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初創思維

    歐洲中世紀不包括文藝復興時期,兩者時間有交際,但並不是從屬關係。中世紀-啟蒙時期-近代。

    文藝復興是14世紀在義大利城市興起的,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個思想文化運動。他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期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的萌芽,其實是資本主義的萌芽催發作用下產生的,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在歐洲中世紀的文藝復興,也不斷髮展,在中世紀過去後的100年多時間裡得到了發揚光大。

    14世紀至15世紀,一些資本家開始高舉人文主義旗幟,開始強調人的作用,15世紀後期,義大利文藝復興進入了全盛時期。其中達芬奇,米開羅,拉斐爾開創了現實主義藝術的新時期,是文藝復興光輝的代表。文藝復興的興起,適應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為近代自然科學和各種學術發展清除了思想障礙,動搖了神學的無上權威,對宗教改革運動掀起了推動作用。

  • 2 # 我的小小讀書筆記

    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生與中世紀後期基督教教會的墮落是分不開的,在羅馬帝國早期,基督徒以堅定的信仰和高尚的道德著稱,他們一生不斷地反省和懺悔,這種行為完全發自內心的良心譴責和道德自覺,在面對羅馬人的暴力脅迫仍然堅定信仰,捨身殉道。隨著基督教成為羅馬的國教,教會成為了上帝在人間的常設機構,從理論上來說,教會的職責是拯救世人的靈魂,教會應該全心全意地關注靈魂的救贖,不應該過多幹涉世俗事務,正如早期基督教教會所做的事情一樣,但是教會要為上帝贏得這個世界,這就意味著教會不僅要救贖靈魂,而且也要插手各種世俗事務,這樣教會便和世俗政權處於尖銳的矛盾之中。

    當教會過多幹涉世俗事務,教會的純潔性就成為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黑格爾曾說過教會和世俗政權的對峙之所以存在,還是由於那個主管“神聖的東西”的教會竟然自己沉溺在各種各樣的世俗性之中——這種世俗性,更因為一切感情都假託了宗教的神聖,所以越發顯得可鄙。教會的墮落在於教會人員假借上帝的名義來攫取自身的利益、填補自身的慾望,這就與教會設立的初衷相違背,不但不能拯救靈魂反而墮入了罪惡的深淵。最為臭名昭著的是銷售贖罪券的活動,贖罪券是教會公開發行的一種證書,它的價錢依據所所犯罪惡的性質、大小而定,人們不用去天國接受審判,直接透過贖罪券便可將罪惡一洗而淨,修道士竟然公然吹噓:“當投入錢箱的銀幣發出響聲的時候,煉獄中的靈魂便升入天堂”。一個人只要有充足的錢財購買贖罪券,那就可以為所欲為,反正死後靈魂都可以進入天堂,很難想象上帝對這些行為作何感想。

    基督教的宗旨是為了拯救靈魂,將人引入光明的神性之中,而教會卻將教徒們引向了物慾橫流,不斷滋生除了中世界基督教世界的罪惡和偽善。事實上,這是人性中的兩種固有傾向所決定的,一方面是充滿原始慾望的人性,另一方面是光輝聖潔的神性,正因為這種二元的分裂造成了基督徒內心的矛盾,在時間的發酵下,這種矛盾所帶來的痛苦會將基督徒逐漸吞噬。面對這一尖銳的矛盾,要麼就勇敢承認人性的合理性,要麼就把信仰從虛偽的外在儀式轉變為內心道德自覺,這兩種解決方法分別形成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

    文藝復興運動的價值導向在於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弘揚古典時代的人性原則,它的開端在於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燦爛輝煌的希臘文化輸入西歐,從而引發了處於愚昧落後的西歐人對古典文化的全面模仿和復興。

    文藝復興運動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藝術方面,如《神曲》、《十日談》、《堂吉訶德》等文學作品,《維納斯的誕生》、《西斯廷聖母》、《蒙娜麗莎》等藝術作品,這些作品的共同之處在於表現了人性的覺醒、人性的解放以及人性的美,它從感性意義上的人性反對基督教抽象的神性,透過對絢爛多彩現實生活的描寫來反對枯燥冷漠的天國生活,肯定了人們的正常慾望,諷刺了基督教禁慾主義和虛偽的道德生活。

