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98023687412

    二十歲那年王昌齡選擇離開家鄉去學習道家思想,這也為他之後的詩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那個時候唐朝還是十分繁榮的,王昌齡早期的詩詞都是在描寫大唐盛世的景象,也是對大唐盛世的歌頌以及對國家的忠心,我認為這恰恰也是王昌齡一生最厚實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就算在之後的生活中王昌齡並不順利,但他對大唐盛世的信仰也從來沒有改變過。火熱的年代,像王昌齡這樣有抱負的時代青年,王昌齡學習道法也僅僅是因為好奇而已。不久之後他就來到了大唐的首府長安城,但是王昌齡為官之後並沒有好的發展所以他毅然決然的棄筆從戎。

    可以說王昌齡來到長安想有所發展的時機並不好,因為大唐王朝一直處於十分繁盛的狀態,唐玄宗也被美好的景象矇蔽住了雙眼,所以王昌齡為官之時唐朝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唐朝也從早期的勵精圖治的治理國家的政策也變成了朝廷之上歌舞昇平的一番景象,並且瀰漫著一股貪圖享樂的風氣。王昌齡為官之時正當丞相李林甫執政當權,李林甫當上了丞相可以說十分腐敗。王昌齡和張九齡的政見頗為相似,但當時張九齡因為被罷免王昌齡也逃不了干係。

  • 2 # 豬豬

    王昌齡(王江寧,698年—757年),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是中國唐期的著名詩人。

    王昌齡在當時唐朝文人掀起的從軍熱中,毅然投筆從戎以求邊功。於開元十三年漫遊西北邊地,從而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並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最終成為中國邊塞詩的創始人和先驅者。

    王昌齡

    今天,我們就來重溫一下王昌齡的人生經歷與其邊塞詩的特色。

    一。深入基層體驗生活,獲得詩歌創作激情

    王昌齡於唐

    武則天

    聖曆元年(698年),出生在山西太原。青少年時期曾到嵩山學過道。成年後恰逢

    唐玄宗

    府兵制

    募兵制

    ,當時的文人們為求邊功,掀起了從軍的熱潮。

    開元十三年,王昌齡也想幹一番事業,他就毅然投筆從戎,開始漫遊西北邊地。他從所看到的邊塞大漠、雄關、孤城、長雲、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中獲得創作靈感,創造性地將其組成了一幅非常壯美的自然景物群體圖。並將自然的物與將士的情兩相交觸,還藉助化無形為有形的藝術手法,從而構成了邊塞詩的情景妙合,意與境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王昌齡出塞

    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他大膽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後來的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才11歲,而另一位邊塞詩人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因此後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始人和先驅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終極鬥羅唐三的精神力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