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位於中歐,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人口約8110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華人的祖先為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德國在基礎科學與應用研究方面十分發達,以理學、工程技術而聞名的科研機構和發達的職業教育支撐了德國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尤其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階製造業,成為德國的重要象徵。
德國的工業在世界上發展迅速且十分強大,德國是享譽世界的工業強國,尤其是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實力十分強大。下面就介紹德國工業如此發達的原因在哪裡?
一、德國在普魯士開始極為重視基礎教育
德國工業的強大需要從德國的前身普魯士開始說起。近代德國起源於普魯士,普魯士曾經是個十分厲害的國家。普魯士,是歐洲歷史地名,位於德意志北部,通指1525年至1701年時期的普魯士公國。
德意志在統一前,勃蘭登堡-普魯士和奧地利同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強大的兩個邦國,成為當時歐洲列強之一。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取得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的勝利,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之外的德意志,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普魯士有時被稱為是德國近代精神、文化、秩序的代名詞 ,但它曾孕育了德國早期的軍國主義,同時也幫助德國新教擺脫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1947年2月25日,聯合國管理委員會頒佈第47條法令,宣佈普魯士這個國家正式滅亡。普魯士人不僅能打仗,而且十分注重教育。歷史上,早在1737 年,普魯士國就頒佈了普及義務教育性質的法令。1763年,又頒佈了強迫教育法令,從此拉開了義務教育的序幕。在普魯士政府強力推動下,普魯士的入學率和識字率一時間急劇大幅攀升。到了1816年,普魯士總共擁有20345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高達60%,尤其是30年後普魯士的入學率竟然達到82%。因此,如此發達的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德國高素質的國民,為德國科技和工業的騰飛打下堅實基礎。
1871年,德國完成統一。德國國家的統一為德國工業的騰飛創造了十分重要條件。當時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剛剛興起,德華人積極地投入到工業浪潮中。因此,德國高素質的國民、豐富的資源、強有力的中央政權,大力地促進了德國工業的快速發展,最終,德國工業在短短的數十年中發生了令人矚目的鉅變。
資料說明一切。在1870年至1913年之間,德國GDP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到4.7%。1913年,國土面積僅僅35.7萬平方公里的德國,其工業產值在全球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居然高達16%。在德國工業的飛速發展中,無疑教育及科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德國擁有十分龐大的高素質國民和如此眾多的學校以及科研機構,因此,德國的科技研發成果層出不窮。比如影響世界經濟發展內燃機、發電機等一系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的標誌性成果大多都是由德華人發明的。德國當之無愧地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尤其奠定了德國在汽車、冶金、電力、化工等各個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德國不但在這些重要的工業領域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和成果,而且大量的工業巨頭在全球所在工業產業領域之龍頭地位不可撼動,特別是德國的人才當時更是多如牛毛。令人驚歎的是,在二戰前,德華人(包括其他國籍德華人)包攬走了全球50%以上的諾貝爾獎。因此,德國高度重視教育培育了人才,人才創造了科技及發明,科技及發明又良性迴圈地造就了德國十分強大的工業。經過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被打得一敗塗地,但德國仍然在幾十年時間裡快速崛起,一個無非忽視的原因就是德國擁有大量的人才。因為只要擁有人才,德國的崛起不在話下,這也是德國之所以能夠在兩次世界大戰戰敗後依然屢敗屢起的重要原因。世界經濟論壇(WEF)在之前公佈的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德華人的創新能力、獲新發明專利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德國在申報的專利、發表的科學論文數量及顧客對德中國產品的滿意程度都名列世界前茅。德國在宏觀經濟引數的總體穩定性、”通脹”和”債務動態”的標準方面,都位居全球第一。特別是德國的電氣化率已達到100%堪稱全球典型代表。德國的教育厚積薄發,在發明上,德華人仍然取得了十分驚人的成就,比如德國比較重要的發明如下:
一、安全氣囊的發明
二、磁懸浮列車的發明
三、直升飛機的發明
四、噴氣發動機的發明
五、火花塞的發明
六、相對論
七、核裂變
八、摩托車的發明
九、無氟冰箱的發明
十、 有軌電車的發明
十一、柴油機的發明
十二、倫琴射線(X射線)
十三、腳踏車的發明
十四、現代火箭、導彈
十五、真空的重大發現
十六、汽車的發明
十七、現代高速公路
十八、阿司匹林
十九、保溫瓶的發明
二十、袋泡茶的發明
二十一、電波手錶的發明
二十二、MP3播放格式
二十三、聯動雙電梯的發明
二十四、可換鞋釘的足球鞋
二十五、錄音磁帶
二十六、製冷機的發明
二十七、口琴的發明
二十八、35毫米相機
二十九、咖啡濾紙的發明
三十、牛仔褲的發明
三十一、明信片的發明
三十二、滑翔機的發明
三十三、電子顯微鏡的發明
三十四、計算機的發明
三十五、細菌學
三十六、直流發電機的發明
三十七、鐳射唱機的發明
三十八、掃描器的發明
二、德國在全球極為重視技工的培養
德國不但在世界上率先實施普及義務教育,大幅提高國民素質。而且率先培養了大量熟練的產業工人,特別是高效利用複雜的電氣化工業裝置提高了德國工業的生產效率。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德國依靠培養及提高工人素質和工人技能來提高生產效率發展工業之時,英法國家還停留在在依靠血腥壓迫工人來獲取剩餘利潤時期。隨著科技進步,技術工人的素質提高,德國工業發展就逐漸超越了英法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德國前總統赫爾佐格曾經表示:“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博士,而是更多得技師。”實際上,他這裡所說的技師,指的是支撐“德國製造”的“工業技師”。
