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陽柳飛絮

    劉邦個人認為如果是在現代社會是一個標準的真小人。

    雖然劉邦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但是眾所周知劉邦的人品真的不行,曾多次為了保命拋棄妻子父親,雖然劉邦確實很恨他的父親,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當然正是擁有這樣的人品性格才是成為勝利者的要素,拋開劉邦不說。

    在歷史中,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負我”,司馬如何篡權奪位,李世民如何殺掉自己兄弟,趙匡胤的陳橋兵變,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長、馮勝等,清朝就比較奇葩塔克世、努爾哈赤、皇太極可以說位置都沒完全坐穩,國家還在內戰,至於後來的年羹堯、三藩不必多講,蔣大爺已經被批判到獨裁了黑歷史一堆,其實他也就是排除異己,當然上述也有確實想撥亂反正意圖謀反的奸臣賊子,但是你真的相信個個都是奸臣賊子麼。

    歷史上的事情也不好說,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劉邦確實是一個標準的小人。

  • 2 # 青楓雨霜

    劉邦這個人,人們都說他人品低劣,是個無賴。確實,他的人品是不怎麼樣。不過,作為開國之君,一代帝王,他肯定是有過人之處的。

    劉邦呢,早期是個流氓無賴,既貪財懶惰,又好色好酒。可是,他少年時期便非常崇拜魏國的信陵君。而信陵君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信陵君最大特點就是禮賢下士,對人才選用不拘一格。也許劉邦就是受到了他的影響,所以在用人方面遠比項羽強。

    既然劉邦有著這樣那樣的市井習氣,那為什麼還能吸引韓信張良蕭何等一堆英雄豪傑跟著他呢?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胸懷足夠寬廣,氣度足夠豁達。當年韓信因相貌醜陋而遭到了項羽的排斥,而劉邦卻偏偏接納了韓信。光從這一點看,兩人的高下就顯而易見了。

    前面說過,劉邦因受信陵君的影響,在用人方面頗有本事。劉邦雖然才能不怎麼樣,但他善於接受建議。有韓信張良這等能人異士為他出謀劃策,而他本人又從諫如流,何愁得不到江山?反觀項羽,為人剛愎自用,又優柔寡斷。雖有一等一的謀士范增在側,但是項羽卻不能讓他發光。總之,項羽只是一勇夫耳。漢高祖劉邦固然有著凡人的各種缺點,但是身為帝王,他也是有著普通人所沒有的品質。對於他,我們需要有一個公正的評論。

  • 3 # 燕山東

    說劉邦是流氓,真的一點不冤枉他。什麼叫流氓?不務正業,尋畔滋事,言行下流……說起來劉邦真的是佔全了,典型的流氓。

    年少時不愛從事生產勞動,和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走雞走狗。壯年時好不容易當上個小官。當泗水亭長時欺負同事,小吏們無一不被他戲弄欺侮的。“好酒及色”,經常到酒肆喝酒。沒錢就賒賬,醉了就睡在酒肆。婚前還與外婦曹氏生了個私生子劉肥。

    呂公初到沛縣,劉邦冒充賀客去蹭吃蹭喝。本來身上一文不名,張口就說“賀錢萬”。剛起兵的時候自己也沒多長勢力,儒生酈食其來獻策,劉邦往人家帽子裡撒尿。項羽要殺劉太公想威脅劉邦,劉邦卻說你和我曾經拜為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父親,你要殺你父親做成肉羹,那請你也給我分一杯嚐嚐。項羽乘其不備射一箭偷襲,本來射中要害,劉邦卻說根本就沒事,只射中了腳面。這些行為真是無一不流氓。

    為什麼劉邦最後卻戰勝了項羽統一天下?建漢後置酒洛陽南宮時,高祖問過群臣為什麼自己得天下而項羽失天下。高起、王陵等人說是因為劉邦與天下同利,項羽卻得利不予人。高祖自己的評價是,自己身邊都是人傑,他能用好這些人,所以能取天下。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卻連這一個范增都不能容。

