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廣銀
-
2 # 歷史山莊
個人認為隋文帝得江山最容易。
楊堅(公元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鮮卑賜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羅延,隋朝開國皇帝,在位時間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政權的開國元勳,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戰功赫赫,官至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楊堅十四歲就開始了仕途生涯,楊忠死後,楊堅承襲父爵.後來娶大將軍獨孤信之女為妻.女兒為周宣帝的皇后.初唐的李延壽在《北史》中讚美隋文帝, "皇考美鬚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率之略."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幼主靜帝宇文闡以楊堅(時任丞相)論文範文有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大隋(因曾被封隨國公而初定國號為隨,他又感到隨字有走字旁,與走同義,不太吉利,便改隨為隋.),改元開皇,宣佈大赦天下.楊堅登基當天,長安城出現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慶雲.公元587年(開皇七年)隋滅後梁, 公元589年(開皇九年)隋滅陳,統一了全國,同時琉球群島歸屬隋朝,突厥可汗尊楊堅為聖人天可汗,表示願為藩國永世歸順,千萬世為聖朝典牛馬.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自東西晉之後百餘年的嚴重分裂與混亂的中國,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隋文帝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隋文帝在位期間,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人口達到6000餘萬,是人類歷史上農耕文明的顛峰時期,開創了"開皇盛世"局面.
-
3 # 黑兔子牙
漢高祖劉邦,投機取巧,趁項羽在河北和40萬秦軍玩命的時候趁機入主關中,秦王子嬰投降,秦朝名義上是劉邦滅的,實際上是人家項羽的功勞,雖然說劉邦55歲才當上皇帝,但是他是一代梟雄!英雄是玩不過梟雄的!
晉武帝司馬炎,這位才是名副其實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典範,爺爺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爸爸司馬昭都為他打天下,司馬懿歲數大死了,司馬師眼睛動手術休養時被17歲的文鴦闖陣受到驚嚇,不久死了,最重要的是司馬師只有五個女兒沒有兒子,才讓弟弟司馬昭接班,司馬昭滅掉蜀漢,結果被劉禪一句“樂不思蜀”活活笑死,樂極生悲!司馬炎接班後成功篡位,公元280年,他姑父杜預蕩平東吳統一天下,史稱“三家歸晉”!
隋文帝楊堅,周武帝宇文邕的親家,宇文邕雄才大略,統一北方,可惜天妒英才,35歲的宇文邕正要統一天下時,積勞成疾病死,兒子宇文贇昏庸殘暴,不久死去,兒子宇文闡接班,幾歲的小孩懂個啥,被外公楊堅成功奪位,開創大隋,最可憐的是楊堅的女兒楊麗華,從皇后到太后,搖身一變又成了另一個朝代的公主!
唐高祖李淵,最不幸的幸運皇帝,名義上的開國皇帝,實際上的坐吃山空,被屬下設計被迫造反,二胎兒子李世民浴血奮戰建立唐朝,8年後被兒子逼宮當起了太上皇!為了報復兒子,李淵在九年的太上皇生涯裡,給李世民生了30多個弟弟妹妹,發揮了強大的生育能力,比李世民的子女總數還多,李世民壓力山大!
宋太祖趙匡胤,和隋文帝楊堅經歷很相似,楊堅奪了外孫的江山,趙匡胤奪了自己的主子後周世宗柴榮的江山,宇文邕和柴榮英年早逝,造成江山易主,很窩囊!如果柴榮多活兩年,趙匡胤絕對沒有機會奪位,如果宇文邕多活兩年,統一天下的偉業絕對不是楊堅的,可惜歷史只會重演,沒有如果和假設!
-
4 # 青朗文學
這個不太好回答,我們看看。
堯:他們非選我,我沒辦法啊。舜給你吧。
舜:什麼?給我帝位?不要,非給我?那好吧。舜上位。
大禹:打仗?開什麼玩笑,我就是被迫治洪水,我就是個修水利的,你們憑什麼讓我當王,我不行的,試試?那好吧。
以上不是皇帝
嬴政:我需要幹什麼?下命令就行?好的吧,這五代變法的國力想不統一都難。
趙匡胤:當我醒了,我就被黃袍加身了,我有什麼辦法?
