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河向北
-
2 # 飯小追
看一本書最怕出現的結果是:不知道講了什麼,不理解書中的內容,不記得書中的重點。
花了時間還沒有效果,這就是一種無效努力。有什麼辦法破解?當然有。只要用心,每個人都能夠摸索出自己的字習方法。
就拿我本人來說,上學期間很少認真聽課,但每次文科考試出來成績都還不錯。參加工作後碰到要考試什麼的,也是臨時抱抱佛腳,都能順利過關。這種事半功倍的結果,其實跟我看書養成的兩個習慣有關。
一、只記關鍵詞。一本書那麼多內容,都要記下來得殺死多少細胞?但作者寫一本書,總要有結構、有提綱、有關鍵字眼。很多時候,你只要把每個章節的關鍵詞提煉出來,基本上就可以弄清楚這一節裡說了些什麼。如果再把所有的關鍵詞用聯想法串在一起,整本的內容也就大致有跡可查了。《如何閱讀一本書》裡提到,看完一本書後,最好用一小段話總結書中的內容。把提煉出來的關鍵詞串起來,不就是一段完美的內容總結嗎?
二、摘抄書中的金句。有過大量閱讀經驗的人,可能都會有一種感覺,一本里可能有80%都是廢話,只有20%的真正乾貨,才是全書的骨架。有些寫得不好的書,可能連這比例還達不到,這樣一想,是不是看書的壓力就變小了一些呢?我在看書時候,一般都會帶著紙和筆,把書中打動自己的句子抄下來。一本書看完,一般抄下來的最多不過二十來條。這也就說明,你能夠在一本書裡找到共鳴的東西,其實是非常少的。但恰恰是這點東西,如同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對豐富你的知識體系幫助最大。
這個方法有點像《這樣讀書就夠了》裡介紹的便籤讀書法,把打動自己的字句用一種顏色的便籤寫下來,再用另外一種顏色的便籤寫下感想,然後再用一種顏色的便籤寫下這個知識點可以應用的場景。個人感覺這種方法也不錯,不過我已經養成了簡單的摘抄習慣,覺得很適合自己。
上面兩種習慣是我很久以前自己摸索出來的,一直堅持到現在,其效果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看書速度比較快,一本300多頁的書,一般兩三個小時就看完了,還能順便做好筆記。這為後面寫書稿、書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畢竟下班後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
3 # MENG的腦袋
分不同的書。
小說,詩歌,文學類沒必要去死記硬背,但可以多讀幾遍,會有不同體會。許多人都是讀完會忘記情節,但書帶給你的體會和情感是不會抹殺的,這就夠了。
知識類的書則可以做筆記,總結出知識點,然後作者主要論點,觀點。我的做法是直接在書上劃線,批註。然後整理出來。
我覺得最重要是融會貫通,能應用在生活,對話,創作中,則表明你已經真實掌握了書的內容。
-
4 # 超人阿Q
我來談下這個問題的看法。
很多人看書都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漫無目的的閱讀記憶的內容自然也無法儲存在大腦中,這裡只分享一下本人閱讀小說的方法,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鑑。
首先,我閱讀一本書會理清思路,知道第一步要做什麼。如果閱讀一本小說當然要先看目錄,學會略讀,瞭解所讀文章的大體內容,分析一下目錄章節的銜接性。
其次,管理好每天閱讀的章節和篇幅,建議每天閱讀量不要過多,這裡說的是精讀。我曾讀《水滸傳》這本小說時,每天讀好幾個章節,結果全部讀完後發現,故事中所講的人物和情節並不能完全記憶和對應,原因在於我讀的太多,沒有及時進行消化思考。所以每天固定的閱讀能很好的整理和消化所閱讀的內容。
接著,按照每天固定的閱讀量讀完以後就要學會回味,回味的過程就是記憶的全過程。在回味中你可以發現哪些部分是你依然無法掌握的內容,那麼就需要你再一次去閱讀那個部分,這個就是你抓重點的時候。往往你記不住的內容就是你理解整本書的重點部分。所以建議一定要把不易記住的內容花時間多次去閱讀。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原先記不住的內容慢慢有了記憶點,這對自己理解整本書有了更好的補充。
最後,把書讀透的方法就是要堅持去讀。這裡的堅持指的是重複讀,多次讀。任何事情重要的是會去堅持,重複去一件事你所獲得不僅是內容,更多的是經驗。
本人閱讀方法,僅供參考。
-
5 # 流年沐小熙
想起小時候每到考試前,老師都會畫書中的重點,讓我們記,說這都是考試重點。後來才發現,老師所謂的重點快把一本書畫完了。
後來自己看書,漸漸總結出了什麼是重點。所謂的重點就是反覆強調了,精華的部分。但怎麼區分哪些是重點內容,知道了重點內容又如何記憶呢?