    至於劉邦和自己嫂子有什麼過節,無非是當初貧賤時嫂子不夠縱容他,沒有由著他帶著狐朋狗黨到自己家蹭飯吃而已。其實也不能怪嫂子,因為當時嫂子也不寬裕。再說劉邦也沒有容不下自己的嫂子,嫂子被封為陰安侯,算是中國歷史上很難得的有諸侯爵位的女人。

  • 4 # 謙語謙尋

    劉邦只能說是大漢朝的天選之子。人品之爛才能之庸無出其右!沒有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沒有康熙乾隆的文治武興,甚至沒有作為一個男人的閃光點!他一個底層出生的難仔,從推翻一個政權再新建立一個政權,只用了十幾年時間,不得不說那還是很牛。牛在上天要選他,給他搭的登天梯太強大了!連從小結交的屠狗之輩都是為了成就他而來世上做他狗友。這人就是個純粹的市儈之流,別人有的缺點他都有,別人沒有的缺點他也有!可以說是集人之缺點大成者。被敵軍追急了毫不手軟把兒女從車上抓起就扔出去的人,自家老父被架鍋煮,他笑嘻嘻說你記得分我一杯羹嚐嚐的人,嘖嘖!牛叉完全不足以形容他!

    先說他婚姻。一個好吃懶做好酒好色的市井小人,只活了六十二年,竟然混到三十五才娶到老婆,而且還是個名門之後的富家千金,普通人誰還有這等運氣!可以說沒有呂雉就沒有他劉邦的沛公。

    然後看他結交的朋友:樊噲、蕭何、曹參、審食其等等三教九流竟然都甘願追隨他出生入死。他第一次私放囚徒的時候並沒有多大信心要幹大事,當時反秦的烈火天下形式都是一點就著,陳勝吳廣就是那個點火的人,劉邦就是那個捨命保火的人,天下有志之士一看這形式,趕緊抱團滾雪球一般擴大隊伍,劉邦這一支恰好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瞬間隊伍就席捲了沛縣,將家鄉據為己有搞成大本營。可以說他從揭竿起義到發展壯大,沒有經歷太多大的阻礙。人品再爛架不住上天要選他啊!

    對誓死追隨自己建立新政權的狐朋狗友,開始他並沒有虧待,漢朝成立以後逐一封賞。最後又被自己老婆親手挨個砍掉,究竟是他授意的還是呂后自己乾的,說不清,不過新皇不狠政權不穩這個是必然的,兔死狗烹嘛歷來如此!這是每個王朝建立者必經之路。

    總的來說這是個毫無人性閃光點卻又能開天闢地的怪人。

  • 5 # 法筆春秋

    好人不一定能成為好皇帝!

    好皇帝一定不能是我們通常認為的那種好人!

    權力的鬥爭那麼激烈,一個老實人、沒有點手腕的人,是沒法搶到那個凳子的!

  • 6 # 我的乾坤

    《史記》對於劉邦人品性格的概括是:“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

    就是說劉邦是仁厚,有愛心,樂於施捨助人,心胸豁達大度的這麼一個人。

    這樣一個人可以說他粗鄙,說他大條,說他有些痞氣,但絕對不是殘暴虛偽之人。

    首先,公正的說,劉邦是歷史上一個難得的仁厚之主。尤其是他那樣一個毫無根基的開國帝王,能夠對臣民做到他那般仁愛寬厚已經很不錯。這也是劉邦能以布衣之身在亂世中奪得天下的首要原因。

    對於劉邦的仁愛,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可說是比比皆是。

    我們再來看看他是怎麼具體表現的:

    第一,最初的是為官府辦差去咸陽途中縱徒役,要是換了別人,那些囚犯估計沒那麼輕鬆;

    第二,接下來是入關滅秦,與秦人約法三章,悉除去秦法,不受秦民犒勞;