成吉思汗:無腦推?這個我擅長,武力壓制這麼多,打不贏沒天理啊!
袁世凱:那啥你們別打了,各退一步,宣統你退位,我當大總統行了吧。
-
5 # 除草小能手
西漢建平元年,劉秀生於陳留郡,適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亂。作為漢室宗親,隨兄劉演起兵於南陽郡。
昆陽之戰,為劉秀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作為偏將軍的劉秀一戰而天下聞名,明代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曾這樣讚揚劉秀:“一戰摧大敵,頓使何宇平”。
開火皇帝,有兩種含義,一種透過兵變或者篡位得到,一種明刀明槍的打出來的,縱觀整個幾千年來,唯有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最為順利,可以說是一戰奠定了日後的基礎,昆陽之戰大勝後,劉秀在三個月間便攻佔了京師。
由於當時新莽王朝的大軍有四十三萬,而綠林軍只有一萬七千多,兩軍對壘,面對如此懸殊的力量,試問有誰能想過僅有不到兩萬人的綠林軍竟然大獲全勝呢?也因此使得這場戰役無意中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更有人戲稱劉秀是位面之子又或者大魔術師,能從天召喚隕石術砸向王莽的新軍,排除神話的因素,不得不提劉秀的出色指揮能力和心理能力。正是這兩者幫助他打敗王莽。
在經過長達12年統一戰爭,滅亡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尊奉漢元帝為皇考,光復漢室,定都於洛陽。
-
6 # 心向青山
歷史學家趙翼曾言:
自古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這大約是定論,所以隋文帝楊堅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朱元璋建歷代帝王廟,便沒有選隋文帝。
在大一統王朝的建立中,楊堅是典型的篡位,此前北周武帝宇文邕已滅北齊,而滅南陳只是時間問題,但宇文邕英年早逝,這個統一之功便落在了楊堅身上。
我們看一下其他開國之君。
1,秦國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
2,劉邦透過楚漢之爭擊敗了霸王項羽。
3,劉秀滅王莽、赤眉綠林,統一天下雖說中興,但形同開創。
4,晉朝的建立歷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三代,終於奪位成功,並滅東吳一統天下。
5,唐朝雖然也是禪位,但李淵一統天下同樣是剿滅群雄,而隋末亂世堪比漢末三國。
6,宋朝趙匡胤也是欺負孤兒寡母,但趙匡胤接手時天下遠未平定:後蜀、南唐、南漢、北漢、吳越、閩等割據勢力都還在,趙匡胤若不能一統天下,那麼宋朝便是五代之後的第六代。
7,元朝的統一經歷了滅金、西夏、南宋、吐蕃、西遼、大理的過程,自不必說。
8,明朝驅逐韃虜,以南統北,千古唯一。
自古得國之正,唯漢與明。
9,清朝歷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代才入主中原,歷康雍乾三代才一統蒙古三部。
所以,隋朝得天下易,失天下也快。
-
7 # 坐看雨收雲散
封建王朝的更替,莫不是血腥的殺伐。成者王侯,敗者賊,而告一段落。試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建立了,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這些封建帝王朝代,多數是血腥屠殺的結果。
若論,得江山最容易的開國皇帝是誰?那麼可能有如下幾位吧!
楊堅,北周重臣外戚,是北周宣帝的岳父,靜帝外公。在宜帝死後,把外甥拉下皇位。建立隋朝,由於楊堅一直受到漢族地主的擁護,且政治手段強硬,異已被排擠打壓下去。所以很順利代周建隋成為隋朝的開國皇帝。所以歷史學家趙翼曾說過,古今得天下者,未有如隋文帝者易!
