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妖鬼錄

    酈食其戰略眼光不如張良,如果說功勞在張良之上未必,但說他是大漢第一說客,倒是名副其實。

    酈食其作為謀士最著名的兩次獻策:成皋滎陽之戰中,建議分封六國,被張良否決;遊說齊國,結果因為韓信被烹殺。

    兩次獻策讓酈食其顯得目光短淺而又悲劇,但為何酈食其還能號稱第一說客,功勞巨大呢?

    1、獻策取陳留,引弟弟儷商歸順,壯大劉邦實力

    劉邦率軍西征,但不過萬餘人,加上秦軍氣勢正盛。劉邦的西征並不容易。在久攻昌邑不下的情況下,值得率軍西行,行軍到高陽時,自稱高陽酒徒的酈食其前來投奔。

    隨後在酈食其的建議下,酈食其以自己做內應,接應劉邦攻下了陳留。

    攻下陳留後,劉邦佔據交通要到,而且陳留城中糧食眾多,劉邦得到大量補給,有了壯大自己實力的本錢。

    酈食其投奔劉邦後,還給劉邦引來一員大將——儷商。儷商帶著自己幾千人馬投奔劉邦,壯大了劉邦的實力。

    之後酈食其憑藉自己縱橫家口才,為劉邦在各個諸侯之間奔波。

    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2、說服武關守將,劉邦才得以輕易攻破武關

    武關是秦國四塞之一,易守難攻,但只要攻破武關,關中腹地一覽無餘。

    這個時候張良獻策,派人遊說武關守將,而選中的人就是酈食其與陸賈。酈食其與陸賈果然幸不辱命,說服守將投降。

    劉邦以最小的代價攻下武關,論功,張良第一,酈食其與陸賈其次。

    3、獻策守敖倉,奠定楚漢相爭的基礎

    楚漢相爭最關鍵的成皋滎陽之戰中,劉邦多次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成皋等地,如果不是彭越在背後騷擾楚國糧道,紀信替身劉邦等,劉邦也許就被項羽打敗。

    所以劉邦在戰爭中一度想要放棄成皋以東的地盤,這個時候是酈食其勸阻劉邦,讓他出兵收服滎陽據守敖倉。

    即佔據交通要塞,又取得敖倉糧食補給,項羽最終也沒能突破成皋滎陽一線。

    4、一張利口說降齊國

    如果不是韓信聽了蒯徹的話,進兵攻打齊國,酈食其絕對會建立不世之功。

    此時齊國佔據七十多城,雖然未必是韓信的對手,但實力不容小覷,結果被酈食其一通勸說,齊王田廣就放棄武備,舉國歸順劉邦,這樣的功勞未必比韓信平定趙國,彭越平定魏國差。

    只是可惜。

  • 2 # 尋根拜祖

    “高陽酒徒”酈食其,確實是劉邦帳下重要謀士,他為劉邦攻取天下,多次奉獻奇謀高策。但跟張良相比,還是明顯差了一個檔次,說他的功勞不在張良之下,言過其實了。不過以他的功勞,跟陳平可以一較高下。

    狂放不羈書生酈食其

    酈食其是個儒生,但跟一般讀書人不一樣的是,酈食其是個狂生。他好酒,跟陸賈很相似,還落下個“高陽酒徒”的雅號。他一輩子只做了個看大門的小吏,生活也很窘困落魄。

    不過,生活上的不如意,沒有改變酈食其的氣節,他不以窮困自卑,性格狂放不羈,始終不忘關注國家大事,非常另類。一時的書生意氣不難,難得的是,酈食其一輩子就這麼過來的。到他投靠劉邦的時候,都已經六十多歲了,依然是一副意氣風發的少年情懷。

    酈食其沒有很多儒生的清高和迂腐,當他得知劉邦招賢納士時,主動託人自我舉薦,絕沒有恃才傲物,待價而沽的做作。可以主動投靠,但絕不掉價,所以當劉邦對他表現出傲慢的舉動時,他又毫不客氣地指責劉邦:你這麼對待一位老人家,哪是求賢的姿態!不卑不亢,有禮有節。