    第三,秦王子嬰投降之後,多數將領認為要殺掉他,可被劉邦拒絕了;

    第四,漢八年,劉邦擊韓王信還咸陽,“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

    第五,漢十年,趙相國陳豨反於代地,上曰:“豨嘗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故封豨為列侯,以相國守代,今乃與王黃等劫掠代地!代地吏民非有罪也。其赦代吏民。”表現了他面對反叛,卻不遷怒其民的寬厚胸懷;

    第六,當年蒯通勸說韓信謀反,可劉邦並未加罪於他;

    第七,漢十二年過沛,父老留飲,劉邦說:“吾人眾多,父兄不能給。”不願過多打擾家鄉父老,顯示出對家鄉人民深厚的體恤之情;

    第八,最後還有一個例子可以反映劉邦的仁厚,那就是盧綰反叛之後,一直呆在邊境上等劉邦病癒,好去長安請罪,因為他知道劉邦肯定會饒恕他。

    劉邦奮起於隴畝之間,無所憑藉,卻終成大業,可說首先得益於他這份仁愛之心。雖然仁愛這東西說起來有點虛,很多人也只是用來裝點一下門面,而且很多時候,似乎奪取天下還是要靠權謀手段和實力。但劉邦從中得到的好處卻是實實在在的,而且就當時的情況而言確是最為重要的,主要是因為:

    首先,自秦統一全國至楚漢之爭,天下之民,無一日不受戰爭徭役之苦。出現一位仁主以定天下,可說是民心所向;

    其次,劉邦的仁厚之舉為他吸引了不少人才。一個人即使很有能力和實力,如果非常殘暴,估計也沒幾個人願意去投靠他;

    第三,項羽在關中大封諸侯之後,劉邦被“發配”去漢中,他手下的十萬兵卒被裁軍至三萬,可“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這就是仁愛看得著好處啊—韓信就是這個時候棄項羽奔劉邦的;

    第四,劉邦奪取天下的關鍵就在於韓信的《漢中策》提出的對關中地區的經營。劉邦能夠順利平定三秦在於他對秦人“約法三章”的仁義之舉,並能夠將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有了這個基礎好,實力強的穩固根據地,劉邦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東進和項羽爭奪天下。這也是我們看史記,劉邦被項羽多次揍得分不清東南西北,卻能一次次整軍再戰的原因所在。要是沒有這塊根據地,他還不和別的諸侯王一樣,一戰潰敗之後就再無崛起可能?

    第五,反之,項羽因為他的暴虐,也是失去天下的根本所在。就拿三秦之地來說,因為他以暴易暴,坑殺秦降卒二十萬。進入咸陽之後,又大肆搶掠殺戮,使得他分封的那三個秦朝降將根本就控制不了關中—等於拱手將這麼一塊成就帝業的好地方送給了劉邦;

    第六,楚漢相爭時,劉邦一敗彭城,再敗滎陽,三敗成皋,每次幾乎都差點送了命,逃出來也成了孤家寡人。但他每次都能能收集潰兵,整軍再戰,說明他是有號召力的。如果不是因為他仁厚,還會因為別的嗎?

    其次,劉邦是一個大度之人,這表現在:

    1、劉邦起兵後,部下兼同鄉雍齒在他最落魄的時候背叛了他,將劉邦置於最危險的境地。後來雍齒反正歸來,劉邦並沒有為難他,反而第一個將他封為列侯,最後也得到善終;

    2、劉邦率軍北討匈奴,使者婁敬諫言阻止。出兵關鍵時刻,婁敬的諫言有擾亂軍心之嫌,所以劉邦將之關押。後來漢軍中伏在白登山被圍,劉邦脫困後當面向婁敬認錯,並賜其姓劉,封列侯,食邑兩千戶。四百年後同樣一幕出現,袁紹慘敗後卻把田豐給砍了。

