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寸書齋ol

    千城絕,長城列,秦民絕,秦君滅,秦朝以戰起家,卻有因為戰爭的消亡,秦末的秦軍早就已經不是當年征伐六國的雄師了,而且由於戰略決策上的一些失誤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影響,秦朝軍隊只能潰敗如山。

    秦始皇主政開始,就一直對外征伐不斷,滅六國之後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雖然戰功赫赫,但是卻讓秦朝的百萬雄師損失不小,為了掌控這些征服的土地,趙佗帶走五十人南下,蒙恬帶走二十萬北上防禦匈奴,國家常備部隊中新兵比較多,戰鬥力自然下降。

    秦商鞅變法之後,提出了“私鬥者死,公斗者爵”的賞罰機制,所以秦軍士兵才會在戰場上拼死效命,獲得戰功就可以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還能夠免除賦稅,利益驅動下讓士兵甘冒矢石衝鋒陷陣,六國的千百年積累的財富被秦人掠奪。

    六國統一之後,沒有了戰爭驅動,但是秦民已經習慣了戰爭獲取財富的形式,即便是秦始皇也不能忽略他們的意願,而且對於國家安全來說也是有需求,所以繼續發動對外戰爭,但是百越和匈奴根本就沒有資源可供掠奪,這部分獎勵就只能從國庫中出。打下幾塊閒地,卻損失了最寶貴計程車兵和資源,秦朝就已經開始衰落了。

    秦末起義軍到處攻佔城市,讓秦朝士兵疲於奔命,後勤又得不到保障,所以只能被亂軍殲滅,而且當時的決策者李斯卻不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而且又要防備大臣掌握兵權干預王朝統治,畢竟他擁力胡亥上位並不光彩,所以派兵畏首畏尾,最終導致了大秦帝國的崩塌。

  • 2 # 四十五度說

    秦朝的軍隊過於分散,由於當時交通方式落後,當項羽打到皇城根下,邊境部隊很可能還沒有收到訊息,等收到訊息之後大秦帝國已經亡國了。再加上二世和趙高殘害了不少忠良,也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秦朝軍隊的戰鬥力。這就是曾經橫掃天下的百萬秦軍在十五年後潰敗的原因。

    秦朝的兵力部署分散

    從北方來看為了對抗匈奴,秦始皇在北方邊境部署了三十萬軍隊來防止匈奴南侵,為了保證邊境安全,這支部隊不能隨意調動。最初由大將軍蒙恬帶領,被奸臣害死之後,王離接管了這支精銳部隊的控制權。後來在秦朝末期,秦二世倒行逆施實施的暴政,讓人民看不到活路,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各地紛紛響應。

    秦朝版圖上暴民鬧事遍地開花,從最初的一小股只有幾百個人的兵力根本沒有引起朝廷的注意,在極短的時間內遍地開花的響應,隱隱有按耐不住的趨勢。朝廷終於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在北方鎮守邊關的王離奉命南下擊趙王,圍趙王於鉅鹿。這就是著名的鉅鹿之戰,王離從北方邊境抽走了十萬人,留守二十萬防止匈奴趁虛而入。這些人都是當時秦朝的精銳部隊,本來這十萬人收拾趙王烏合之眾的幾萬人簡單容易。可沒想到在鉅鹿城下碰到了項羽,這就牽扯到了破釜沉舟的故事。項羽的楚君十分英勇以一當十,將大秦帝國的十萬精銳部隊殺的片甲不留。

    秦朝都城咸陽,只留下了一萬五千人鎮守,這些人碰到項羽就全軍覆沒了。秦始皇打的一手好算盤,他認為威脅自己統治地位的是外族,將絕大部分兵力被放到了邊境地區。卻沒有想到在短短几十年時間內秦朝會發生內亂,京畿衛戍部隊加起來一共有十萬,僅佈置十萬的部隊實在不堪一擊,京畿重地就落入了項羽手中。

    南方部隊主要由大將軍趙佗統帥,總共兵力有五十萬左右。大秦帝國的百萬軍隊,這裡佔據有絕對的分量。可在關鍵時期趙佗看不慣朝廷的統治,擁兵自重,自己稱王了。

  • 3 # 歷史風暴

    首先,題主所說的潰敗入山的說法有失偏頗,遇到項羽之前秦軍仍然能夠吊打農民軍,甚至嚇得各路諸侯屯兵不前!

    下面再說秦軍為什麼沒有保護秦王朝免於覆滅!

