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少督
-
2 # 樂魚樂魚
這個要從曹操所處的時代說起。
曹操處於東漢末年,漢代的正體詩就是四言詩,也就是他那個時代流行四言詩,而且五言詩在那個時代還不成熟,所以你會發現曹操的五言詩裡面有不少四言詩的痕跡,所以他的詩句風格里既有四言,又有五言的調調,這個也是魏晉詩詞的共同特徵。
所謂的建安風骨就是頂天立地,充滿豪情。用寫文章的手筆來寫詩,這樣就顯得有骨力了。比如《觀滄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就宛如史家名文,時間人物地點,簡潔有力地敘述清楚,英雄的崇高感莊嚴感自然撲面而來了。
但以文為詩有一個問題就是雄勁有餘婉轉不足。所以這也是後世的詩評家所指出的曹操詩歌的主要缺點。
當時多流行樂府詩
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闢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嘆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