    第三,劉邦善待功臣。

    劉邦與朱元璋皆布衣出身,最後開創轟轟烈烈,國勢昌隆,國運長久的大王朝。但兩人都留下了屠戮功臣的罵名,朱元璋屠殺功臣是鐵一般的事實,但劉邦卻有些冤枉。

    劉邦殺了兩個功臣,一是韓信,一是彭越。其中韓信為呂后所殺。韓信自立齊王,在劉邦困於滎陽時作壁上觀,劉邦外出平叛時有意謀反,不算冤殺。真正被冤殺的止有彭越一人。

    在形勢錯綜複雜的建國之初,且資訊獲取渠道有限的古代,有人被錯殺冤殺很正常。如被王羲之稱為完美帝王的光武帝劉秀也曾冤枉馬援,以仁厚著稱的宋太祖也曾冤殺張瓊。而西漢之初的政治環境比建武年間及宋初複雜殘酷許多。在擊滅項羽後,漢帝國並不平靜,各地諸侯王次第反叛,如:

    一、 稱帝不久,臨江王共驩為項羽叛漢;

    二、 前202年十月,燕王藏荼反;

    三、 前202年秋,利幾反;

    四、 前200年,韓王信反;

    五、 前199年,趙相貫高等謀弒劉邦;

    六、 前198年八月,趙相國陳豨反於代地;

    七、 前198年,燕王盧綰與陳豨商議謀反;

    八、 前196七月,淮南王黥布反;

    在這種形勢下,防範於未然,桀驁不馴,不聽從排程的彭越被殺似乎難以避免。

    劉邦絕大部分功臣如蕭何,曹參,周勃,灌嬰,夏侯嬰,酈商,陳平,樊噲,王陵等不但終身得到重用,而且都得以善終。說劉邦濫殺功臣實在是歷史的錯覺和誤會。

    我們評價一個帝王,要看其公德,而不應該緊盯著幾個日常瑣屑小事不放。要看在他手裡,國家是不是發展了,社會是不是文明進步了,老百姓是不是日子好過了。如果你以一個鄉間老農的道德標準去要求一個掌殺伐大權的帝王,豈不是緣木求魚,永遠得不到想要的結論。

  • 7 # 蝦尾餅

    最大特點,豁達捨得大度寬鬆。用人不疑,接納了很多的建議。對於一個大領導,細節人品並不重要,貪酒好色?其實並不嚴重

  • 8 # 老衲法號july

    人品實在是不咋滴

    1、逃跑路上兩次丟下孩子

    2、典型的坑爹玩意兒

    3、項羽烹劉邦父親,劉邦不為所動

    4、戰爭時期,沒少燒殺搶掠

  • 9 # 源話說

    如題,普通人和打天下的人,人品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泗水亭長前後的劉邦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裡說: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年輕的劉邦只是個普通人,即便是如司馬遷所說的一樣,也不是皇帝的特質,做皇帝的也沒有特質,從這句話裡來看,劉邦不過是個平常人罷了,在那個時代甚至稱不上另類,但是作為農民出身的劉邦,說他好吃懶做,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老大不小了,還要靠家人養活,無論如何都是受人恥笑的,而司馬遷說的“喜施”,又是什麼意思呢?自己不勞動不掙錢,還喜歡施捨幫助別人?泗水亭長的工資能有多少呢?

    故事1:劉邦娶了呂雉後,呂雉有一次帶著倆孩子在種田,遇到一個會看相的怪老頭,說她貴不可言,既然呂雉還要種田,劉邦的工資都去哪了?

    故事2:劉邦常常到劉媼的酒店去喝酒,沒錢所以經常掛賬,喝酒的錢都沒有,還經常去,不知道劉邦是咋想的!

    不勞動,不顧家,所以說劉邦早年作為普通農民,人品確實不怎麼樣!