    很明顯,酈食其身上既有讀書人的氣節,又有俠士的豪放不羈,拿得起書簡,端得起酒杯,連一向看不起儒生的劉邦,也對他刮目相看。

    酈食其的才華

    酈食其有非常敏銳的識人之才,天下大亂之際,無數豪傑從他身邊走過,他一個也看不上,靜靜等待他的真命天子。當劉邦出現後,他一眼就能識別出,待人粗鄙的劉邦是做大事的人,他義無反顧地去投靠。

    這種識人之才,在劉邦陣營很罕見,包括張良、陳平、韓信,都是幾次更換陣營,才來到劉邦身邊。年過六旬的酈食其,面對匆匆而過的豪傑們,依然不急於病急亂投醫,一次性下對了賭注,不能不讓人佩服他的眼光。

    酈食其的溝通技巧無以倫比,逮著儒生的帽子就撒尿的劉邦,被酈食其幾句話就收拾得服服帖帖,好酒好菜招待,敬之為上賓。在劉邦的陣營中,酈食其跟劉邦除了工作關係,還有一些惺惺相惜,以至於酈食其去世後,劉邦非常懷念他。

    酈食其除了給劉邦獻計獻策外,還經常深入敵營,憑一張嘴做策反工作,靠的就是溝通技巧。

    酈食其除了有見識,還有膽識,他不是枯坐大帳賣弄口舌,經常奔走於敵營,沒有相當的膽識,是做不來這個工作的。

    酈食其的貢獻

    除了充當說客,不停奔走於諸侯間外,酈食其在劉邦帳下,最大的貢獻有如下幾個:

    1.攻取陳留

    攻取陳留的事,發生在劉邦創業初期,那時候他的勢力還很弱。酈食其給劉邦獻上第一份大禮,就是攻取陳留。酈食其憑他跟陳留縣令的私人關係,幫劉邦獲得了一塊根據地和大糧倉。

    正是陳留,讓劉邦的烏合之眾,變成了正規軍,隊伍也得到了迅速擴充。

    2.勸降武關

    在向潼關進發,跟項羽搶“先入者為王”這塊大蛋糕時,劉邦受阻武關進退維谷。弄得劉邦想饒過武關行軍,被張良和酈食其及時勸阻。

    還是憑著三寸不爛之舌,酈食其說降了武關,武關就是守衛咸陽的門戶,武備森嚴,易守難攻,把劉邦都搞絕望了。竟然被酈食其說破了。

    3.取滎陽佔敖倉

    如果以上貢獻更多的體現在“戰術層面”,建議劉邦取滎陽,佔敖倉,就是一個具有戰略高度的謀劃。

    滎陽之戰是劉邦最艱苦的一段歲月,雙方呈拉鋸戰,劉邦差點成了項羽的俘虜,搞得心灰意冷的劉邦差點放棄滎陽。酈食其敏銳地看到了,滎陽及敖倉的軍事戰略地位,以及對天下諸侯的影響力,力勸劉邦,趁項羽沒認識到滎陽和敖倉的重要性的時候,趕緊發兵拿下。

    4.說降齊地

    說服齊王田廣歸降,是酈食其這個天下第一說客,最輝煌的時刻。觥籌交錯間,酈食其說得田廣答應奉上齊地七十多座城池,正式加入劉邦陣營。

    真是一張嘴勝過千軍萬馬!

    酈食其之死

    酈食其的成功,讓跟他完成同一項任務的韓信無地自容,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幾座城池,酈食其上下嘴唇一碰,七十幾座城池歸了劉邦,實在難堪。

    在蒯通的建議下,韓信不顧酈食其已經招降了田廣的事實,突然對齊地發起攻擊。田廣第一反應就是上當了,一定是酈食其與韓信合謀,利用酈食其談判,齊地放鬆戒備,韓信再乘機攻打。

    憤怒的田廣命令酈食其去勸退韓信,否則就烹殺他!酈食其知道著了韓信的陰謀,但為了共同利益,他不可能做出窩裡斗的事。於是他拒絕了田廣的要求。

    一代傑出的政治家,就這樣因韓信的嫉妒,被田廣烹殺!

