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曲人

    這是因為: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得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

    注:臣,即諸葛亮。

  • 2 # 清泉石上流7474

    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定論。

    首先,劉邦有蕭何,張良,二者分工不同,不能說蕭何不及張良。

    再者曹操手下荀彧和郭嘉,你也不能說荀彧不如郭嘉。

    其次,人的某一個方面不如其他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所謂“人無完人”,關鍵是要看他是否處於最適合他的環境和崗位。

    不能因為諸葛亮傳世的文學作品比曹操少,就斷定說諸葛亮不如曹操,只能從文學作品方面判斷不如曹操。

    同樣的,玩權謀諸葛亮不一定輸給司馬懿(諸葛亮也有收拾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的案例),只是諸葛亮所處環境和司馬懿不同,不像司馬懿要和其他大臣玩權謀。

    最後,你說的被神話,是指《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這話魯迅說過。小說嘛,肯定要有各種修辭手法,不然都去看陳壽寫的史書去了,誰讀小說嘛。

  • 3 # 瑞格納斯

    仔細看一下,正史會發現:曹魏集團無論謀士還是軍師才是最強的;其次是東吳集團;最後才是劉備蜀漢集團。

    可東吳集團能夠成功贏得赤壁之戰,確缺少不了龐統。看看司馬徽的評價就知道,在他心中在謀略方面他更看好龐統的。而龐統也確實在實際行動中證明了他是懂軍事的,否則也不會身先士卒,在落鳳坡遇難。

    而當時蜀漢集團中,在武功方面最強的實數關羽,當世武力和統帥的巔峰。龐統死的太早,否則有關羽和龐統在荊州怎麼都不會丟!而諸葛亮卻是在戰場上沒太多建樹,從魏延提議子午谷偷襲他卻否定了,就能看出他軍事方面有缺!諸葛亮在政治方面更強於軍事,但也強過不曹魏的荀彧!

    為什麼諸葛亮能夠神話,說句實話他更會包裝自己,權術玩的比較溜。再就是司馬家得了天下後,對歷史的改寫。削弱曹魏在歷史上的影響力,推崇三國最弱的蜀漢政權的影響力,而東吳因為夾在中間所以被很多人漏了過去。而蜀漢的典型很好找啊!把自己包裝那麼好的諸葛亮正好就被無限放大了!

    最後個人認為,謀士軍師最厲害的很可能是龐統。以曹操的智慧和其下那麼多名士還能被龐統忽悠了,可見龐統的厲害!要知道當時賈詡可是也在曹操身邊的!還有入主西蜀的戰略方針也是龐統定下的!諸葛亮的隆中對,只是對時局的分析沒具體方案!明眼人都能看出劉備想發展只能走這條路,相信當時對時局有分析能力的人都能看出來!曹魏肯定是碰不得,不被曹操打就燒高香了!東吳有魯肅,周瑜和呂蒙在,他們可不是吃素的!唯一可以搞一下的只能是西蜀了!而荊州是伐魏最重要的戰略要地,想統一天下荊州就太重要了,因為荊州沒了,誰也不可能阻擋曹魏集團!

  • 4 # stephenhk

    諸葛亮算二流,誰能算一流?魏國的荀彧?郭嘉?吳國的周瑜?陸遜?有誰能弱小的國力六出祁山挑戰強大的魏國?你認為其他幾個能做到嗎?諸葛亮能位列歷史名將之列是兩千年來歷代名家推崇出來的,自然對其有共同的看法。你看看李世民是怎樣評價這位千古一相的。正如上面那位仁兄所言,不要被所謂的地攤文學影響了。

  • 5 # 舊人新說

    這個問題本來不想回答,然而既然推薦到我這了,我就說一下。

    提問者很明顯是隻看了《三國演義》,否則何談神話之說?諸葛亮如果算二流的話,那三國中就沒有一流謀士和一流軍師了。

    1.對比三位牛人

    諸葛亮是綜合素質在三國之中絕對算得上佼佼者,要說真實歷史的對比,也沒有拿很多人的長處和一個人對比的,如果這樣對比的話,諸葛亮單挑還打不過呂布呢!如果這樣對比的話,也恰恰說明諸葛亮是真的牛!