德國工業幾十年時間在全球之所以如此強悍、強大,最重要的是德國國家儲備蓄了極為豐厚的德國“工匠”資源,其中包括:工程師、高階技工、普通技工。地球人都知道:德國擁有令人讚歎的工匠精神,比如嚴謹、規範、一絲不苟,包括契約精神,德華人規定螺絲需擰五圈,他們絕不會擰四圈半。不管是工程師還是普通的技工,幾乎每人都有一手絕活,甚至於是祖上傳承下來的技術,但技術工人更多來自遍佈全德國的職業學校、技工學校,還有所謂的應用技術大學,值得一提的是,德國行業協會的技術培訓和企業內部的實地訓練也十分普遍。
為何如此多的德華人寧願做技工、而非苦追各種文憑呢? 首先因為在德國,做技工非但不丟人,而且在社會上可以享受其他“高等職業”所擁有的崇高地位、美譽度、及尊敬度。德華人認為,每個人的工作僅僅是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問題是,在德國這句話絕對不是停留在表面、停留在開頭上、停留在宣傳上。無論是政治家、教育家、企業家、工程師還是技工,實實在在是職業之別,這個是德國社會的普遍共識,深入到德華人的骨髓裡。
其次,在德國做技工,同樣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資收入。比如德國一個普通技工收入普遍達到20000~35000歐元的收入,德國技工工資高於全國平均工資,技校畢業生的工資幾乎普遍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高,大學畢業生白領的平均年薪大約30000歐元左右,不少行業的技工工資甚至遠高於普通公務員,還有的甚至高過大學教授。
由於德國技工的工資很高,因此,製造業技工需求量非常大,每年有65%的初中畢業生放棄讀高中甚至讀大學的,往往直接進入職業學校。德國的職業教育是由政府全額撥款的,一個學生一年可獲政府4100歐元的教育經費補貼。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期間往往就被企業提前“訂購”成為企業的準員工,而且企業要按規定向提前“訂購”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歐元的學習補貼津費。
再次是德國的教育通道針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十分暢通。從事技工的人,假如想轉換職業,也可申請進入應用技術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後拿到國家承認的文憑。也可以透過補習,獲得“Abitur”(完全中學畢業文憑)後,同樣也可以申請綜合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德國上學完全沒有年齡限制,屬典型的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的模式。因此,德國大學課堂上經常看到白髮蒼蒼的老頭老太太,不足為奇,沒有人會不可思議看著他們。
由於德華人普遍具有的平等觀念、技工享有較高的收入、並隨時可以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因此,不在少數的德華人寧願選擇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拼大學文憑。正因為德華人務實的思想觀念,在德國不僅誕生了大量的的思想家,而且誕生了大量的踏踏實實的工匠及企業家。
三、德國擁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科學家
德國在世界上是一個令人欽佩的國家。誕生了一大批的全球頂尖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高斯、萊布尼茨、希爾伯特等,不僅如此,德國在其他方面仍然有著出類拔萃的表現,比如誕生了大哲學家:康德、尼采、叔本華、萊布尼茨(職業是律師,也是偉大的數學家和哲學家)、黑格爾、海德格爾、謝林、阿多諾、胡塞爾、費爾巴哈、弗雷格、李克特、海森堡、費希特、庫爾特·勒溫、賴欣巴哈、赫爾岑、莫里茨·施利克、文德·班等。音樂方面誕生了大名鼎鼎的巴赫、貝多芬、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等聞名遐邇的音樂家。在之前的幾百年裡,這片普魯士土地已成為全球最出色的“智慧之地“。
德國不僅積極發展基礎教育,還大力發展尖端科技,培養大量的各種科學家,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有了基礎教育和義務教育做支撐,德國科技成果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擁有很多的工業發明成果。德國科學家的貢獻不僅僅在本土,典型的還有:
1947年,很多在美國的德國科學家的工作被曝光,成為一大爆炸性新聞,一時間讓整個美國轟動。報紙媒體大肆地宣傳他們和納粹的關聯,說美國全部的導彈專案受到威脅,最終,美國政府只得出面“澄清”,並且以冷戰為理由,稱需要這些德國科學家的幫助。
1945年3月,納粹德國即將崩潰,在勝利即將來臨之際,美蘇兩國意識到,德國在全球科學領域有很多專案都明顯領先,這些德國科學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誰能得到他們,誰就會獲得長期的科技成果及其他領域的回報。
於是,美蘇兩國之間爭奪德國科學家的博弈悄然展開。美國政府對爭奪德國科學家十分重視,並專門成立了14個科技情報分隊,在美軍佔領的德國領土上展開搜尋科學家的工作。科技情報分隊的多少來自海軍和陸軍,他們四處出擊。由於納粹對科學家以及科研資料的控制極為嚴密,他下令在盟軍先頭部隊到達前,將德國所有科研場所、科研裝置及相關檔案銷燬,德國科學家則尋找隱蔽的地方藏起來。
1945年3月18日,美軍第一步兵師開進德國波昂,波昂大學的科學家們匆忙銷燬他們正在試驗的新式武器的相關資料和檔案。並將這些絕密的材料撕碎,放進抽水馬桶用水沖走。沒有想到有一個馬桶竟然壞掉了,碎紙片沒被水沖走。一個負責守衛波昂大學的波蘭籍衛兵發現了馬桶中的碎紙片,他將它們全部掏出,交給了美軍士兵。
美國情報人員把這些碎紙片小心翼翼地晾乾,拼接在一起,竟然發現這是一份包含德國科研計劃摘要和科學家、高階技術人員名單及家庭地址的極為重要的檔案,它是由當時德國研究委員會規劃局的負責人弗利茲·奧森伯格5年時間裡精心彙編而成的,具有極大的價值,被美華人稱為“奧森伯格名單”。最終,這份名單為美國趕在蘇聯之前找到這些科學家提供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戰期間,納粹在德國哈爾茨山區建造了一個十分巨大的地下兵工廠。在即將戰敗之際,納粹把大量科學家集中在這裡,研發改進噴氣式戰機的發動機,並打算批次生產重達13噸的V-2導彈,以此做最後的頑抗。但當1945年4月盟軍摧毀這個地下兵工廠之時,發現其中的科學家已經逃離一空,隱藏在德國圖林根地區。1945年5月27日,美國駐巴黎的軍械技術情報機構指揮官霍爾格·塔夫脫接到美軍總部命令,從圖林根地區搜尋所有科學家,並將他們帶往美國。要知道當時圖林根地區面積達1.6萬平方公里,要尋找到這些科學家無異於大海撈針,重要的是這一地區劃歸蘇軍佔領,而且一個月後蘇軍即將到達這裡。
