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玖窩媽咪

    今天剛好玖媽寫了一篇文章《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上)|0~3歲媽媽必看,後悔科普晚了!》,詳細解讀了在0~3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個敏感期的基本特徵。至於4-6歲的敏感期特徵,玖媽會在下篇中仔細總結並奉獻給大家,小夥伴們期待吧,嘿嘿~

    在這裡玖媽先給大家羅列一下,0-6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32個敏感期:

    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闖關似的經歷一個又一個敏感期的過程。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合理均衡的發展好自己的每一項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心智水平。

    作為新家長的我們,只有真正的瞭解這些敏感期之後,才能更科學、寬容的去看待孩子那些看似古怪,實則充滿深意的行為,幫助孩子在愛與自由中茁壯成長!

    祝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健健康康的成長!

  • 2 # 慢媽繪生活

    “敏感期”是孩子生命發展的規律,是孩子的“人生起跑線”,是關係到父母在孩子0~6歲這個關鍵期能否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從而實現育兒“事半功倍”的關鍵因素。

    那麼,0~6歲兒童的敏感期都出現在什麼時候?簡單歸納如下:

    1.感官敏感期(0~6歲):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2. 動作敏感期(0~6歲):

    在這個階段,起初孩子會漫無目的地做各種動作,然後透過學習,逐步發展為自己能協調和控制的動作。如觸控、爬行、行走、跳躍等。

    3. 語言敏感期(0~6歲):

    孩子從注視和聆聽大人說話到發出牙牙學語聲,再到能說出詞語、短語和句子的過程。

    4. 空間敏感期( 0~6歲)

    孩子運用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透過跳、扔、鑽等來探索空間,這是兒童一個自我創造、自我突破的過程。

    5. 秩序敏感期(0~4歲):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有追求秩序的基本情感需要,到了2歲左右的時候,這種內在需求就

    6. 關注細小物體的敏感期(1.5~4歲):

    7. 肛欲敏感期(1.5~3歲):

    隨著孩子神經系統的發展和完善,孩子逐步學習如何憋尿和大便。此時期的孩子以控制自己的大小便為樂,部分孩子還有喜歡憋尿的情況,這個肛欲期一般經歷兩個月左右就會結束。

    8. 人際關係(社交)敏感期(2~6歲):

    這是一個孩子從開始對禮儀和規範行為的模仿和關注,到逐步將其內化併成為自己個性的一部分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和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

    9. 性別敏感期(3~5歲):

    孩子對自己身體器官的探索以及透過和別人交往,逐漸建立了對性別的理解。這對於孩子未來的社會角色定位和家庭角色定位都非常重要。

    10. 閱讀敏感期(3~5.5歲)

    孩子出生後,家長給他看圖片和讀書都算是閱讀。等到了3歲,孩子開始對大量文字和讀音感興趣,如果父母提供了良好的閱讀條件,孩子就能逐漸地自主閱讀,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每個孩子0~6歲時都會經歷多個“敏感期”,不過他們出現的時間、次序可能會有所不同,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多多理解,抓住孩子的每個敏感期身影孩子身心發展需求,對孩子的成長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3 # 桐鈴小屋

    孩子就像一顆種子

    種子的生長,有發芽,抽葉,開花,結果這樣的不同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不同的天氣、土壤環境配合,需要人們適時給它灌溉、施肥、搭架、授粉來幫助它順利成長。孩子也是一樣的。

    人的成長也是有階段性的

    0-6歲其實是人類精神胚胎時期,是精神上的人逐漸成長的階段。在0-6歲會分階段形成:人的觀點、立場、思維模式、行為模式等。

    每一個階段重點發展某一項功能,我們就把這一個時期,稱為某一個關鍵期。

    孩子的成長有哪些關鍵期?

    1、(0~1歲)安全關鍵期

    孩子出生,像我們突然降臨外星。從熟悉的母親的子宮,來到陌生的世界,四周充滿了他完全不瞭解的事物。他們只能透過子宮中形成的聽覺和嗅覺,拼命尋找到媽媽,獲得熟悉參照點。睜開眼睛以後,看到目之所及的燈、天花板、被子,認定這是自己的小窩。他們會把這一切銘刻進大腦中,將維持小窩周圍的影象不變,作為安全的標誌。

    2、(0~2歲)心智模式發展關鍵期(啃、抓、踩)

    小孩子打三個多月起,就喜歡啃小手指,五六個月時,更是見啥啃啥,被子、衣角、玩具,沒有不啃的,很多家長為此而苦惱不已。其實,這是胃口的敏感期的正常表現。嬰兒一出生就有吸吮的本能,所以最早使用的感覺器官是他們的嘴巴。

    孩子最早嘗試啃的是他們的手,吃手需要大腦指揮肌肉配合,當孩子吃到手之後,嘴巴感受到手,手也感受到被口吃的資訊,這樣大腦就開始工作,處理來自口和手的刺激。大腦的工作造成神經元的連線,啃到不同的物品,神經元就不斷形成新的連線,然後搭建成孩子最早的心智模式。

    在口的敏感期家長要注意什麼?