    酈食其PK張良

    從酈食其的經歷來看,無疑他是一個更具人格色彩的謀士,不過他對劉邦的主要貢獻,體現在充當說客,大多是戰術層面的貢獻,除了建議取滎陽佔敖倉。

    張良完全不一樣,他的貢獻大多是戰略層面的。比如求封漢中、火燒棧道、下邑奇謀、楚漢決戰等。尤其是困守滎陽期間,酈食其和張良還有過一次截然相反的建議。

    面對項羽的圍攻,酈食其建議劉邦分封天下,透過分封,調動天下諸侯的積極性,共同打擊項羽,很像張良擴大版的“下邑之謀”。但張良敏銳地發現,酈食其這個建議有致命傷。一旦分封,受封人必定為自己的利益而戰,反而讓劉邦失去號召力,相反,極有可能投靠實力更強大的項羽。

    劉邦恍然大悟,氣得大罵酈食其“臭儒生”。由此可見,酈食其與張良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說酈食其不在張良之下,言過其實了。

    實事求是講,酈食其的貢獻,可以拿來跟陳平一比(個人感覺還是比不過陳平),要勝過陸賈,肯定比上張良蕭何等。

  • 3 # 長城說歷史

    酈食其號稱大漢第一說客,還有人說他的功勞不在張良之下,有什麼根據嗎?

    說起酈食其,這可是給劉邦出了很大的功績,可以說他的功勞不在張良之下,主要根據有這些。

    一:收復陳留縣,助劉邦進關

    劉邦正要進關,可是陳留縣阻礙了前進。此時,一個叫酈食其的進來拜見劉邦,騎士一看是個儒生,騎士便對酈食其說劉邦不喜歡儒生,酈食其沒有在意。酈食其來到旅館中,看見劉邦在床上坐著,兩個女人正在給他洗腳,就給劉邦行禮,並說:你是想聯合秦攻打各個諸侯,還是想聯合各個諸侯攻打秦。劉邦大罵:你個儒生,秦把老百姓弄的苦不堪言,我怎麼會聯合秦攻打各個諸侯,肯定是聯合各個諸侯攻打秦了。

    酈食其說:你要是聚合民眾,共同抗秦,你就不該用不禮的態度對待長者。劉邦立馬收拾衣服起身向酈食其道歉,客氣的請酈食其坐下,並請酈食其吃飯。酈食其說:你現在烏合之眾,散兵聚集起來不到一萬的兵力,就這,你想和秦對抗,我看有些難。我和陳留縣縣令是好朋友,我前去陳留縣說服縣令,讓他投降於你,如果他不投降於你,我在陳留縣做內應,我們裡應外合,就可取下陳留縣。

    劉邦採取了酈食其的計謀,自己帶兵尾隨其後,就這樣陳留縣就到手了。後來劉邦賜給酈食其做廣野君的稱號。

    就這樣酈食其立下了第一個功勞。

    二:說服齊王,獻出城池

    漢王劉邦想統一天下,遇到收復齊國時,從地理位置上,不得利,在加上齊華人異常變化,就是用十萬軍隊攻打,也不一定能在一年半載攻打得下來。於是,酈食其請求漢王劉邦,願意出使齊國,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齊王,讓齊王投降漢王,劉邦便答應了。