    畢竟,和他PK的都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

    先說題外話,諸葛亮文不如曹操。中國曆來講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以曹操為代表的建安七子,開創了一個文學流派,值得讓人敬佩和紀念。諸葛亮留下的著作不多,但他的《出師表》等作品流芳百世,時至今日仍然讓人讀來落淚。他們的作品都感情真摯,都是那個時代的精髓,誰為第一?誰為第二?

    智不如周瑜。這個智力方面來說,二人應該接近,如果帶兵打仗的話,或許大都督更勝一籌,如果看政治能力的話,諸葛亮要更加突出。

    謀不如司馬懿嘛,對,死諸葛嚇跑活仲達!

    2.為啥神話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為了刻畫一個主角光環,神話了諸葛亮。但事實上,諸葛亮的某些方面,也確實很神。比如他的八陣圖,讓人眼前一亮,他發明的諸葛連弩、木牛流馬、孔明燈等,都很有創造性思維。他提出的三分天下的策略,給劉備集團指明瞭努力的方向,才能不下張良。

    諸葛亮擔任蜀漢丞相期間,採用了很多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人民帶去了安康,使偏僻的蜀漢足兵足糧,貢獻不亞於大漢蕭何。

    至於為何神話諸葛亮,自然是諸葛亮的忠心了。劉禪執政期間,諸葛亮被諷刺為權臣,但他在大權獨攬的情況下,對內維持治安發展生產,對外用兵讓敵人膽寒。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坦坦蕩蕩,無愧於心,稱得上中華民族的代表人物之一。

    諸葛亮是一個悲劇人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為了報知遇之恩,仍然義無反顧。他不是神仙,不能在劉備消耗掉蜀國主要精銳的情況下,憑空變出來一支精兵。不能在丟失荊州之後,一打二的去收荊州。不能提高劉禪的智商,不能為自己續命五百年。

    諸葛亮是人,有血有肉,在遇到張飛關羽最初冤枉他的生活,也會生氣離家出走。當劉備執意去打東吳的時候,諸葛亮見規勸無效,也只能退居二線。他面對曹魏人才濟濟的時候,也有深深地無力感。

    但諸葛亮為人豁達,老成持重,精明強幹,才華出眾,忠心耿耿,也是事實。

  • 6 # 圖惜

    諸葛亮哪裡算得上二流,簡直是三教九流的末尾,不入流。司馬徽和徐庶瞎了眼,居然推薦他。劉備瞎了眼,居然說諸葛亮之才遠勝曹丕。李白簡直瞎了眼,居然說勿另管與鮑,千載獨知名。杜甫簡直瞎了眼,居然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真是瞎了眼,居然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看來千古只有題主一人獨具慧眼。

  • 7 # 淨月暖陽

    說諸葛亮當軍師只算二流,過分了!武侯是入了武廟之人,題主這麼黑他,是無知還是壞?先說所謂文不及三曹。寫詩詞歌賦,本就不是謀士和軍師的職責,試問一下,三大集團中,又有哪個謀士是因為“詩名”而入職的?又有哪個謀士能及三曹的文學成就?出征或敵軍來犯,謀士們各獻一首詩詞就可獲勝或退敵?這種莫名其妙的說法,也只有莫名其妙的人才想得出!所謂文臣,就是寫詩弄賦?把歷史曲解成如此,題主是所見的第一人,無知至極!諸葛亮雖沒寫什麼《龜雖壽》、《長歌行》、《洛神賦》,可《隆中對》不失千古名對,前後《出師表》亦是千古名錶,天下文章。躹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是千古名句。這些才是戰略文章,治國名篇,方顯軍師、謀士、忠臣之責、之能,不是無知之人能明白的,不是無恥小人能體會的。再說“智不及周瑜”,何來此武斷之語?周瑜指揮了東吳軍的赤壁之戰,以火攻敗曹軍,以弱勝強不假,可諸葛亮主政蜀漢幾十年,那裡就比周瑜差了?特別是夷陵之戰失敗後,劉備病逝,劉禪孱弱,那時把蜀漢政權穩定下來就不易,後來諸葛亮又很好解決了西南少數民族的問題,至今雲貴川人民還記著諸葛亮的好,無數傳說在民間流傳,怎麼就不及周瑜、司馬懿了?說個“一時瑜亮”,客觀得多。最後說“謀不敵司馬懿”。不看歷史信口開河!司馬懿最後謀的是什麼?謀權傾朝野,謀司馬傢俬利,如果從這個角度講,死而後已的諸葛亮確實不及,題主想說的是這個嗎?若說諸葛亮的北伐,不是看演義看到歷史與歷實分不清楚的話,就該知道,與諸葛亮相抗衡的,是魏之全體,第一次北伐,最終對手是曹叡,第二次是郝昭,曹真在世時,主要是對曹真所掌雍涼軍,此後才是司馬懿。北伐失敗的原因是蜀之國力不濟,司馬懿戰略上防守是對的,僅此而已。自媒體年代,催生了一批靠胡解歷史,胡說八道的人,靠奇葩言論吸眼球、搏出位、騙流量,這些人不僅無知還無恥,人品就有問題,回答這類腦殘問題,只為以正視聽,順便鄙視一下這類人,厚顏無恥至極!