曹丕代漢,公元220年,魏王曹操病逝。世子曹丕繼位魏王,同年接受漢獻帝禪位。代漢建立魏國。曹丕的皇位得來的是不是更容易啊!但曹丕不以開國皇帝自居,尊曹操為魏武帝。所以說曹丕是開國皇帝有點勉強的味道。
司馬炎代魏,同曹丕代漢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沒費力當上了晉朝的開國皇帝。但司馬炎卻追封七世皇帝尊號給祖先,更不敢以開國皇帝自居。
李淵,唐高祖,得江山靠兒子能力強大。李淵看準隋未亂世到了崩潰邊緣,迅速在長安稱帝建國。李淵的兒子李世民迅速撲滅了其他起義武裝,文武雙全助其父李淵順利統一全國建立大唐。反觀李淵的文治武功反而不如李世民,只因自已是老子,有人望和老資格。才成為大唐的開國皇帝!有厲害的兒子,老子才有幸成為高祖,大唐朝的創立者!
趙匡胤代周建立宋朝,趙匡胤本是後周的大將。深受柴榮的信任,為託孤重臣。在柴茉死後,小皇帝登基不久,被手下將領黃袍加身。被逼無奈接受小皇帝的禪位。建立大宋王朝,成為宋朝的開創者。趙匡胤對後周上下舊臣及皇室成員都妥善安置。是朝代更替中最不流血的一場變更。所以趙匡胤應該算是最容易的開國皇帝!
歷史就這麼記載的,誰也沒有辦法啊!
-
8 # Harley歷史
這個‘最容易’是見仁見智的理解,
我看了標題沒註明中國還是外國,樓上各位大神回答清一色全部是中國的。
那我就說說國外的吧,
提比略。羅馬帝國第二任國王。早年自我放逐,浪完回羅馬天天混吃等死,把自己的兒子德魯蘇斯舉薦給當權者後歸隱田園。幾年之後,屋大維的子孫死光死絕了,只剩他一個養子,於是提比略便一臉懵逼的成為皇位繼承人選。沒費什麼勁就坐上國王的寶座
那麼這個提比略是怎麼來的呢?提比略出身於羅馬的名門望族克勞狄烏斯家族,其生父是凱撒的財務顧問,說白了就是財務部長,為凱撒提供不少錢做支援,也攬了不少錢財。在提比略的生母懷了第二胎之後,屋大維愛上了提比略的生母,在凱撒的逼迫下,提比略的生母不得不與其丈夫離婚,嫁給了屋大維。
所以說名義上的屋大維的兒子,實際是養子,連嫡子和私生子都不算,不過也因此陰差陽錯的做了國王,中頭獎了。
一句話概括:羅馬第二任國王提比略,是凱撒的財務部長的老婆的二胎,因羅馬帝國元首屋大維好色,這個財務部長的老婆懷著二胎嫁給屋大維,屋大維也樂的做接盤俠,事後因為屋大維的子孫死絕了,所以輪到他做皇帝
-
9 # 青史回聲
在我本人看來,我覺得應該是晉武帝司馬炎。
司馬炎,司馬懿之孫,司馬昭之子。公元265年,他正式篡魏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公元280年,他又發動了滅吳之戰,時隔一般多年的亂世就此結束,全國正式統一。
從各方各面來看,看似司馬炎是個偉大君主,他促進了國家的統一,穩定了社會,是個有功之人。其實不然,這一切都是他爺爺和老爸打下的基礎,換句話說是三代人積累下來的政治遺產。為啥這麼說呢?聽我慢慢分析。
在魏國時期,他司馬家族並不是權傾魏國,可以說司馬家族有了後來的成就,不說大話,都是司馬懿打下的。曹操在時,他還是個小官文學掾,後來在曹丕爭奪世子之位過程中立下過大功,因此在曹丕稱帝后得到重用。到了曹睿在位期間,他司馬懿一直都很低調,雖然也是輔政大臣,但相比曹氏宗親,他力量還不足。直到曹睿駕崩,年幼的曹芳登基,曹爽這個草包做了輔政,就給了司馬懿可趁之機。在曹爽和曹芳去高平陵祭陵之時,發動政變,一舉剷除了曹爽一黨,取得了曹魏軍政大權。可以這麼說,司馬懿是晉朝的奠基之人。
司馬炎稱帝之後,整個魏國早已經成為了他司馬家族的人,經過他爺爺和他伯伯老爸的經營下,魏國已經徹底落入了司馬家之手,取代之事之需要半日。司馬炎只是撿了一個便宜。在眾多開國皇帝中,他得到江山是最容易的。
你們認為呢?