    酈食其就來到了齊國了,就用自己的說服能力,最後終於說服了齊王,願意帶著七十餘處城池投降漢王劉邦。

    這就是酈食其的又一個大功勞,這個功勞可算是非常之大,對以後的仕途開闢了道路,暢通無阻。

    綜上所述:酈食其的功勞和張良有一拼,說服能力相當的厲害,透過收復陳留縣,說服齊王,獻出城池,證明其能力的厲害。

    文:長城品史

  • 4 # 簷雨階苔

    酈食其(讀作“利益雞”)是西漢傑出的說客,所謂說客,也就是辯士,蘇秦張儀那樣的人物。他是不是西漢第一辯士呢?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陸賈說服南越王趙佗臣漢,隨何說服九江王英布降漢,功勞與酈食其也差不多。不過有一點要記住,酈食其雖然能將敵人勸降,但敵人未必是真心投降,隨時可以反悔。而且事實上,酈食其就是被反悔的齊王給烹殺了。至於酈食其的功勞,確實不小,但和張良比,還是差了些。

    酈食其簡介:

    秦朝時,陳留高陽有個叫酈食其的人,家境貧寒,喜歡喝酒讀書,常常口吐狂言。酈食其當上了守城門的門衛,雖然貧賤,但縣裡黑白兩道上的大哥們,都不敢使喚他,縣裡的人稱他為狂生。

    陳勝吳廣起義後,天下群雄紛紛響應。很多英雄豪傑路過陳留,酈食其都看不上眼,躲起來不想輔佐他們。後來沛公劉邦將要路過陳留,酈食其卻迫不及待的跳出來,想親自前去拜見。

    酈食其有個老鄉在劉邦帳下當騎兵,他請求老鄉向劉邦引薦。不久,劉邦到了高陽,便召酈食其前來。

    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前去見劉邦,看見劉邦坐在床上,正讓兩個婢女給他洗腳。雖然酈食其早聽說劉邦不喜歡儒生,還將尿撒在他們帽子裡,但百聞不如一見,終於領教到劉邦的傲慢無禮了。

    於是,酈食故意激一激劉邦,他說:“你是想幫助秦朝攻打起義的諸侯,還是想幫助諸侯滅掉無道的秦朝?”

    劉邦聞言破口大罵:“你這無知的儒生,秦朝無道,天下不堪其苦,所以我和諸侯合力要消滅秦朝。”

    酈食其便說:“既然你要聚眾滅秦,不應該對我老人家無禮!”

    劉邦聞言,便不洗腳了,向他道歉,並恭敬地請他上坐。酈食其滿意了,便跟劉邦談六國合縱之術。又建議劉邦說:“你兵力弱少,不宜急於攻秦,應該先取陳留。我與陳留縣令的關係較好,可以前去勸說他投降。如果他不聽話,你就進攻他,我可以作為內應。“於是,劉邦依計取得了陳留,便封酈食其為廣野君。

    酈食其常常為劉邦出謀劃策,又憑藉雄辯之才出使各國,辦事讓劉邦很滿意,受到劉邦的器重。

    公元前204秋天,漢王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敗,逃到鞏義,洛陽一帶。韓信無暇顧及劉邦,正在攻打齊國,卻久攻不克。酈食其向劉邦獻策說:“滎陽敖倉糧草很多,又是戰略要地,項羽卻不重兵守護,大王應該收復滎陽。齊國兵多地廣,就算有10萬大軍,也不能一年半載攻破。我想奉大王的命令,前去說服齊王,讓他投降,成為大王的藩國。”劉邦高興地答應了。

    酈食其出使到齊國,對齊王說:“大王知道民心所向麼?”齊王見楚漢相爭,難分上下,便老實回答說不知道。

    酈食其嚇唬齊王說:“大王如果知道民心所向,還能保留齊國,否者,齊國就沒了!”齊王慌了:“那麼民心向誰呢?”酈食其回答:“民心向漢。”齊王不解地問:“先生為何這樣說?”

    酈食其分析道:“當初約定,先入咸陽的可以在咸陽稱王,漢王先入,但項王不守信用,更改漢王封地。項王又作亂殺了義帝,漢王聽說義帝有危險,起兵討伐項王,去營救義帝。漢王攻下城池就封給功臣,得到財寶就賞給士兵,有福同享。所以,賢材豪傑都願意輔助漢王。而項王不守信用,又殘殺義帝。別人有功他不封賞,別人有過他不原諒,項王任人唯親,天下人都背叛怨恨項王,不願幫助他。漢王攻城略地,誅殺不服之人,取得巨大的成果,是受到上天的祝福。如今漢王已佔據天下嚥喉要道,最後臣服的諸侯會先滅亡。大王要趕緊向漢王投降,齊國才能保住,不然,齊國很快就滅亡了!”