  • 8 # 老龔166916589

    三國蜀漢諸葛亮。

    三國《志》和《演義》相比差距很大。是《演義》小說將他神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算五百,後算五百(年)‘’名不附實,沒有具體例項可以證明。‘隆中對’也只系推理。

    但是諸葛亮的才華出眾,決不能以二流謀士視之。根據他的學問有立國之才。還是一句老話:生不逢時;事不遇主,他只要早出生三十年,東漢靈帝,不致於衰敗。晚出三十年,可能西晉不存在,只要司馬懿先死,三國世界就不一樣了。諸葛亮的生卒年間,他的對手太多了。點型的在青壯年時對手周瑜,到晚年對手司馬懿。再加上劉備對他朝三暮四,使他悔而無言。如此種種使他精神抑鬱,損傷貴體而短壽。

  • 9 # 鷹視狼顧三馬食槽

    諸葛亮軍師才能一般,比法正差的太多,法正劉備生前,諸葛亮主管後勤,也就是蕭何式的人物,法正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了穩住國內局勢不得不親自掌握軍權,領兵打仗,但水平有限,沒什麼戰績,蜀國越打越窮。後人把諸葛亮搬進武廟,這主要是看重其手握國家權柄,尤其是最最重要的軍權,卻能對主子忠心不二,這是所有皇帝最看重的!!至於諸葛亮的戰績,有誰在乎?看看魏晉之後,多少手握兵權的武將造反,南北朝宋齊梁陳,大唐安史之亂以後的藩鎮割據,宋朝更直接是武將造反的典型!所以,後世要給手握權柄的大臣樹立一個典型,一個模範!!!那就是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所以戰績平平的諸葛亮進了武廟,受後世膜拜,明白的,膜拜他大權在握卻不忘初心,忠心不二,不明白的膜拜他用兵如神,算無遺策

  • 10 # 酷色年華1

    也是有惻隱之心,懷才不遇,觀眾同情弱者之心。主要還是作者的心理,利用了讀者的心理。和楚漢之爭一樣,因為項羽敗了,無論項羽多麼殘暴,有勇無謀,在看官們眼裡他也是悲情英雄。劉邦勝了卻落下個奸詐,流氓,膽小,自私。不要老婆孩子父親也得活下去。諸葛亮被神化不就是因為他敗了嗎?

    其實如果不是小說,單就是正常表述作為一個地區的領導,治理者,他做的應該是很好的很得民心

  • 11 # 麻花的故事

    孫策和太史慈打了個平手被大書特書,黃忠鎮斬夏侯淵也不吝筆墨,怎麼人家諸葛亮輕鬆弄死王爽、張郃等不弱於太史慈、夏侯淵的曹魏名將卻被說成是被神話?

    人家陳壽這句話的意思是諸葛亮的政治能力強於軍事能力,並不能說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就是二流。而之所以數次北伐都沒有太大的斬獲,那是因為受到了蜀漢體量的制約未能取得戰略上的勝利,在戰役層次,諸葛亮對魏作戰是勝多負少的。

    這裡我先給個結論,諸葛亮不僅沒有被神話,甚至還被低估了。

    怎麼才算一流軍事才能?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陳慶之大小47戰沒有敗績。

    “西羌延國討,白起佐軍威”白起,一生經歷大小百餘戰沒有敗績。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韓世忠、戚繼光、李定國、左宗棠同樣是名震千古的民族英雄。

    上述名將擁有一流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並不是說一定要戰功赫赫才能說明他擁有一流的軍事才能。