美軍少校羅伯特·斯達弗立刻想到了“奧森伯格名單”,他立即率領科技情報分隊,按照名單,一個一個開始了艱難地尋找。在當地人的幫助下,經一個月的時間,就找到了100多名德國科學家,他們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迫使他們同意前往美國工作。最後,情報分隊在蘇軍佔領前6小時,斯達弗將這些科學家轉移到了美佔領區。
1945年9月,在圖林根地區找到的100多名德國科學家被運到美國。後來還有大量的德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被運往美國,並且人數遠超前往蘇聯的德國科學家。美國搶奪德國科學家的“回形針計劃”曾經令斯大林大為光火,並怒斥美國“篡奪蘇聯獨自打敗德國的勝利果實”,然而最終仍然無濟於事。
事實上,這些德國科學家在幾十年裡推動了美國科技的大踏步前進,尤其是將世界科學中心從德國轉移到美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在重要的核能科學研究、航天科學發展等方面,德國科學家的貢獻不但最大,而且他們讓美國科技遠遠領先於全球,確立了美國全球科技霸權地位。
1957年10月4日,蘇聯在全球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旅行者”號,這一偉大的成就,讓美國政府倍感壓力。面對蘇聯航空領域的咄咄逼人優勢,美國將趕超的重任,一併交給了那些在美的德國科學家們。1958年4月艾森豪威爾提議設立國家航空部門,NASA應運而生,著名的德國科學家馮布勞恩成為核心人物。
1960年,布勞恩擁有德國火箭頂尖專家和黨衛軍少校雙重身份,而這位前黨衛軍少校卻成為了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主任。1961年夏天,阿波羅專案成立,美國劃撥出了40億美元的專項資金用來支援馮布勞恩的航空航天局的工作。馮布勞恩的土星V式火箭,已經進入核心研究階段,這位曾經設計V2導彈,給倫敦帶來災難的人,如今創造了現代火箭的原型。這種火箭引擎,每個都能產生1500萬噸的升力。全世界關注著這次火箭發射,最終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了月球。
無疑馮布勞恩和二戰結束後被偷運出德國的科學家們,在美國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角色,在科技上,最終獲得了難以想象的回報。
四、德華人”執迷不悟“的性格
德國工業的強大當然還和德華人的性格有關。德國曆來就是一個十分嚴謹的民族,一絲不苟是其重要性格特徵,甚至被很多人認為德華人刻板固執,德華人也經常為此感到苦惱,但這樣的性格特徵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國工業生產的品質。因為德國對其生產的每一樣工業品的都非常苛刻、要求非常高,要求是生產工藝和品種質量要求十分嚴格。大到飛機汽車,小到生活用品、小孩子玩的玩具,他們生產出來的品質是完全一樣的,幾乎都力求做到完美極致。
德華人往往不會從商人的角度去考慮產品是否暢銷,德華人考慮的是產品怎麼樣才能經久耐用、而非怎麼賺錢?! 比如享譽世界的德國汽車,不但結實耐用,有時甚至能開到報廢。比如著名的青島下水道歷經100年依然在使用等。收入德國工業上遭到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嚴重破壞及摧毀,但德華人並沒有被打趴下,仍然能夠執著地在廢墟上進行了重建,並在短時間內崛起,這不是堅毅的性格是什麼?!
德國在短的數十年後就重返全球製造業大國行列、重返世界工業製造的舞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然也要歸功於德國擁有一大批超級工業巨頭,比如戴姆勒、西門子、採埃孚、蔡司、巴斯夫等。德國的經濟巨頭隨便挑一個可以說都是全球的巨無霸,並在相關領域都是最頂級的存在。比如德國賓士、寶馬、大眾全球三大汽車巨頭,其在汽車領域的地位是相當之高的,實力無疑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甚至在技術含量最高的大型乘用車方面,德國車仍然佔據壟斷地位。
德國的中小企業也十分了得,儘管沒有德國巨頭那麼十分耀眼,但德國的小企業依然能夠在眾多領域稱霸全球。德華人成功的因素很多,除了技術、人才,德國的性格特徵、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是德國工業強大的最關鍵因素,因為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並不具備這些”人為“因素,全世界敬佩德國工匠精神的本身,就充分說明很多國家做不到這一點。德國”一根筋“的工匠精神或許日本人可與其相媲美,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工業能夠後來者居上並和德國並駕齊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德國製造能成為世界工業的標杆並非偶然,性格、品質、人為、理念是發揮極為關鍵作用的。
德意志實際上不是一個“喜新厭舊”的民族,德華人更喜歡有歷史的東西,有文化記憶的東西。比如房屋、傢俱、電器甚至裝飾品,德國都願意長期使用、去回味。德華人十分熱愛和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甚至於二戰時期的古老房子被戰火摧毀,戰後重建之之際,德華人仍然固執地去翻出當年的老照片、老設計圖,並且按原樣一座座去重修。現如今的德國,大多數城市根本沒有什麼現代化建築,可以說幾乎全是巴洛克、洛可可時代的風格建築,德華人固執己見的性格可見一斑。
再比如德國的房地產建築師能拿到建築專案相對比較難,因此德華人十分珍惜及面對每一項工程,設計上十分用心,十分努力,非要把它做成一個藝術精品不可,甚至於努力讓它流芳百世。所以,德國的每一棟建築物的質量幾乎都能歷經百年風雨,並且具有獨一無二的設計風格。因此,德國的建築師幾乎不會重視眼前利益,尤其是德國的中小企業幾乎都認真踐行這一準則,以過硬的標準、優良的服務、超高的品種保證自己的基業長久。這就是德華人的”頑固不化“性格及理念。
德國只有8000萬人口,但不可思議地擁有2300多個世界級名牌,德國的品牌來源於德華人對每個生產細節的無比重視、極為認真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德華人認為:恪守守企業道德、精益求精是德國生俱來的天職及義務。因此,在德國幾乎沒有一夜暴富的企業家,更難有一年半載就快速成名的企業。德華人往往選擇的是深耕,尤其在特定的產品市場中,採取優質產品及高質量服務來鞏固自己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比如德國著名的馬牌輪胎公司,成立於1871年,在中國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它的分店;再比如阿迪達斯公司創辦於1920,現如今早已蜚聲海外。這就是德華人恪盡職守的性格,永遠不變的精神。
德華人的”傳統經濟學“是:——在保證基本利潤的同時,讓部分利潤轉化成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務。因此,德國的產品從不打價格戰,從不與同行競爭,德華人只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品牌,努力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比如德華人生產的一口鍋,能夠用上100年,很多德華人時至今日用的都是爺爺輩傳下來的鍋。對德華人來說,任何一件廚具,一輩子只需要購買一次,不沒必要再買第二次,因此,德國的生產商,往往一輩子只做一次買賣,看上去賺錢的機會大幅減少了,市場變小了,但德華人仍然樂此不疲,其他國家賺錢,德華人賺的是口碑,因為口碑會招來更多的客戶。