    如果劉邦不是參加反秦,這一輩子也很難出頭,這是時代背景決定的,以劉邦的讀書水平和秦朝制度,他是當不了官的,所以年輕的時候想去投奔信陵君,無非是既然不想種地,總得謀一個出路吧,不幸的是信陵君死了,就在張耳處呆了一段時間,前途也沒什麼起色,就打道回府了,不知道過了多久,竟然謀了一份官差——泗水亭長,我們不知道這份工作能不能養家餬口,我覺得很難,因為泗水亭長夫人還在種地,因為泗水亭長本人好酒喜色,還喜施!

    反秦起義時期的劉邦

    從灃西澤縱徒,到芒碭山落草,再到沛公,並以沛公的身份,加入項梁的義軍,劉邦的性格優勢開始凸顯,劉邦開始收割他的性格紅利,因為跟隨他的人,都被你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無論是發小樊噲蕭何周勃,還是灃西澤縱徒,以及回到沛縣招募的起義軍,劉邦的性格就是號召力,是劉邦初露鋒芒的階段,這個短暫的時期,劉邦為人處世,受人詬病的不多!

    西進滅秦階段

    西進滅秦和北上救趙,為什麼是劉邦和(宋義)項羽,北上先不說,西進的劉邦,是因為和沛縣誰當沛公一個道理,其他人都不敢,劉邦膽子大,所以劉邦帶隊西進,西進路上就出現了劉邦往儒生帽子裡撒尿的事,還讓侍女洗著腳見酈食其,不尊重知識分子,讓劉邦受到很多批評,以至歷朝歷代都不乏非議,劉邦為什麼幹這種事,是因為他自己讀書不咋地嗎?不是,性格使然而已!

    幸運的是劉邦西進滅秦成功了,竟然住到秦宮裡不出來了,好在有張良樊噲的勸告,劉邦從諫如流,穩住了好色及酒的天性,以約法三章,迅速收攏了關中人心,為後來的楚漢爭霸打下了民意基礎。

    作為起義軍的一路諸侯,劉邦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楚漢爭霸時期

    三件事劉邦做的很不地道!

    一是劉邦率領諸侯大軍攻破彭城,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把身在沛縣的家人忘的乾乾淨淨,以至於被項羽打敗後,倉皇出逃的時候,全家都不顧了,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劉邦都表現極差!

    二是逃跑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竟然因為孩子在馬車上負擔重,馬車跑的慢,三番兩次的把孩子踹下去,簡直是太過分了,這人品再怎麼洗白也洗不白!

    三是楚漢對峙的關鍵時刻,劉邦父親被綁在油鍋旁邊,要投降還是要老子,劉邦要分一杯羹,這事讓劉邦做絕了,大家評說吧!

    看了這些事,劉邦是個什麼人品呢?大家都有一個感覺,就是有些事確實挺渣的,可是,絲毫不影響大批的能臣干將追隨他,因為他們的目標是打天下,一個不拘小節,就解決了劉邦的諸多“渣行”,而劉邦的性豁達,更是吃定四方,所以身邊聚集了很多人才,並幫助劉邦最終平定了天下!

    作為打天下和守天下的人,沒有個人人品,只有帝王之資優劣,大家認為呢?

  • 10 #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劉邦無論後人罵他流氓也罷,無賴也罷,但是劉邦絕對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標誌性人物,在秦末漢初英雄風雲際會的時代,他是英雄榜單一號人物,因為最後的勝利者是他。一介平民,提三尺之劍,創立大漢王朝,沒有一點過人之處,能取得這樣偉大的成就。今天我們不談他的豐功偉績,只是閒話一下他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人品如何。

    劉邦不是一個勤勞的農民,而他從來就沒有想過當一輩子農民。

    劉邦生來就是一個農民,史書記載他的父母連名字都沒有,父親叫劉太公,就是平常叫的劉大爺,母親叫劉大娘,其兄弟三個人,劉伯、劉仲和劉季,也就是大家平時叫得劉大、劉二和劉三,劉邦就是劉三。劉邦是他後來起的名字。