    打仗不是遊戲,憑藉數值碾壓就能輕鬆取勝,一流的軍事才能都是無數的歷經了無數戰役,在屍堆中一點一點積累出來的。

    但歷史中有兩個人卻是例外,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冠軍侯霍去病,另一個就是諸葛亮。

    霍去病這裡就不多贅述了,我們來看諸葛亮。

    諸葛亮公元208年出道,出道前的他雖然已經名動荊襄之地,但他依舊還只是一個沒有上過戰場空有一腔報復的熱血青年。

    而接下來的赤壁之戰,劉備雖然也參與了其中,但實力也就那樣,根本就起不到關鍵作用,加之諸葛亮不過剛剛入夥,根本就沒有什麼地位,所以赤壁之戰跟諸葛亮可以說沒有太大關係。

    不僅如此,接下來劉備攻益州、取漢中、戰夷陵可以說跟諸葛亮都沒有多少關係。

    所以不難看出,諸葛亮在成為蜀漢的權臣前是沒有任何領兵作戰經驗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戰爭小白在接手蜀漢後就平定了南中,同時又親自領兵揮軍北伐,這是一個軍事小白應該乾的事嗎?

    既然如此,那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

    諸葛亮的軍事造詣

    如果把諸葛亮每一次領兵作戰都說一遍,那就沒完沒了了,這裡就拿很有諸葛亮特點的第四次北伐來看看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究竟如何。

    公元229年,諸葛亮遣將攻取武都、陰平二郡。次年,曹魏大司馬提議從被動防守轉為主動進攻。

    公元230年,曹真、司馬懿、張郃率三路大軍直逼漢中,面對來勢洶洶的曹魏大軍,諸葛亮從容應對,不僅抵擋住了曹魏的進攻,緊跟著還來了個漂亮的防守反擊,打得曹魏再不敢提主動進攻的事,而大司馬曹真更是因此一病不起。

    又是一年之後,諸葛亮經過研判認為一直以來主持西北方面戰事的大司馬曹真病重,又逢新敗,部隊士氣肯定不高,加之隴右一帶歉收,是攻取隴右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於是也不等己方的補給了,再次兵出武都,揮軍北上。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北伐的戰略目的一直都不是什麼進取關中,一統中原,而是隴右。

    從武都郡出發,諸葛亮這次的目標自然就是天水郡,而要進攻天水郡,諸葛亮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曹魏在祁山部署的防線。

    面對來勢洶洶的諸葛亮,剛剛頂替曹真走馬上任的司馬懿認定諸葛亮這次北伐的目標還是隴右,所以他只是讓賈嗣和魏平駐守祁山,郭淮駐守上邽,自己則坐鎮關中。

    但看著諸葛亮聲勢浩大的圍攻祁山,司馬懿懸著的心始終難以放下,所以想了想又讓費曜、戴陵領4000兵力去上邽配合郭淮防守上邽,而他自己則與張郃一起率主力前往隴右佈防。

    不怪司馬懿如此謹慎,畢竟就連多年在西北和諸葛亮廝殺的曹真都屢屢在諸葛亮手上吃癟,更別說初出茅廬的自己了。

    司馬懿深知隴右今年大旱,莊稼歉收,往關中運糧路途遙遠成本高昂,很不划算,所以上邽那點還沒割完的麥子就很重要了。

    這也是為什麼司馬懿要往上邽增兵的原因,在他的設想裡,等他在隴右地區佈防好之後再回頭去上邽安心割麥子。

    只是他沒想到自己的這些操作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

    上面說過,諸葛亮這次北伐同樣急切,是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發動的,所以諸葛亮也同樣有著後勤補給的問題,他同樣盯上了上邽的那點餘糧。

    而之所以聲勢浩大的圍攻祁山,就是諸葛亮為了迷惑司馬懿,讓司馬懿以為自己要和祁山死磕。

    實際上,諸葛亮的眼睛早就盯著司馬懿的動向了,一旦司馬懿的主力北上去隴右佈防,諸葛亮的主力立馬就抽刀直撲上邽搶糧。

    而司馬懿怎麼也沒想到諸葛亮竟然如此膽大,敢繞開祁山防線深入曹魏腹地搶糧,所以那些說諸葛亮用兵保守的朋友怕是就沒好好了解過諸葛亮。

    相較諸葛亮,這一時期的司馬懿用兵才是真正的保守,由於怕被諸葛亮圍點打援,不敢率兵直接支援祁山而是選擇最保險的據城而守才讓諸葛亮得逞。

    當然,這裡不是說司馬懿不行,畢竟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攻城之艱難遠勝野戰,司馬懿沒有理由放棄己方優勢去和諸葛亮野外決戰。

