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葉秋臣

    豆瓣8.8分,他用一件衣服的錢,拍出人間心酸和希望。

    第一次看到《四個春天》這部電影的契機,來自豆瓣發來的2018總結。

    可能是豆瓣8.8的高分觸動了那根敏感的神經,也可能是多年來看影視劇作品都未碰到這種型別所以激發了我的好奇心,那一刻我很想知道這部《四個春天》講述了什麼。還未看簡介的時候,單純從電影的片名來分析,我想過如最近熱映的電影《蜘蛛俠》中的平行宇宙概念,巧了這一部也是豆瓣8.8分。

    難道是平行時空帶來的好運嗎?接近9分的中國產電影,已經是非常少見的型別了。

    雖然是迥然不同的兩個故事,但那份人生的希望卻同樣被透徹地點燃了。

    陸慶屹導演,用1500元的成本,不過是一件衣服的價格,拍出了自己一家五口的人間心酸和希望。

    大概是看之前的期望太高,當電影的第一幕出現時,我很詫異。有些鏡頭甚至沒有對焦,畫面經常搖搖晃晃,節奏敘事很慢,沒有當紅明星,也沒有那些險象環生的故事情節,可以說有點無聊。

    難以置信,這樣平淡的一部紀錄片,我竟然看完了。

    看完之後的自己,其實想了很多。但下筆時才發現,自己竟然不知從何下筆。

    裡面的一切都太陌生了,淳樸的生活狀態,簡陋的居室環境,落後的家電裝置。但看電影的過程中,你不會去思考這些。就像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只要是自己人生的居所,不在意它是否富麗堂皇般的寬大明亮,而只希望看著屋頂“萬條垂下綠絲絛”的綠植便覺得快活就好。

    導演透過一部攝影機在波瀾不驚地記錄著一家人在春節時的生活,他們時而放聲歌唱,時而彈奏樂器,時而彼此閒聊,時而升起嫋嫋的灶火濃煙。

    觀影時我會想,被人一直舉著攝像機錄製日常的生活,難道不會覺得不自在或者尷尬嗎?直到後續劇情裡提到導演的父親也有很多自己攝錄的作品,同時他母親提到幸好當初拍了那些老照片的時候,才明白這種藝術的傳遞來自於血緣的力量。

    否則,觀影的人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在他姐姐病危甚至是葬禮時,都有影像片段留存。直到第三個春天到來之前,我都認為電影就是記錄著春節時一家人的團圓而已。但姐姐突然生病去世,改變了整個作品的節奏。

    影片的剪輯做得很棒,雖然整體故事並沒有波瀾壯闊的恢弘,但情感間的細膩體現在許多的鏡頭中。比如從頭到尾的臘腸和燻肉,還有桌上時常擺著的粗茶淡飯。

    我們不能期待生活給予我們什麼轟轟烈烈,只求在波瀾不驚的人生中,不留遺憾。

    然後記得,努力生活,希望仍在。

    ———————

  • 2 # 玥贇子

    剛在電影院看完《四個春天》,出乎我意料的是整個電影院只有我和另外一個人在觀影。剛開始看的時候,還以為拍的是農村生活的日常,但是,隨著劇情的深入,我也逐步融入到劇情當中去,印象最深的是最後快結束的一個鏡頭:一隻蜜蜂飛在老人的肩膀上,我下意識的抖了抖肩,可見越到最後我看的越投入。整部片子給人一種溫情,質樸的感覺,老兩口善良、豁達,為瑣碎的生活增添了些許色彩,在變化如此之快的時代,我更青睞於邊遠小鎮生活的日常,雖然起居簡陋了一些,但是家庭這種溫情得到了延續和傳承,少了浮躁,多了一種自然的滿足感,生活不必要非要追求精緻,有想念的人和被人想念,這樣的人生之路走的更為堅實……

