十三阿哥主動接下江南賑災的擔子,途中收下了李衛和高福兩個左膀右臂,在江南地方官和富商的面前軟磨硬逼,籌了到二百萬兩賑災款,解決了朝廷無物可援災區的窘境。後來殺了八阿哥的財神爺任伯安,又殺劉八女拿下百官行訴,年羹堯火燒血洗江夏鎮,徹底掃消了八爺黨在江南的勢力,對結黨營私深惡痛絕的康熙看在眼前,已經認為雍正是可造之才。

    第三、查辦國庫虧空。老臣紛紛以上吊威脅,皇子王爺變賣家產抵當虧空,滿朝官員聲討雍正,連康熙都感慨雍正為國解憂只能做個孤臣時,雍正硬是鐵著心從太子、八阿哥手上逼出了銀兩,從而使其他官員只好乖乖填補虧空。康熙這時才真正地教導雍正孤臣之道,將來也是孤家寡人之道,面對的壓力更是巨大。

    第四、刑部冤獄案,雍正袖手旁觀,讓太子和八阿哥鬥得兩敗俱傷,坐收漁翁之利。儲存有生力量,削弱對方勢力,這在權勢鬥爭中是必然該具有的本事。康熙這時才覺得雍正真正變得成熟,具有上位者的手段和謀略。能夠上位除了依靠自身背後勢力外,還倚靠了天時、地利、人和,下面簡單戲說下。

    第一、天時。康熙駕崩之時,十四阿哥胤禵還在前線,雖掌有軍權,鞭長莫急,即使康熙有意十四阿哥上位,雍正也有足夠的時間阻止十四阿哥。八阿哥雖然在京城有勢力,卻被鄔思道安排十三阿哥奪了軍權,切斷了八阿哥與軍隊的聯絡,其他人基本上對雍正構不上威脅。

    第二、地利。雍正倚仗隆科多的權勢,十三阿哥的兵權,又在京城這塊本土作戰,除了八阿哥稍具威協,其他人不足為懼。最重要的是粘竿處的作用此時發揮了出來,不但監視著其他阿哥和大臣的一舉一動,同時也監視著軍隊的異動,為奪取豐臺大營兵權創下了有利條件。

    第三、人和。鄔思道坐鎮指揮,協調應變突發情況,隆科多被康熙收服以兵權相助,張五哥領命送金牌釋放十三阿哥,十三阿哥以皇子身份帶兵收豐臺大營軍權,一環連著一環。等到隆科多宣詔雍正繼位,一切塵埃落地,再生不出變故。

    雍正不是不聲不響奪了皇位,而是真槍實彈幹出來的,不惜皇子時候做了孤臣,得罪了滿朝文武大臣,這才入了康熙的法眼,加上弘曆患過天花,有了免疫力,至少保證下代有人繼位,不會再起紛爭,骨肉相殘。如此眾多因素下,雍正才坐上了龍椅,開始了屬於自己特色的雍正王朝。

  • 6 # 小邊講歷史

    不請自來

    我們主要來看一下雍正在康熙皇帝的最後十年裡,都用了哪些手段,最終登上了皇帝寶座。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再次被廢。從此之後,清王朝再沒立過太子。

    此時的四阿哥胤禛,在康熙皇帝的眼中,屬於富貴閒人,擺出了一副不問政事,一心禮佛的樣子。而對於這位皇子,康熙給的評價是喜怒不定。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評價。但是隨著太子的被廢,讓胤禛看到了登上皇位的希望。因為擋在他前面人,好像也沒有幾個。太子沒了,八阿哥被康熙冷落了,三阿哥就是一書生。

    而歷史,就在此刻發生了轉變。胤禛府上有一謀士名為戴鐸,自康熙五十二年之後給雍正出了很多主意,那麼這些主意,對雍正的影響,實為關鍵。

    戴鐸建議雍正不要做皇位爭奪的旁觀者,而要去做參與者。但是在參與的過程中,要做好三件事,首先處理好自己和康熙的關係,其二吸取廢太子的教訓,要處理好和兄弟們的關係,最後建議雍正皇帝儘量把自己府上的人都外派出去任職。這三點,可以說在康熙生前,胤禛都做到了,這些建議對胤禛產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可以說四阿哥是在康熙五十一年之後才走入到康熙皇帝的視線的,在此之後,康熙會交給他一些朝中比較重要的事情。

    那麼我們都知道,在康熙晚年,有可能繼位的皇子,除了四阿哥胤禛,還有十四阿哥胤禎(允禵)。群臣不斷地給康熙皇帝上摺子希望其能公開儲君人選,但康熙出於保護太子的心理,只是告訴大臣們太子人選已有,但是暫不公開。我們現在無法得知,康熙皇帝默定的人選究竟是誰,不過不管是誰,這個時候胤禛都是有形勢上的優勢的。

    畢竟,老十四遠在西北。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的身體急劇惡化。康熙在暢春園修養,並下令不讓八旗大臣請安,所有奏章不必啟奏。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四阿哥胤禛卻一直隨侍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皇子沒有一個如四阿哥一樣。因此,四阿哥在康熙活著的最後幾天裡,是距離他最近的人。替他代下聖旨,甚至改寫聖旨。

    康熙去世當天,只有胤禛問安。晚九點,康熙去世。後隆科多公佈康熙遺照,胤禛登基為雍正帝。

    這件事在歷史上不明不白,但是,雍正繼位卻是個鐵的事實。他是如何走到歷史前臺的呢?

    首先說,他目標暴露的最晚,九子奪嫡,他是最晚出現的。再者,他的親信多在朝野任職。最後,他是距離康熙最近的那個人。以上,則是他登位的優勢所在。

    至於他是否是合法繼位,您覺得呢?

    PS:康熙遺詔,史家考證其完成與康熙去世的第二天,所以說這遺詔真假與否,沒有任何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多少名犬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