    所以這也可以看做是諸葛亮的一個陽謀,司馬懿不來拿諸葛亮就搶糧,如果司馬懿來,更是正好合了諸葛亮的意,來個大決戰。

    但如果以為諸葛亮只此而已那就大錯特錯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才剛剛開始展露而已。

    探查到司馬懿大軍已經往隴右方向開拔後,諸葛亮當機立斷留下王平繼續圍困祁山,自己則從親率大軍從滷城(蜀漢在祁山東北方向修築的臨時大營)北上上邽搶糧。

    諸葛亮之所以此時才露出獠牙是因為如果司馬懿的主力還在關中,那麼隨時都能支援上邽,諸葛亮就算依舊能去上邽搶糧,但卻會投鼠忌器,說白了就是放不開,得隨時提防著司馬懿。

    可如今司馬懿已經往隴右方向去了,雖然同樣能回援,但走了一半殺回來和直接殺過來那就是兩個概念了。

    所以不難看出這個時期的司馬懿還完全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處處都被諸葛亮牽著鼻子走。

    甚至在出兵之前,張郃還勸過司馬懿分兵防守關中,因為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就讓趙雲、鄧芝率一部出褒斜道奇襲關中,成功牽制了曹真在前線的部隊。

    但司馬懿考慮再三後還是否決了張郃的提議,決定全力在隴右佈防對付諸葛亮,相較諸葛亮的遊刃有餘,這一時期的司馬懿還是很謹慎的。

    諸葛亮大軍剛到上邽就第一時間把城給圍了個水洩不通,不過諸葛亮並沒有立刻就開始搶糧,而是繼續探查司馬懿主力的動向,見司馬懿沒有察覺後,他才下令割麥子。

    如此可見諸葛亮用兵多變的同時也不乏謹慎。

    看著蜀軍割著自家麥子,上邽城裡的郭淮、費曜、戴陵等將心裡那叫一個急,但他們也不敢棄城出去和諸葛亮拼命,只能眼睛看著,心中滴血。

    搶了人家的糧還不夠,諸葛亮還想趁機激怒司馬懿,把司馬懿主力引過來決戰,於是在搶完糧後稍稍放鬆了對上邽的圍困,讓訊息得以傳遞到司馬懿那。

    只是這次諸葛亮失算了,他低估了司馬懿的心態,司馬懿得知上邽的糧被諸葛亮搶了後雖然也很怒,但很快就平復了下來,沒有一上頭就跑去和諸葛亮剛正面,而是開始準備從關中籌糧。

    諸葛亮見自己的激將法沒能奏效,有些悻悻地帶著大軍回到了滷城。

    不過諸葛亮並不打算就這麼放過司馬懿,他從這次激將已經確定了司馬懿是一個十分謹慎和能忍的將領,想要逼迫其在野外和自己決戰一般的方法顯然很難奏效。

    於是諸葛亮再次兵行險著,只見他讓王平撤掉了圍困祁山的部隊,轉而在滷城南方駐防。

    如此一來,諸葛亮所在滷城儼然成了一座孤營,甚至面臨著曹魏的南北夾擊。

    說諸葛亮用兵謹慎的人再一次被狠狠打臉。

    同樣的,如此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於自己的用兵是極為自信,如此背水一戰就算縱觀整個歷史,也沒多少名將敢如此。

    面對如此誘惑,縱使司馬懿知道這是諸葛亮的誘敵之計,他也忍不住了。

    司馬懿立即張郃節制在祁山賈嗣和魏平所部與滷城南面對蜀漢大軍展開進攻,而他自己則率主力於滷城之北發動進攻。

    兩面夾擊本來就在諸葛亮的預料當中,所以防守也早就佈置妥當,南面由王平固守,北面則是諸葛亮自己率主力和司馬懿決戰。

    這裡可能有人已經看出來了,司馬懿向來用兵謹慎,既然對諸葛亮已經形成了包圍之勢,根本就沒必要進攻,只需要圍著,等蜀漢大軍吃完從上搶的糧就會不攻自破。

    而司馬懿原本也是打算如此的,但由於他是新官上任,不管是威信還是權威都還遠遠沒有樹立起來,所以圍而不打的命令才傳遞下去,司馬懿就遭到了曹魏方面將領的群嘲,尤其是之前在祁山和上邽被諸葛亮圍過的將領。

    司馬懿為此只能發動大招,裝病。

    但諸葛亮既然敢自廢武功逼司馬懿決戰又怎麼可能將自己立於如此危地呢!