  • 3 # 影視禾木兄

    在一年一度的春節回家前,看到這部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思緒特別複雜。

    老了,怎麼過?退了休,能幹什麼? 百歲人生,有可能兒女比父母還先走,怎麼辦? 總有一個人要先走,活著的人怎麼獨自活著? ……

    這部電影,沒有直接回答這些難以回答的問題,而是以質樸自然的紀錄片形式,將答案交給日常生活。

    導演陸慶屹,一個從貴州縣城闖蕩到北京的北漂,也是在豆瓣上頗具人氣的攝影師,人稱“飯叔”,他每年春節回鄉,有用相機記錄家鄉點點滴滴的習慣。

    從2013年春節開始,他拍了四個春天,鏡頭瞄準的是遠在故鄉的年邁父母。他父親是個文藝溫柔的退休教師;母親是個心靈手巧喜歡唱山歌的“女漢子”。

    本以為只是些平常的生活流,看著卻給人以極大的心靈衝擊和感動。 不只是看到一對老人,在浩浩蕩蕩時代背景下一幅幅歲月靜好的畫面,也看到了我們這代人內心隱隱的疼痛。

    觀影最直接的第一感受,太羨慕大爺大媽了,簡直就是還原人類最古老的生命狀態,採山藥、薰香腸、澆花、弄草、祝酒,而且信手拈來就是一首歌,一支舞。 陸大爺是物理老師退休下來,但“琴棋書畫”樣樣了得,二胡、小提琴、吹簫,寫春聯的書法字也非常優秀。

    最關鍵是,這對老夫妻,一起勞作,一起歌舞,一起吹一支蒲公英,琴瑟和鳴。

    雖然兒女不在身邊,在漫長老去的歲月裡,兩人相依相隨,自得其樂。

    人類的藝術起源於生產勞動。 “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這首《詩經》的《周南.芣苢》,是古代的勞動女子在採集野菜時唱的詩歌,以重複迭唱的手法,唱出了姑娘們內心的歡快淋漓。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這首淳樸的民謠,唱出了古人勞動的自由和美好。

    被大爺大媽“活成詩”的美好打動的同時,還有幾個忍俊不禁的淚點,就是前面說的“隱隱的疼痛”,但更是觸動:

    淚點一:自理。 大媽對兒子說:再怎麼有錢,都不要喪失生活的能力。 大爺大媽,幾乎能做的都自己動手,用縫紉機給將來的娃崽做鞋,自己種菜、醃菜,做成特產給兒子帶回北京。

    不知怎麼回事,聽到大媽這麼不經意的一句話,我竟然一陣鼻酸。 他們都七八十歲了,生命力還如此旺盛,我們遠在故鄉的父母何嘗不是這樣? 等我們老成這樣了,還能保持這樣的生活自理能力嗎?

    淚點二:送別。 四個春天,每逢春節,兒女們就像燕子歸巢,飛回家。 但短短的“鬧熱”後,又是長長的離別。

    印象最深刻的幾幕: 大爺送大兒子去火車站,長長的火車站的階梯上,是大爺走下臺階的孤獨身影。 大媽在門口目送孩子們遠行時,說別攝了,別攝了,攝他們去,轉身一度哽咽,等他們走遠時,又回頭觀望。

    這樣的情景,不正是我們漂泊異鄉人每次回家離別時的平常嗎? 但不看到這樣細微的呈現,我們是否又能深刻感知到父母送別時的複雜情緒?

    最催淚的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一次全家戶外遊玩歸來不久,大姐病得倒了。 姐姐的離開,對兩位老人是心理的重創。

    原本非常樂觀,臉上掛滿笑容的他們,也漸漸笑容不在了。一度難以從悲痛中恢復,頓時也老了許多。

    每逢過年過節,他們都給大女兒留座位擺碗筷;在她的墳邊種辣椒,防止牛過來吃草搗亂。

    直至某天,拔草種菜小憩之間,在墳頭給愛跳舞的姐姐,放聲來上一段歌舞,山谷迴音,才漸漸放下心結。

    淚點三:如歌歲月。 飯叔家,是一個有保存錄制影像的家庭,在大姐走後,兩位老人懷舊的情緒不斷湧現。

    “我能陪你幾天算幾天”,大媽擔心她先走了,大爺怎麼獨自一人生活。

    他們開始經常看年輕時的大合照,回放退休時最後一堂課的情景, 還有那些在山野裡、水溪邊的過去歲月, 以及春節舊影片裡響起的歌聲。

    “像這樣全家一起歡度春節,是很不容易的!” 影片名為《四個春天》,看到的卻是跨越20多年的時光流轉,歲月變遷。 孩子們,從需要父母的庇護,到各自分飛,一年又一年,一晃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十年。

    死亡,是每個人逃不開的最後歸宿,只有心照不宣地樂觀迎向死亡,這樣的人生,才會更加多姿多彩。 愛好攝影的導演,在影片展現許多震撼的畫面,不僅有煙花、峰巒、河流、山川的大畫面:

    也有路邊的牽牛花、掛滿露珠的蒲公英、魚兒和繡球嬉戲等細節鏡頭之美……

    “從天井往上拍的藍天白雲”,更是不知道在影片展現過多少次,極具象徵意義。

    導演說:「這個片子拍完了之後,我好像對父母的認識就變了。從製作的角度上來說,我跟他們拉開了距離,但在情感上我感覺更緊了。

    有好多沒有注意到的東西在裡邊呈現出來,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對世界的愛。」

    無論什麼年齡,都依然要讓生命更加舒展,迎接一個又一個冬去春來。

    歲月如歌,活成一首詩。

  • 4 # 風影電影

    這部紀錄片,之前曾拿下了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最佳紀錄片;入圍了今年IDF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的紀錄長片單元,並獲評“評委會特別關注”;提名了今年金馬獎的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兩項大獎

      

      導演陸慶屹(豆瓣人稱“飯叔”)15歲離開家鄉到北京生活,這是他自學剪輯後的紀錄片處女作。他選擇將鏡頭對準了自己的親人,拍的是美麗而又哀傷的人間日常。這部 “以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樸素而真切地展現了他們在家鄉小鎮的生命狀態。勞作、歌唱、出遊山野、探親、喪葬、歡聚離別,無數細節拼湊出充滿原始詩意的人間圖景,讓我們深陷於對時間這一永恆命題的感思之中”。

      紀錄片鏡頭語言自然、靈動,令觀眾在影像中感受到時間和生命的流動,創作者不自覺地與電影的本質對話——只要真摯地凝視生活,就能發現詩意的所在,生活值得被凝視,生活需要被凝視。與親人的羈絆,與自然的相處,這些足以成為平凡人的生命意義,而《四個春天》作為家庭私影像的意義,則是挖掘出逝去時光裡帶著普世性的情感力量。

      

      燕 子 又 飛回 來了

      

      觀看《四個春天》的過程是完全感性的,這種情況在看第二遍時依然沒有改變——從來沒有一部紀錄片像它一樣,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在這部情感充沛的影片面前,我發覺自己失去了分析的能力,而深陷入眼前一個又一個生動的細節當中,以至於忘卻了時間的流逝。我不敢寫,怕寫不出這段家庭影像的萬分之一美,但我又要寫,因為它讓我忽然睜開了發現美的眼睛。

      結尾,兩個老人撐傘望向遠方,流雲拂過山巒,“歡樂的歌聲在迴旋盪漾,歌頌著我們的幸福時光。”(《青年友誼圓舞曲》)那時我多希望電影不要結束,但我也明白生活仍會繼續。想到這一點,我打心眼裡快樂。

      

      

      人,詩意地棲居:結構與素材

      

      2012年那篇日誌《我爸》在豆瓣的風靡,促成了《四個春天》的開拍——此前飯叔早有為獨山人和家人拍照的習慣,但那時他還沒有太多電影製作的知識,更沒想到最後能搞出一部紀錄片。起初,他只是想用影片的方式記錄二老的生活。

      大概2015年前後,他看到一篇侯孝賢導演的採訪,侯導對電影專業的學生說:想拍電影就去拍呀,不去拍怎麼知道如何開始。他有了一個在當時看來不切實際的想法:成為一名導演。

      隨之而來的困難是:如何在將近250個小時的素材裡尋找內部邏輯,在一部電影的時間裡讓觀眾建立起對這個家庭的理解。畢竟,不加選擇地呈現生活,只能帶來雜亂和無序。

      《四個春天》大體的結構很簡單,它按時間順序敘述了四個春天發生的故事。但片段的決定才更為關鍵,它將直接反映生活的樣貌。今年的臘腸燻得香,樓上冷冷的蜜蜂怪可憐,金銀花香氣撲鼻,讓人心曠神怡。

      

      看完全片,我的第一反應是:好羨慕飯叔,有這樣美麗的父母。他們的美麗體現在對子女,對日常,對藝術,對自然的熱愛。面對生活的苦厄,他們選擇引吭高歌。——“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我們並不惋惜……溫暖我們的心,道路引導我們奔向前方。”(《朋友》)

      我心裡也升起一股回家拍家人的衝動,但平靜下來思忖一番,又覺得可拍的東西寥寥無幾。飯叔說,“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詩意”,但詩意到底蘊藏在哪裡?