    雖然文藝復興運動對基督教進行了猛烈的批判,但是文藝復興並不是要否定基督教信仰,而是希望基督教更加貼近人性、貼近現實生活,讓基督教多一點“人情味”,這與部分教會人員的內心想法不謀而合,這部分教會人員在精神和經濟上對人文主義者的資助直接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甚至部分人文主義者還成為了教皇的密友。對於這種複雜的現象,羅素指出:“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對教會的態度,很難簡單刻畫。有的人是直言不諱的自由思想家,不過即使這種人通常也受終傅,在覺到死之臨迫的時候與教會和解。大多數數學家痛感當時教皇的罪惡,然而他們還是樂於受教皇的聘用。”

    文藝復興運動發展到後期個人主義、自由人格與肉慾享受極度膨脹,由此產生了社會混亂和道德墮落種種弊端,不少文學作品,如《威尼斯商人》、《辛柏林》、《奧賽羅》都對這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而導致的道德淪喪進行強烈的批判。而且文藝復興也絕非是理性的,與啟蒙運動不一樣,它只是將對神的崇拜從中世紀轉移到了古代,用古代權威來代替教會權威,在古代的權威下宣揚人性的解放、人性的美。但是文藝復興的歷史功績並不為這一點而削弱,它對人性的認識、對知識的普及直接影響到了近代文化的發展,因此文藝復興運動是中世紀與近代的一個重要節點,只是我們在看待歷史事件的時候不要受到固定角度的約束,嘗試著從不同的視角切入。

  • 3 # 吉月文

    文藝復興不能孤立的看,它實際上是歐洲社會從中世紀晚期開始向近代轉型過程當中,在文化領域方面的具體表現。所以這個問題本質上,還是要回到歐洲為什麼能夠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近代化轉型?

    這是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一個歷史學家能夠完整的回答。也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這裡只能把目前學者們提出的幾種假說,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黑死病帶來的社會衝擊。在14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持續了半個世紀的黑死病,肆虐整個歐洲,導致歐洲總人口下降了1/4。當然也有學者認為人口的損失可能更為嚴重。這樣一場意外,帶來的衝擊是極其巨大的。很多農民為了逃避瘟疫,紛紛外出逃難,將農民與土地捆綁在一起的封建農奴制度受到了嚴重衝擊。人口的大幅度衰減,使得勞動力價格迅速上漲,歐洲人不得不開始尋找其他生產方式的可能性,這就推動了畜力風力等其他能源動力的探索,並在最後形成了工業革命。精神上的恐慌使得很多人對宗教產生了質疑,衝擊了天主教的權威,為之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

    第二,中世紀時期歐洲國家眾多,諸侯遍地,相互之間戰爭頻繁,刺激了社會的發展。以中國的四大發明當中的火藥為例。雖然華人很早就將火藥作為戰爭武器加以運用,但是在中世紀時期,同時期的中國社會相對穩定,因此沒有進一步研發武器的需求。反觀歐洲社會,由於戰爭頻繁,所以對武器的要求,就刺激了火藥技術的發展,因此到了近代的時候,中國的武器反而遠遠落後於歐洲。軍事技術的發展,不僅回饋了歐洲社會,刺激了歐洲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使得歐洲人有能力向外開闢殖民地,掠奪財富。

    第三,亞平寧半島在中世紀晚期的時候進行了商業模式的改革,這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並最後推動了歐洲進行現代化。比如,近代的會計制度,就是在這一時期的該地區形成的。近來也有學者研究之後認為,該地區在中世紀晚期形成了突破血緣關係的陌生人之間的信用網路,是資本主義在之後發展的制度基礎。

    以上是比較常見,而且相對比較合理的一些觀點。此外還有一些,在歷史上很流行,但是現在已經被普遍廢棄的觀點。比如,日耳曼人優越論,認為上帝賦予了日耳曼人的先天優勢,讓他們成為世界的主宰。

