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慕容讀史

    鐵鉉,字鼎石。明朝時鄧(今河南鄧州)人,是元朝色目人的後裔。

    鐵鉉性情剛決,聰明敏捷,其才幹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由國子生被選為禮部給事中,後調任都督府斷事。建文帝時,鐵鉉升任山東參政。

    公元1399年,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在北平發動叛亂。建文帝命大將軍李景隆討伐,鐵鉉負責督運糧餉。次年,朱棣在濟南城外大敗李景隆,隨之包圍了濟南城。此時,濟南城只有都指揮盛庸所部,兵力單薄。危急時刻,鐵鉉火速趕赴濟南,與盛庸約定死守城池。

    朱棣兵臨濟南城下,向城內用箭射了一封勸降信,鐵鉉誓死不投降。朱棣遂下令攻城,鐵鉉矢志固守,濟南城久攻不下,只能繼續合圍。

    三個月後,朱棣打算掘黃河大堤,引黃河水灌城。為了濟南城百姓,鐵鉉計劃詐降,以誘殺朱棣。派人暗中在城門上放置千斤閘,要求朱棣大軍退後十里,本人單騎入城接受投降。燕軍連日征戰,極其疲憊,朱棣聞言大喜,遂令軍士移營後退,帶數名護衛入城 。

    朱棣剛進城門,預先設定好的鐵閘轟然落下,砸爛了朱棣的馬頭,朱棣知道中計,換馬急返,大怒之餘,以重兵圍城,並用數門大炮轟擊城內。濟南城將破,鐵鉉急中生智將朱元璋的畫像懸掛於城牆,燕軍不便開炮,濟南城得以保全。

    相持之間,鐵鉉又招募士兵,出奇兵,騷擾襲擊燕軍,燕軍大敗。朱棣撤回北平,從此南伐不敢再取道濟南。濟南解圍之後,建文帝賜金慰勞濟南守軍,擢升鐵鉉為山東布政使,不久,又加兵部尚書銜。免受戰火之苦的濟南百姓稱鐵鉉為“城神”。

  • 2 # 時金藏品文化圈

    《明史·鐵鉉傳》:燕王自起兵以來,攻真定二日不下,即捨去。獨以得濟南,斷南北道,即畫疆守,金陵不難圖。故乘大破景隆之銳,盡力以攻,期於必拔,而竟為鉉等所挫。帝聞大悅,遣官慰勞,賜金幣,封其三世。鉉入謝,賜宴。凡所建白皆採納。擢山東布政使。尋進兵部尚書。以盛庸代景隆為平燕將軍,命鉉參其軍務。是年冬,庸大敗燕王於東昌,斬其大將張玉。燕王奔還北平。自燕兵犯順,南北日尋干戈,而王師克捷,未有如東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複道山東。

  • 3 # 賈茹說

    濟南大明湖內有鐵公祠堂!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打到濟南被鐵鉉擋在城外,若不是小皇帝心軟“不得射殺朕的皇叔”朱棣肯定死在鐵鉉合圍之下!最後朱棣只能繞過濟南奪得南京,朱棣登基後逮住鐵鉉問他服不服,鐵鉉寧死不屈,最後朱棣把他放到油鍋裡,致死也面朝天表示不服!朱棣見狀“知道”鐵鉉是忠臣厚葬了他!據說鐵鉉把朱元璋的頭像掛在濟南城上,朱棣只能退兵!

  • 4 # 毛劍傑

    隨著《明朝那些事兒》的熱銷,以及各種民間史學家和評書愛好者的推廣,鐵鉉的名字逐漸被大眾熟知。這位能跟朱棣掰掰手腕的名將的事蹟,透過搜尋引擎輕易就查的到,前面已經有朋友引用並介紹,這裡不多贅言。我們借這個機會簡單聊聊什麼樣的人能被尊奉為城神,或者換個大家更熟悉的稱呼——“城隍”。

    城隍二字的原意指的是城牆和沒有水的城壕,他們的使命和任務就是晝夜不歇的守護城市。城隍爺崇拜是介乎道教神祇世界和民間信仰之間的存在,被當做地區範圍內人間和未知領域溝通的一個媒介。城隍大多是對歷史人物的神格化和加工,他們既有受官封授權的,也有民間認可的。

    唐代以前記載中城隍神只有神職,不具體到人物,最早的“實名城隍”,出自杜佑《通典》裡對蕭何為南雍州城隍城的說法。據鄧嗣禹先生的研究,唐宋以降,人名為神逐漸普遍。正史裡也有《宋史》蘇緘死為桂林城隍的記載,默認了這種“一人一城”的設定。到了我們譽謗滿身的明太祖·朱·重八哥·元璋,祭祀城隍終於正式進入祀典。當然,擔任城隍重任的歷史名人,因為時代的更替也會有更迭。比如杭州由文天祥而周新。還有一城多個城隍,比如上海著名的一廟三神。

    城隍神大多生前與城市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絡糾纏,比如北京的楊繼盛、福州的陳文龍、柳州的柳宗元、杭州的周新,當然還有濟南的鐵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影壇有能接星爺無厘頭大旗的演員嗎?感覺羅志祥比較有天賦,表情誇張但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