    秦軍之所以在商鞅變法之後戰無不勝,攻無不敗,是因為商鞅透過法律的手段,讓秦人,怯於私鬥,勇於公戰。

    秦人在進行私下決鬥的時候,會受到非常嚴厲的懲罰,而當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時候,將會得到非常豐厚的回報。秦軍斬首敵甲士一名,就會獲得一級爵位,並獲得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所以,敵人的頭顱,也被稱為首級。

    於是,秦軍爆發出了無比強悍的戰鬥力,他們與山東六國作戰的時候,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以被稱為虎狼之師。

    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天下,到陳勝吳廣起義的公元前209年。12年在古代幾乎就是一代人的時間,秦軍在享受幾乎一代人的平和平之後,也在經歷了一代人退化。

    當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強悍的秦軍,除了北征匈奴,南平百越之後。就陷入了沉寂。新一代的秦軍,無軍功可拿,也沒有足夠的戰鬥經驗。

    所以,秦末的秦軍已經和普通的軍隊沒什麼區別了。

    看看秦末秦軍的主力吧,章邯的所謂秦軍,絕大部分都是驪山刑徒。

    而真正富有戰鬥經驗的是趙佗所率領的南越50秦軍,他們在南越地區和當地武裝不斷進行戰爭,擁有極豐富的戰鬥經驗。可惜,他們又沒有北上幫助平定叛亂,而是在趙佗的封鎖下阻斷了南北之間的通道,趁秦末動亂獨立了。

    既然秦軍和普通軍隊沒有區別了,那麼將領的作用將是至關重要的,秦軍當時的對手是天下第一猛人項羽,失敗已經是註定的了!

  • 4 # 蛋殼君學歷史

    橫掃天下的秦軍,為何15年後潰敗如山?秦國是一個新時代的產物,是一個欣欣文明,一個新的國家必將取代舊的文明,他是世襲制度的終結者,又是法制時代的發展者,他的出現第一次打破了憑軍功走向成功,憑實力面向世界。又是各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鐵騎所向的土地就是帝國的榮耀,他的出現也是時代的必然,讓我們聆聽它的聲音, 它的腳步,用全新的腳步去發現它 ,他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度?

    秦國發源與甘肅天水一代,由於秦人的先祖錯誤著站在帝辛這一邊,周天子為了懲戒一下秦人,把他們趕到西北苦寒之地。由於秦人歷代與戎人交戰,使秦人特別能苦戰,民風更加的彪悍。由於地理位置上的優劣可以看出其一,由於山路崎嶇,道路閉塞,就也導致資訊的不靈通,人們的出行,買賣,行軍就很不方便。秦國經過多少戰爭,多少死亡,也沒有使秦國富裕起來,而是越來越窮,越來越弱。

    這又讓人們有了希望,有了目標。這句話怎麼理解。打個比喻,如果你生活條件好了,不會那麼受苦來,你還會有動力嗎,還會有改變的途徑嘛,我想可能不大。其二,秦國沒有公室,這話怎麼說了,打個比喻吧,那你們知道東方大國變法時為什麼都沒有成功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室在秦國的位置不是特別重要,壓根就不存在,變法大家都知道首先就是要犧牲少數人(就是公室)的利益,所以說楚悼王死後,楚國舊族勢力很快死灰復燃。

    其三秦國的地理位置相對其它國家來說太重要了,即使六國多次合縱討伐秦國,只要秦國憑藉函谷關為險,派重兵防守,也無計可獻。這讓我想到了六國伐齊,以樂毅為主將,連攻齊國72城,連諸葛亮都十分佩服。

    秦國的強大首先就要感謝商鞅與秦孝公 這兩位偉大的領導著與偉大的改革家默契的配合的,是中國第一次進入了封建時代,第一次完成了大一統,也標誌著一個偉大時代的到來。秦國到穆公時稱霸一方 躁公,簡公之後,國家有衰亡之兆。到了秦孝公時內憂外患使孝公憂心忡忡,他在招賢令中才會說到,凡是能使秦國強大者,寡人並與他共同治理秦國。商鞅的來到,對秦國來說就是上帝, 就是救世主。那我簡單的來說商鞅變法都講了哪些內容。

    第一,在軍事上來說就是改變秦國的原有世襲,打破出身,憑藉著軍功來獲得職位上大小與之對應的財富。據史書記載,秦法頒佈一來,母親送兒子,妻子送丈夫 兒子送父親。總之,一句話,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為什麼這麼說了。你想呀,如果你是平民,前面的敵軍就是財富 ,金錢,女人,你會不會眼紅,會不會殺紅了眼了。我想一定會的,金錢,女人誰不想要了。