    酈食其這段話將劉邦和項羽的優劣分析的有理有據,直中要害。所以,齊王十分信服,便聽從了酈食其的話,撤下了城池兵防,天天和酈食其吃喝玩樂。

    韓信聽說酈食其坐著馬車去齊國跑一趟,三言兩語就把齊王忽悠傻了,取下了齊國70多個城池。再想想自己千軍萬馬,攻打了很久,兵士死傷無數,也沒拿下齊國。韓信心中又嫉妒又惱恨:“老頭,你找死!”於是,韓信趁著夜色率兵襲擊齊國,想要搶奪功勞和借刀殺人。

    因為酈食其已經說服了齊王降漢,所以齊國沒有一絲防備。齊王聽說韓信已經兵臨城下,以為酈食其欺騙和出賣了自己,憤怒的對酈食其說:“你如果能阻攔漢軍進攻,還能活命,不然,我活煮了你!”

    酈食其明白,如果阻攔漢軍,無論成敗,不但前功盡棄,而且會留下汙名,並且都難逃一死。況且,韓信是鐵了心要爭功和害人,一定不會退兵。

    酈食其自知必死無疑,便慷慨地說“成大事不拘小節,建大功不推託辭讓,我不管你了!”

    齊王大怒,將酈食其活煮了,然後向東方逃竄了。酈食其死時大概65歲。

    酈食其VS張良

    酈食其和張良是個謀士,本來扮演的角色不同,很難比較,但恰好他倆在某些事上有交集,還是勉強可以比較的。

    當初劉邦打算率兵攻入咸陽,被嶢關守將抵擋。張良向劉邦獻策說:“大王您可以在山上插滿軍旗虛張聲勢,然後派酈食其帶著財寶勸降嶢關守將。”劉邦依計而行,嶢關守將果然投降。從這一點來看,張良的作用和功勞顯然比酈食其更大。

  • 5 # 知未是也

    謝邀!酈食其是秦未楚漢陳留高陽人,生於戰國末年魏國,六十多歲追隨劉邦,號稱大漢第一說客,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不少功勳,但如要說其功不在張良之下,那確實有點言過其實,畢竟漢高祖劉邦沒有這麼認為,這一點可從漢初劉邦講評群臣功勞大小時可看出一二。

    高祖說,論治國理政我不如蕭何,論運籌帷幄我不比子房,論帶兵打仗我不及韓信,但我能發揮他們三人的作用,而項羽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所以我取得了天下。

    從劉邦這段話可以看出,說酈食其功勞不在張良之下,確實有點誇張,但酈食其對大漢和劉邦來說不是沒有一點功勞,事實上,酈食其在追隨劉邦後,始終在用他的膽略和三寸不爛之舌幫助劉邦攻城掠地。