德華人從來沒有所謂的“物美價廉”這個概念,德國貨歷來就是——物美價不廉。比如做生意和日本人可談價格,但跟德華人談價格,卻一點都砍不下來,原因是德國生產的產品幾乎都具有全球領先水平、高品質、高技術難度、都是別國一時半會無法制造出來的產品,根據不完全統計,德國超過30%的出口商品,都是在全球市場上沒有競爭對手的獨家產品。有人說過一句話,大到挖地鐵掘進機,小到文秘訂書機,從品質、技術、設計都是全球一流水準。德國製造的根本優勢就是產品質量、解決問題的獨有技術、優質的售後服務。
比如上面說到廚房鍋具,德華人制造的煨湯的鍋,完全是鋼鐵鑄造的,其重量有時連男人拿著都費力,而且鍋蓋內側印有奇特漂亮的花紋,這是德國特有的技術,目的是讓鍋蓋蓋上去後,做到嚴絲合縫,讓水蒸氣在內部自然迴圈,這樣不易燒乾,從而確保家庭客戶的使用安全。
德國質量標準已十分嚴格:比如德國所有供3歲以下兒童食用的產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新增劑,必須符合天然標準;德國所有奶粉被列為藥品級別進行嚴格監管; 德國所有母嬰產品只允許在藥店出售,不允許在超市出售;德國所有巧克力都被規定必須使用天然可可脂作為原料加工生產;德國所有保健護膚品牌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實驗室和植物種植園,以保證取材於天然有機品質。
德華人制造的非工業用途化學品,比如清潔劑、洗手液、洗潔精,除了有清潔殺菌的功效以外,絕大多數採用了生物降解技術,從而將化學對人身傷害減少到最小程度;德華人生產的濾水壺,不但能過濾無機有害物,也能過濾有機有害物,而且還富含有利於人體的鎂元素,並微微帶甜。
德華人高標準的材料監控、極為精密的生產過程、十分獨特的專業技術讓德中國產品品質做到百年不毀,經久耐用已成為德中國產品的代名詞。
面對西方管理學,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商家都是逐利的,終極目標是利潤的最大化,但這僅僅是西方管理學,而絕對不是德國管理的精髓所在,因為德國管理只追求兩點目標:一是盡善盡美生產過程的和諧及安全;二是盡善盡美高科技產品的實用性。正是德國如此苛刻的準則,才讓德國的”隱形冠軍“在全球市場上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這就是德華人的執迷不悟的性格及韌性。
五、德國具有全球”最精密“的管理體系
世界工業的起源儘管在英國,而法國緊隨其後。當時的德國認識到落後於英法時,開始大力發展本國工業。首先是學習科技、其次是開展研發,尤其重視人才的培養,並且實施極為嚴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德國的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並在全球許多管理等方面領先世界。事實上,德國也曾經歷過痛苦的“山寨階段”,但經過百年努力,德國製造早已擺脫昔日的屈辱落後,並搖身一變成為全球品質最好的商標、享譽全球的品牌,德國工業化水平首屈一指,成為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的發源地。
比如日本的製造業在七、八十年代的快速崛起後,美國MIT在1990年有一份關於日本精益生產的調查報告對德華人產生很大震動。該報告中,將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美汽車工業中所採用的生產方式稱為"大量生產方式",因為與大量生產方式相對立的是單件生產方式。報告認為日本的汽車工業綜合了"單件生產方式"和"大量生產方式"的優點, 日本將其取名為"精益生產方式"。
"精益生產方式"概念及方式的出現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研究先進製造系統模式的浪潮。德國在精益生產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分形企業和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的思想。德國的精益管理以人為本,要求整個企業的所有活動都必須面向終端使用者,德國的管理體系十分精細,透過下面的介紹可以看到,其具體原理是:
(一)德國精益管理的基本戰略是:
1)拓寬解決問題的能力
2)減少系統的複雜性
3)合適的領導和控制原則:要求將任務的責權和管理下放給承擔任務的職工。
(二)德國精益管理的匯入準則是:1、避免無效勞動和浪費;2、建立精益組織結構;3、標準化的匯入;4、面向過程的控制。
(三)德國精益管理的基本方法:1、預防型的質量控制;2、價值創造鏈的整合;3、反求工程
(四)模組化的組織結構:生產單元:這是一種自治的小組織單元。Widemann對德國的20家企業的調查表明,74%的企業已建有這種單元;減少企業的層次:這20家企業中有21%的企業多於三層,58%的企業為三層結構,21%的企業為兩層結構。
(五)團隊工作:團隊工作的基礎是:1)職工的素質;2)下放計劃功能和控制功能;責任和權利的統一。引入團隊工作的目的是:1)透過賦予小控制權以更多的責任,可以顯著提高產品質量;2)加強團隊內和團隊間的相互支援;3)對職工進行專業知識的教育,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4)透過拓寬工作內容,擴大責權範圍和提高對工作的滿意度;5)減少橫向的部門分割,改善工作流。
(六)德國的相互對話:透過組織單元間的相互對話,幫助全面提高生產效率和改善資訊的交換,消除生產活動中的不協調情況。
(七)德國的視覺化通訊:視覺化通訊和資訊交流的工具除了資訊板外,還有掛圖、佈告、小冊子、實物模型和電影等。尤其在製造系統中,時間、質量和成本是三個不同的最佳化目標。但在傳統的製造系統中,這三者的很難同時最佳化,質量改善,則成本提高;週期縮短,則成本提高,質量下降。因此,時間、質量和成本構成了一個"神秘三角"。
(八)德國的精益管理與成組技術:可以看到精益管理中有許多方法與成組技術相似的。比如:1)按生產流程分解;2)車間佈置最佳化;3)減少產品品種的多樣化;4)透過產品的模組化、標準化來減少企業複雜度、提高企業的反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等。
綜上所述,德國的工業強大絕對不是偶然的,有教育的因素、理念的因素、性格的因素等等,但最終教育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德國,位於中歐,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人口約8110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華人的祖先為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德國在基礎科學與應用研究方面十分發達,以理學、工程技術而聞名的科研機構和發達的職業教育支撐了德國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尤其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階製造業,成為德國的重要象徵。
德國的工業在世界上發展迅速且十分強大,德國是享譽世界的工業強國,尤其是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實力十分強大。下面就介紹德國工業如此發達的原因在哪裡?