    第二,在農業上來說,秦國以前種田,國家從來不給津貼的,自新法一來,農民只要種田,織布,從事農業生產 完成任務的,可以獲得相應的爵位 ,憑藉著爵位你就可以發家致富,大量的置辦房產,家業 ,要是現在國家有這個政策該多好,肯定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封建時代國家都非常重視農業,打擊商業。商人的地位在秦國地位很低,也是國家重點打擊物件。為什麼國家會打擊商人了,在那個農業國家裡,商人是透過中間商賺差價來獲利的,不務農業,如果人人去為商,國家豈不是亂了。

    第三,數字化管理,這個這麼說了,根據出土的文獻,史料記載那你們知道哪國的弩最厲害了,很多人說南韓,南韓的弩射程不過800米,而秦國的弩都超過了800米,威力巨大。而這些兵器都是按照多久,中了多少材料,需要幾天完成,都是有嚴格的標準。不是說你想做多少就多少 如果完不成任務的,一個個都要治罪。農業相關的都有要求的,比如你在東邊有多少田,就應該撒多少穀子,到了什麼季節就要做什麼事情,到了立夏的時候你就要澆水,什麼時節你就要割草。等等一系列的措施,官府都有名文。到了秋天時你就要割稻,春天時你就要插田。總之國家要打仗了,你就要自己備好武器,若是不打仗時,你就要忙於農事。國家出的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事先規劃好的,就是解決你眼前的事為國家和自己服務。

    第四,那就不得不說的秦法,很多人多說秦法嚴苛,陳勝吳廣應誤了戍邊的日期能 所以才會揭竿而起。據出土的文獻來說 ,誤了日期不會被殺頭的,就是讓你交個罰金就行了。說到秦法,就簡單的來說,如果你殺了人,如果你的鄰居看見你殺人了 ,如果你的鄰居不檢舉的話,他同樣有罪,若是你的父母窩藏你的話,若是事後被人舉報那你的父母與你同罪。如果你還不知道是什麼罪的話你就該查查秦法吧。如果你不想查的話,就來看看下面的事例吧,如果鄰居家的小孩不小心掉到水裡被你看見了,如果你不救,你同樣有罪。而商鞅認為人心皆惡,而法律的根本就是要把人心的惡給打壓下去,導人向上。只要不斷的做好事,國家才會有善,人心才會向善。

    經過數十年的深刻變法,使天下悲秦的時代已經結束,帶來的是那個已經強大的西方大國橫空出世。河西之戰商鞅率10萬新軍一舉收復河西,打敗了第一強國魏國就是個很好的證明。然後就是秦國一步步的蠶食天下的計劃.到了秦昭襄王時期以一國之力一一打殘東國,此後再也沒有力量東山再起。那就不得不說一位傳奇人物白起 ,他的傳奇之戰。那就簡單的講講吧

    其一,伊闕之戰,當時合眾伐秦,秦國丞相魏冉以利誘惑齊楚 只要答應退兵秦國一定送上重禮物。白起利用韓魏各個不先出兵的特點猛攻南韓,然後各個殲滅,大敗魏聯軍,然後再多次對韓魏兩國的戰爭,共消滅韓魏兩國兵力達42萬。嚴重打殘了韓魏兩國。

    其二,鄢水之戰 ,楚懷王被秦國所騙囚禁於秦國,楚王為了老楚王報仇,由於奸細知道後連夜報告給秦王,秦王決定排白起先發制人,攻打楚國。白起參考地勢,改鄢水的流向,就這樣洪水與淘江搗海一樣滾滾而來,死傷10軍民。

    其三,那就是決定天下的走向長平之戰,這場戰爭也決定了兩個國家的走向,秦國出兵60萬,趙國出兵45萬,導火索就是上黨,秦國拿下南韓的上黨,上黨百姓不願歸順秦國,上黨太守就把上黨獻給趙國。這就激怒了秦國,就說說結果吧,趙國大敗,秦國慘勝。趙國男兒皆死長平45萬,而我覺得這場戰爭勝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新的階級取代了舊的階級。

