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淺唱17981751

    這種聊天型別的應用一般是誰先搶佔了市場那麼誰就贏了一半,就像早期的QQ佔領了市場之後,別的聊天軟體就涼了,因為隨著它市場的擴大,其社交價值越來越大。就像你的朋友全在用QQ就你一個人在用msn那你連個能聊天的人都沒有,那這個聊天軟體就沒啥用了。包括後面出來的微信,其早期也是把QQ使用者匯入,最後一步步壯大,而QQ本身加了各種亂七八糟的功能和廣告自己作死。但這也沒能搞死它自己,就是因為在一開始它搶佔了市場。

  • 2 # 夏瑤寒

    阿里巴巴的最終目的是構建雲平臺,將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物流平臺等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網際網路家。所以社交只是其中的一個佈局而已,畢竟大資料不僅是企業本身使用,還可以是每個人社交的途徑。

  • 3 # Lscssh科技官

    這個怎麼說呢,來往的失敗有多方面的原因。我這裡歸結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首先,從使用者群體上來說,微信背後有QQ這張王牌,QQ使用者群本身就是基於社交,透過支援QQ號碼登入,相當於把QQ使用者的關係群完整的複製到微信上,實現給微信快速導使用者。而且,這種匯入方式使用者的人際遷移成本相當低,使用者很容易接受。之後,再運用這種關係鏈不斷敷衍發展。

    而來往本身並不擁有類似的使用者群體,雖然阿里繫有阿里旺旺,有諸多的賣家和買家,但是這種關係就是商家和顧客的關係,根本談不上關係鏈。所以從使用者群體上來往就無法複製微信的模式,也就無法將阿里系大量的使用者快速轉變為來往使用者。來往需要自己來累計使用者,慢慢生成自己的使用者關係群體。但對使用者來說,使用你這個全新的社交軟體,需要付出很高的人際遷移成本,這不是使用者樂意去做的。

    二、其次,從產品體驗上來說,微信的功能設計各方面都很到位,細節的創新很有特色。而來往值得吐槽的地方就太多了,許多功能體驗不好。在功能大體相當的情況下,使用者本身就不太願意做遷移,產品體驗再做得不好,就更留不住人了。來往後面更名為點點蟲後,這口碑和體驗更是差到了極點(下圖是更名後的點點蟲功能展示圖,不知道看了會有何感想)。被使用者拋棄是再所難免。從產品體驗上來說,再度暴露出阿里骨子裡的只有電商基因,客戶端產品實在是做不好。

    三、最後,來聊一下推廣層面。來往的推廣力度不小,早期上線時要求全體員工每人拉100人,否則沒獎金,對此不少阿里人吐槽不斷。後期來往還搞過淘女郎入駐、拉攏名人入駐、聯通定向免流量,這些完全是屬於電商營銷的做法,想靠抓人眼球來帶量。但是,這些看似不錯的方式,並不適合使用者APP推廣身上。

    綜述來講,阿里電商出身,沒有自己的社交群體,無法進行有效導量,同樣也因為電商基因,產品體驗各方面不到位,同時營銷上也是電商屬性太強。最終,來往走向失敗也就再所難免。

  • 4 # 一部論語觀天下

    謝謝邀請。很遺憾我從來沒用過來往軟體,不過也說下我的直覺判斷:來往,作為一個通訊軟體,有它的適用範圍,在阿里圈子內還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不過,我們知道社交通訊有QQ到微信的迭代升級,是一家獨大的。有時候不是自己不好,而是對手太強大太優秀,使用者已經對微信產生了高度依賴。另外,社交通訊有一個巨大的特點,開放性。來往在開放的市場競爭中不具有明顯優勢,無法比微信更好。不過,社交軟體不等於通訊軟體,阿里在釘釘工作軟體中很好的進行了差異化競爭,定位,適用群體,相應的功能等都具有很大優勢,取得了成功。綜上來看,來往的失敗有外部和內部的雙重因素,找準定位,差異化競爭永遠不會過時!

  • 5 # 小妖嬈dd

    阿里的社交夢是一直都在,但是在網友這並不吃香,網友更在乎的是社交的純粹性,網友給出的回答也是:"交人不交錢,交錢不交人"。從阿里巴巴的所做的軟體來看,有淘寶、天貓、支付寶、來往、釘釘等,包括商家用的千牛燈軟體(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鬼)都可以進行交流,但是從網友的需求來看,這些都不是大家想要的社交軟體。

    任何招之過急的推銷都是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社交軟體靠的就是使用者的積累,主要就是使用者體驗。就拿阿里巴巴和騰訊來說,一個會做電商,一個會做社交,看是跨界研發都不成功,這是為什麼?根本上是產品形態不同導致公司資源配置、人員配置、生態系統、發展思路的不同。

  • 6 # 從頭開始自學java

    毫無創意失敗的推廣策略

    正常來說,我們在做推廣的時候都會絞盡腦汁想出產品的亮點、閃光點,然後在廣告中痛斥競爭對手的缺點,凸顯自己的優點。

    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阿里巴巴推廣來往是我所見過最奇葩的,強制員工推廣,強制員工推廣,不知道的還以為阿里巴巴是一家不知名的偷稅漏稅的公司,這種公司別的不行,壓榨員工可是能手。

    雖然根據六度分隔理論,這樣可以拉來巨量的初始使用者,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呀,而且阿里巴巴那幫人可都是最聰明的一夥人,什麼對策想不出來。

    人際關係可以直接從QQ導過來,都不需要你做什麼其他操作,這樣還需要語音功能和搖一搖功能來拉攏使用者。

    做一款產品如果沒有解決使用者的需求痛點,是不會成功的。

    保守的國內使用者

    國內使用者相對比較保守,不喜歡嘗試新的事物,在國外閱後就焚功能可以拉攏到使用者,在國內從來沒有見它流行開來。

    如果沒有特別的實用價值,國內使用者是不會隨便切換平臺的。

    假如阿里巴巴在推廣來往的時候,每個註冊使用者都給10塊現金,那國內使用者會拿完這錢就跑了。

    網易已死聊天工具泡泡

    泡泡使用一定時長可以獲取免費發簡訊的優惠,當年在網易的這個補貼下還算髮展得很不錯,不過網易目光短淺,一停止補貼,立馬使用者量暴跌。

    總結

    怎麼去適應使用者?怎麼樣給使用者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怎麼讓使用者心甘情願為你推廣?

    這些都是產品經理需要考慮的,沒有一款產品的流行是因為它的老總想要它流行而流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喜歡一個人或一件事就會越往好的方向想,這叫什麼定律?