一、德國在普魯士開始極為重視基礎教育
德國工業的強大需要從德國的前身普魯士開始說起。近代德國起源於普魯士,普魯士曾經是個十分厲害的國家。普魯士,是歐洲歷史地名,位於德意志北部,通指1525年至1701年時期的普魯士公國。
德意志在統一前,勃蘭登堡-普魯士和奧地利同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強大的兩個邦國,成為當時歐洲列強之一。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取得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的勝利,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之外的德意志,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普魯士有時被稱為是德國近代精神、文化、秩序的代名詞 ,但它曾孕育了德國早期的軍國主義,同時也幫助德國新教擺脫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1947年2月25日,聯合國管理委員會頒佈第47條法令,宣佈普魯士這個國家正式滅亡。普魯士人不僅能打仗,而且十分注重教育。歷史上,早在1737 年,普魯士國就頒佈了普及義務教育性質的法令。1763年,又頒佈了強迫教育法令,從此拉開了義務教育的序幕。在普魯士政府強力推動下,普魯士的入學率和識字率一時間急劇大幅攀升。到了1816年,普魯士總共擁有20345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高達60%,尤其是30年後普魯士的入學率竟然達到82%。因此,如此發達的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德國高素質的國民,為德國科技和工業的騰飛打下堅實基礎。
1871年,德國完成統一。德國國家的統一為德國工業的騰飛創造了十分重要條件。當時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剛剛興起,德華人積極地投入到工業浪潮中。因此,德國高素質的國民、豐富的資源、強有力的中央政權,大力地促進了德國工業的快速發展,最終,德國工業在短短的數十年中發生了令人矚目的鉅變。
資料說明一切。在1870年至1913年之間,德國GDP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到4.7%。1913年,國土面積僅僅35.7萬平方公里的德國,其工業產值在全球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居然高達16%。在德國工業的飛速發展中,無疑教育及科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德國擁有十分龐大的高素質國民和如此眾多的學校以及科研機構,因此,德國的科技研發成果層出不窮。比如影響世界經濟發展內燃機、發電機等一系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的標誌性成果大多都是由德華人發明的。德國當之無愧地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尤其奠定了德國在汽車、冶金、電力、化工等各個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德國不但在這些重要的工業領域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和成果,而且大量的工業巨頭在全球所在工業產業領域之龍頭地位不可撼動,特別是德國的人才當時更是多如牛毛。令人驚歎的是,在二戰前,德華人(包括其他國籍德華人)包攬走了全球50%以上的諾貝爾獎。因此,德國高度重視教育培育了人才,人才創造了科技及發明,科技及發明又良性迴圈地造就了德國十分強大的工業。經過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被打得一敗塗地,但德國仍然在幾十年時間裡快速崛起,一個無非忽視的原因就是德國擁有大量的人才。因為只要擁有人才,德國的崛起不在話下,這也是德國之所以能夠在兩次世界大戰戰敗後依然屢敗屢起的重要原因。世界經濟論壇(WEF)在之前公佈的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德華人的創新能力、獲新發明專利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德國在申報的專利、發表的科學論文數量及顧客對德中國產品的滿意程度都名列世界前茅。德國在宏觀經濟引數的總體穩定性、”通脹”和”債務動態”的標準方面,都位居全球第一。特別是德國的電氣化率已達到100%堪稱全球典型代表。德國的教育厚積薄發,在發明上,德華人仍然取得了十分驚人的成就,比如德國比較重要的發明如下:
一、安全氣囊的發明
二、磁懸浮列車的發明
三、直升飛機的發明
四、噴氣發動機的發明
五、火花塞的發明
六、相對論
七、核裂變
八、摩托車的發明
九、無氟冰箱的發明
十、 有軌電車的發明
十一、柴油機的發明
十二、倫琴射線(X射線)
十三、腳踏車的發明
十四、現代火箭、導彈
十五、真空的重大發現
十六、汽車的發明
十七、現代高速公路
十八、阿司匹林
十九、保溫瓶的發明
二十、袋泡茶的發明
二十一、電波手錶的發明
二十二、MP3播放格式
二十三、聯動雙電梯的發明
二十四、可換鞋釘的足球鞋
二十五、錄音磁帶
二十六、製冷機的發明
二十七、口琴的發明
二十八、35毫米相機
二十九、咖啡濾紙的發明
三十、牛仔褲的發明
三十一、明信片的發明
三十二、滑翔機的發明
三十三、電子顯微鏡的發明
三十四、計算機的發明
三十五、細菌學
三十六、直流發電機的發明
三十七、鐳射唱機的發明
三十八、掃描器的發明
二、德國在全球極為重視技工的培養
德國不但在世界上率先實施普及義務教育,大幅提高國民素質。而且率先培養了大量熟練的產業工人,特別是高效利用複雜的電氣化工業裝置提高了德國工業的生產效率。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德國依靠培養及提高工人素質和工人技能來提高生產效率發展工業之時,英法國家還停留在在依靠血腥壓迫工人來獲取剩餘利潤時期。隨著科技進步,技術工人的素質提高,德國工業發展就逐漸超越了英法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德國前總統赫爾佐格曾經表示:“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博士,而是更多得技師。”實際上,他這裡所說的技師,指的是支撐“德國製造”的“工業技師”。
德國工業幾十年時間在全球之所以如此強悍、強大,最重要的是德國國家儲備蓄了極為豐厚的德國“工匠”資源,其中包括:工程師、高階技工、普通技工。地球人都知道:德國擁有令人讚歎的工匠精神,比如嚴謹、規範、一絲不苟,包括契約精神,德華人規定螺絲需擰五圈,他們絕不會擰四圈半。不管是工程師還是普通的技工,幾乎每人都有一手絕活,甚至於是祖上傳承下來的技術,但技術工人更多來自遍佈全德國的職業學校、技工學校,還有所謂的應用技術大學,值得一提的是,德國行業協會的技術培訓和企業內部的實地訓練也十分普遍。