      我想,這詩意來自於真實,來自於人物,來自於對瞬間的抓取,來自於對全片的構思。儘管生命充滿艱辛,但良善純真的心靈並沒有尤怨。他們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荷爾德林的詩在父母的身上覆現了

      

      飯叔說:我爸媽各在一個房間,一個唱歌一個縫紉,這是我睡醒時開門看到的,連忙架起機器拍攝,連鏡頭都來不及換,生怕錯過了。那是我第一次有遠距離凝視他們的觸動,心裡簡直排山倒海,但整個家仍然顯得特別寧靜祥和。後來我在日記裡寫了一句話“在這片天空下,外面的世界是熱鬧的,家裡是安靜的。”

      儘管周浩導演說:紀錄片的真實,也是被蒙太奇構建的,只不過“演員”是現實中的人物。但我實在不大願意用這種略顯機械、冰冷的觀點來看待《四個春天》。

      把鏡頭對準家人,沒有絲毫窺探的獵奇,更不是居高臨下的審視。它溫暖人心的力量,源自切近的觀察和體認。串聯起每一幅的瑣碎影像的,是尊重和愛編製成的細線。

      

      

      “燕子又飛回來了”

      

      全片印象最深刻的段落,是父親播放當年的DV錄影。窗外的日光一點點暗下,電腦熒幕的光映在他的臉上。

      這些影片畫面抖動,但經過父親的配音、剪輯乃至選擇配樂,粗糙中又帶有一種可愛的認真。看到它們的那一刻,我由衷地感嘆紀錄片是時間的藝術,以及攝影機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不僅使時間成為琥珀停駐,還讓它有了倒流的可能。文無定法,電影也無定法,投注真情實感之後,形式變得無關緊要。

      

      父親的最後一趟物理課、一九九七年春節闔家團圓、姐姐錄下的登山畫面……看到燕子又飛回來了,父親高興得像個孩子。

      這些影像,點明瞭這個家庭的傳統,解釋了為何人物面對攝影機是完全鬆弛的——不僅因為攝影師是家人,更是因為他們早有主動記錄家庭生活的意識。

      而這些幾分鐘的短影片,也如同每年飛回屋簷下的燕子,讓父親倍感憐愛和珍視。對於更多看到電影的觀眾而言,整部影片也成了一隻飛燕,年年春天來這裡,讓人認識到人生的短促、歡欣與無常。

      

      

      歡笑與慟哭:拍攝者的介入

      

      紀錄片必須處理拍攝者與拍攝物件之間的距離。作為一部拍攝家人的影片,這種分寸的拿捏更加微妙。飯叔必須要從生活的參與者暫時轉為旁觀者,來呈現流動在家庭中的樸素情感。

      在第一個春天裡,常能看到飯叔與父母的互動。他不僅在攝影機後面,也會走到攝影機前面。據他說:“那時被激情所驅使,拍攝方式比較自由,會記錄下螢幕兩端的互動關係,呈現出粗糲、質樸的臨場感。隨著對電影更多的瞭解,這種創作方式的影響也隨之減弱。”

      當看到送姐姐靈位回家那一幕時,觀眾能發現鏡頭止不住地顫抖起來,拍攝者再也忍不住心中巨大的悲傷。這個忍耐而終不能剋制的瞬間深深打動了我,它是一個袒露的時刻,記錄與參與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也因此消解了拍攝的悖論。我們不迴避人生中的悲痛,是為了在日後回想起來能坦然面對。

      

      飯叔說:“我拍攝的是家人,很多事情我不能旁觀,我必須去參與,這樣我就沒辦法分身去拍攝了,為此很多很好的片段無法記錄。但我也不覺得遺憾,相比拍攝,一家人完整的生活更重要得多。”

      想必,即使拿到FIRST、金馬獎的 “板磚”,他之後還會是如此一個淡泊、純真的人。在北京的住所拍雨,拍紗窗,拍牽牛和茉莉。就像他的豆瓣ID和簽名:起床,吃飯;關燈,睡覺。

      生活是不急不慢的,而美好的事情會一件一件降臨。

      

  • 5 # 百言曉生影視

    關於電影《四個春天》的評價:曉生認為影片《四個春天》是:1500元拍出的無價影片。

    農曆新年了,親愛的你漂泊在外,辛苦了整整一年。此刻是不是正在家中陪伴著親人溫暖過年?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不論相隔千里,也要跨越山河大海,只有回家才是過年。

    你相信嗎?《四個春天》這部關於回家的影片僅僅用了1500元錢,卻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斬獲了FIRST青年電影展的最佳紀錄長片,併入圍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剪輯。