    一、幫助劉邦拿下陳留

    酈食其從小家境不好,但他喜歡讀書,善於關注天下局勢,秦滅魏國後,酈食其淪為門更,但其驕橫無比,把誰都不放在眼裡,平常嗜酒如命,人稱狂生。

    劉邦攻打陳留縣城,酈食其見劉邦為人做事豪爽仗儀,意欲追隨劉邦,恰好同鄉故友的兒子在劉邦手下做騎士,他便叫其子向劉邦推薦自己,恰劉邦向騎士打聽當地賢士名人,騎士便將酈食其推薦給了劉邦,劉邦一日在酒店住房約見酈食其,酈食其到來時劉邦正在衣著不整的在房間洗腳,見到酈食其到來旁若無人,依然在哪裡洗自己的腳,酈食其見劉邦很沒有禮貌,便問劉邦:"你願意和各路諸侯一起消滅暴秦,還是站到暴秦一邊打各路諸侯?"劉邦聽後沒有好氣的懟道:“好大膽的儒生,怎敢讓我站在暴秦一邊打天下義軍?"酈食其說:“你要消滅暴秦,就不應該象暴秦一樣對待天下賢士!"劉邦聽後立即停下洗腳,連忙穿好衣服,把酈食其迎到正廳,請酈食其坐在上坐,茶酒款待,和酈食其暢論天下大事,酈食其幫劉邦分析天下形勢,主張劉邦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包括爭取秦軍的支援,形成強大的統一戰線來消滅暴秦,讓劉邦聽後心悅誠服,信以為然,讚口不絕,後酈食其在奪取陳留上給劉邦出謀劃策,利用他和城中高官同學的關係勸其投降,確保得到城中大量存糧,以供補給,如果不降,再採取攻城也不遲,劉邦按照酈食其的計策奪得了陳留和倉糧。

    二、說服武關秦將投降劉邦。

    自從酈食其跟了劉邦,劉邦在進攻咸陽的道路上順風順水,幾乎一路沒有遇到秦軍的抵抗。劉邦採取酈食其的策略,對願意投降的秦軍將領官封原職,委以重任,不隨便大動干戈,不戰而屈人之兵,其中關中重要關口武關,就是酈食其用口舌之功說服守將投降的,避免了一夫守關,萬夫莫開問題的發生,為劉邦義軍順利進入關中掃平了障礙,立下了大功。

    三、說服劉邦堅守滎陽佔據敖倉。

    楚漢爭霸在滎陽、成皋陷入長期對峙,劉邦在滎陽屢屢受挫 ,欲放棄在滎陽與項羽的糾纏,在關鍵時刻,酈食其勸劉邦要堅守滎陽,因為滎陽是產糧屯糧重地,控制了滎陽,把滎陽作為根據地,就能確保與楚軍長期爭霸需要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劉邦依了酈食其的主張,在滎陽、成皋與楚軍反覆爭奪,不但保證了天下糧倉不丟,還從戰略上做到了牽制楚軍、有力地配合了韓信所率漢軍的行動,為最後徹底打敗項羽做出了突出貢獻。

    四、說服田廣投降漢軍。

    韓信在北線進展順利,一路拿下魏、趙等地,剩下齊地七十餘城,兩軍正在為爭奪城池而對峙,酈食其出使齊國,勸說齊王田廣歸漢,齊王願意放棄戰備,並以七十餘城降漢,眼看大功告成,漢信聽信蒯徹之言,害怕酈食其用三寸不爛之舌搶了平齊大功,在齊國放棄戰備的情況下突然向齊國發起了總攻,齊王田廣以為被酈食其忽悠和欺騙,遂烹煮了酈食其。雖然韓信最後奪取了齊國,但這是在齊國放棄警惕和戰備的情況下成功的,所以許多人認為韓信奪取齊國,酈食其居功至偉。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酈食其在大漢王朝建立過程中,也有過非常大的貢獻,只是他死於功成名就之時,很少有人知道他,後來劉邦感念他對大漢所做的貢獻,將其兒子酈疥加封高粱候。

  • 6 # 隴上夕照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俗話說,亂世出英豪,此話一點不假。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大聖大賢輩出。往往是你方唱罷,我便登場場。

    戰國時期,各色人才中,憑口才出類拔萃的,莫過於鬼谷子的兩位高徒,蘇秦和張儀了。他們都是戰國時期的外交家、縱橫家。

    蘇秦和張儀雖然是同門師兄弟,但卻分別服務於兩個陣營:一個主張合縱,蘇秦遊說六國諸侯實行縱向聯合與秦國對抗的政策;一個主張連橫,張儀遊說六國諸侯實行與秦國橫向聯合對抗其他國家的政策。

    他們倆各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在中國這個大舞臺上縱橫馳騁,呼風喚雨,好不威風。尤其是蘇秦,最後居然身佩六國相印,名震天下。