為何如此多的德華人寧願做技工、而非苦追各種文憑呢? 首先因為在德國,做技工非但不丟人,而且在社會上可以享受其他“高等職業”所擁有的崇高地位、美譽度、及尊敬度。德華人認為,每個人的工作僅僅是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問題是,在德國這句話絕對不是停留在表面、停留在開頭上、停留在宣傳上。無論是政治家、教育家、企業家、工程師還是技工,實實在在是職業之別,這個是德國社會的普遍共識,深入到德華人的骨髓裡。
其次,在德國做技工,同樣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資收入。比如德國一個普通技工收入普遍達到20000~35000歐元的收入,德國技工工資高於全國平均工資,技校畢業生的工資幾乎普遍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高,大學畢業生白領的平均年薪大約30000歐元左右,不少行業的技工工資甚至遠高於普通公務員,還有的甚至高過大學教授。
由於德國技工的工資很高,因此,製造業技工需求量非常大,每年有65%的初中畢業生放棄讀高中甚至讀大學的,往往直接進入職業學校。德國的職業教育是由政府全額撥款的,一個學生一年可獲政府4100歐元的教育經費補貼。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期間往往就被企業提前“訂購”成為企業的準員工,而且企業要按規定向提前“訂購”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歐元的學習補貼津費。
再次是德國的教育通道針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十分暢通。從事技工的人,假如想轉換職業,也可申請進入應用技術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後拿到國家承認的文憑。也可以透過補習,獲得“Abitur”(完全中學畢業文憑)後,同樣也可以申請綜合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德國上學完全沒有年齡限制,屬典型的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的模式。因此,德國大學課堂上經常看到白髮蒼蒼的老頭老太太,不足為奇,沒有人會不可思議看著他們。
由於德華人普遍具有的平等觀念、技工享有較高的收入、並隨時可以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因此,不在少數的德華人寧願選擇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拼大學文憑。正因為德華人務實的思想觀念,在德國不僅誕生了大量的的思想家,而且誕生了大量的踏踏實實的工匠及企業家。
三、德國擁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科學家
德國在世界上是一個令人欽佩的國家。誕生了一大批的全球頂尖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高斯、萊布尼茨、希爾伯特等,不僅如此,德國在其他方面仍然有著出類拔萃的表現,比如誕生了大哲學家:康德、尼采、叔本華、萊布尼茨(職業是律師,也是偉大的數學家和哲學家)、黑格爾、海德格爾、謝林、阿多諾、胡塞爾、費爾巴哈、弗雷格、李克特、海森堡、費希特、庫爾特·勒溫、賴欣巴哈、赫爾岑、莫里茨·施利克、文德·班等。音樂方面誕生了大名鼎鼎的巴赫、貝多芬、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等聞名遐邇的音樂家。在之前的幾百年裡,這片普魯士土地已成為全球最出色的“智慧之地“。
德國不僅積極發展基礎教育,還大力發展尖端科技,培養大量的各種科學家,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有了基礎教育和義務教育做支撐,德國科技成果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擁有很多的工業發明成果。德國科學家的貢獻不僅僅在本土,典型的還有:
1947年,很多在美國的德國科學家的工作被曝光,成為一大爆炸性新聞,一時間讓整個美國轟動。報紙媒體大肆地宣傳他們和納粹的關聯,說美國全部的導彈專案受到威脅,最終,美國政府只得出面“澄清”,並且以冷戰為理由,稱需要這些德國科學家的幫助。
1945年3月,納粹德國即將崩潰,在勝利即將來臨之際,美蘇兩國意識到,德國在全球科學領域有很多專案都明顯領先,這些德國科學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誰能得到他們,誰就會獲得長期的科技成果及其他領域的回報。
於是,美蘇兩國之間爭奪德國科學家的博弈悄然展開。美國政府對爭奪德國科學家十分重視,並專門成立了14個科技情報分隊,在美軍佔領的德國領土上展開搜尋科學家的工作。科技情報分隊的多少來自海軍和陸軍,他們四處出擊。由於納粹對科學家以及科研資料的控制極為嚴密,他下令在盟軍先頭部隊到達前,將德國所有科研場所、科研裝置及相關檔案銷燬,德國科學家則尋找隱蔽的地方藏起來。
1945年3月18日,美軍第一步兵師開進德國波昂,波昂大學的科學家們匆忙銷燬他們正在試驗的新式武器的相關資料和檔案。並將這些絕密的材料撕碎,放進抽水馬桶用水沖走。沒有想到有一個馬桶竟然壞掉了,碎紙片沒被水沖走。一個負責守衛波昂大學的波蘭籍衛兵發現了馬桶中的碎紙片,他將它們全部掏出,交給了美軍士兵。
美國情報人員把這些碎紙片小心翼翼地晾乾,拼接在一起,竟然發現這是一份包含德國科研計劃摘要和科學家、高階技術人員名單及家庭地址的極為重要的檔案,它是由當時德國研究委員會規劃局的負責人弗利茲·奧森伯格5年時間裡精心彙編而成的,具有極大的價值,被美華人稱為“奧森伯格名單”。最終,這份名單為美國趕在蘇聯之前找到這些科學家提供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戰期間,納粹在德國哈爾茨山區建造了一個十分巨大的地下兵工廠。在即將戰敗之際,納粹把大量科學家集中在這裡,研發改進噴氣式戰機的發動機,並打算批次生產重達13噸的V-2導彈,以此做最後的頑抗。但當1945年4月盟軍摧毀這個地下兵工廠之時,發現其中的科學家已經逃離一空,隱藏在德國圖林根地區。1945年5月27日,美國駐巴黎的軍械技術情報機構指揮官霍爾格·塔夫脫接到美軍總部命令,從圖林根地區搜尋所有科學家,並將他們帶往美國。要知道當時圖林根地區面積達1.6萬平方公里,要尋找到這些科學家無異於大海撈針,重要的是這一地區劃歸蘇軍佔領,而且一個月後蘇軍即將到達這裡。
美軍少校羅伯特·斯達弗立刻想到了“奧森伯格名單”,他立即率領科技情報分隊,按照名單,一個一個開始了艱難地尋找。在當地人的幫助下,經一個月的時間,就找到了100多名德國科學家,他們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迫使他們同意前往美國工作。最後,情報分隊在蘇軍佔領前6小時,斯達弗將這些科學家轉移到了美佔領區。
