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起轉圈圈VVIP
-
2 # 司徒小雄
大家好,鄙人司徒少雄,關於這個問題,我來發表兩句看法。
唐朝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是最有作為的帝王之一,素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並列的說法。而李世民赫然在列,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宗。但是,李世民的皇位卻是透過玄武門宮廷政變的來的。這在我們國家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供後人研究。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清晨,天還未亮。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下埋伏,絞殺了前來上朝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清除了政敵。最終,登上皇位,成就了一番偉業。
那麼玄武門之變,到底是在門外發生的呢?還是在門內甕城裡發生的戰鬥呢?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後人只能從蛛絲馬跡來判斷。
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情況:
李建成、李元吉來到玄武門,察覺到了危險,立即向東宮和齊王府逃跑。這時候李世民突然出現,並且大吼一聲。李元吉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於某些原因,一向孔武有力的齊王李元吉,竟然在這人生關鍵時刻,拉不開弓箭。李世民首先搭弓直指李建成,一招制敵。這時候李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奔入旁邊的樹林裡,恰好碰見李元吉,李元吉奪過弓箭準備勒死李世民,這時候被快馬趕上的尉遲恭射殺。
從這段經過我們可以看出,玄武門之變的戰鬥是發生在玄武門外,因為門內甕城之中基本上不應該有樹林。
那麼政變時李淵處在什麼情況呢?當時李淵正在太液池。今天的西安大明宮遺址,還有太液池,諸位朋友可以去參觀一下。
由於李淵在兩個兒子爭奪皇位的過程中,沒有有效的採取手段避免悲劇的發生。作為父親,肯定是不想看到自己兩個兒子自相殘殺。一方面提高了李世民的地位,封天策上將,開府建立官僚,相當於小朝廷,地位在眾親王之上。另一方面又不廢除太子,一山其容二虎?
最終悲劇發生的時候,李淵已經沒有辦法了,已經控制不了局面,只能去當太上皇去了。
-
3 # 武丁仗劍決雲霓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任何朝代的開國帝王無不是政治家暨軍事家,只唐王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是個例外,似乎與軍事家沾不上邊。他原是隋朝世襲貴族,憑祖蔭擔任太原防衛司令官(太原留守),在隋末天下大亂時,受部下及兒子的鼓動、脅迫而被動起兵,幸運的登上皇位。客觀的說,李淵其人並不傑出,甚至還有點平庸。
不過李淵雖然平凡,他的三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卻都是一代英雄。而尤以李世民最傑出,功績最大,幾個最強悍的對手,如薛仁果、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被他率兵擊敗,於是新興不久的唐王朝,踏上隋朝的老路,發生奪嫡鬥爭。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那個王朝,第二代都是危險的瓶頸期,透過這個瓶頸,王朝就江山穩固,反之則二世而亡,秦、隋就是先例。同時,歷史的教訓也告訴我們,每逢親王的聲望和力量,跟皇太子相等或超過時,鐵定的要發生流血慘劇,這是專制時代無法解開的死結。
據史載,在起兵反隋,戰事正酣的危急關頭,李淵曾口頭許諾,只要李世民能率部反敗為勝,贏得此戰,化解危機,事成之後就立他為太子。這就為日後的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伏筆。唐朝建立,李淵登基後後,卻在臣下的建議下(當然也是他的主意,這一是符合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二也是緣於眼前隋朝血淋淋的事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於是朝庭就行成了兩大對立陣營,明爭暗鬥。李淵幻想著用爵位封賞來化解李世民的怨氣,也天真的認為時間能平復一切,骨肉親情能戰勝權力魔仗的誘惑。或者說,從他登基後的作為看,並沒有什麼好辦法消除這湧動的暗流,擺平這兩個寶貝兒子,只能祈求天老爺保祐,不要重蹈隋朝的老路一一骨肉相殘。