    除了上述司馬懿會被聲討外,諸葛亮料定司馬懿軍中糧草所剩無幾,而關中的糧草又不可能那麼快運過來,所以曹魏軍的糧草肯定會在蜀漢軍之前耗盡,屆時司馬懿要麼打要麼撤。

    撤是不可能撤的,因為如果就這麼灰溜溜走了,那麼司馬懿以後也不用在曹魏的西北方面混了,所以諸葛亮料定司馬懿會跟自己決戰。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面對一天天干癟下去的糧袋子和手下將領的嘲諷,司馬懿深知再拖下去可能是自己先被諸葛亮拖死,於是對蜀漢軍發起了進攻。

    結果司馬懿看到的是蜀漢將士各個奮勇當先,北面戰場自己率領的主力被魏延、胡班等一眾蜀漢將領殺得丟盔棄甲,南面張郃在王平的頑強阻擊下也沒能取得任何戰果。

    為了防止更大的失敗,司馬懿在丟下3000具屍體後灰溜溜地逃了。

    當然,諸葛亮雖然取得了區域性的戰役勝利,但攻取隴右的戰略目的依舊沒能達成,因為他從上邽搶來的糧同樣要見底了,於是接受了朝廷讓他撤軍的建議。

    別以為這樣就結束了,諸葛亮可沒打算就這麼放過曹魏。

    得知諸葛亮要撤軍後,曹魏內部出現了兩股聲音,張郃認為歸軍沒必要追,但司馬懿卻要追。

    作為被司馬懿節制的曹魏西北方面將領之一,張郃就算成名已久,但也不敢明面上違抗司馬懿的命令,於是帶兵去追擊諸葛亮。

    只是一路上張郃磨磨蹭蹭,顯然是隻想裝裝樣子。

    但諸葛亮卻是要吃掉這支追擊的部隊,沒有任何意外,張郃中了諸葛亮事先設下的伏兵,最後不僅損失慘重,就連張郃自己也因為腿部中箭,最終不治身亡。

    由此也能看出,諸葛亮用兵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事無鉅細,考慮之周全是一般將領所無法做的的,僅此一點他就絕對擁有一流的軍事才能,用兵之靈活更是全歷史罕見,能與其相比的屈指可數。

    結語

    上面透過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已經把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分析得很透徹了,而之所以有人會覺得諸葛亮是個被神話的人物,或者說諸葛亮其實沒什麼軍事才能,一是因為演義話本中確實過分神話了諸葛亮,二來就是諸葛亮在政治、外交上的能力更加顯著,從而掩蓋住了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華。

    而諸葛亮之所以數次北伐都無功而返主要還是受到了蜀漢國力的限制,相信就算把韓信、白起等人和諸葛亮位置調換,他們也不可能比諸葛亮做得更好,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諸葛亮在他們的位置上也不見得就會比他們做得差,甚至可能更好。

  • 12 # 毛爾

    只能說小說中的諸葛亮與真實的歷史中的諸葛亮相差過大。諸葛亮護助的劉備,可謂漢室正宗,視為意舉,自當被神化。曹操謂亂臣奸雄,而東吳孫權集團則是流寇,兩大集權自當被貶低。

    諸葛亮作為蜀國之軍事,丞相當之無愧。兵進蜀川,可謂有勇有謀,立下汗馬功勞,奠定了蜀國之根基,形成三國鼎立之格局。聯吳抗曹,更為最好之國策,足見諸葛亮在用兵上確有才能。然而失去荊州卻為日後進軍中原失去先機,五進中原,損兵折將,消耗過多國力,是蜀國失敗之根因。熟不知謀國之策不僅是軍事拼搏,更是國力,財力的比拼。可見諸葛亮縱有行軍佈陣打仗之才能,而缺少謀事治國之能力,視二流也不為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因在上課時打瞌睡而被老師體罰,這犯法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