1945年9月,在圖林根地區找到的100多名德國科學家被運到美國。後來還有大量的德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被運往美國,並且人數遠超前往蘇聯的德國科學家。美國搶奪德國科學家的“回形針計劃”曾經令斯大林大為光火,並怒斥美國“篡奪蘇聯獨自打敗德國的勝利果實”,然而最終仍然無濟於事。
事實上,這些德國科學家在幾十年裡推動了美國科技的大踏步前進,尤其是將世界科學中心從德國轉移到美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在重要的核能科學研究、航天科學發展等方面,德國科學家的貢獻不但最大,而且他們讓美國科技遠遠領先於全球,確立了美國全球科技霸權地位。
1957年10月4日,蘇聯在全球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旅行者”號,這一偉大的成就,讓美國政府倍感壓力。面對蘇聯航空領域的咄咄逼人優勢,美國將趕超的重任,一併交給了那些在美的德國科學家們。1958年4月艾森豪威爾提議設立國家航空部門,NASA應運而生,著名的德國科學家馮布勞恩成為核心人物。
1960年,布勞恩擁有德國火箭頂尖專家和黨衛軍少校雙重身份,而這位前黨衛軍少校卻成為了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主任。1961年夏天,阿波羅專案成立,美國劃撥出了40億美元的專項資金用來支援馮布勞恩的航空航天局的工作。馮布勞恩的土星V式火箭,已經進入核心研究階段,這位曾經設計V2導彈,給倫敦帶來災難的人,如今創造了現代火箭的原型。這種火箭引擎,每個都能產生1500萬噸的升力。全世界關注著這次火箭發射,最終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了月球。
無疑馮布勞恩和二戰結束後被偷運出德國的科學家們,在美國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角色,在科技上,最終獲得了難以想象的回報。
四、德華人”執迷不悟“的性格
德國工業的強大當然還和德華人的性格有關。德國曆來就是一個十分嚴謹的民族,一絲不苟是其重要性格特徵,甚至被很多人認為德華人刻板固執,德華人也經常為此感到苦惱,但這樣的性格特徵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國工業生產的品質。因為德國對其生產的每一樣工業品的都非常苛刻、要求非常高,要求是生產工藝和品種質量要求十分嚴格。大到飛機汽車,小到生活用品、小孩子玩的玩具,他們生產出來的品質是完全一樣的,幾乎都力求做到完美極致。
德華人往往不會從商人的角度去考慮產品是否暢銷,德華人考慮的是產品怎麼樣才能經久耐用、而非怎麼賺錢?! 比如享譽世界的德國汽車,不但結實耐用,有時甚至能開到報廢。比如著名的青島下水道歷經100年依然在使用等。收入德國工業上遭到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嚴重破壞及摧毀,但德華人並沒有被打趴下,仍然能夠執著地在廢墟上進行了重建,並在短時間內崛起,這不是堅毅的性格是什麼?!
德國在短的數十年後就重返全球製造業大國行列、重返世界工業製造的舞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然也要歸功於德國擁有一大批超級工業巨頭,比如戴姆勒、西門子、採埃孚、蔡司、巴斯夫等。德國的經濟巨頭隨便挑一個可以說都是全球的巨無霸,並在相關領域都是最頂級的存在。比如德國賓士、寶馬、大眾全球三大汽車巨頭,其在汽車領域的地位是相當之高的,實力無疑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甚至在技術含量最高的大型乘用車方面,德國車仍然佔據壟斷地位。
德國的中小企業也十分了得,儘管沒有德國巨頭那麼十分耀眼,但德國的小企業依然能夠在眾多領域稱霸全球。德華人成功的因素很多,除了技術、人才,德國的性格特徵、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是德國工業強大的最關鍵因素,因為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並不具備這些”人為“因素,全世界敬佩德國工匠精神的本身,就充分說明很多國家做不到這一點。德國”一根筋“的工匠精神或許日本人可與其相媲美,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工業能夠後來者居上並和德國並駕齊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德國製造能成為世界工業的標杆並非偶然,性格、品質、人為、理念是發揮極為關鍵作用的。
德意志實際上不是一個“喜新厭舊”的民族,德華人更喜歡有歷史的東西,有文化記憶的東西。比如房屋、傢俱、電器甚至裝飾品,德國都願意長期使用、去回味。德華人十分熱愛和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甚至於二戰時期的古老房子被戰火摧毀,戰後重建之之際,德華人仍然固執地去翻出當年的老照片、老設計圖,並且按原樣一座座去重修。現如今的德國,大多數城市根本沒有什麼現代化建築,可以說幾乎全是巴洛克、洛可可時代的風格建築,德華人固執己見的性格可見一斑。
再比如德國的房地產建築師能拿到建築專案相對比較難,因此德華人十分珍惜及面對每一項工程,設計上十分用心,十分努力,非要把它做成一個藝術精品不可,甚至於努力讓它流芳百世。所以,德國的每一棟建築物的質量幾乎都能歷經百年風雨,並且具有獨一無二的設計風格。因此,德國的建築師幾乎不會重視眼前利益,尤其是德國的中小企業幾乎都認真踐行這一準則,以過硬的標準、優良的服務、超高的品種保證自己的基業長久。這就是德華人的”頑固不化“性格及理念。
德國只有8000萬人口,但不可思議地擁有2300多個世界級名牌,德國的品牌來源於德華人對每個生產細節的無比重視、極為認真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德華人認為:恪守守企業道德、精益求精是德國生俱來的天職及義務。因此,在德國幾乎沒有一夜暴富的企業家,更難有一年半載就快速成名的企業。德華人往往選擇的是深耕,尤其在特定的產品市場中,採取優質產品及高質量服務來鞏固自己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比如德國著名的馬牌輪胎公司,成立於1871年,在中國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它的分店;再比如阿迪達斯公司創辦於1920,現如今早已蜚聲海外。這就是德華人恪盡職守的性格,永遠不變的精神。