-
10 # 地史館
拼爹搭檔:曹丕、司馬炎,欺負孤兒寡母的壞叔叔搭檔:楊堅、趙匡胤,都已經有人說了,我來說一個其他的,一個被稱為“穿越者”的開國皇帝:王莽
首先,王莽竄漢,建立新朝,新朝是一個在西漢基礎上建立的朝代,並且存續了14年,對地方也有實際的控制權,因此可以說是一個大一統的新王朝。相同的還有武則天建立的“周”,不過歷史上並不把武周單獨看做一個朝代,而是看做唐朝的一部分,與王莽的“新”朝還是有區別的。
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王莽為什麼是得江山最容易的皇帝。
公元8年年末,王莽逼迫姑母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自立為帝,改國號“新”,西漢就此走到盡頭。
出生於名門望族沒有王氏家族是西漢元、成二帝時期,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當時最顯貴的家族。而王莽則出生在這樣一個家族之中,而他的姑姑便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生母王政君。
王莽少年時,父兄先後去世,他便跟隨叔父生活。與族內其他人生活奢靡成風不同,王莽始終獨守清淨,生活簡樸,為人謙恭,完全沒有勳貴子弟那種紈絝,而且勤勞好學,拜當時的儒學大師陳參為師,學習儒學。
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這個世家大族中的另類,幾乎都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
有一年,王莽的大伯大司馬王鳳病了。王莽不離左右,精心伺候。除了端湯送水,翻洗擦身,還常常親自嘗藥,一連幾個月都不曾脫衣服睡過一個安穩覺。看著侄子比自己的兒子都孝順,王鳳十分感動,並在臨終前,向當時的太后王政君和漢成帝推薦做官。
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漢朝的選官制度是“孝廉”“察舉”,即以人的道德品性為標準,由地方和官員推薦。而王莽雖然是當時的外戚王氏族人,但王莽入仕,卻受到了朝臣、百姓的普遍認可和支援。
王莽走上仕途之後,仍然不驕不躁,反而對人愈加謙恭。他不僅廣交名士,善待同僚,還常常將家財拿出來救濟貧寒的賓客,獲得了朝廷內外的廣泛支援,仕途更是扶搖直上,最終在公元前8年,位居大司馬,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不久後,成帝崩逝,漢哀帝即位。新上場的哀帝外戚於王氏外戚爆發激烈衝突,太皇太后王政君便辭去了王莽的大司馬職位,平衡朝中勢力。
大起大落的王莽不僅沒有抱怨,還作出了一間震驚世人的壯舉,將自己推上了道德的最高點,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和民心。王莽的兒子王獲,因殺害了自己的一個婢女,王莽在嚴厲地責罰他之後,逼王獲自殺。這一事件,迅速傳播,無數官員和百姓為王莽鳴冤,請求朝廷讓王莽復出。哀帝,礙與民意,詔王莽回朝。除了王獲之外,王莽另外兩個兒子也先後被逼自殺,王宇因在漢平帝生母衛氏門前撒狗血,被王莽逼死;王莽稱帝后,太子王臨因與婢女有私情,被逼自殺。
公元前1年,漢哀帝去世,王莽在王政君的支援下,再任大司馬,並立九歲的漢平帝登基。公元1年,全國大旱,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並將皇家的宅院開放出來,安置災民。在官員的宣傳下,王莽在民間已然成為“聖人”,“周公再世”。
但重回權力巔峰的王莽,似乎害怕再次失去權力,一方面繼續維持賢士良臣的姿態,另一方面卻開始獨攬朝政,培植親信,剷除敵對勢力,最終成為“攝皇帝”,成為西漢實際的控制人。
公元8年年末,王莽自立為帝,改國號“新”。
建立新的王朝之後,王莽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細看改革內容,儼然一副共產主義穿越者一般。