    秦國一統天下那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還是秦國強大的軍隊,完善的制度,數字化的管理,還有就是領導人的英明率領。這個就要感謝我們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國統一六國這裡不再講述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相關文獻。秦始皇用武力征服了天下,為了遏制讀書人對皇帝的誹謗,始皇帝焚燒了那些不符合當朝的書籍,為了使天下有更好的管理,始皇帝書同文,車同歸軌 ;更加統一了文字,一律用秦國的文字小篆。這麼偉大的皇帝就在他死後的幾年裡這個偉大的帝國就灰飛煙滅,而他的制度也影響了後人幾千年。那麼這個國家為什麼這麼快覆滅了,那我就簡單的說說吧。

    其一 極利的利己主義,商君書的意思說白的一切都是為君王服務的,這怎麼說了,舉個列子吧,如果你是個商人,你是不是要賣東西了,如果這樣國家不管,你的農事就要荒廢 ,你看見他幾天掙了好多錢,你非常的羨慕。那麼你也要經商,你一個這麼想,別人也這麼想,商人往往可以獲得幾倍的利潤。如果秦國的人都這麼想,秦人都要經商,田還要不要中了,國家還要不要穩定了。商君書當中的思想都是為君王服務的,不管你做什麼,只要觸及君王,國家的利益,那你就是國家打擊的物件。

    其二就是不完善的法律,這個很好說,國家滅亡的前提都是不顧百姓的死活或者是百姓根本受不了法律的制裁,說明你現在的法律有問題。當是這裡就簡單說說秦國法律當中的一個問題,那就舉個例子,就是有個士兵a他在商鞅變法之後透過不斷的殺敵獲得了相應的爵位,他也因此走向了新的春天。這個法律沒有錯,但是到了秦始皇時期,一個士兵b在戰場上由於自己沒有殺敵他就就去冒去他殺了敵人;可是他這樣做了,其他計程車兵也有樣學樣,

    冒領在秦國後期多的數不勝數。結果可想而知如果沒有戰爭,這些人只會成為國家的蛀蟲,嚴重加劇了國家的危機。同樣是這個士兵b 他這樣做的話,也就會導致更多的人受到連坐制度。像秦國戰時經濟很適合國家但是一旦戰爭結束就會增加國家的負擔,戰時國家任免的官員很符合國家機器的運轉。國家和平之後的官員大都都是沒事可做的閒散之人 ,而這些人在和平時段又加速了帝國的危機。

    其三就是愚民手段,商君書中的思想就是為帝國服務的使民乏,使民鈍,使民控於其地。舉個例子,一個賣貨的小二,有一天他在街上便賣東西,變聽著樓上優美的歌聲,商鞅變法的法令剛剛頒佈,這個小二與樓上的歌姬都被查封了。探其商君書中的原因,那就是不准你經商,你這樣做了,別人就會學你,你家的天還種不種,你不種田那國家就沒有收成。而樓上的歌姬就是你影響了別人的關注,影響他的注意了,如果官員百姓都去聽,長期下去國家收成,官員的貪汙都會增加的。而愚民手段在國家戰時很有利 ,一但新事物的接觸,就會讓很多人一下覺醒,這個對帝國是有很大的撞擊。

    其四繼承人最後的救命稻草,這個很好理解,如果帝國想度過最後的危機,這個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人英明的決策。公子扶蘇如果順利的繼承,就不會有帝國的危機,公子扶蘇曾多次勸諫始皇帝不要殺伐過多,要輕繇薄賦。被始皇帝吃喝,你懂什麼,如果不派兵抵禦匈奴,那匈奴之禍就會蔓延內地。被始皇帝發配到邊關,直到趙高假傳聖旨他也不反抗知道死亡。項梁曾說,如果扶蘇公子在著話,天下的人是不會反的。

    其五就是秦軍最後軍團,國家的強大因為士兵的彪悍與軍隊指揮官的英明指導,30萬北方軍團由蒙恬指揮鎮守邊疆,50萬南方軍團由趙佗等人指揮,在嶺南駐守,由於趙高害死了蒙恬,軍隊就由王離率領被項羽打敗了,坑殺秦國20萬兵馬。秦國主力盡散,而南方軍團當聽說到帝國覆滅,如是趙佗就在越南一代就自稱南越王了。

    其六就是來自東方六國的危機 ,始皇帝用武力統一的天下,但是他沒有殺盡六國貴族,如果他足夠的殘忍 ,就不會讓六國蹦跳的,就不會有六國貴族的人任何機會的。就不會有劉邦和項羽的任何機會的,劉邦能夠站穩腳步是因為項羽與他的謀士張良,韓信等人。秦國就不會那麼快的覆滅。