遺憾的是,天老爺並沒有眷顧李淵,讓他在深宮高牆內享受愜意的快樂。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李世民終於按捺不住,先下手為強,伏兵玄武門(皇城中門),殺死入朝的同胞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同胞弟弟、齊王李元吉。此時李淵正在皇宮的內湖上同美人飲酒泛舟,李世民的軍隊衝到面前,聲稱護駕。他才知道兩個兒子已死。為避免與楊堅同一命運,他當即說李世民做的對,並立其為皇太子,一切軍國大事交付於他,更於幾月後主動(?)傳位,自已退居為太上皇。看來李淵雖然平庸,卻並不糊塗,有時候平庸也是好事,甚至是護身符。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既殺兄弟,又逼父親,更殺侄子,霸佔弟媳。他儼然楊廣第二,其實比楊廣更壞(楊廣的惡行好些證據不足)。意想不到的是,歷史重演到這裡為止,楊廣沒有透過瓶頸,李世民卻順利透過,以後即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李世民用他高度的智慧,勤奮而小心的治理他統御下的帝國,併為中國開創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個黃金時代,也使他自已成為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君主之一。
孤立的看玄武門之變,我會認為李世民為了權力,喪失人性;但站在歷史的大格局中,我還是同意歷代對他的評價一一英明傑出的帝王。畢竟那個時代,唐王朝是他們李家的天下,誰死誰活,誰勝誰敗,是他們自個兒的家務事,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姓馬的或姓周的姓陳的……別的什麼姓。
-
4 # 青史拾貝
這個問題《舊唐書·列傳十四·隱太子建成傳》裡面記載得很清楚,玄武門之變是發生在進了玄武門以後的宮城區域的臨湖殿,原文節選『(六月)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自衛。高祖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欲令窮覆其事。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元吉中流矢而走,尉遲敬德殺之。俄而東宮及齊府精兵二千人結陣馳攻玄武門,守門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戰,流矢及於內殿。』,張公謹在事發後獨立關閉玄武門,才有了太子和齊王府的兵攻打玄武門的事情,事見《舊唐書·列傳十八·張公謹傳》,原文節選『及斬建成、元吉,其黨來攻玄武門,兵鋒甚盛。公謹有勇力,獨閉門以拒之。』
下圖中有臨湖殿位置
李淵在海池泛舟,應該是上圖的某個地方,此時的心情就不好說了。
-
5 # 醉美木瀆
對於宣武門之變,大部分人的瞭解是李世民被逼無奈,出於自衛殺死李建成,李元吉。接著在眾望所歸的情況下繼承大唐江山。
但是李世民實際上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既是宣武門之變這場人倫慘劇的製造者,又是貞觀之治的開創者,現在很多專業歷史學者認為李世民實際上和康熙一樣是一位特別愛作秀的君主,他開了一個很壞的頭,在他再三逼迫之下,房玄齡不得不讓他看了當朝史,他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看當朝史的皇帝,讓他有機會在活著的時候篡改當朝史料。
我們單說回玄武門之變,這場政變李世民有兩件事必須解決,第一,為了能攫取帝國最高權利,他必須將他的父親唐高祖李淵控制在自己手裡。第二,為了能圓滿繼位,保證政變成果,他必須誅殺帝國正統繼承者李建成,最好把李元吉一起辦了。
如果我們仔細閱讀舊唐書和新唐書,就發現在和李建成李元吉衝突之前,李世民帶領秦王府八百精銳騎兵消失了一段時間,然後在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尉遲敬德竟然可以單槍匹馬直闖到李淵面前,沒有侍衛阻擋,說出了那一番恫嚇的言語,正常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李淵真正無能,也不會無視自己的安全問題
聯絡兩件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誅殺李建成,李元吉之前,李世民親帥精銳已經滅掉了李淵身邊的侍衛,把李淵控制在了手裡。
其實,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實際上弒父奪位肯定是李世民的選項之一。因為如果李淵拒絕合作,即使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也沒用,因為李淵一共有二十多個兒子,即使他們哥叄在內訌中都死了,李唐王朝也不缺繼承人。
因此,對於題主的提問,我可以肯定的回答,政變既在門內,也發生在門外,但是政變關鍵,控制李淵,誅殺李建成都發生在門內。
-
6 # 使用者43O41963
玄武門事件是發生在玄武門內,典籍,電視不是說得很明確嗎,李世民聽到訊息後,用重金買通了看守玄武門的守將。
……玄武明事件其實就是一個權利相爭的事。
…按皇權傳承,帝位應屬大子李建成的,李建成如果不想謀殺功勞高過自已的弟弟、也許就沒有玄武門這件事了。
…當初秦王李世民還是很遵重李建成的,李建成與李世民的最大區別在於、李建成心胸不於李世民寬厚愛民,李建成手下沒有李世民手下的良將、猛將多。於是李世民縷建奇功。在手下的勸說下、自已也有當皇帝的想法。於是兄弟之爭慢慢產生意見、暗裡相鬥。有些事情就不是我們能夠想象的,言語、言行上兄弟之間漫漫產生矛盾、起生由暗到後來的玄武民事件,在緊過的過程中,李淵也是處於無賴。(按現代的說法手心手背都是肉)長子、次子、三子、四子都是兒子、偏上誰都不行。
……玄武門事件、其實就是權利之爭,誰先打到對手就是勝利,李世民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後、李氏皇權就歸他自已了。玄武門事件其實就是兄弟互相殘殺,一將功成萬骨枯