    ①不要給孩子太多物品,造成孩子選擇的困難;

    ②當孩子厭棄舊物品時,家長要理解、配合;

    ④家長應該把孩子要啃的物品儘量洗乾淨,但不必消毒過嚴,以培養孩子的抵抗力。

    在手的敏感期,家長應該注意:

    ①要給孩子提供一些放到嘴裡也不會有危險的物品。

    ②一歲多更大一些時,可以提供泥巴、水、沙子等跟大自然更接近的物品。

    父母要給手的敏感期的孩子用手探索的自由,不能讓孩子動的東西,最好收起來不讓孩子看到。同時,制止孩子的危險行為,保護孩子安全。

    孩子的發展動力是天生的,當他們透過玩得到發展,會產生極大的愉悅感。

    他們對於自己能夠掌控,能夠激發他們探索欲,滿足他們發展需求的玩具熱情巨大。因此我們建議家長不要提供太過超出他們認知範圍,或缺少可擺弄空間的玩具。

    3、(2~3歲)探索事物與人的關係(執拗期)

    孩子2歲以後,研究的重點逐漸從物質的表面轉向物質的功能、事與物的關係。這時,他們對現實世界的法則還不能理解,但又有強烈的興趣,所以,進入一個很難受的階段,以為世界圍著自己轉,但卻常常遭遇挫敗,為此,他們常常會大哭大鬧。

    比如媽媽幫小明把餅切開,小明卻哭鬧著讓媽媽把餅變回去,回到剛才,怎麼勸都不聽。實際上,這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經驗,但經驗又過少,這就造成了他們的執拗,也就是進入執拗敏感期。經過很多次碰壁以後,兒童才會逐漸懂得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事物與人之間的關係,知道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的,哪些是不可以改變的。

    碰到孩子固執己見時,家長無論是發火、說理、賄賂,效果都不會太好。此時最好的就是傾聽孩子,平靜地等著孩子發完脾氣,對他們表示同情,但告訴孩子事情就是這樣,爸爸媽媽也沒有辦法。積累一些經驗之後,孩子就會發現,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執拗的情況就會大大改善。

    4、(3~4歲)挑選、適應幼兒園,發展友誼時常見問題

    孩子3歲以後進入幼兒園開始了群體生活,有些孩子會不適應同伴的分享,合作等。我們不要太過於計較孩子的哭,哭並不意味著不好。適度的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表現,孩子的第一依戀人就是父母,當離開父母進入新環境時,所有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緊張、焦慮。如果孩子沒有任何分離焦慮,才是聯結不正常的表現。這時候,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焦慮、悲傷的情緒,承諾準時接送孩子並恪守諾言。父母要和幼兒園老師合作,而不是暗中對抗,使孩子平添緊張感。家長自身不要進行太多想象,不要緊盯著孩子的眼睛,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流淚。慢慢平復自己的心情,努力調整心態。

    5、(4~5歲)探索他人心智時常見問題(撒謊、偷東西,試驗力量)

    遇到孩子說謊,家長需要讓孩子意識到他的謊言不成立,會被人拆穿,慢慢地,他就失去撒謊的興趣。注意,不要真被孩子騙到,否則,會讓他體會到極大的愉悅感,繼續撒謊。

    不管孩子是被欺負了,還是欺負別人。家長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抱怨背後的真實情況。如果發現他在試驗力量,安撫好對方之後,不要過度地指責孩子,但是必須要給孩子的行為一些指導。傳授給孩子一些自己的經驗。

    6、(5~7歲)文化學習時常見問題

    孩子五歲左右時,探索會慢慢脫離物質本身,開始對人內在的想法、感情是怎樣被表達出來的感興趣。這個時期,他們不可阻擋地對文化學習發生興趣,寫字,畫畫,唱歌,對這樣的表達非常痴迷。

    他們會天然地對對符號產生興趣,只要有機會就去探索。如果有很好的音樂欣賞、繪畫欣賞、戲劇欣賞指導,孩子很快就會發現這些藝術行為是如何表達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也會試著用同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你會對曾經的自己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