    他們作為師兄弟,雖然政見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雄辯的口才,都是憑舌頭吃飯。所以,對他們來說,對自己的舌頭那是視若珍寶的。

    尤其是張儀,有一次去楚國遊說,他曾陪著楚國國相喝酒,席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玉璧,門客們懷疑是張儀拿的,就說:“張儀貧窮,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

    於是,大家一起把張儀拘捕起來,拷打了幾百下。可是張儀始終沒有承認,大家只好釋放了張儀。

    張儀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說:“唉!您要是不讀書遊說,又怎麼能受到這樣的屈辱呢?”

    但張儀甦醒以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問他的妻子:“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

    聽到此話,他的妻子噗嗤笑了,說道:“沒有舌頭你怎麼問話的?”

    聽到妻子這句話,張儀長吁一口氣,放心了。滿足的說道:“這就夠了。”

    在他的眼裡,只要舌頭在,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建立秦朝。這是一個封建集權高度集中的王朝,再加上他“焚書坑儒”,一時成了“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政治局面。這時候遊說家派不上用場了。所以世人發出戰國之後,再無蘇秦的感嘆。

    果然是戰國之後再無蘇秦嗎?

    其實大家不用擔心。這不是還有一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之說嗎?

    戰國之後,建立了秦朝。但沒多久就來到了楚漢相爭的年代。在那個亂世,也出現了許多的英豪。同樣,也出現了憑舌頭吃飯的名人高士。

    這個人的名字在歷史上不太出名,叫酈食其(lìyìjī),許多人可能把他的名字都叫不準。

    但是一說他的外號,大家恐怕就知曉了。大詩人李白的《梁甫吟》“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

    李白詩句中的“高陽酒徒”,就是說的酈食其。

    一般大人物的出場,都給人一種光彩照人的感覺。酈食其的出場,雖然沒有什麼驚豔的表現,但也夠獨特,也夠與眾不同。至少他一露面,就征服了劉邦,不得不讓人佩服。

    劉邦是草莽出生,他非常看不起儒家書生。相傳有人戴著儒生的帽子來拜訪他,不但沒有得到他的好臉,還把人家的帽子摘下來,往裡面撒尿。跟儒生談話,經常破口大罵。

    酈食其求見劉邦時,也幾乎遭遇瞭如此的待遇。一開始,劉邦聽侍衛通稟,說有個穿儒生衣服的先生求見,劉邦不願見,讓侍衛找個理由給打發走。酈食其一聽劉邦很忙,沒空見他,大怒,呵斥侍衛:

    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劉邦一聽,來了個酒徒,而且還有名號的“高陽酒徒”,馬上接見。這就是獨特。你不是看不上儒生嗎?和你一樣的潑皮小兒來看你,你還能不見?這才叫對脾氣。

    接見是接見,劉邦還是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的樣子。他並沒有危襟正坐的坐等,酈食其進來時,看到劉邦正坐在床邊,岔開雙腿,伸著兩隻腳,兩個女人在那裡正忙著給他揉腳呢。

    如果是真正的儒家子弟,見到此景還不扭頭就走?但酈食其不,他一看到此情景,見怪不怪,只是給劉邦作個長揖而沒有傾身下拜。劉邦眼睛一瞥,心說,這老小子有種。見到本王都不下跪。

    只聽酈食其直接開槍就打,問道:“您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滅掉秦國? ”

    劉邦心想,這話問的一點沒有水平,連傻子都知道的道理,你來問我漢王?於是直接破口大罵:“你個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經很久了,所以諸侯們才陸續起兵反抗暴秦,你怎麼說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

    酈食其並沒有被嚇著,反駁道:“如果您下決心聚合民眾,召集義兵來推翻暴虐無道的秦王朝,那就不應該用這種倨慢不禮的態度來接見長者。”