第一,怎麼區分哪些是重點
首先,是書中反覆出現的,重點強調的
其次,用了大篇幅寫作的
再次,找主線,找主題,找金句
第二,如何準確的記憶重點
重點內容往往是枯澀難懂的內容,不那麼容易記憶,你可以試試以下的辦法
1.重複記憶法
就是重點內容反覆記憶,7天一迴圈,前三天每天記一遍,7天后回顧一遍,加深印象。
2.影象記憶法
把抽象的東西轉化成影象記憶,如歷史的年份表,可以記成九宮格或者每個年份分成熟悉的動物影象記憶。
3.聯想法
比如我教我兒子記英語單詞,護士nurse,他記不住,我就說,護士不工作就會餓(ne四聲)死,這樣又記住英語又知道漢語了。
-
6 # 白Mandy
一本書,一支筆,一個筆記本,一個草稿本,一杯水,一個桌子,外加專注的做筆記。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期末考試前兩週,一般會去學校的圖書館複習,帶的東西特別簡單,就上面說的幾樣,還有手機,用來看時間(那個時候智慧手機還沒有出現)。
我的方法是:
1. 寫 按照章節,一章一章的自己手寫記筆記,將章節通讀,在筆記本上記下重點知識點。
2. 背 在筆記本上記一個知識點,就在草稿本上一邊記憶一邊寫這個知識點,直到背下來。背的時候一定要專注,而且一定讓自己聽到,通常五分鐘一個知識點就能默寫下來了。而且一個知識點又讀又寫又聽又背,相當於複習了幾十遍,會記得特別清楚。用這個方法,按照章節,一章一章的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記憶。
3. 練 光說不練假把式。知識點是背下來了,但不一定就掌握了,所以要檢驗。怎麼檢驗,就是做題。我當時的做法是,每總結和記憶完一章的知識點後,拿出幾套試卷,進行瀏覽,因為已經對一章的知識點特別熟了,一眼就能看出哪道題是考的這章的知識點,所以就把幾套試卷的相關題都做了,在複習了知識點的同時,也知道了常考點和常考題型。
就這樣,總結一章,背一章,做一章,地毯式的把一本書複習完,一遍就搞定了。
總結一下,就是分章節,先總結知識點,後做練習題。
我就靠著這個方法在大學拿了很多獎學金,工作以後的考試也一樣,很輕鬆就通過了。而且現在當老師教學生,採用的也是先知識點後練習題的方法,效果也不錯。
附圖幾張,教學過程中自己總結的知識點和習題,學生人手一本。
-
7 # 北方時小姐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大家應該很熟悉的,就如下圖所示,記憶的數量是隨著時間的拉長遺忘的越多。
《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的作者大巖俊之在一年裡讀了300本書,讀書的數量是有了,但是讀過即忘,這讓他很頭疼。後來他參加了許多的研討會,終於找到了方法,讀過的書再也不是過眼雲煙。
那怎麼才能更有效的記住我們閱讀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呢?
大巖俊之在書中說:
1.記錄讀書筆記,俗話說的好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在閱讀過程中:做標記、寫下關鍵詞
在整理內容時:摘錄重要內容,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長篇摘錄,最多4-5處,並且記錄頁碼。
在整理內容後:記得寫下心得,感想
另外,做思維導圖也是很好的方法。
2.根據二八定律,反覆閱讀20%的重點內容
3.邊讀書,邊調動感情。
4.透過向他人複述也可以增強記憶。
綜上所言,如果我們想要把讀過的書記得更牢靠,可以透過記錄讀書筆記,反覆閱讀重點的內容,在閱讀過程中帶著感情閱讀和透過複述這些方法來加強記憶。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曾在隨筆中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這個部分是讀書筆記的核心部分,讀書筆記不但可以改變讀書方法,還可以透過主動的寫讀書筆記加深記憶。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做筆記的方法就很好用。
一,將筆記和資料存放在同一本筆記裡的一元化技巧。
1可以書寫任何內容
2按時間順序寫
3附上日期
4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
5可以貼上
簡單說起來,就是隨時隨地想到就記。
二,蔥鮪(wei)火鍋式讀書筆記
1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2書名
3作者名
4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比如:
【20180125】《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奧野宣之
摘抄...
三,剪報式讀書筆記
顧名思義,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把覺得重要的部分剪下來,然後貼在筆記本上。
總而言之,透過讀書筆記,不但可以積累大量的素材,加深記憶,還可以讓我們的讀書體驗更有意義,讓讀書生活更加有趣。
回覆列表
看書要好記,有幾個要點:
首先,要大量的,不求甚解的看書,培育起一目十行的語感。語感好和語感差,看書速度差十倍百倍!
其次,最好邊讀邊寫,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把精彩的地方記錄下來,反覆琢磨,濃縮精華。
第三,開發右腦,音樂、體育、畫畫這些愛好可以鍛鍊右腦。所以,該學的時候努力學,該玩的時候瘋狂玩,不信你試試,絕對和死讀書的效率比相差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