    其實秦國滅亡賈誼就在過秦論當中就說到了,滅秦國的不是六國而是秦華人自己,我覺得它說的很對,國家的滅亡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自己,其次才是外部的因素。國家的百萬軍隊只是為了戰爭服務的,如何你還是戰時制度,戰時的經濟等,不假調整,一旦愚民的思想開始覺醒,國家也會跟著覺醒。農民一旦醒來,國家的危機就到了只有你真心的為了農民,一切都是從實際出發,國家很快度過危機。如果不正確對待農民 ,即使是百萬秦軍 ,也會在短時間覆滅。

  • 5 # 人者仁義也

    這個問題的回到秦國的制度問題上來,秦國其實在當時的制度是領先其他的東方六國的,那就是歷史上很有名的軍功爵制。

    春秋列國普遍存在"世卿世祿"制度,也就是說你爸爸牛逼,爵位高;同理你就牛逼,爵位高,這就是類似西方人的典型的封建制度,就是君主把土地分封給各大貴族,而各大貴族的義務就是為了君主。而在中國的周朝就是這樣,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天子把土地分封給各大貴族和自己的庶子,嫡長子繼承自己的地位。各大貴族和自己的庶子則變成諸侯,同理諸侯也是這樣把封地分封給下一等級卿,卿也是這樣傳遞給大夫,大夫則是傳遞給士,而這些人在平時負責自己封地的治理,在戰爭時期就有他們組成基本的軍事力量,他們的兒孫都會繼承自己的爵位和封地。那麼這樣處理國家大事好嗎?

    我們現代人都知道封建制是要不得。為什麼?因為這種制度在軍事上總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貴族他們出征的時候,無論手下的那些士兵和將領怎麼出力,對不起,功勞永遠是這些貴族的。跟隨他們的將領和士兵一無所得,這還是好的情況,因為勝利了,一旦沒有勝利,對於世卿世祿的貴族來說,根本不會有什麼大的處罰,而手下的這些人就要倒大黴了,成為替罪羔羊。這使得貴族主動建立功勞的願望不大,為什麼呢?因為戰爭的變動太大了,可變因素太多了,大貴族們打勝仗還好。一旦打了敗仗,自己總會有損失,如果不打仗,自己就不會有什麼損失,合理的看,不打仗對於貴族來說是最好的。

    但是秦國不一樣,秦孝公採用商鞅的變法,第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這就是說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第二,"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這是取消宗室貴族的世卿世祿,連宗室貴族都只這樣,何況是其他的貴族。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軍功爵制,當時的戰國其他國家雖然有變法,但是像秦國這樣變法徹底的國家沒有多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戰國時代有十分著名的戰國四大公子,看看戰國四大公子的出生哪一個不是出生自貴族之家,其中三個還是王族之後。秦國正是憑藉這種軍功爵制擊垮六國的。

    當然有人會問,其他六國為什麼這麼不聰明,去學習秦國不行嗎?當然不行,六國貴族的阻力太大了,以吳起為例子,吳起在楚國變法,結果呢?吳起被殺。魏國最早變法,但是變法的不徹底,養出了一批新貴族。其他國家在制度上像秦國這樣變法的徹底沒有多少。所以面對軍功爵制這種強大的制度,六國土崩瓦解,貴族制沒有還手之力。

    接下來就是問題的重點—橫掃天下的秦軍,為何15年後潰敗如山?

    很簡單的原因,六國在沒有滅亡之前,貴族們拼命阻礙變法,因為變法損害他們的利益。但是秦始皇的大軍摧毀了六國,也順帶把六國的貴族也給摧毀殆盡,把軍功爵制這種制度也給帶到了當時全國各地,秦國的制度優勢也就沒有了,所以反秦的軍隊和秦朝的軍隊都是以軍功爵制戰鬥,那就是憑藉將領的指揮和後勤了。劉邦和項羽的反秦大軍莫不是以軍功爵製作為立軍的根本,以劉邦的軍隊作為例子:

    周勃封侯,是因為軍功:

    從高帝得相國一人,丞相二人,將軍、二千石各三人;別破軍二,下城三,定郡五,縣七十九,得丞相、大將各一人

    樊噲封侯,也是軍功

    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劉邦的漢朝也是繼承了秦國的軍功爵制。秦國的崩潰不是突然的,軍功爵制的制度優勢沒有了,秦國已不可能以關中之地,對抗關東六國想要滅亡秦國的決心和大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歐州經過中世紀會產生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