……李世民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後、李淵也拿李世民沒辦法、。是無賴還是無能為力、知否、不知、李世民自已當皇帝。但是李世民不負眾望,還算一個好皇帝、
-
7 # 湘水微波
玄武門政變當然發生在玄武門之內,確切的說是在玄武門內的臨湖殿。臨湖殿具體的位置無從考證,顧名思義就在湖邊的殿。而當時李淵就在湖上泛舟。
玄武門(來自網路)建成與元吉入宮見其父李淵時,得知李淵的確切地點在湖上泛舟,哥倆趕去,結果遭李世民的伏擊,兄弟二人驚慌奔逃,李世民箭射死建成,元吉逃跑跌落下馬,與追上來的李世民搏鬥並用弓玄想勒死李世民,危急中尉遲恭趕上殺掉元吉,整個事變就是在李淵的眼皮下完成。
秦王李世民(來自網路)那麼宮內那麼多護衛不管嗎?而且李世民率伏兵又事先怎麼進宮的呢?其實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精心策劃而成。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叫常何,他原本是太子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因此宮中衛隊已經作了調整,李建成和李元吉卻完全不知情,李世民作為長期領兵作戰的將領,安排這種事輕車熟路,率人事先進入埋伏就不足為奇了。那麼李淵就在眼前,李世民就不怕落個殺君父殺兄的罪名嗎?其實李世民的策劃中除了殺兄殺弟外,可能還有一條就是震懾李淵,這些都做得很成功。
李建成是即定的太子,而且頗有才幹,不管李世民說他多少問題,在李淵那裡查出並無大錯。而李建成早已買通李淵身邊嬪妃,她們不斷為李建成說好話,不時提供李淵的動向和中傷李世民的機會,並從中吹枕邊風,終於李淵惡秦王而喜建成。再說李淵從未考慮過李世民為太子,反而李世民的勢力太強對李淵也是一種潛在的威脅,李淵完全倒向了建成一邊,李世民的危機在逐步逼近。
如果李世民不先下殺手,不但將來不能爭到太子之位,就連性命都難保。這次建成元吉入大內皇宮就是為了對付李世民逼高祖表態去的。李世民預計到了自己的危機才進行了這場兵變。
為什麼不說臨湖殿兵變而說成玄武門之變呢?估計是兩個原因,一是李世民當權後,感到臨湖殿有殺君父之嫌,怕為後人留下話柄,故改為玄武門之變,二是玄武門本來就不遠,而李建成府中衛隊知情後趕來,與秦王的軍隊在玄武門下進行了一場撕殺,所以也可叫玄武門之變。
-
8 # 滿目琳琅
李淵可以說是比較憋屈的開國皇帝了,提起開國之君,劉邦有韓信,朱元璋有徐達,就連劉秀也有,鄧禹,馮異,趙匡胤有石守信,而李淵呢?手下只有李世民?“任人唯親”的李淵失去朝廷的掌控是他走向結局的第一個錯誤,那怨殺劉文靜應該就是李淵走向結局的第二個錯誤,第三個錯誤便是任由倆個兒子爭奪皇權,所以便有了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殺了倆個兄弟,掌握了大權李淵已經被架空,如果再多一個殺父的罪名,李世民的後人評價他只怕會更加惡劣,皇位也會動盪,天下初定,對統治地位肯定不利,況且李淵很聰明,他很清楚自己幾個兒子的所作所為,但當時大局已定,他自己也無能為力。
-
9 # Mr F
唐朝的建立可以說李世民功勞最大,唐高祖李淵登記後,封李建成為太子,留守宮內協助處理事務,而秦王李世民在在外出徵,戰功顯赫。
在玄武門之變前,以李建成和李元吉為首的集團和李世民已經是明爭暗鬥,太子集團知道
戰功和威信不如李世民,一直在排擠和陷害李世民,並且也得到了李淵的偏袒。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突厥鬱射設領兵突入長城邊塞,李建成向高祖推薦李元吉帶兵出征
同時將秦王的手下的武將和精銳兵士一同出征,並想乘機殺死秦王。秦王和帳下幕僚得知,勸說秦王先下手為強。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領眾人埋伏在玄武門附近,併成功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並解除了東宮的威脅,可以說這次兵變是在玄武門外發生的。
當時的李淵已入晚年,身體情況日益減下,玄武門兵變發生時他正在宮內海池上划船,但李世民早已安排親信在他身邊。高祖自知事已至此,在武德九年7月初五宣佈李世民為太子,一切事務由太子處理。
李世民登上皇位也有他的必然性,他長於用兵,明於之人,用於聽諫,開創了貞觀之治。
-
10 # 悠閒似水流年
玄武門政變發生在長安街的北大門,唐代中央太極宮玄武門的宮北門。李世民在政變中殺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只有這樣李淵沒有繼承太子的人選,是一切宮庭內部血雨腥風的宮中奪位之爭。玄武門是適合理伏打伏擊戰最有利的地方,沒有重兵把守,其它門守衛較多,參加玄武門政變的,都是跟隨秦王李世民多年打天下的大將,秦王的嫡系,如長生無忌,劉武周、尉遲恭等多名大將。李淵早已知道兄弟之間的矛盾衝實,卻一直沒有去阻止,都是冷眼傍觀,最終為立儲君,次子打江山立下漢馬功勞,能征善戰,心不服不繼太子之位發生的宮庭血案。
回覆列表
武德九年,在六月初四那個風和日麗的一天,天策上將李世民為了自保,在玄武門發動政變,解決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且成功當上太子,不久就榮登大寶。此後唐朝進入新的氣象,貞觀之治國泰民安。史上最有名的諫臣魏徵,賢明的長孫皇后,房謀杜斷成就大業。唐朝因此走入了一個新的局面,而這片華夏大陸,也達到了史上空前絕後的繁榮。那麼在玄武之變中,李淵在幹什麼呢?