    文藝復興,本質上就是歐洲近代轉型的時候,在文化領域方面的一種具體體現。從強調神對於世界的統治到強調人性的光輝,以及對個人權利和自由的嚮往,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在後續發展過程當中所必須的精神文化。至於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這種說法並不符合歷史。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文化來看,和真正可靠上古文獻相比,沒有很明顯的繼承性。大量的古典文獻,實際上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偽造的。託古改制的目的,本質上是為了降低改革的難度。文藝復興確實有對外來文化的吸收,但並不是對所謂歐洲歷史上的優秀文化的繼承。實際上主要吸收了阿拉伯文化,以及經由阿拉伯傳遞過來的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從這個角度上看,文藝復興名不副實,準確的應該稱其為文化轉型。在文藝復興的過程當中,相應地區都有工商業發展以及政治體制上的近代化轉型傾向,晚期的時候,還有宗教改革的一些現象。這一系列的表現就是歐洲近代轉型的整個過程。要從整體上把握歐洲近代轉型,單純從文化方面入手,很容易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困境,而且容易落入歐洲文化優越論的陷阱。

  • 4 # 松風閣書法日講

    1831年1月14日,由法國文學家維克多國創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首次出版,這部小說講述了15世紀發生在法國巴黎聖母院附近奇異的故事。

    小說的結尾是人們在一個埋葬死刑犯的地牢中發現了兩具已經腐爛的屍體,其中可以辨認出來的,是一個是男子,另外一個面貌非常不堪,姿態奇異,他們相互擁抱著死去。當人們想把這兩具骷髏屍體分開時,他們瞬間化為了塵土,永遠消失掉了。

    維克多雨果借用這兩個人悲慘的結局揭露了當時歐洲中世紀時期教會勢力和和宗教勢力對於人性的殘害,他們的虛偽和狡詐。

    談到中世紀時期,我們總會想到中世紀往後的另外一個時期,那就是文藝復興時期。而文藝復興之所以會產生,其實就在雨果的小說中有所體現。

    如果我們籠統來說,所謂的文藝復興,其實就對標了歐洲藝術史上另外一個時期,那就是歐洲中世紀時期的藝術,所以在西方美術史上,中世紀的藝術和文藝復興的藝術實際上是構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的。

    當然,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並不是全盤否定的關係,並不是後來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完全推翻了歐洲中世紀時期的藝術,他們之間並非沒有一點聯絡,是一個過渡和發展的關係,是一個藝術平穩的向前進步的關係,而不是誰否定誰,誰拋棄誰的關係。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歐洲中世紀時期的藝術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他們兩個時期藝術追求的核心思想以及他們的藝術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歐洲之所以會有黑暗的中世紀,實際上就是因為宗教的緣故,宗教對於人的限制和束縛造成了黑暗中世紀的產生。

    為什麼說黑暗的中世紀時期宗教是束縛人性的發展,束縛人的發展呢?

    我們舉一個例子就能夠非常清楚的看到一點了,西方的大文豪雨果曾經寫過著名的《巴黎聖母院》,也就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本名著。維克多雨果藉助這本名著,揭露了當時教會對於人性的殘害,描繪、讚美了巴黎聖母院書中的主人公愛斯梅拉達以及卡西莫多兩個人真摯的愛情,美好純潔的品質,批評和揭露了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的蛇蠍心腸,讚美在教會統治下被奴役的下層人民,他們的善良友愛,正直,和他們對人性自由深切的嚮往,反映了維克多雨果所擁有的浪漫主義情懷。

    從歐洲中世紀當時的社會權力形成的這種社會局面所造成的藝術現狀而言,他們對於人性的束縛,本身內在的就構成了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也就是說,這一時期對人性的禁錮,對於藝術發展的阻礙,對於人全面發展的不允許,是違揹人的天性的,在根本上是不成立的,或者說它是一個相對不穩定的狀態,不管人們最終會選擇嚮往自由也好,嚮往愛情也好,或者說嚮往其他各種各樣的人生也好,教會勢力以及當時社會權利中的至高無上的存在,都是以各種方式去阻礙,而不是去滿足他們達到這種目的,那麼這就造成了無法調和的矛盾,放棄自己的追求,服從於世俗,還是去反抗,去推翻,甚至去改變這個不合理的現狀呢?