    目前豆瓣評分也高達8.9分。

    《四個春天》片如其名,講的就是從 2013 年的春天到 2016 年的春天故事。講述的是導演陸慶屹,每次春節回家過年和親人相聚的時刻。樸實無華,自然簡單,真情流露。

    適合靜靜的傾聽影片吐露的心聲,感受和所有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一樣,被溫暖和愛輕輕地包裹。

    在外的遊子回家聽見母親把縫紉機踩得嗡嗡響,聽見父親吹著笛拉著二胡。

    這是隻有在家才能聽見的熟悉溫暖的聲音,從小到大,這些溫情的聲音伴隨我們成長。在外面所受的委屈也被它溫柔地安撫,讓我們充滿勇氣繼續堅強。

    影片中歲月染白了父母的頭髮,刻滿皺紋的臉依然樂觀慈祥。雖然經歷了許多人生坎坷,內心依舊充滿了愛和希望,導演傳達了一種實實在在的快樂,用心去生活的美好。

    “生活就像一顆顆巧克力,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用心的真誠的活著,珍惜每一次同家人相聚的時光。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活成春天吧!

  • 6 # 木木熹

    四個春天:生活不盡如意依然溫暖如春

    四個春天是導演拍攝的自己家四次春節真實家庭生活的記錄。細碎美好,甜中帶苦,主角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地點是貴州南方小城。

    在我看來,爸爸是個多才多藝的老頑童,媽媽簡直是無所不能的小可愛。

    他們身上不僅有普通人的質樸和勤儉,還有他們獨特的樂觀、童趣和文藝。

    兩位老人總是在爬山時歡唱,然後不自覺翩翩起舞,他們的口頭禪是“好玩”。

    也許因為拍攝者是自己的兒子,也許他們家庭早已適應了鏡頭下的記錄,本色出演的兩位老人在鏡頭面前自然,自由又真實。

    他年輕時一定是位會跳舞的文藝青年。

    當然,最可愛的是他和母親的相處模式是那麼可愛,一起操持家務,一起爬山鋤地,彼此理髮趁機拌嘴,每天不是唱歌跳舞就是笑到前仰後合。

    總讓人覺得細碎的生活也充滿了樂趣。

    他看到燕子歸來時欣喜的樣子簡直可愛的像個孩子。

    母親就更可愛了,不僅是家裡的開心果,而且勤勞能幹。種地,爬山,摘野菜,烤臘肉,縫紉,樣樣處理的得心應手。

    偶爾也會催婚,也會傳授人生經驗。特別贊同的一句話是母親的叮囑:“記住,再怎麼有錢也好,也要考慮居安思危,不要失去了自己生活的能力。處處,才顯出自己的自強自立。”

    世界的父母都希望看到子女幸福,也總擔憂自己不能永遠陪伴孩子。

    不幸的是,姐姐因病離世給父母帶來不小的傷害。傷心事在樂觀的人身上總是更為沉重。在生離死別,白髮人送黑髮人面前,抑制不住情緒的崩潰痛哭,整個家庭很長一段時間都陷入了低落。

    吃飯給姐姐留著位置,沒事翻看姐姐的影像,聊天談起姐姐會落淚,三兩天到姐姐的墳上看看。

    日子仍要繼續,時間總能治癒一切。

    再次迎接燕子歸來,種植花草,開始養蜜蜂,接熱水,瑣碎的家務治癒了痛苦,春天的再次來臨也帶來了新的希望。

    父親母親伴著綿綿細雨,在姐姐墳上翩翩起舞。

    多麼可愛的一對父母!

    用導演陸慶屹的話說就是:

    父母的生活並不沸騰,而是始終如春天一般溫暖。

    對我來說,這部紀錄片解決了我很久的困惑。

    我以為這種私人的記錄不會引起共鳴,更像自嗨,直到看了《四個春天》,我才發現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第三視角來凝視我們的過去和現在。

    記錄這件事,沒有對錯,只要你願意,那就不要停止。

    再渺小的個體也有發光發熱的可能,記錄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能過好平凡生活的人都是偉大的,而我僅僅認識到了自己的平凡,影片卻告訴我們如何去過好平凡。

    致敬平凡又充滿煙火氣的人間日常。

    你可以以為《四個春天》是一對年過古稀的夫婦撒狗糧,你也可以以為它是一個家庭的起起落落,但我覺得它更像一股暖流,教會我們如何詩意的面對平凡真實的生活。

    試著原諒人生的平凡,輕輕把疲憊的世界放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歡喜》為什麼口碑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