德華人的”傳統經濟學“是:——在保證基本利潤的同時,讓部分利潤轉化成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務。因此,德國的產品從不打價格戰,從不與同行競爭,德華人只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品牌,努力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比如德華人生產的一口鍋,能夠用上100年,很多德華人時至今日用的都是爺爺輩傳下來的鍋。對德華人來說,任何一件廚具,一輩子只需要購買一次,不沒必要再買第二次,因此,德國的生產商,往往一輩子只做一次買賣,看上去賺錢的機會大幅減少了,市場變小了,但德華人仍然樂此不疲,其他國家賺錢,德華人賺的是口碑,因為口碑會招來更多的客戶。
德華人從來沒有所謂的“物美價廉”這個概念,德國貨歷來就是——物美價不廉。比如做生意和日本人可談價格,但跟德華人談價格,卻一點都砍不下來,原因是德國生產的產品幾乎都具有全球領先水平、高品質、高技術難度、都是別國一時半會無法制造出來的產品,根據不完全統計,德國超過30%的出口商品,都是在全球市場上沒有競爭對手的獨家產品。有人說過一句話,大到挖地鐵掘進機,小到文秘訂書機,從品質、技術、設計都是全球一流水準。德國製造的根本優勢就是產品質量、解決問題的獨有技術、優質的售後服務。
比如上面說到廚房鍋具,德華人制造的煨湯的鍋,完全是鋼鐵鑄造的,其重量有時連男人拿著都費力,而且鍋蓋內側印有奇特漂亮的花紋,這是德國特有的技術,目的是讓鍋蓋蓋上去後,做到嚴絲合縫,讓水蒸氣在內部自然迴圈,這樣不易燒乾,從而確保家庭客戶的使用安全。
德國質量標準已十分嚴格:比如德國所有供3歲以下兒童食用的產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新增劑,必須符合天然標準;德國所有奶粉被列為藥品級別進行嚴格監管; 德國所有母嬰產品只允許在藥店出售,不允許在超市出售;德國所有巧克力都被規定必須使用天然可可脂作為原料加工生產;德國所有保健護膚品牌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實驗室和植物種植園,以保證取材於天然有機品質。
德華人制造的非工業用途化學品,比如清潔劑、洗手液、洗潔精,除了有清潔殺菌的功效以外,絕大多數採用了生物降解技術,從而將化學對人身傷害減少到最小程度;德華人生產的濾水壺,不但能過濾無機有害物,也能過濾有機有害物,而且還富含有利於人體的鎂元素,並微微帶甜。
德華人高標準的材料監控、極為精密的生產過程、十分獨特的專業技術讓德中國產品品質做到百年不毀,經久耐用已成為德中國產品的代名詞。
面對西方管理學,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商家都是逐利的,終極目標是利潤的最大化,但這僅僅是西方管理學,而絕對不是德國管理的精髓所在,因為德國管理只追求兩點目標:一是盡善盡美生產過程的和諧及安全;二是盡善盡美高科技產品的實用性。正是德國如此苛刻的準則,才讓德國的”隱形冠軍“在全球市場上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這就是德華人的執迷不悟的性格及韌性。
五、德國具有全球”最精密“的管理體系
世界工業的起源儘管在英國,而法國緊隨其後。當時的德國認識到落後於英法時,開始大力發展本國工業。首先是學習科技、其次是開展研發,尤其重視人才的培養,並且實施極為嚴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德國的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並在全球許多管理等方面領先世界。事實上,德國也曾經歷過痛苦的“山寨階段”,但經過百年努力,德國製造早已擺脫昔日的屈辱落後,並搖身一變成為全球品質最好的商標、享譽全球的品牌,德國工業化水平首屈一指,成為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的發源地。
比如日本的製造業在七、八十年代的快速崛起後,美國MIT在1990年有一份關於日本精益生產的調查報告對德華人產生很大震動。該報告中,將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美汽車工業中所採用的生產方式稱為"大量生產方式",因為與大量生產方式相對立的是單件生產方式。報告認為日本的汽車工業綜合了"單件生產方式"和"大量生產方式"的優點, 日本將其取名為"精益生產方式"。
"精益生產方式"概念及方式的出現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研究先進製造系統模式的浪潮。德國在精益生產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分形企業和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的思想。德國的精益管理以人為本,要求整個企業的所有活動都必須面向終端使用者,德國的管理體系十分精細,透過下面的介紹可以看到,其具體原理是:
(一)德國精益管理的基本戰略是:
1)拓寬解決問題的能力
2)減少系統的複雜性
3)合適的領導和控制原則:要求將任務的責權和管理下放給承擔任務的職工。
(二)德國精益管理的匯入準則是:1、避免無效勞動和浪費;2、建立精益組織結構;3、標準化的匯入;4、面向過程的控制。
(三)德國精益管理的基本方法:1、預防型的質量控制;2、價值創造鏈的整合;3、反求工程
(四)模組化的組織結構:生產單元:這是一種自治的小組織單元。Widemann對德國的20家企業的調查表明,74%的企業已建有這種單元;減少企業的層次:這20家企業中有21%的企業多於三層,58%的企業為三層結構,21%的企業為兩層結構。
(五)團隊工作:團隊工作的基礎是:1)職工的素質;2)下放計劃功能和控制功能;責任和權利的統一。引入團隊工作的目的是:1)透過賦予小控制權以更多的責任,可以顯著提高產品質量;2)加強團隊內和團隊間的相互支援;3)對職工進行專業知識的教育,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4)透過拓寬工作內容,擴大責權範圍和提高對工作的滿意度;5)減少橫向的部門分割,改善工作流。
(六)德國的相互對話:透過組織單元間的相互對話,幫助全面提高生產效率和改善資訊的交換,消除生產活動中的不協調情況。
(七)德國的視覺化通訊:視覺化通訊和資訊交流的工具除了資訊板外,還有掛圖、佈告、小冊子、實物模型和電影等。尤其在製造系統中,時間、質量和成本是三個不同的最佳化目標。但在傳統的製造系統中,這三者的很難同時最佳化,質量改善,則成本提高;週期縮短,則成本提高,質量下降。因此,時間、質量和成本構成了一個"神秘三角"。
(八)德國的精益管理與成組技術:可以看到精益管理中有許多方法與成組技術相似的。比如:1)按生產流程分解;2)車間佈置最佳化;3)減少產品品種的多樣化;4)透過產品的模組化、標準化來減少企業複雜度、提高企業的反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等。
綜上所述,德國的工業強大絕對不是偶然的,有教育的因素、理念的因素、性格的因素等等,但最終教育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