    很多時候屈服是很多人首要的甚至是不得不去做出的選擇,但是到屈服只能換來越來越多沒有用的效果,只會讓你喪失越來越多成為你自己可能的時候,對束縛的屈服本身就變成了一種對自己的侮辱,反抗和改變,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除了上述我們所提到的人性因素之外,還有很多客觀的因素,很多我們難以預料到的事件,會影響到這一歷史程序的發生,比如說歐洲歷史上發生的最為慘烈的瘟疫——黑死病。

    在《槍炮細菌和鋼鐵》以及《上帝的跳蚤》這兩本書中,兩位作者共同指出了黑死病在促進代文明,尤其是促進現代社會的起源、歐洲社會產生的重大作用。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以歐洲代表的現代文明,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現代社會,與古代文明,比如說穆斯林文明,印度文明等帝國文明有著明顯不一樣的區別,而這樣不一樣的文明,要產生出來,必然會受到外界猛烈的衝擊,發生文明跳躍式的進步,才能夠產生,所以古老的中亞洲中原地區和印度地區這樣穩固和接近於停滯發展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現狀是不可能產生這樣躍進式的文明成果的,只有在歐洲這樣遭受過猛烈的瘟疫洗禮、戰爭洗禮,在人們遭受壓迫近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後,才會產生這樣的發展的動力。

    所以發生在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大瘟疫,也就是黑死病,被西方學者認為是中世紀時期與中世紀晚期的分水嶺,標誌著中世紀結束的依據,一個新的社會文明的發展契機,在經歷過黑死病以後,歐洲文明走向了與其他文明完全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而在某種程度上,黑死病的出現,帶給人類的苦難,也讓眾多的人民看到了教會以及所謂的宗教最為真實的面目,天主教會專制的地位、至高無上的榮耀,從此就開始被人們所動搖,被懷疑。

    人們看到了成千上萬的同同胞在疾病的困擾下死去的時候,看到了親朋好友和一座座繁榮的城市變為廢墟之後,他們不僅要思考上帝存在的意義,不禁要思考這些苦難和痛苦經歷過後的人民,應該如何去對待那些以往他們奉為神靈一般的存在。

    所以不管到後來所謂的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好,後來的歐洲文藝復興乃至於啟蒙運動思想運動,人文主義的復興運動等等思想運動,它們所對標的只有一個目標,這就是對於教會統治人、壟斷人、甚至束縛人發展的一種反制和反擊。

    總之,這些在歐洲中世紀時期的社會權力中已經隱含的人性矛盾,以及人民自我不斷髮展的一個動力和外在客觀的原因,比如黑死病,共同促成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出現。

  • 5 # 扁舟尋舊約

    文藝復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運動,是當時的人們以復興希臘、羅馬時代的文化為藉口反對天主教的黑暗統治的 一場鬥爭。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興起,之後擴充套件到歐洲各國,在16世紀達到巔峰,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與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並稱為歐洲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的產生與當時的政治、經濟等因素密切相關。

    1. 在經濟方面,資本主義經濟興起。

    新航路的開闢使得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地中海沿岸成為了歐洲海上貿易的中心,加速了義大利的商業經濟的發展。到了16世紀,歐洲的手工工場和商品經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開始形成,商業城市興起。

    2.其次,在政治方面。

    中世紀的歐洲是天主教神學統治的歐洲,羅馬教廷鼓吹“聖經是衡量一切理論的標準”、“知識是信仰的奴僕”、“理性一定要服從信仰”等謬論。中世紀黑暗的宗教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引起了強烈的不滿,興起了反對天主教統治的運動。而此時的歐洲,資本主義關係已經開始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形成。義大利是資本主義最早萌芽的地區,在這裡,資產階級最先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體現著進一步發展生產、貿易、教育、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階級。14世紀,佛羅倫薩、威尼斯、熱那亞、米蘭等城市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已初具規模,資產階級經過激烈艱苦的鬥爭逐步擺脫了封建主的控制,建立了新型的城邦國家,為文藝復興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