李世民和李元吉李建成是一母所處,在李世民為登基之前,和李淵是和和美美的一家,父慈子孝,為了黎民百姓共同打拼,彼時年少如花,李淵有嬌妻,兒女滿堂。後來一起打天下,兒子也是各有各的出色,後來他君臨天下,他站的很高,可是卻失去了一切。原配逝世,元霸在十六歲就死了,玄武之變失去兩個嫡子。據史料記載,李淵登基後納了無數美人,生了近二十個皇子,曲意逢迎妃子在當時成了眾皇子的風尚,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如此。但是秦王李世民卻偏偏不如此,他甚至厭惡這些鶯鶯燕燕,同理這些美人也在李淵耳邊吹枕邊風。宴飲歡樂之時,看著父皇身邊的環肥燕瘦,他只覺難過,他很想念他的生母竇氏,也很懷念當時父慈子孝其樂融融的時候,所以常常在宴席之上就唉聲嘆氣。但是李淵對此不解,甚至很是不滿,他覺得這是對他志得意滿登上高位的不滿,所以對秦王頗有微詞。
自古以來,奪嫡便是殘酷的。很多上位者也用此來平衡朝堂。當時以太子李建成為首的文人集團,以秦王為首的武將集團勢均力敵,不分伯仲,朝堂分派也分明,整個朝廷也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但是這也引起了李建成一黨的極為不滿,立賢立長之間李淵選擇了立長。當李建成逐漸掌握大權,開始準備對李世民下手,李世民趁機反擊,發動玄武門之變。其實在之前李建成是有機會向李世民下黑手的,但是他顧念兄弟情,放棄了。
天策上將這個稱號,古往今來只有李世民有此特殊稱號。有記載說李建成頗有沉迷酒色,李淵很是不喜。而秦王戰功赫赫,李淵每次都諸多賞賜,到最後沒有什麼可以再賞賜的了,就封他為天策上將,地位僅僅低於太子。但是李淵心裡還是有些偏頗李建成的。於是他慢慢削弱李世民的兵權,於是武德五年,李淵令李建成帶兵討伐劉黑闥,只可惜太子把這件事情搞砸了。
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李淵正在宮內池中划船,直到尉遲恭到了稟報才知道不妥。而之後李淵問臣子的意思,臣子們卻說,反正那兩個兒子也已經死了,只剩下李世民了,他的功勞也是有目共睹,那就立他為太子吧。李淵允之。但是不久許是李淵心力憔悴,有退位和內禪的想法。(但這其中有多少無奈,有多少水分,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同年八月初九,李世民登基。速度之快讓人不禁咋舌。而李淵也退居太上皇,居住在李世民曾經居住的秦王府。
自古至今,很多人對玄武之變持理解與贊同的態度,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的豐功偉績。但是這並不能掩蓋他殺死了一母同胞的兄弟的事實。據說李世民晚年時常常做噩夢,就是自己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兄弟。李淵最後在秦王府安度晚年。或許他閒步庭中,有時候會回想往事。彼時杏花微雨,她是他的賢妻,為他生了四個兒子,他們還有一個可愛小女兒。兒子個頂個的出色,他們一起征戰天下,馬上快意,可是後來他站得太高,他開始覺得冷了。他在庭中漫步,他聽到有人對他說,“阿爹,今年的海棠花開得尤為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