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萌島

    《詩經》被譽為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那麼它的現實主義精神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詩經》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產生的地域多在今陝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北部一帶,時間地點均為現實可考的;

    其次,《詩經》按風雅頌分為三類,分別表現了地方音樂,朝廷正樂,祭祀之樂的特點,也為我們展示了西周及春秋時間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世態人情、民俗風習。

    如《七月》寫農業生產場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八月斷壺,九月叔苴”

    《鹿鳴》寫宴會場景:“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黃,承筐是將。”

    《衛風·伯兮》寫由於戰爭徭役導致夫妻離散:“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 誰適為容?”

    第三,在於《詩經》採用了賦比興的藝術手法。我們知道賦就是鋪陳直敘,沒有誇張,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在賦、比、興中,賦是基礎。比興也是由客觀事物具體意象表達情感。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2 # 飄逸的逗號

    《詩經》的現實主義特色首先體現在其豐富多彩的內容上,它以海納百川之勢吸納幾乎所有能印入眼簾,納入耳窗的自然萬物,可以說是一本生活的百科全書。其中涉及的草有麥、黍、稷、麻,木有桃、李、柏、桑,獸有馬、牛、羊、狐,鳥有睢鳩、黃鳥、喜鵲、鴟鴞等等,飛禽,走獸,蟲魚可謂樣樣俱全。而《詩經》的成功之處正在於它的創作源於人民的所見所聞,這不僅實了文章的內容,增強了可讀性,更以濃厚的生活氣息描敘了當時純樸的風貌,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現實主義精神。

    《蒹葭》就是一首譴綣纏綿的愛情小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多麼優美的珠玉之聲,它以一種虛實相生的手法朦朧地表達了詩人對伊人的苦苦追尋和深深思慕,委婉動人的格調杼寫的是悽迷的孤獨與幽遠的浪漫。《靜女》則是一首幽默逗趣的情詩。幽會之期,女子悄悄躲起來,急得男子搔首徘徊,而待她出來,贈予男方“紅笛兒”和“茅荑”之時,他簡直喜出望外。小詩營造出一種歡樂氣氛,將情人幽會描繪得活靈活現。《子衿》則以“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等絲絲情語細膩地刻畫了一個熱戀中的少女苦等情人不來那種焦急惆悵的心情。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載輾轉,膾灸人口之風情歌語仍散發出一股幽情馥郁的芳香。千古絕唱《詩經》首篇《關睢》章就滲透著人性最本真的渴望,以睢鳩和鳴比興,引出一位溫文爾雅的姑娘正是青年夢寐以求的佳偶。爾後,詩人反覆以荇菜為喻,彈奏出一首君子朝思暮戀淑女的浪漫痴情曲。全詩以一種唯美的藝術情調滲透於樸實的現實主義詩風,這也是《詩經》的總體風格。《芣苢·周南》以重章疊句,反覆吟唱寫出了婦女採摘芣苢的情狀,反映她們在勞動中的歡愉之情。兩首周南民歌都以最本真樸實的手筆再現了兩種不同場景,反映了不同的現實,然而它們的相同之處在於它們所包含的現實精神。

  • 3 # 奈若何

    “國風”和“二雅”中較為明顯的表現出《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

    簡單來說,《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主要表現在其寫實精神上。

    漢代人何休概括《詩經》的創作時說 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 即是對《詩經》的現實主義立場的最好概括,它立足與社會現實,沒有虛妄與怪誕,極少超自然的神話,展開了當時政治情況、社會生活、民俗風情的形象畫卷。特別是國風中的作品,他們來源於現實生活,直接抒發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而毫無矯揉造作之意。

    如《豳風·七月》詳盡的描寫記敘了奴隸們從年初到年終的全部生活,無強烈的憤懣色彩,只通過鋪寫大量的客觀現實就有力的揭示了努力們被壓迫的生活。如其中有句“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姑娘們辛苦織出五顏六色的絲綢,卻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這便如宋人張俞的《蠶婦》詩:“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大雅中的周民族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五篇,真實的再現了周民族的發生發展史。

    國風、大小雅中的怨刺詩,表現出詩人對現實的關注,充滿了憂患意識,身處亂世的詩人真實的記錄下了當時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如《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以碩鼠直呼奴隸主剝削階級為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並以命令的語氣發出警告:"無食我黍!"老鼠形象醜陋又狡黠,性喜竊食,借來比擬貪婪的剝削者十分恰當,也表現詩人對其憤恨之情。

    《詩經》的寫實精神奠定了中國詩歌傳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華傳統文學著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