    3.在文化方面

    作為新興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是在借鑑和利用古典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義大利是羅馬文明的直接繼承者,本身就擁有和保留著大量的古典文化的遺蹟和文獻。承襲羅馬帝國東半壁的拜占庭在14世紀初遭到土耳其人的入侵,被迫與羅馬教會聯合,以爭取西方的支援。由此,君士坦丁堡與義大利之間,使節學者頻繁往來,許多希臘文手抄稿被帶回義大利。14世紀開始,對古典手稿、抄本的搜求、整理、研究、鑑賞在義大利蔚然成風。古希臘文化是奴隸主民主政治全盛時期的產物,羅馬文化則是希臘文明的直接後繼者,由於民主政治、共和制度提供了較多的學術自由,古希臘羅馬文化蘊含了較多的科學性、民主性、理性主義和現實主義等與資本主義新經濟、新的生活相協調的文化因子,因而被新生的資產階級的偉大代表順理成章地借鑑過來,託古改制,建立新文化,以此反對天主教的黑暗統治。

    4.導火索-黑死病的擴散

    14世紀,一種烈性起源於亞洲西南部的傳染病散佈到歐洲,被稱為黑死病,又叫“鼠疫”。這一場烈性傳染病使得中世紀歐洲大約有1/3的人死亡,共計2500萬人。黑死病的爆發加劇了羅馬天主教與城市平民之間的矛盾,加速了文藝復興的爆發。

    文藝復興是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反對羅馬天主教的思想鬥爭。

  • 6 # 跫音

    “文藝復興”一詞源自義大利文rinascita,當時是指對古典的拉丁風格的模仿和對古代遺風的仰慕。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佛羅倫薩興起,以後擴充套件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

    文藝復興何以發軔於義大利一直是有趣話題。

    (一)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教會是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絕對權威的上帝、等級森嚴的制度、嚴苛的思想禁錮,加之戰爭頻仍、瘟疫流行,因此史學家普遍認為歐洲的中世紀是"黑暗時代"。當然現代人只能在哥特式電影《烏鴉》、《夜訪吸血鬼》以及《愛德華剪刀手》裡體驗出恐怖陰森、黑暗淒涼,血色蒼白、恐怖驚悚的中世紀氛圍。

    歷史也有意想不到的一面,義大利人熱愛世俗生活,缺乏宗教熱情。在中世紀遍佈歐洲的哥特式建築幾乎是最後才緩慢滲透到義大利。在響應哥特式藝術新精神方面,義大利藝術家的確反應很遲鈍,十三世紀義大利教堂還是採用“希臘手法”的鑲嵌畫裝飾。

    那年馬丁·路德曾滿懷信仰出訪義大利卻沮喪而歸:“義大利人是天底下最不虔誠人,他們譏笑真正的宗教。像我們這些基督徒都會遭到他們的挖苦,因為我們信奉聖經……”。

    (二)中世紀的後期歐洲各地還處於封建制度之下,相互爭戰,野蠻的生存著,義大利卻已經開始了資本主義萌芽,商業繁榮為這場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

    (三)義大利人的想象力是古典的、拉丁式的,與古希臘古羅馬類似。這種天分從這個民族初始階段顯現並貫穿了民族整個歷史程序。這種藝術氣質,主要表現在處理訴諸形式的感覺,也就是繪畫和音樂。就是在今天,義大利人的聲樂也是那麼節奏清晰、圓潤對稱、流暢靈動、悅耳動聽,而不像德國器樂玄奧隱秘、縹緲高深。

    當這種天分遇到有利的形勢,便會產生大批藝術家和藝術傑作。到了十五世紀末在義大利湧現出的不僅僅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這些曠世奇才,還包括鑑賞家、藝術保護著、購買家,還包括手藝人、工匠、以及平民百姓。這些使得那個時代的藝術品味和修養成了自然的、自發的、普遍的東西。在當時義大利文藝青年人人都能寫幾篇十四行詩,在宴會和喜事上助興,人們甚至關上店鋪去去聽詩歌朗誦。

    那是一個細膩典雅、充滿才情、熱愛美麗、追求文明、富有教養的社會,這是我們現代人難以想象的,義大利人對世俗快樂的追求代替了天堂裡幸福的期待。

    當然文藝復興先在義大利開始,也是因為佛羅倫薩的但丁,但丁的作品又影響了“人文主義之父”的彼特拉克,於是文藝復興運動便迅速地在歐洲大地傳播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太平公主究竟是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