    這一句話駁得劉邦是啞口無言。立刻停止了洗腳,穿整齊衣裳,把酈食其請到了上賓的座位,並且向他道歉。

    酈食其談了六國合縱連橫所用的謀略,劉邦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飯來,讓酈食其進餐,然後問道:“那您看今天我們的計策該怎麼制定呢? ”

    酈食其說道:“您把烏合之眾,散亂之兵收集起來,總共也不滿一萬人,如果以此來直接和強秦對抗的話,那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探虎口啊。陳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達的地方,現在城裡又有很多存糧。我和陳留的縣令很是要好,請您派我到他那裡去一趟,讓他向您來投降。他若是不聽從的話,您再發兵攻城,我在城內又可以作為內應。”

    於是劉邦就派遣酈食其前往,自己帶兵緊隨其後,這樣就攻取了陳留,賜給酈食其廣野君的稱號。

    這樣,酈食其出山的處女作,就是憑三寸不爛之舌,征服了劉邦,緊接著也是憑口吐蓮花,給了劉邦一個大大的見面禮。

    我們看看劉邦的態度,對酈食其是怠慢→認真接待→共同進餐→賜名號。

    是否跟蘇軾當年在牛鼻子老道那裡的遭遇有相似之處呢?

    相傳有一次蘇軾游完莫干山,來到山腰的一座寺觀。道士見來人穿著非常簡樸,冷冷地應酬道:“坐!”

    對小童吩咐道:“茶!”

    蘇軾落坐,喝茶。他隨便和道士談了幾句,道士見來人出語不凡,馬上請蘇軾入大殿,擺下椅子說:“請坐!”

    又吩咐小童:“敬茶!”

    蘇軾繼續和道士攀談。蘇軾妙語連珠,道土連連稱是。道士不禁問起蘇軾的名字來,蘇軾自謙道:“小官乃杭州通判蘇子瞻。”

    道士一聽連忙起身,請蘇軾進入一間靜雅的客廳,恭敬地說:“請上座!”

    又吩咐隨身道童:“敬香茶!”

    蘇軾見道士十分勢利,坐了一會兒就告辭了。道士見挽留不住蘇軾,就請蘇軾題字留念。蘇軾寫下了一副對聯:

    坐請坐請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道士看到後羞愧難當。

    酈食其的見面禮,就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陳留。後來漢王又兵臨武關,酈食其勸秦將歸降,不戰而下武關,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酈食其最後一次為漢朝賣命,是出使齊國。他到了齊國,見到齊王田廣,一番高屋建瓴的形勢分析,一陣唇槍舌劍的辯駁,不費吹灰之力就說服力齊王,當下表示,齊國的72座城市皆歸順於漢王。

    既然歸順了,還要戰備幹什麼?於是撤除了歷下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食其一起縱酒做樂,就等著劉邦前來接受了。

    韓信聽說酈食其沒費吹灰之力,坐在車上跑了一趟,僅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輕易的取得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心中很不服氣,也很是氣憤。

    我的幾十萬大軍,在燕國征戰了三個多月,才拿下二十多座城池,你一番口舌就蓋過我的功勞?在嫉妒心的驅使下,下令出擊。漢軍乘著夜幕的掩護,越過平原偷偷地襲擊齊國。

    齊王田廣聽說漢兵已到,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對酈食其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著,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

    酈食其說:“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別人責備。老子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

    “高陽酒徒”果然是高陽酒徒,我的舌頭再值錢,但也得看怎麼用。這時候,他絕不使用,舍了命也不用。

    齊王一看酈食其不願為自己說話,心想,那留著你還有何用?直接吩咐手下,拿大鍋來,地下堆滿了柴火,最後烹殺了他。隨後帶兵向東逃跑而去。

    劉邦平定天下後,論功行賞。當時他的兒子酈疥,雖然多次領兵打仗,但軍功遠未達到封侯的資格,但劉邦始終惦記著,酈食其用生命立下的功勳,就破例封他兒子酈疥為高粱侯。

    由此可見,在劉邦的心裡,酈食其和他脾氣秉性相投,始終是有一席之地的。

    參考資料: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裝正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