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先生
-
2 # HiDaily
要想知道基礎階段知識面精深還是到大學知識精深,我們就應該先知道幾個概念:
基礎教育
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就如同蓋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樣,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要從認字開始。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
“基礎教育是向每個人提供併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識、觀點、社會準則和經驗。”
顯而易見,基礎教育階段注重的是基礎教育,所學知識挺多,但只是學的淺層知識,遠遠還沒到精深的程度。
大學教育
大學教育是教育系統中互相關聯的各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通常包括以高層次的學習與培養、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其主要任務和活動的各類教育機構。
專業是“高等教育培養學生的各個專門領域”,是大學為了滿足社會分工的需要而進行的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專業的本質內涵,表明了專業的範圍、物件和功能,而“專門領域”是大學區別於其他層次教育的特徵之一。
大學的教育更加深入的學習某一領域,比如醫學院,會對化學、藥品、生物更加深入學習,而對物理放鬆一些,而機械專業則注重物理!
綜上所述:知識的精深是大學階段。
-
3 # 迅兒媽媽宇兒孃親
我個人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知識面的廣博比精深重要。到了一定程度,學問會越研究越精深,精於一道,需要的時候,旁徵博引。
胡適曾經說過:“理想中的學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的方面,是它的旁搜博覽;精深的方面,是他的專門學問。博大的幾乎要無所不知,精深的幾乎要唯他獨尊、無人能及”我們的教育也是這麼做的。以江蘇為例,在高中階段,學生要考九門基礎功課加計算機水平測試。涉及到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政治。高考要考上述的九門功課(小高考4門+高考3+2)。
到了大學本科階段,功課就會精深一些。我們能從教育部公佈的學科門類中看出來。十二大學科門類,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功課越來越精深。
最後,我認為,凡能精深者,大都廣博。古今中外,例子不勝列舉。
牛頓、達芬奇、諸葛亮,無不精彩豔絕。就連小說裡的人物也是如此,黃藥師,逍遙子,無崖子,也是天文地理,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無所不精。
-
4 # 氫氣氣氣氣氣氣氣球
談基礎教育就應該談其獨立價值性,所謂基礎教育的獨立價值,指的是基礎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內部,具有它自己獨立的、不依附於其他型別和層次教育的價值。確立關於基礎教育的這樣一種價值觀,是促進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非常重要的觀念基礎。
基礎教育的這種獨立的價值觀,與基礎教育的效益觀是聯絡在一起的。
再講大學裡的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高階專門人才的主要社會活動。
-
5 # 褪盡風華2
說一下我不成熟的見解。基礎教育廣博比精深的觀點我非常同意,但是樓主可能對基礎教育上有一些誤區,就是在廣博的基礎上深入是必須的,這裡的深入是在基礎教育上深入還根本達不到大學的深度。
在基礎教育上無論你如何精深其實都還達不到大學的高度,基礎教育的精深只是為了能夠與大學的基礎相銜接。
-
6 # 超志願高考課堂
首先,我認為是的。
什麼是基礎教育,目前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指初中(包括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即九年義務教育。
一、必要性
大家都是從基礎教育走過來的,基礎教育的教育目的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德智體美勞,對於生活在社會各個崗位的個體來說,是基本的素質與素養,必備的能力與技能。
二、知識面廣博的意義
義務教育階段知識面的學習,是素質教育階段,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思維方式,知識面學習主要以數學、語文、外語、物理、化學及史地政為主,這些最基礎的知識,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和條件,同時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不管以後是否接受高中教育,大學教育,生活在社會上的個體都得依靠這些基礎的知識生存,體面的生活,進而發展, 文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義務教育不包括高中,高中的學生開始分文科,理科,知識的垂直度上更深一些,但同樣在高中也應該全面的學習,不能有偏科,最實際的就是如果偏科了,高考就慘了,偏科害了多少人,簡直就是985和211的差距,偏科就很難考上好大學,即使上了大學 ,因為偏科,所學專業也會受限。所以現在教育部又在努力的把高中教育向文理分開方向發展。
三、知識面精深的階段
知識面精深當然好,但得建立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即使大學也只是通識教育,研究高精深的知識一般還是在研究生,博士階段,但也不乏學有餘力的孩子,全面發展的同時,又能在某個領域強大精深,這樣最好,但只是少數。
所以,基礎教育階段,知識面的廣博比精深更重要,如果某個學生個體有能力,兩者兼顧是再好不過的了,但中國教育最終發展的結果,都是培養出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又能在某個領域獨領風騷的人才!
-
7 # 春暖花開003
具體看個人吧。
極個別學生,很小就進入專業序列,比如進了運動隊,比如某些特長很厲害,玩精深很重要。乒乓球十幾歲你不進省隊國家隊,就沒前途了。
大多數的孩子,我認為還是廣博比精深好。但廣博也得有方向,比如文科生,要廣泛閱讀文科類的書籍,博聞強記。理科生呢,要多讀一些科普類的書,讓自己有一些起碼的科學概念。學音樂的,知道音樂史,瞭解音樂名人成長史。去圖書館,就直奔那個書櫃,看自己喜歡的那個門類的書。
等大學去讀某個專業,再提高精深度,然後讀研究生,一步步往上走,慢慢的精深下去。
-
8 # 名書採摘
就這個問題來說,個人感覺這個理論是正確的。
基礎教育傳授給人的既是學識基礎,又是素質啟蒙,積澱的是一個人的思維根基和品質基礎。基礎教育階段賦予人的創新精神,對整個民族的創新發展起著基礎而決定性的作用。21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價值要求並賦予新的內涵,其核心是教育對人的創新精神的培植和創新潛能的挖掘。基礎教育教會學生知識不是目的,關鍵是教會學生思考。
大學教育是充分展現研究型大學的豐富、多元、規模和廣闊,應當是以發現和探究為中心,要讓學生儘可能瞭解和探索不同的專業領域,探索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關係,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體會創作的樂趣。在課程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對未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得出的結論是:精深教育應該是大學以後的事。
回覆列表
毫無疑問在基礎教育階段,以知識面廣泛為主要的教育方向。
在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內容,僅僅涉及了學科知識的基本常識,和基本原理。這種教育方式貼近生活的應用。
在高中階段,各學科內容加深,原理性的知識掌握,必須要有推理總結性的思考方式才能掌握。高中必考學科就涉及不同方向的九門學科,表現了該階段教育內容的廣泛性。
高中知識掌握的優秀者,分流到不同層次的大學。在大學教育階段,除了工具性的學科以外,主要的就是進行專業教育,培養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從事便於從事技術性較強的工作。
根據以上教育的特點,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認為:大學本科及以下各階段教育,統歸為基礎性的素質教育,創造性的培養還沒有表現出來。學習的都是前人總結的一般性的知識。
碩博研究生階段,在大學專業基礎上再細化,進行深入地探索性的學習,向專業精深層次發展。
總結為,真正的精深學習探索,應該是大學以上才算是。大學及大學以下,是基礎性知識的學習,是精深探索型教育的前期知識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