    劉邦長大了就不喜歡種地,厭惡勞動,常常受老爹的痛罵和斥責,所以說他作為一個農家子弟是不合格的,而他兩個哥哥勤勞種田,善於經營,日子過得很美滿。

    劉邦就因為年輕時候受過父親責罵,統一天下當上皇帝時,劉邦和他老爹開玩笑:你看我和劉仲到底是誰創下的基業大。劉仲是一個種田好把手,劉太公罵劉邦常拿他二哥作比較。

    劉邦為什麼不喜歡種地,因為自認為自己有更大的本事,自己是一個大帥哥,劉邦年輕時候長得儀表堂堂,氣宇不凡,額頭高高的隆起,鬢角和鬍鬚長得很漂亮,劉邦私下以為自己長相不凡,將來能做點大事,所以就不喜歡下地幹活,總想有一天,天上掉下一塊陷餅,砸到自己頭上。

    劉邦自從少年就有無賴之嫌,但他是一個可愛的流氓。

    大傢伙想想,一個地道的農民兒子,無錢無權無勢,不種地不種田,總想升官發財的事,在社會上結交狐朋狗友,吃喝玩樂,不務正業,你在農民眼裡就是一個無賴,一個異類。面對大家的指指點點,劉邦依然我行我素。

    《史記》開篇,史太公也毫不客氣的評價劉邦:好酒及色。這說明劉邦喜歡喝酒和女人,一個標準的男子的愛好。由於特別愛喝酒,但又沒有錢,他就賒賬,憑著會說話,哄得人暈頭轉向,讓人樂意欠錢,據說他賒了一家店鋪,一年的錢,這家店鋪到年底一算帳,盡然比往年多贏利了百分之三十,店主認為是遇到了貴人,高興之餘免了他一年的酒錢,這喝酒也喝出酒運了。

    呂雉就是後來的呂后,就是劉邦說大話能喝酒白送的。呂公那天宴請賓客,他是沒錢的,為了喝一頓酒,裝大款撒謊說是送禮一萬元,而且還被請到貴賓之席。而呂公發現劉邦氣宇軒昂,與眾不同,待客散盡對他說:我有一女願意許給你,做掃灑房屋的妻妾。劉邦近四十歲還沒有成婚,看來沒有人把女兒嫁給懶漢無賴。呂太娘為這事埋怨呂公,呂公卻說: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呂公不簡單,眼光如此銳利,還有一女嫁給了樊噲,位列侯位也不錯了。

    劉邦雖然是在農村人眼裡是一個無賴,但他並沒有欺壓百娃 ,強買強賣,調戲婦女,無惡不做,霸佔一方。他只是不喜歡勞動,總想幹點大事,喜歡結交朋友,喝酒湊熱鬧,人家也有優點,樂善好施,喜歡幫助人,所以說劉邦在人家眼裡是一個無賴,但是一個可愛的無賴。

    劉邦素有大志,做事負責任有擔當。

    劉邦年輕時候就有大志向,有一天看到秦始皇外出巡視的車輛,富麗堂皇,豪華無比,劉邦就感慨的說:大丈夫當如此也。讚美之詞溢於言表,氣度非凡。他喜歡遊學,敬佩魏國公子信陵君,很想投奔他門下,但信陵君死了,他成了信陵君門徒張耳的門客,兩人成為知已,後來魏國滅亡,張耳落難了。

    劉邦做了沛縣泗水亭長,他和沛縣官吏混得很熟,在當地很有名氣。這為他以幹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這所社會大學裡,他學習了很多本領,圓滑而靈活的處世態度,和諧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拍好人家馬屁的本事,這些都是項羽所欠缺的。

    公元209年這一年風起雲湧。劉邦作為泗水亭長要押送徒役到驪山服役,但是徒役在半路就路了很多人,到了芒碭山,劉邦對大家說:你們願逃就逃吧,我也走的遠遠的。劉邦對徒役逃跑沒有破口大罵,而是很有仁愛之心,其實他這樣做頂著殺頭的罪。