將土地收為國有,不許買賣,並將地主豪強的土地分給少地無地的農民,實行“耕者有其田”。改制貨幣,國家統一發放貨幣,並向農民發放低息貸款和無息貸款。將鹽、鐵、酒等重要行業收為國有。禁止奴婢買賣。這些制度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似乎是好政策,但是這些政策並不適應當時的國情,再加上推行的手段和方法不當,不僅諸侯王公反對,連平民百姓也怨聲載道,最終激起全國大起義,百姓揭竿而起。
(發掘與王莽時期的“遊標卡尺”成為穿越者的佐證之一)
新朝建立僅僅14年之後,因改革導致激起大規模起義,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數十個軍士爭相殺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屍體,最後頭顱懸掛在城樓之上。
而曾經將王莽奉為“聖人”的百姓,在看到王莽頭顱之後“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並且王莽的頭顱還一直被當做皇家藏品,被後世皇室收藏,直到西晉時期因庫房失火被毀。王莽成為中國歷史上下場最慘的皇帝之一。
綜上,我認為王莽是歷史上得國最容易的開國皇帝之一。
第一、王莽出身於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其發跡路程上最重要的兩個人:王政君是自己的姑母,大司馬王鳳是自己的伯父,家族勢力對王莽幫助巨大。
第二、受人擁戴,在民間幾乎是道德完人的形象。王莽自幼學習儒學,生活簡樸,為人謙恭,禮賢下士,甚至因兒子犯罪而將其逼死,廣受群臣和百姓愛戴支援。
第三、西漢基礎較好。西漢雖然在那段時期正在走向衰弱,各種弊病日益凸顯,但全國上下大體穩定,也沒有大規模外族入侵。西漢較為平靜的過渡到了新朝,既不需要打統一戰爭也不需要抗擊外族。
相較而言,曹丕建曹魏時,南邊還有蜀、漢兩個割據政權;司馬炎建西晉時,東吳尚在,且外族威脅日益擴大;楊堅建隋時,江南還有陳,北邊的突厥頻繁南下;趙匡胤建宋時,中原四分五裂,北邊契丹虎視眈眈。只有王莽,憑藉自身的威望和手段,兵不血刃,以新代漢。
回覆列表
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誇大他在戰爭中的作用,埋沒李淵,李建成功勞,還有隋煬帝的功勞。隋煬帝諡號中的這個“煬”字,是唐高祖李淵送給他的。“煬”字作為諡號,具有特定含義,比如違背禮法,遠離民眾,違反天意,欺壓百姓,等等。對於隋煬帝的負面評價,凝結在魏徵主持撰寫的《隋書》中。《隋書》中的隋煬帝,基本是一個荒淫無度、揮金如土的敗家子,殘酷冷血的殺人犯,獨斷專行的統治者。總之,是一個集一切惡劣品質於一身的暴君。這種評價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我們對於隋煬帝的主流印象。
唐朝對於隋煬帝的負面評價,顯然也帶有政治意圖。請注意,唐高祖李淵也是前面提到的關隴集團成員,他的祖父李虎曾經是關隴集團的“八柱國”之一。唐朝取代隋朝,李家取代楊家,其實是關隴集團內部的第二次火併。對於隋煬帝的否定,有助於樹立唐朝的合法性。而且,魏徵等人列舉隋煬帝的罪狀,也是希望唐太宗能夠吸取隋亡的教訓。太宗也確實吸取了教訓,他對於自己明君形象的塑造,顯然是反隋煬帝之道而行之。隋煬帝獨斷專行,唐太宗就擺出從諫如流的姿態。隋煬帝濫用民力,唐太宗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表示自己愛民如子。以儒家的視角看來,隋煬帝當然是一位暴君。對於隋朝末年的大亂,隋煬帝也要負主要責任。但如果我們能夠深入當時的時代背景,重新看待隋煬帝面臨的重大問題,就會對隋煬帝以及他所屬的時代擁有更深層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