    這些徒役有十多個願意跟劉邦走,於是引出了高祖斬白蛇起義。這時沛縣也相應起事,縣令讓樊噲去聯絡劉邦,但很快又後悔了,關閉縣城不讓劉邦進來,劉邦寫了一封信射入城中,人們看到後殺死縣令,開啟城門迎接劉邦,蕭何、曹參作為文史,害怕舉事失敗後,牽連身家性命,誅連九族,於是大家一致推舉劉邦為主事人,事稱劉沛公。

    公元209年10月這一天,這對於劉邦是一個偉大的日子,他已經48歲了,在古代已經步入了老年階級,而他還胸懷大志,勇於擔當,敢於做事,富有責任心,這也許是他成功的原因的吧。

    劉邦寬厚仁愛,在當時各個諸候和大家是共認的。

    大家擁立楚懷王作為號召的旗幟,楚懷王與各個諸候共商大事,一是向西直接攻擊秦的首都咸陽,二是派兵去鉅鹿救趙。項羽願意攻打咸陽,大家一致反對,因為項羽為人:僄悍滑賊及所過皆殘滅。項羽攻城掠池,燒殺強擄,坑殺降兵,無惡不作,給百娃留下極壞印象,這次希望去一個寬厚仁愛的長者,以按撫人心,於是大家選拔了劉邦,劉邦一系列作法沒有辜負大家。

    劉邦進入關中,一路凱旋,解放了咸陽。首先登官史,封庫存,對皇宮一切東西原封未動,退軍灞上。在張良的建議下,召開當地德高望重的人會議,作出如下約定,約法三章,殺人償命,傷人者及盜抵罪,廢除秦朝所有苛刻的法律,不殺現在的秦王子嬰。劉邦這些舉措得到了大家熱烈擁護,為他贏得了民心,項羽殺子嬰,燒咸陽失去了民心。

    劉邦當了皇親後,他這個寬厚仁愛思想沒有變,一直實行愛民的政策,廢除秦朝所有的暴政,無為而治,讓老百姓從秦的苦政緩慢解脫出來,使社會走上有序的發展。

    劉邦殺人之狠,對背叛和對他有脅的人絕不放過。

    劉邦平定關中後,他部下的將領左司馬曹無傷背叛他,向項羽偷風報信,說他想稱關中王,任用子嬰為相,侵佔皇宮金銀財寶。他這些告密給劉邦,引來了滅頂之災和殺身之禍。開鴻門宴回來後,知道是曹無傷乾的事,回來二話不說,乾淨利索就殺了他。

    丁公是項羽的人,在他打仗時候曾經饒恕過他,放過他,劉邦當皇帝后,丁公以為有恩於劉邦,會獎賞他,而讓他沒有想到是,劉邦把他抓起來,並且遊街示眾,劉邦警告大家說:就是他這樣不忠心的人,致使項羽打了敗仗,大家不要學習他。不久就把他殺了,劉邦對自己不忠的人決不輕饒。

    劉邦晚年起異心,大批翦滅異姓王,作為漢初三傑的韓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韓信為建立大漢朝戰功赫赫,但功高震主,終死於劉邦利益集團手裡,彭越、布英等功臣也相繼被殺害。

    元老功臣蕭何一生為漢朝兢兢業業,忠心耿耿,但是仍遭猜忌,當有滅族之災,最後不惜自汙其身,才免遭殺頭之禍。劉邦在臨死之時,怕樊噲幫呂后,對戚夫人和趙如意不利,派周勃和陳平去殺了他,多虧陳平的幫助才躲過了一劫。

    劉邦為了他劉家的江山永久牢固,心懷叵測,誅殺有功之臣,認人徹骨寒心。

    劉邦年輕的時候不愛勞動,遊手好閒,吃喝玩樂,的確,有無賴的嫌疑。但他以布衣之身,從弱到強,堅韌不拔,百折不饒,建立大漢朝,開拓了漢民族和漢文化,對漢族的發展和中國的統一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的作用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